快捷搜索:  

只知道教省钱的母亲 母亲的省钱妙招

母亲的省钱妙招

文/非村。

在生活上,母亲有一个原则,不该花的钱绝对不花,该花的钱尽量少花。久而久之,就总结出了很多省钱的妙招,时常对我们耳提面命,唯恐我们把日子过坏。

01 肥皂的正确使用方法

洗衣服的肥皂刚买来的时候软软的,沾了水能出很多泡泡,用得自然就快。

母亲是怎么做的呢?在上一块用完前一周,将新的肥皂取出,晾在通风处,肥皂慢慢变硬,用的时间就能更长。

至于具体怎么用,她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经常洗衣服的人都知道,肥皂用着用着就会逐渐变薄变小,到了最后实在不方便抓握,只能扔了。母亲却不这样,用到一半,改为斜握,先把一头用完,再用另一头,既方便,又做到了物尽其用,从头到尾,一点浪费也没有。

这个方法母亲教过我很多遍,我却一直没有真正用过,总觉得有点小家子气,放在现在完全没有必要。母亲却总是说,女人当家水平的高低从来都是在这些小事上。

02 红烧土豆的煮法

母亲做的红烧土豆是我们最喜欢吃的,柔嫩入味,汤浓下饭。每次,她都会多做一些,一盘当菜,另一盘则留着给我们当点心,一口一块不尽兴,往往还要拿上勺子,把溶了土豆碎末的汤全部舀食干净才肯罢休。

母亲做红烧土豆极快,这里面有一个诀窍:先将土豆切块,煮饭的时候架上蒸屉,这样一来,饭煮熟时,土豆也变软了,取出来红烧就更容易入味,还不需要花时间慢慢炖煮,可以省下不少煤气费。

家里最困难的时候,土豆不曾断过。父母两人蒸一盘土豆,蘸点酱油就能对付一顿饭。如岩手今,油腻的东西吃乏了,我们也会偶尔蒸来吃,简单一拌,倒成了美食。

03 父亲的领子

和大部分男人一样,父亲皮肤油腻爱出汗,衬衫穿了没多久,其他地方都好好的,唯有领子破得不成样子。扔了可惜,再穿又寒碜。母亲就从旧衬衫里裁下一条,服帖地在领子内侧缝上一圈,外面看不出来,一件衣服却能当成了两件穿,即使到了经济宽裕的现在,她仍然保留着这样的习惯。

有一次,看到先生衬衫的领子破了,她也想如法炮制,被我阻止,先生到底要见客户,不能在这方面失粗缺嫌了礼数。母亲于是要了几件过去,缝缝补补,重新拿给父亲穿,父亲倒是很喜欢。

04 母亲的袜子

大凡会当家的女人还有一个特质,就是女红好。

母亲喜欢穿丝袜,但丝袜的袜头和袜跟都很容易破,多小的一个洞隔一会儿再看就扯成了一条长裂缝,再不能穿了。

她往往会在小洞刚出现时,用不能再修补的旧袜子做布料,缝在破洞处,针脚服帖规整,穿着完全不会硌脚,如此便能继续对付一阵。而新的丝袜只有在穿凉鞋必须要露出脚趾头的时候才舍得穿。

有一次,去店里买鞋,试穿的时候,脚一伸出来,才想起袜子补了很多次,袜面颜色深浅不一,极为好笑,臊得母亲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实在看不下去,回来后我当即在网上一口气给她买了五十双,算下来一双不过五毛钱,母亲愣是缝缝补补,又穿了好多年。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孩子们饭前去洗手,总要唠叨一句,水开得小一点哦,你爸爸赚钱不容易呢;晚上我们散步回来,家里黑漆漆一片,等到我扮高们进了门,灯才会打开;给她的房间开上空调,半夜就关了,说冷气不跑,还能凉上好几个小时哩;布艺餐椅和沙发上永远盖着垫布,因为找人清洗得花不少钱……

她总担心没了人在耳边唠叨,我在生活花度上会比她在时多出很多,今天一毛明天两毛,越积越多,就是好大一笔。“你就是没有过过真正的苦日子,不知道没钱的艰难!”这是她最常挂在嘴边的话。

我们的父母是如何省钱的?

作为子女,我们常常会看到父母精打细算、节俭持家的样子。他们会把钱存起来,不轻易花费。这种行为让我们感到很有意思,也让我们好奇,父母是如何存得住钱的呢?在我的观察中,父母存得住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理财观念父母的理财观念起源于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在他们年轻的时候,生活条件并不是很好,因此他们非常注重节约和储蓄。他们也明白,钱并不是来之不易的,所以要控制消费,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此外,他们也明白金钱的价值,知道如何把钱投资到正确的地方,以获取更好的回报。这些理财观念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也让他们能够存得住钱。二、稳定收入另一个父母存钱的原因是他们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他们可能已经有李亮了一份长期的工作,或者他们已经退休,但仍然有固定的退休金。这些收入的来源让他们知道,每个月会有多少钱进入他们的账户,并且他们能够掌握自己的开支。这种收入的稳定性也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来储蓄金钱。三、抵御消费诱惑父母存钱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能够抵御消费诱惑。他们已经经历了很多年的生活,知道什么是必要的,什么是不必要的。他们懂得如何区分自己的需求和欲望,控制自己的消费。他们不会轻易地被各种促销和广告所吸引,而是会认真考虑每一项开支,以确保自己的钱能够得到最大的利用价值。综上所述,父母存得住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们的理财观念、稳定的收入和抵御消费诱惑的能力都为这一结果做出了贡献。这些习惯也是哪液宽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的。有一埋型个良好的理财观念,掌握稳定的收入来源,以及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这些都是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务,实现财务自由的重要步骤。

父母辈为什么能省下钱来?

一个字,省!

人生在世,无非衣食住行,很多人终其一生围绕着衣食住行努力,这是无奈,但也必需。

父母辈能存得住钱,在衣食住行方面都非常节省。

对于这一代年轻人来说,父母辈大多是60,70后,他们经历过苦日子,知道财富来之不易,所以在消费方面能省则省。

从记事起,父母的衣服始终都是那几件,虽不时髦但很合身,脏了就洗洗,破了就缝补,一年下来,几乎不会添置新衣服。

人都是爱美的,看到好看的衣服,母亲也想买,但更多的时候是自己买布料做,这样能省下好多。

在印象中,母亲经常踩着缝纫机,随着“嗒嗒、嗒嗒……”声响起,一手转动缝纫机穗哗轮,一手娴熟的移动布料,长脚针在布料上快速地游走,这是我再熟悉不过的声音。

在母亲眼里,缝纫机就是一个宝贝,我们很少触碰,生怕不小心弄坏了。

每次用时,都会万分小心地把机头取出来,用完后,细心地注上油,又轻轻地的把机头放回去,用一层花布罩上。

母亲用缝纫机缝补破损的衣裤,做新衣服,上学时,给我做新书包,母亲小心呵护着它,它是一家人的幸福。

小时候,我比较淘气,喜欢爬树、打闹,每次回来衣服都是破的。

母亲一边数落我,一边让我把衣服脱下来,不一会儿就听到“嗒嗒…”的声音。

小时候,最喜欢过年了,每逢过年前几天,母亲就开始忙碌起来,白天忙着买年货,晚上便挑灯缝制全家人的新衣。

衣服做好后要进行熨烫,而那时家里没有电熨斗,母亲就在搪瓷缸里倒上烧开的水,熨烫衣服,父亲也在一旁帮忙,一忙乎就是一个通宵。

等到大年初一早上,床头就会摆上新衣服和新鞋子,我会早早起来穿上,出去拜年。

所以,在穿衣方面,除了买布料,父母没花过什么钱。

农村家里一般都有小院子,那便卜族迅是母亲施展种菜才能的好天地。

在母亲的悉心打理下,餐桌上经常有新鲜的蔬菜,春天有小青菜,夏天有黄瓜、西红柿、豆角,秋天有茄子、辣椒,冬天有萝卜、大白菜。

有时候,母亲还会在菜地里种上几颗小甜瓜,这便是我最喜欢吃的,种上后,也不劳母亲费心,我每天都会盯着它的变化。

从开花到结果到成熟,我都全程见证着,像是在守护一个宝贝。

采摘时,用小剪刀轻轻剪掉瓜蒂,打一盆井水放在里面冰一会儿,用手指甲在上面画一个十字印,使劲一掰,清香的甜味儿就扑鼻而来。

我如饥似渴的啃着瓜肉,口水瓜汁糊了一嘴,这是我最满足的时候。

平时家里是很少有剩菜的,从小母亲就教育我,多吃菜,母亲的手艺很好,每次我都能扒个精光。

过年时,母亲会花几个小时做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吃着年夜饭看着春晚,味觉和视觉的双重享受。

年夜饭一般都会剩下很多,母亲会将饭菜放在锅里面盖着,这是之后几天的伙食。

在我印象中,鲜有去饭店吃饭,大部分都是母亲在家里做,好吃又安心,关键是省钱。

受到母亲的影响,长大后,我也有了种菜情结,在阳台上摆几个盆在里面,在里面撒上种子,满怀期待着等着,发芽开花结果。

除了应酬和聚会,几乎都是自己买菜做饭,时间一长,能省好多钱。

很多人说父母能存得住钱,是因为父母在农村住或是在城市有单位分房,花不了多少钱。

现在房价很高,工资不高,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支出,不买房还存不住钱,一买房,房贷都还不起,确实如此。

所以很多年轻人的第1套房子首付都是父母凑的,父母几十年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大多都花在了儿女身上。

以前交通不方便,父母买菜买肉要步行很远去菜市场,有公交车也舍不得坐,就是为了省下几块钱。

如今交通方便了,我们会发现,很多老人还是宁愿坐公交,也不会去打的,并不是说打不起,而是为了省钱。

反观有些年轻人一点路都不想走,能打的就打的,打一次的钱都够父母坐好几十次公交了,归根结底,父母能存得住钱,就是型此因为一直遵循省吃俭用的观念。

当然,时代不同了,我们这一代和父母的消费观念有很大的不同。

就拿喝奶茶来说,很多人觉得一杯奶茶20块不算贵,但在父母看来,太过于奢侈。

父母那一代,物质远不如现在丰富,没有像今天这样的消费诱惑。

他们的消费观念也较为简单,物价相对较低,同样的收入可以支持更长时间的生活,不容易花费过度。

父母重视储蓄和理财,注重把闲置资金投资于利润较好的项目中。

有些父母有着更稳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如终身制工作或者退休金等。

虽然现在智能手机普及很广,但有些父母还不怎么会用,所以很少接触到网上关于借贷的信息,即使看到了也很少去触碰,避免了负债的情况。

总之,父母辈能存得住钱,一方面是因为省吃俭用,另一方面是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和年轻人的消费观不同。

相关专题: 省钱 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