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如何发展第三产业 如何发展第三产业

如何发展第三产业

1,从旧的产粗猛品观、枝州产业观和财富观中解放出来,提高对服务产品、服务产业岩搭桥和服务财富的认识;

2,从工农业是“当家长子”的旧观念中解放出来,提高对第三产业战略地位的认识。 要清醒认识迈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前景,在分析服务业演变历史、趋势和成因的基础上,把握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规律;在服务型生产资料、服务消费品、GDP贡献份额、就业贡献份额、第三产业比重增大趋势和资源制约的程度等层面,全面认识第三产业的战略地位;

3、从发展实物经济的传统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提高对推动服务经济发展的方法和途径的认识 。实际上,服务业因提供的服务产品具有生产消费的同时性、非存储性、非移动性等非实物属性,在生产上既与实物经济有很多共性,又有不少特性。因此,必须按服务经济发展规律来发展。

第三产业的发展措施

1.创造就业机会就要改善对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乡镇企业等的金融服务,大力推广小额信贷,鼓励创业和自谋职业。
2.明确个体、私营经济是创造就业的一个最重要的渠道,解决其市场准入问题,并减轻税费负担。
3.研究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与扩大就业结合。现转移支付的数额不小,但对落后地区的支持还是太少。
4.高度重视职业培训工作,尤其是农村劳动力的培训。
5.一定要取消城乡壁垒。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的城乡关系,不合理的就业限制一定要取消,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
6.对于第三纳丛洞产业在促进就业岗位增加上的作用问题,专家还有一些争论,但总的看来,认为中国的第三产业还有一定的潜力可洞枯挖。有专家认为,中国第三产业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因是缺信息郑配、缺眼光、缺组织、缺老百姓的可支付能力。就如何发展生活服务业而言,解决的办法是社会分工细化,创造新型的社区服务组织,找到更多的服务内容,发掘更多的就业岗位。对于老百姓支付能力太低这个制约第三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可以多学习国外类似的经验,并积极进行探索。
7.如何使中国的教育体制对扩大就业产生积极的影响,专家们认为,关键在于教育如何与促进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扩招政策不要盲目,要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8.就业与失业统计体系的不完善,信息失真与传递不畅通,也是影响就业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专家们建议,要正确认识不同地区的就业形势,对不同地区要制定不同的就业政策。

我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

  "十五"期间,我区立足区位优势,大力实施"三产强区"战略,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累计实现三产增加值24亿元,占GDP的比重87.3%,累计实现税收3.07亿元,约占全区税收总额的85%,在增加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完善城市功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我区将紧紧围绕"三产强区"目标,继续强化第三产业优势,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三产和发展新兴三产并举,加快资源整合,完善商业布局,优化三产结构,提高整体素质与综合效益。重点发展商贸流通、餐饮娱乐、房地产等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物流配送、信息、咨询、评估、旅游等新兴三产,不断增强中心城区的聚集功能和辐射功能。

   1、全力促进商贸发展。

  坚持把商贸流通业作为全区三产发展的重要支柱,按照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的方向和"发展大商业、建设大市场、加速大流通"的思路,以重点项目建设为龙头,实现城市商业中心建设、特色街打造和专业批发市场发展的新突破。

  一是建设"一主二副"。充分挖掘老城区商业中心的潜力,以淮河路商业街提档升级和建设"皖北第一街"为目标,进一步提升淮河路商圈的龙头地位,积极谋划淮河路商业街的规划和建设,推进二马路地块的综合开发,同时鼓励和扶持百大、百惠、新世纪广场等现有商业骨干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和自身改造提升,优化业态,壮大规模,做大段模亏做强,全力打造淮河路核心商圈;加快推进朝阳路和宏业村两个商业副中心建设,形成"主副呼应,东西互补,整体推进,点线面全面发展"的商业格局。

  二是做大做强商贸项目。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做好重点三产项目的选择、储备、和包装等前期工作,加强与国内知名流通企业的合作。抓好已签约或在建重点商贸项目的建设落实和跟踪服务工作。

  三是抓好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光彩大市场二期建设,强化二马路、太平街市场管理,引导三大市场错位发展,不断增强辐射功能。引导南山文化市场、仿古玉器市场等特色商业街发展,鼓励、引导知名企业设立品牌产品专卖店、连锁店,发展独具特色的精品、名品商业街,逐步提升品牌效应,形成特色示范街。

  四是规范发展社区商业。积极开展社区商业示范工作,鼓励发展连锁化、品牌化经营争创省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

  五是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以繁荣原产地物流客体,提高物流主体实力为重点,推进姜桥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引进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通过政策引导和全方位服务促进我区物流企业群的`形成,压滤机滤布增强规模优势和聚集效应。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按照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提升层次的要求,加快发展服务业,重点发展与区域经济具有联动作用的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中介咨询业和社区服务业,不断增强全区服务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促进综合商务经济发展,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落户我区,让区域性企业集团把结算中心、产研中心、营销中心和物流中心放在我区。

   3、发展码慧提升餐饮娱乐业。

  以大众化经营为重点,发展各具特色、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餐饮业。积极引导餐饮企业做大做强。支持餐饮企业通过采用现代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提升档次,扩大规模。积极创造条件,握神吸引鼓励国内外知名餐饮连锁企业落户我区。充分挖掘培育特色餐饮,发展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品牌餐饮,积极引导本地"龙虾美食"产业化经营,促进餐饮业良性发展。适度建设休闲娱乐场所。在建成蚌埠大厦、裕华大厦、新世纪广场等休闲娱乐场所的基础上,选址适度建设一批集餐饮、娱乐、健身、文化休闲于一体的中高档消费场所,鼓励和扶持形式新颖、各具特色的休闲娱乐企业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全区娱乐业的结构和品位。

   4、稳步发展房地产业。

  坚持"整体开发,配套建设,持续发展"的方针,进一步明确我区房地产业发展的市场定位,使房地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重点发展商业地产。以"定单地产"为主要形式,加大市场、商场、休闲娱乐场所、商务公寓、写字楼等商业地产的开发建设力度,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均衡发展住宅房产。按照供需平衡原则,以整体开发为主要形式,适度建设一批功能完善,配套齐全,高、中、低档兼有的住宅小区,以满足城乡居民的住房需求。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按照《物业管理条例》的要求,扩大房地产物业管理覆盖面,完善物业管理招投标制度,鼓励采取新技术、新方法,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物业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传统住宅管理向社会化、专业化物业管理转变。

   5、培育发展旅游业。

  充分挖掘区域旅游资源,走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市场开拓、旅游项目建设并举的旅游产业发展道路。重点发展城郊型观光农业、滤布梅花山休闲度假基地和孙家圩子渡江战役总前委原址等区域特色旅游项目;结合我市实施跨河发展战略和二马路整体区域开发,利用淮河堤坝适时开发淮河河滨休闲旅游;进一步开发仿古玉器、青铜器等旅游产品,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深入开发旅游资源和特色旅游产品。着力加强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的宣传与推介力度,促进旅游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

相关专题: 产业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