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什么是玻璃的澄清剂及其种类 需要用澄清剂的玻璃有哪些品种?

需要用澄清剂的玻璃有哪些品种?

玻璃的熔制阶段都需要澄清剂,玻璃澄清剂是玻璃生产中常用的辅助化工原料。凡能在玻璃熔制过程中高温分解(气化)产生气体或降低玻璃液粘度,促使玻璃液中气泡消除的原料称为澄清剂。

玻璃澄清剂组成

芒硝及玻璃对玻璃液澄清效果的影响摘要:分别研究了不同的芒硝及碳粉含率对玻璃液澄清效果的影响,并从氧化还原数(REDOX)这一量化的角度考虑熔制气氛对玻璃液澄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配合料中芒硝含率5%,碳粉含率为3%,玻璃氧化还原数约为15时,玻璃液澄清效果最好"。关键词芒硝玻璃液澄清氧化还原数前言在玻璃生产和熔制过程中,由于配合料各组分的分解和挥发等析出大量的气体,这些气体直至玻璃形成过程完结后,部分还没有从玻璃熔体中完全逸出,便以气泡的形式残留于玻璃液中。同时,由于某些组分的分解温度偏高,气体分解延缓以及配合料的操作等各方面带入气体也会形成气泡,这些气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玻璃产品的质量。因而,必须设法消除气泡,即对玻璃液进行澄清,改善玻璃液澄清效果的方法主要有延长熔制时间,提高澄清温度、使玻璃液沸腾搅拌鼓气、施以高压或真空、采用超声波及使用澄清剂等〔%〕,目前,使用澄清剂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常用的澄清剂有硝酸盐、三氧化二砷、芒硝、硫酸氨、三氧化二锑以及氟化物。澄清剂的选择不仅与熔化玻璃的种类、熔化方式、配合料的氧化还原性质有关〔.〕,还与环保要求有关。根据实际平板玻璃生产工艺以及环保方面的要求,选用芒硝作为澄清剂并掺入适量的碳粉,分别研究芒硝含率、碳粉含率以及玻璃的氧化还原数对玻璃澄清效果的影响。.实验实验中所使用的原料均为某玻璃厂工业用原料,其成分和性质如表%和表.所示。作者简介:杨尊先男,硕士研究生0表&原料中各成分的含量表("())原料123.*"14*56*".*78.*"94.:*!949*":;*.砂岩##石灰石#8.=)含量与玻璃澄清效果,熔得的样品用全硫测定法〔-〕测定了玻璃中!(8"->8.=)的含量。其含量以8"-百分含量表示。表%考察芒硝含量对玻璃澄清效果影响的配料表(&"()试样号芒硝含率芒硝碳粉纯碱砂岩钾长石白云石石灰石&")"""&()&"+&")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结果与分析%))芒硝含量对玻璃澄清效果影响由实验得玻璃气泡随芒硝含率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由图&可以看出,保持玻璃的氧化还原数基本不变,当不加或加入芒硝的量很少时,玻璃图)玻璃气泡随芒硝含量率变化曲线图样品中的气泡很多,高达&20&/个3?%-之多,随着芒硝含率的增大玻璃样品中的气泡急剧下降,当芒硝含率达到29时,单位体积的平均气泡数达到最小值.)"+,随着芒硝含率的进一步增大,气泡数反而回升,当芒硝含率达到&"9时,单位体积平均气泡数又恢复到,)..个3?%-。很明显,在此种实验条件下,芒硝含率为29时气泡数最小。有关资料〔&〕认为澄清作用是通过加速气体从玻璃中迅速扩散来实现的,包括向已形成的气泡中扩散和向玻璃液表面的扩散。因此,充当澄清剂的气体必须具有扩散速度大、溶解度高的特点。符合该条件的气体除了8".以外还有".。67.8"*的澄清作用实际上是通过67.8"*在高温下分解放出8".和".,通过“表面活性剂”作用、界面湍流作用,作为高温排气和均化〔.〕功能等来实现的。**硅酸盐通报!**)年第+期研究工作快报!"#$%&(")!"##"&#()!"(*)+%#(*)+$%#(*)("),"--".和%/012.〔&〕研究实验则表明:加入碳粉时,芒硝与碳粉按照方程式(#)、(3)发生相互作用而起到澄清效果。!"#$%&+#4!"####5&6)!"##4%#(#)生成的硫化钠和硫酸钠在大约5&6)开始形成低温共熔体,在8(6)以上时,!"#$%&、!"#$、$0%#将开始按照下式反应:!"#$%&+!"#$0%#!"###98(6)#!"#$0%3+$%#+$(3)由以上所述可知:当不加或加入芒硝的量很少时,玻璃熔制过程产生的$%#、%#很少,澄清效果较差;随芒硝含率的增大,$%#、%#会显著增加,$%#、%#向气泡中扩散使得气泡中其它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的气体的分压降低,玻璃液中溶解的相应的气体会渗透到气泡中促使气泡长大,上升速率加快,有利于玻璃液的澄清。随着芒硝含率的继续增大,产生的$%#、%#的量也急剧增加,使得玻璃液被其饱和,在玻璃液降温过程中溶解度降低,$%#、%#析出而形成气泡,因而玻璃样品中气泡数会增大。!:"碳粉含率对澄清效果的影响图#给出了单位体积气泡数随碳粉含率变化关系。当不加碳粉或者加入碳粉的量很少时,玻璃样品中气泡数高达"3个;,但随着碳粉含率的进一步增加,单位体积的气泡数又开始回升。由于当碳粉含率较低时,玻璃原料混合物将先按照(#)式反应生成!"#$,并与剩余的!"#$%&在5&6)左右开始形成低温共溶体,这种低温共熔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表面活性剂”的功能、加速了界面湍流作用,从而有利于玻璃液的澄清〔#,&〕。因而,当碳粉含率较低时,随着碳粉含率的增加,气泡数明显降低。但当碳粉含率过大时,由于方程式(#)、(3)的反应,使得芒硝损失过重,造成高温下芒硝量不足,因而生成的澄清剂气体$%#和%#的量不足,造成玻璃液澄清效果下降。图"气泡数随碳粉含率变化曲线图图!气泡数随玻璃#$%&"数变化关系!(!玻璃#$%&"对玻璃澄清效果的影响图3、图&分别给出了气泡数随玻璃氧化还原数、残留硫含量随玻璃氧化还原数变化关系,由图3可以看出:随着玻璃?@A%B数由强氧化性变化至强还原数,玻璃中气泡数量是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存在澄清效果的玻璃?@A%B数最佳点,但玻璃?@A%B数量佳点随配合料中芒硝含率变化而变化。图&说明:残留硫含量随氧化还原数的变化中存在最小值;对于芒硝含率为&=和(=的配合料来说,残留硫含量随氧化还原数的变化情况不一样,后者较前者变化缓慢些。原因是:当?@A%B较小(67C36)时,由于配合料中!"#$%&在较低的温度下与碳粉反应而消耗过重,造成在高温下硝水较少,因而由硝水分解产生的$%#、%#也相应较少,即减弱了芒硝的高温澄清效果,因而玻璃气泡较多。然而当?@A%B减小到C>6时,玻璃呈现棕黄色和有较少的气泡数,这说明玻璃为$#C着色;由图&可知玻璃中的硫含量较高,硫主要是以$#C的形式存在,玻璃中的$%#C&含量极低,可能是因为在低温阶段由于碳粉大量过剩使得芒硝被还原成$#C的形式存在,后来在高温下由于低价的硫含量较高,更容易与炉内的氧气发生作用生成$%#等澄清剂气体从而加速玻璃液的(&硅酸盐通报"))*年第+期研究工作快报澄清,从而导致玻璃中的气泡较少的反常现象。这种反常现象却未见报道。因为传统的观点〔!〕认为:当玻璃还原性很强时,玻璃中的气泡数会急剧增加,他们所做的玻璃氧化还原数一般大于"#$。当%&"()为氧化性时,玻璃样品中的气泡数会明显增多是因为芒硝含量过大而碳粉量不足,高温分解产生的*(+和(+过多,在澄清其他气体的同时,由于自身的含量过大、玻璃液过饱和而在玻璃液降温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泡。图!玻璃含硫量随"#$%&变化曲线图图#、图,还说明,澄清效果的玻璃%&"()数最佳点与玻璃中残留硫量最低点的位置并不一致。从理论上讲,玻璃中残留硫量最少时,硫酸钠基本上能全部分解,硫酸钠能起到很好的澄清作用,而玻璃产生“二次气泡”的可能性又最小,澄清效果也最好。实际上,想把%&"()数完全控制在最低点是比较困难的,玻璃熔体的氧化还原状态还会受到原料的-("值、配合料的组成、窑炉的作业等因素的影响,只要熔体的氧化还原状态发生变化,含硫量都会增大而会出现重沸现象。因而,这一点附近可以称作澄清不稳定区〔.〕。此外,%&"()处于该区域的玻璃颜色略微发绿,透光性较差。考虑到以上原因,实际生产过程中,玻璃%&"()数一般控制在残留含硫量随氧化还原数变化较平缓的区域(%&"()数为$/0!),此区域内熔制成的玻璃无色,且气泡较少,这正为图#所证明。,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及结果分析,得如下结论:(0)当配合料中芒硝含率为!1,碳粉含率为#1时,玻璃液澄清效果最好。(+)从玻璃%&"()数来考虑玻璃澄清效果时,对于不同的芒硝含率,澄清效果最好的玻璃%&"()数值不同,芒硝含率为,1时,玻璃%&2"()数约为$;芒硝含率为!1时,玻璃%&"()数约为0!。

玻璃澄清剂属于哪一类化工?

应该是化学品-表面活性剂一类。具体你要根据化学品名称在网上找

相关专题: 澄清 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