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的正门和紫禁城的正门 紫禁城的四座城门分别是
紫禁城的四座城门分别是
紫禁城的四座城门分别是: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故宫有四个大门,正门名为午门,其平面为凹形;午门后有五座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薯滚旅神武门。
紫禁城的四座城门分别是
午门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通高37.95米,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朝顺治四年(1647年)重修,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再修。午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其前有端门、天安门(皇城正门)、大清门,其后有太和门。
神武门
神武门是紫禁城北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玄武门,取古代“四神数凳”中的玄武,代表北方之意,后因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改名神武门。神武门作为皇宫的后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重要门禁,明清两代皇后行亲蚕礼即由此门出入。
东华门
东华门是紫禁城东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东华门东向,与西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门内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桥1座,桥北为三座门。与其它三门不同的是,东华门靠近太子宫,是专供太子出入紫禁城的,所以东华门上只有8排门钉。
西华门
西华门,是北备悉京故宫建筑,紫禁城的西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西华门与东华门形制基本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汉白玉须弥座,城台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门钉为纵九横九。出西华门,正对皇家园林西苑。清代帝后游幸西苑、西郊诸园,多由此门而出。
北京故宫的正门是叫什么门?
北京故宫的正门是午门。午门平面为凹形,午门后有五座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角楼,高27.5米,十字屋脊。
午门别称“五凤楼”,为紫禁城正门,上有崇楼五座,以游廊相连,东西各有一座阙亭,形如雁翅,俗称“五凤楼凯袜”。有明一代永乐年间始建,清顺治四年重建。
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午门东西北三面以12米高的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有1组建筑。正中有重楼,是9间面宽的大殿,重檐庑殿顶,在左右伸出两阙城墙上,建有联檐通脊的楼阁四座,明廊相连,两翼各有13间的殿屋向南伸出,四隅各有高大的角亭,辅翼着正殿。
扩展资料:
午门城上的建筑,是故宫宫殿群中第一高峰。午门是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的地方。它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文武大臣进出东侧门,宗室王公出入西侧门。
故宫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
故四面各有一座门,紫禁城内由外朝、内廷两大部分组成。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东有文华殿,西有武英殿为两翼,是朝廷举行大典的地方。
外朝的后面是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以及东、西六宫等,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皇帝、后妃们居住的地方。此外,东侧还有宁寿宫区域,是清朝乾隆皇帝为做太上皇退位养老之所。
参考资料来源:百盯好激度百科-北袜哗京故宫
午门和天安门到底哪个是紫禁城的正门啊
天安门明、清两朝是皇城的正门,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当时名叫承天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
地安门是北京中轴线上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之一,(已于解放后拆除)是皇城的北门,天安门则是皇城的南门。南北互相对应,寓意天地平安,风调雨顺。
皇城和渣神弊皇宫是两个概念,所以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如族。此门居中向阳,瞎仿位当子午,故名午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