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节的传说 彝族插花节的传说故事
彝族插花节的传说故事
彝族插花节的传说故事
每年的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是彝族颇具特色的传统节日——插花节,以云南省大姚县昙华山区的节庆活动尤为隆重盛大,以下为您带来彝族插花节的传说故事,欢迎浏览!
彝族插花节的传说故事
从前,天上有个大力士叫斯热阿比,地上有个大力士叫阿提拉巴,两人都有拔山之力,没有人能够摔倒他们。斯热阿比听到阿提拉巴是地上的大力士,很有本领,就从天上下来,和他比试。那天阿提拉巴正好出门,临行时,他对母亲说:“天上的大力士来找我,请老人家抬一块铁块招待他,就说这是我吃的东西,请他尝尝。让他等一会儿,我马上回来找他摔跤。”
说完,阿提拉巴就走了。一会儿,斯热阿比来了,阿提拉巴的母亲真的抬了一块铁块给斯热阿比,斯热阿比咬了一口,怎么也咬不动。他想:阿提拉巴吃铁块,他的力气一定比我大。想罢,他急急忙忙回去了。
阿提拉巴回来以后,他母亲把经过说了一遍,阿提拉巴听说斯热阿比咬不动铁块,就知道力气一定没有自己大,所以,他便跑去追斯热阿比。斯热阿比刚刚要上天,就被阿提拉巴追上了。
“不要走,你既然找我来摔跤,那咱们就比试比试吧!”
斯热阿比听了他的话,就张开双手,猛地抱住他,两人就开始摔跤了。他们的力气真的非常惊人,大地被他们震得格格的.响,那些山峦、树木都抖动起来。斯热阿比抱住阿提拉巴一摔,阿提拉巴踉跄一下,被斯热阿比压在地上。但他的背脊还没有着地的时候,阿提拉巴一个挺身,从斯热阿比头上翻过来压在他的身上。斯热阿比脊背落了地,但他不服输,还要求再摔一次。这一次。阿提拉巴站成一个骑马式,斯热阿比用力摔他,他的两脚像生了根,一动也不动。阿提拉巴乘对方不留神,抓住对方的一只胳膊用力一摔,斯热阿比被摔出两丈多远,趴在地上动不了了。阿提拉巴走近一看,斯热阿比口吐鲜血,已经死了。
阿提拉巴回到家里,哪知天菩萨知道斯热阿比被摔死的事以后,非常生气,但又没有办法对付阿提拉巴,便派来大量的虫子来吃地上的庄稼。阿提拉巴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那天晚上,砍了许多松树,领着人们烧虫子,把天菩萨派来的虫子都烧死了,保护了庄稼。从此,彝族百姓就把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定为火把节。
【延伸阅读】
1、彝族插花节的来历
每年二月初八,是彝族的插花节,又叫马缨花节。它是怎么来的呢? 很久以前,整个世界洪水连天,淹没了土地,世界上只剩下了两兄妹,他们躲在一个大葫芦里,葫芦口用蜡封住。这个葫芦在洪水中漂流了许多天,也不知漂到什么地方。有一天,洪水开始退了,露出了山头,树梢。这个葫芦落到一棵大树丫杈上。老鹰在山头飞翔,它听到葫芦里的声音,那是人种在里面啊!老鹰把葫芦抓了起来,把它放在山顶上。现在葫芦细着腰,那是当年老鹰抓成的。耗子从地下钻出来,他听到葫芦里的声音,这是人种在里面。耗子啃着蜡,把蜡啃通了,葫芦里出现一股光芒。兄妹俩顺着光爬了出来。在荒凉的世界上,只剩下他们了。
2、兄妹结为夫妻
金龟老人来到兄妹面前说:“为了传人种,只有你们结为夫妻了。”兄妹俩回答说:“一个父母生的,怎么能够成亲?”金龟老人吩咐说:“人种只有你们两人,你们一定要成亲。”兄妹二人很为难,哥哥想了一个注意,说:“我们俩各在一方烧一炷香,问问天公地神,如果香烟升起来绕在一起,我们才能成亲。”结果,香烟升起来,真的绕在了一起,但是妹妹坚持不肯成亲,哥哥又说:“我们两人各在山头滚磨,如果两盘磨拢在一起合起来,我们才能成亲。”他们又按照这样办了,结果两盘磨不偏不倚合拢在一起。那是,妹妹仍旧不肯成亲。妹妹说:“我们在滚一次簸箕,如果两个簸箕不偏不歪,面对面合在一起,才能成亲。”结果两个簸箕果然合在一起了。金龟老人说:“你们还有什么可说,就成亲吧。”妹妹再试也没有用,又说道:“没有父母之命,没有媒 为证,怎么能够成亲。”金龟老人回答说:“这阵人烟已经灭绝,那里找人?你看那棵松树就是你的父亲,那棵万年青就是你的母亲,那边那棵梅树就是你们的媒人。你们就成亲吧。”兄妹俩再也坚持不住,为了传下人种,他们终于结成了夫妻。
3、生下肉团
过了十二个月,妹妹有了身孕,生了一胎,可惜不成人形,是个肉团。怎么办?妹妹埋怨哥哥,哥哥埋怨金龟老人。这时金龟老人又出现了,他笑嘻嘻地前来向兄妹俩贺喜:“你们已经产下人种了。”说罢,抽出宝剑,一剑劈开肉团,出现五十六个童男,五十六个童女。那一张包着人种的肉皮还流着血呢,金龟老人用剑一挑,甩在旁边的一棵小树上,从此这棵树就开出了红彤彤的马缨花。这天正是农历二月初八。 五十六个童男童女出生以后,妹妹一个人怎么哺育这些孩子呢?这时,飞禽走兽都来帮忙,它们把孩子一个个都领走了。我们彝族就是野马奶喂大的,所以我们彝族现在不吃马肉。五十六个童男童女长大后相互婚配,就是今天彝族、汉族、苗族、回族、藏族、白族、傣族等五十六个民族。各个民族都是同一个父母的后代。
4、寻找爹娘
五十个童男童女长大后,找不到自己的爹娘,就一齐出发寻找。 他们遇到的第一件东西是土蜂,他们问道:“土蜂弟弟,你看见我们的爹娘了吗?”土蜂嗡嗡地飞来飞去,不理睬人,有一个人用树枝把它打下来,腰也断了。另一个人又把它拾起来,用马尾系好让它飞去。从此,土蜂成了细腰杆,见人就叮。 第二次遇到的是松树,他们问道:“松树爷爷,我们的爹娘那里去了?”松树不耐烦地回答:“我没有看见,什么爹娘,我肩膀倒下来就把他们压死了。”人们说:“好,等人丁兴旺起来,你长一棵就砍一棵。”所以,今天造房子都用松树。 第三次遇到的是棕树。人们问道:“棕树哥哥,你看见我们的爹娘了吗?”棕树回答:“没看见,要是看见,就剥了他们的皮。”人们说:“哼,有一天人多起来,肯定要剥你的皮。”所以,现在每年都要剥一层棕树的皮。 人们又继续向前走,遇到一棵罗汉杉,人们问道:“罗汉杉大哥,可见我们的爹娘?”罗汉杉回答说:“刚才还在这里乘凉呢!”人们高兴起来,爹娘找到了,人们感谢罗汉杉说:“谢谢你,将来你断了枝,被砍倒了,根还会再发起来。”因此,现在即使罗汉杉只剩下一点仍旧会再发芽。 人们又继续向前走,遇到一个小蜜蜂,人们问道:“小蜜蜂,你可看见我们的爹娘?”蜜蜂说:“刚从那个丫口过去。”人们高兴地说:“好心的蜜蜂,今后人们繁衍起来,你就同人们一起住吧。”蜜蜂回答说:“那太好了,如果我能和人一起居住,我每年还要给人上一点粮呢。”所以,现在每年人们要割一次蜂蜜。 人们追到水塘边,遇到一棵杨柳,问道:“杨柳姐姐,可见到我们的爹娘?”杨柳回答:“看见了,刚才还吃水。”人们兴奋地说:“好心的杨柳,你一定会有好结果,处处生根发芽。”从此,杨柳树十分好栽,怎么插都能活
5、定居
人们又不停脚的往前赶,可惜始终没有遇见他们的爹娘,只是在山坡上看见了遍山红彤彤的马缨花,他们就下来。 每逢农历二月初八,是我们彝族的节日。这一天,男女老幼一齐跳舞,唱山歌,还要杀鸡煮肉庆贺,把,马缨花插到各处,这就是马缨花节的来历
6、节日活动
大姚彝族插花节是颇具特色的彝族传统节日,当地彝族群众把从山中采回马樱花(就是杜鹃花)等鲜花,插在房门、农具等地方及一些神位上。届时人们身着节日盛装欢聚一起唱歌跳舞,举行祭花活动,并且互相插戴马樱花,表示美好祝愿,祈祷人寿年丰。在秀丽的昙华山上,人山人海,遍岭是歌声,处处是彝族群众欢庆节日的热闹场面。来自四面八方的彝族群众身着彝族盛装相聚一起欢歌笑舞。人们从山野中采摘马樱花,畅游昙华山;有的亲朋好友相邀坐到路边临时搭起的小摊前,要上一碗美味的全羊汤锅,一份刚烙好的苦荞粑粑,畅饮香醇的包谷酒;或和着芦笙对起悠扬的彝家小调一唱一答,一歌未落,一歌又起,飘荡在花间林下,陶醉在春天里。 大姚彝族插花节每年都会举行隆重的祭花神仪式,手持法铃的毕摩(祭师)口颂经文,祈求花神赐福给人类,给彝族人民带来世代安康和幸福。
;什么时候是彝族的传统节日
彝族的传统节日有拜姑爷 、开新街、祭罗节、巴乌节 、黑井灯会、祭秋架 、赶地母会、叫饭魂、二月七、二月八、拜主会、插花节、祭神树节、祭石神 、马樱花节、叫五谷魂、护山节、搭清节、串会节 、小火把节、鲁止、采药日 、都阳节 、底拉 、祭荞地 、大火把节 、祭稻田、祭族树节、勒苏花街 、拉麻节 、祭中柱 、尝新节 、拜祖节 、弥勒祭山抻 、老年 、白兴诺 、封工具节。
彝族的传统节日——拜姑爷
拜姑爷节是云南省峨山一带彝族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该节多以村寨为单位举行。届时,人们把近三五年内本寨嫁出去的姑娘连同姑爷一起接回本村。之链携后,先给各家姑爷送大红拜帖,然后由寨子组织狮子、龙灯、花鼓队以及大头和尚,到各家去拜耍。姑爷们必须点燃鞭炮欢迎。并拿出糖果糕点相送。有些地方还要把全村寨的所有姑爷都请到一起进行团拜,让各家姑爷在这种集体场合里显示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团拜时,姑爷们除了摆出鞭炮、糖果、瓜子外,有的还要贡献出自己的劳动成果,如各种高产作物的种子等。拜姑爷节据说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彝族的传统节日——开新街
开新街是云南省峨山一带彝族传统喊闭节日,是在农历正月初一后的第一个赶街日。旧时峨山一带的彝族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烧香祭神后,各家就互不往来,直到正月初二或初三各寨举办民间灯会、龙会、虎会、地会时才相互往来。待开了新街后,人们才下地干活。开新街这一天,人人都穿上新衣服,吹奏起各种古老独特的民间乐器,耍着龙灯、虾灯、狮子灯、彩船灯,跳着热烈奔放的花鼓舞,从各村寨朝指定街子上涌去.街场上,待三声地炮一响,便有一位年高望重的长辈讲话,他祝愿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接着举行各种文艺表演和娱乐活动。晚上,年轻人还要燃起篝火,继续歌舞娱乐。富良棚、塔甸一带,还有在松毛席上吃“开新街饭”的习惯,开新街期间,人们还要在货摊上购买春耕所需的生产资料和各种生活用品。
彝族的传统节日——祭罗节
祭罗节又称“祭倮节”,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一带彝族支系花腰人传统节日,时间在春节后的第一个属马日。届时先挑选八个人去村寨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挑水,再选两个人去捡拾各种树叶,并把树叶塞进芦瓶里给每家送一个,同时还送给各家一个饭团,一小块鸡肉和一小块猪肉。然后,从挑水、捡树叶的十人中选出两名有妻的、三年中没送过丧的男人替放在村寨龙树上的鹅卵石(阿罗的化身)洗身。之后,进行祭龙仪式。祭龙时,妇女不得参加,而且每户只参加一个男子。
彝族的传统节日——巴乌节
巴乌节是云南省鹤庆县东、西山区一带彝族支系黑活人民间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巴乌”即打猎归来的意思,原是一项欢庆狩猎凯旋的祭祀仪式。过去,每逢寨中猎人捕到猎物时,都要跳“巴乌”舞。跳舞之前,猎人要在歌舞场当众开剥猎物,把兽头交给狩猎的组织者或指挥者,兽皮交给打死野物的人。将肉收拾干净后交给主持祭祀活动的“阿布”,“阿布”再让助手拿到火堆上烧烤。
彝族的传统节日——赶地母会
赶地母会是云南省漾濞县龙潭区彝族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正月十五日晚。届时,人们汇聚在富丁乡山背后的地母庙,举行各种娱乐活动。其中以打歌最为热闹。打歌时,一、二人到场地中央,一边吹芦笙、竹笛或弹奏月琴,一边跳舞,充当“打歌头”,并负责指挥打歌活动,其他人则围成郑唤裂圆圈随着乐曲的节奏边歌边舞。歌词内容以叙述历史故事和抒发爱慕之情为主。
彝族的传统节日——黑井灯会
黑井灯会是云南省牟定县黑井一带彝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由于黑井一带盛产井盐,龙灯会的第一个节目便是“耍龙”,龙有九节,分别代表九眼出盐水的井,以祈求盐水更咸。此外还有三打、进贡、媒婆、水族、耍狮、嫁女、得利等娱乐性节目。最后是“合井太平”。由两盏彩云灯以及盐灯、白鹤灯、鲤鱼灯组成,取彩云灯助龙上青天,盐灯喻盐业兴旺之意。在鹤灯上架一“井”字,取“合井太平”之彩头。
彝族的传统节日——祭秋架
祭秋架亦称祭星星,云南省昆明西山区谷律一带彝族支系黑彝人民间宗教节日,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当地彝族相传,古时候人世间人烟稀少,彝族的始袓非常孤单,一到夜幕降临时便哭泣,哭泣声惊动了星神并为之感动,于是变成美女下凡和始袓一起玩荡秋架,天一亮便返回天上。彝族始祖曾请求星女和他一起住在人间,星女不同意,而且从此不再下凡。为了感谢星女的恩德,彝族就以祭秋架来纪念她,每到这天就荡秋架。祭秋架用的祭品由全村共同负担,集体杀一头猪,每家得一份肉,各自煮熟后,和米酒一起在月亮升起时端到秋架下,还要点香叩头,行祭祀之礼。
彝族的传统节日——叫饭魂
叫饭魂是云南省巍山县天空山一带彝族传统节日,时间从农历二月初五开始,期限不定。节前,全村男子将附近的路整修一次,并在经常有人行走的路口扎上刺条,村子周围的大路口还要挖坑,以防止路人通过和进村,故民间有“二月初,阻大路”的俗语。人们认为节日期间祖宗们要回来,他们不高兴见到生人。又说叫饭魂时,路上有饭魂行走,若有生人出现,会吓跑饭魂。参加叫饭魂活动的人,须由德高望重的老人指定。叫饭魂队伍中走在最前面的是两名“老丑”,装扮得奇丑无比,手执牛尾,驱鬼开路。紧跟着是由两个小伙子装成的“新郎”“新娘”,让他们迎接和侍奉饭魂。
彝族的传统节日——二月七
二月七是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军屯镇一带彝族节日,时间在农历二月初七日。据说,过二月七兴于明朝末年,目的是求神灵保佑全镇男女婴儿无病无灾。节前,人们要精制神轿三顶,两顶有轿顶,一顶为座椅式;有顶的抬圣母、土主祌,座椅式的抬财神。二月初六晚上,由一绅老到圣母殿将三尊小塑像请下座位,供于大殿供桌上,名为“暖寿”。初七早上,军屯镇所有当年出步的孩子,都要穿着干干净净的节日艳装,由父母亲抱着,肩上扛一面纸糊竹做的有两面小旗子的“枷”,并抱公、母鸡一对,到菩萨座下领生,领生时先把枷上的小旗子取下让孩子拿着,然后把枷烧掉,父母便抱着孩子和鸡回家,到家后再把鸡杀了煮熟,用盘子装着去圣母殿还愿。人们还完愿后,便开始接神。军屯镇分为上截、中截、下截、街截四段,接神时这四段按次序轮流当头。当头者要杀猪宰羊,准备酒席,并开出“抬香老人”的名单,按规矩,凡满五十岁的男子都有吃香饭(即参加宴会)的资格。
彝族的传统节日——二月八
二月八是彝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日举行,节期三天。有关二月八节日来历的传说有多种,其中一说是纪念在十分危急的关头,智斗强敌的民族英雄密枯。二月初八日,全村男子来到寨旁最高大最古老的树——“密枯树”前,每户向密枯树供祭一碗米、一块盐及茶、酒等物,再由毕摩主祭,并杀猪作为祭礼缅怀密枯的丰功伟绩。祭毕,参祭者食用烧猪肉和猪血稀饭。剩余猪肉按户平均分配,各户用这些肉祭祀祖先和阿儒比女神。在节日期间,人们还举行踏歌、摔跤、打秋千等娱乐活动。初十日,男女青年成群结队,上山祭祀本字神,并举行野餐和篝火晚会,互吐心曲,寻求意中人。
彝族的传统节日——祭神树节
祭神树节是云南省巍山县山塔一带彝族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二月初八日。节日早晨,人们将村里所有的通道路口,都用荆棘拦扎起来,并栽上一棵一丈多髙的松树,在树尖上插一个羊头,同时把二只猪赶到村后的“神树”前等候宰杀。杀猪前,要砍来三杈青松一段,用红布条栓铜钱,挂到树杈上,闰年挂十三条,平年挂十二条,再用松木刀砍来六棵柳树,拿红布连接起来,由六个男子抬着,形成一顺儿的三道门。人们拖着猪在这三道门下走三次后被宰杀。杀猪时,将镇血接在一个盆里后,倒入煮稀粥的锅中用松木刀搅拌,名曰做“红稀饭”。另外杀一只红公鸡和一只羊,杀鸡时要将鸡血洒在神树根部,并粘上一些鸡毛。
彝族的传统节日——祭石神
祭石神是云南省峨山县彝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二月第一个属牛日举行。彝族由于生活在山区,到处都是石头,在他们的多神崇拜中,也包括对石头的崇拜,认为石头会保佑他们免受疾病折磨,庄稼不被偷盗。届时,要在两棵“龙树”前各放一块椭圆形的石头,象征雌雄二性。祭祀要用鸡或猪做供品,连祭二天后,大家就在树下会餐。祭祀的第二天,要由两个已经成婚但还没有孩子的男青年各抱一块石头围“龙树”绕圏,其他人则往他们身上泼水,以祈求石神保佑他们能生儿育女。这天,每家还在供奉的石神前面插松枝三条,象征人丁兴旺。代表石神的石头当地活叫“米金路”,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彝族的传统节日——拜主会
拜主会又称朝山会、赶庙会,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景东等县彝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日或十四日举行,也有的在六月二十五日举行。相传这个节日是为纪念一位舍身救村民的英雄而来。届时,村民们都汇集到村中土主庙里,向这位英雄祈祷,请他保护村民。青年男女们在土主庙周围谈情说爱,尽情欢乐,如意者便可以以身相许。
彝族的传统节日——插花节
插花节是云南省昙华山一带彝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日举行。这天,人们要在路边、树旁、寨口搭起花碑坊,并用采来的鲜花插满房屋、畜厩的周围。据传说,插花节是昙华山一带彝族为了表示对咪依鲁的怀念而沿传下来的。很久以前,昙华山有一位如花似玉的姑娘名叫咪依鲁,她能唱许多彝家调子,会绣各种花草鸟兽。后来,咪依鲁和善良诚实、本领高强的小伙子朝列若在山上对歌时相爱,并订下了终身。昙华山有个土司,经常以选美女到他家天仙园伺候仙女为名,糟蹋各寨美女。
彝族的传统节日——马樱花节
马樱花节是云南省楚雄一带彝族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的二月初八日。届时,人们把马樱花摘下来,插遍牛厩、羊圈、鸡屋和猪舍,还要举行跳脚、唱山歌、杀鸡会餐等活动。传说很久以前,洪水滔天,最后只剩下兄妹两人在世界上。金龟老人想方设法让他们结为夫妻,然后生下一个不成人形的肉团。金龟老人用剑将肉团劈成了五十个童男、五十个童女,然后用剑把带血的肉皮挑到旁边的一棵小树上,这棵小树便开出了红彤彤的马樱花。
彝族的传统节日——叫五谷魂
叫五谷魂,彝语称咱哈咕,云南省弥勒县彝族支系阿哲人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届时,各家各户用青冈栗和黄栗树枝扎成一捆,作成扁担,挑着鸡、酒等食品到田地边献祭,并请毕摩念经叫五谷魂,尔后将供品置于供桌上。叫五谷魂是为了祈求五谷丰登,年有余粮。其他一些地区的彝族,则在每收割完一块或一坝田之日,举行叫五谷魂仪式。叫魂时,主人站在田头,口念祷词,祈求五谷魂随同收获的庄稼回到家中居住,以保佑来年五谷丰登。念毕,一边返回家,一边不停地呼唤五谷魂。
彝族的传统节日——护山节
护山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一带彝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初四日举行。在护山节期间,任何人不许上山砍树木打柴草,也不能把畜群赶到山上放牧。这天,各个村子还要组织“打猎”活动,一般都是青年人参加,届时有人装扮成动物,到傍晚后出现在“猎人”们面前,“猎人”们的武器是竹炮,“打猎”归来后要举行庆祝活 动,大家围火歌舞,通宵达旦。
彝族的传统节日——搭清节
搭清节是云南省曲靖市白水区大德地方彝族妇女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三月的第一个马日。这天的家务全由男子料理。妇女们精心打扮后,带上食物来到当地的密集山上,挖好火塘,然后生火煮饭做菜。饭菜做好后,大家席地而坐,先给长辈妇女敬酒,再给小女孩挟菜。之后大家一边品尝饭菜一边唱调子,直到明月当空,才扶老携幼,相继离去。这天,附近的汉族妇女也有应邀来参加的。搭清节犹如汉族的踏青节。
彝族的传统节日——串会节
串会节是云南省漾濞县彝族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届时,人们聚集到一起,在场院上举行歌舞活动。由许多人组成的打歌队伍,围着三堆篝火,围成一个大圆圈,在四支芦笙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跳舞时伴以对歌,气氛异常热闹。
彝族的传统节日——小火把节
小火把节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彝族民间节日,时间在农历四月二十四日。因为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称“大火把节”,故四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就称为“小火把节”。其活动内容与彝族大火把节相同,参见“大火把节”条。
彝族的传统节日——鲁止
鲁止又称米孙叭,彝语意为“祭龙”,彝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一、二、三、四月间择日举行,彝族民间认为:人间之水皆为龙门所喷,云行雨降皆龙所为,因此,每个村寨都选萚一个旺水源头或一天然大水池,作为龙潭,成为永久性祭龙场所。并选择水源旁或水池边的一棵参天大树,作为龙的象征,俗称龙树。届时,以村褰为单位举行祭龙仪式,由老人筹办祭祀用的香烛茶酒等物,并将按户轮流饲养的猪作为牲礼牵往龙潭边,其余每人手持一碗米,一小块盐。人们焚香明烛,杀牲献祭,行祭祀之礼,祈求龙神及时降雨,保佑五谷丰登。
彝族的传统节日——采药日
采药日是云南省小凉山一带彝族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节日中主要是采、卖药材。这天,天刚朦朦亮,男女老少便肩扛药锄、身负药筐,到高山、深涧、低谷去寻采各种草药。有些人家还要把采到的草药拿到集市去卖。当地彝族认为,五月初五这天采集的草药,治病效果最好。
彝族的传统节日——都阳节
都阳节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一带及金沙江沿岸彝族民间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日。这个节日是彝汉两族人民团结、友谊的象征。传说古时有一年天气非常炎热,彝家寨子里病疫流行。人们惊恐万分。江边的汉族兄弟听说后就把端午节采的菖蒲、艾叶和雄黄送起山来,用药给老人洗疮,用雄黄酒给阿依擦身,不几天,人们的病全好了。
彝族的传统节日——底拉
底拉是云南省元江县一带彝族民间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举行。届时,村中集体杀牛,各家杀鸡,再准备桃、梨、石榴等水果作为祭品。然后举行祭祀祖先的仪式。人们将各种水果拌在大门上,再摆上酒肉等祭品,焚香明烛,下跪叩拜、行祭祀之礼,祈求祖先保佑人平安,五谷丰登。祭毕,人们开怀畅饮,载歌载舞,尽兴方散。
彝族的传统节日——祭荞地
祭荞地,当地彝语叫“果迷峨索波底”,直译为“祭祀荞王天地爷”。云南省富民、武定等县彝族支系密且人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密且人多居住在山上,荞麦是主要农作物之一。届时,各家各户在自己的荞麦地头,铲出一小块平地,铺上松毛作为祭坛,在上方插一棵三叉的松树枝,再插三枝青苗,点上三柱香,供上三碗饭和一杯米酒、一只活鸡。主人祈祷,烧纸钱,奠酒,之后掷卦,再把鸡杀了,涂些鸡血在松树枝上,把鸡完整地蒸熟后,还要再祭一次,这回要插双筷子在鸡身上。所有祭祀仪式结束之后,把祭品就地吃干净。
彝族的传统节日——祭族树节
祭族树节是云南省富民县、武定县彝族支系密且人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或八月十五日举行。祭族树是密且人的一件大事,届时,由族内的一户作主持人,这户人家需要准备羊肉、酒、香、黄钱纸等,也有的密且人是按户凑钱。谁家新添了子女,要多交一些酒。届时,族长领全族成员聚在族树下,铺松毛,插一棵三叉松枝,点三柱香,供三碗米、一杯酒、一杯茶,烧红铁器蘸水,用“嘶嘶”声来避邪。然后牵羊到族树下,、族长率大家祷告,烧纸杀羊,挂羊角于族树上,将羊蒸熟后,再祭一次,然后,全族老少男女坐下吃族饭。祭族树意在求袓先保佑全家族平安兴旺。
彝族的传统节日——大火把节
大火把节是贵州省黔西南一带彝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届时,村村寨寨皆要杀牛,然后按人均分。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打粑粑,或待客,或送礼。夜晚时分,男女老幼皆手持火把,绕村寨游行,最后在田边或地头举行象征性地扑杀害虫的仪式。贵州省六枝一带中寨的彝族,将其称为“火草节”。这天,青年男女身着节日盛装,并汇集在一起跳“铃铛舞",唱“出嫁歌”。尔后散隐在树荫下或花丛中找异性对歌,吐诉爱慕之情,双方中意者可互送信物。此日,老人和孩子们则要备好礼物,走亲访友。
彝族的传统节日——祭稻田
祭稻田,密且语叫“且迷峨索波底”,直译为“祭祀水田天地爷”。云南省富民、武定县彝族支系密且人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这一天的中午,各户人家要到自家的稻田边铺上松毛作祭坛,在坛上插一枝带三个叉的松树枝,三枝青苗,再点三柱香,供上三碗米饭、一杯酒和一只冼净了头脚的活鸡,主人用密且语祷告,然后烧纸奠酒,掷卦杀鸡,在松树枝上涂些鸡血,把鸡蒸熟后,在鸡翅上插双筷子,再祭祀一番,做法与前一次相同。
彝族的传统节日——勒苏花街
勒苏花街又叫“赶花街”,是云南省峨山、新平、双柏三县交界处的彝族支系勒苏人节日。每年两次,时间分别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和七月十五日,节日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过去,一位汉族姑娘与一位勒苏小伙相爱了,但因民族不同而受到舆论迫害。他们相约在绿汁江畔的大西山顶殉情。为纪念这对情人的坚贞,人们便汇集到大西山顶的草坪上进行歌舞活动,后来参加的人越来越多,慢慢地就成了勒苏人的一个传统节日。跳舞娱乐是花街的主要活动,人们尽情歌舞,谁也不受拘束。大家祝愿青年男女幸福欢乐、永远相爱;也预祝地里的庄稼免遭虫害,获得丰收。勒苏花街,是年轻人谈情说爱、寻求伴侣的好时机。
彝族的传统节日——拉麻节
拉麻节是彝族支系黑话人传统节日,“拉麻”彝语,意为贺牛神,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日举行。位于云南省鹤庆、剑川两县间的西山上,有个牦牛洞,洞口上方的石壁形如牛头,据说它是牛神的化身。每当节日清晨,人们便手举白栗叶,从四面八方汇聚这里,他们将各自带来的食品,摆放在牛石头下的供案上,然后爬到牛头上高声呼唤“牛王、牛神醒来吧!”再把白栗叶堆放到石洞内,然后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将白栗叶点燃,人们围着火堆歌舞。随后,在洞外草坪上举行“拉麻”仪式:草坪中央点一堆火,一人头戴牛头面具、身披棕衣扮演牛王,围绕火堆摹仿牛的各种动作。一人拿着牛绳套,做出准备拴牛的样子。还有人拿着竹筒象征钻到牛腹下挤牛奶,以讨吉利。
彝族的传统节日——祭中柱
祭中柱是云南省弥勒一带彝族支系阿哲人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八月中旬由各家各户自行择日举行。届时,将一只白公鸡宰杀,祭于自家堂屋左侧中拄,柱上插青冈栗树枝,并粘上白鸡毛,请毕摩前来家中念《中柱经》。据说中柱附有神灵,严禁扶摸或碰撞,也不准在此柱上挂任何物品。祭中柱是为了祈求神灵保佑家泰人安。
彝族的传统节日——尝新节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鹿鸣一带的尝新节时间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开镰收割稻谷之际。节前,家家户户都要通知至亲好友前来参加。主人家要准备好丰盛的食品,有的还要杀猪宰羊。吃节日饭之前,先把舂出的新米煮成熟饭,舀三碗配以鸡,羊,猪肉之类的菜肴祭祀神和祖宗,以表示对冲和祖宗赐恩的回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平安。就餐时,主人和客人要相互敬酒,客人称赞主人的勤劳,并预祝来年丰收,主人则感谢上天赐福,感谢亲朋好友的真诚相助。有的主人或客人还要吟诵事先编好的顺口溜。吃新米时,先敬席间长者,以示尊老,再给小孩,以示爱幼,最后给中年和青年。大家在席间必须先尝新米饭,再饮酒叙谈。
彝族的传统节日——拜祖节
拜祖节是云南省巍山县天空山一带彝族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节日前,先把出嫁的姑娘和被别家招婿的儿子接回来和家人团聚。拜袓的当天早晨,先以户为单位祭祀祖先,早饭后,则以家族为单位,带上各种供品,赶着共同凑钱买的猪羊,到祖公树下。阿闭念完经后,将猪、羊、鸡全部宰杀,祭奠大树;还要将鸡血抹在祖公树上。待肉煮熟后,点上香,摆好八大碗肉食和其它供品,在场者全部跪下磕头,家族中的老人要念诵祷词,表示对袓公的酬献,请祖公保佑,阖族众家,人丁兴旺,有财有福。祷告结朿后,大家饮酒娱乐,尽兴而归。
彝族的传统节日——弥勒祭山抻
弥勒祭山抻是云南省弥勒一带彝族支系阿哲人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四日举行。届时,人们纷纷前往密枝山上,宰杀一头黄牛和两头雄鸡作为供品祭祀山神。祭祀时人们还要焚香燃烛,叩拜祈祷,祈求山神保佑。祭毕,将牛肉和鸡肉分给各家各户。
彝族的传统节日——老年节
老年节是云南省巍山县山塔、龙街一带彝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腊月除夕日举行。节前,家家户户要杀猪宰鸡,做糯米面、磨豆腐、擀面条、酿白酒等,备好节日食品。节日当天,各家各户纷纷张灯结彩,贴门神和春联,并在院子中心栽一棵枝叶茂盛、高三四米、有三排树枝的松树,名曰“天地棚”。然后在树干上扎:把松毛,将香柱插在松毛上。树下置一供桌,桌上置一碗清水,燃灯作天地神灵位,再摆上腊猪头和煮熟的全鸡等祭品,祭献天地神灵。
彝族的传统节日——白兴诺
白兴诺,彝语为祭山神,云南省富民、武走一带彝族密且人民间节日。分为这期和不记期两种,定期的在每年的农历腊月三十日晚上举行。届时每户都要前往村寨中的山神庙前杀鸡祭祀,然后再返回自己家里过除夕。密且人认为在众多的神抵中,山神是最重耍的,祭祀山神是祈求其保佑庄稼丰收、人丁兴旺,狩猎多有收获。如果村寨中发生瘟疫和灾难,还要举行不定期的祭祀。届时全村人宰猪杀羊祭祀,有的家庭还要前往庙中许愿、还愿。
彝族的传统节日——封工具节
封工具节是云南省富民、武定等县彝族支系密且人民间农祀节日,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晚举行。密且人认为各种家用工具,一年到头为人们服务,十分辛苦,就象人需要休息一样,也应给各种工具安排休息的日子。春节期间,人们都不劳作,工具也应该轻松几天。所以,除夕晚上,各家都要把红符封贴在锄头、镰刀、犁、砍刀,耙、磨、箱、柜、仓、囤、箩、簸、斗和称等用具上,不到开封之际不得动用。直到正月初五那天,人们要开始生产活动了,工具才可启封。
适合小学生的民间故事 适合小学生的民间故事2篇
1、民间故事1
相传,鲁班是我国古代最聪明、最能干的工匠。他原名公输般,因为是春秋末期的鲁国人,鲁班就成了后人对他的称谓。
一次穗键,他来到吴国姑苏城,人间天堂,果然名不虚传。古城楼塔,次第排列,茶馆酒肆,热闹非凡。鲁班游兴倍增,揣摸着苏州建筑的特点,迷乐其间。忽然一阵嘈杂的吵闹声传来。鲁班循声望去,只见前面一块绿草如茵的空场上,高高耸立着一座新建的宝塔。塔前围着一群人,吵吵嚷嚷,不知干什么。他慢慢走过去,拨开围观者,看见一个身穿绸缎、头戴高冠、腰系香袋的老人正在发怒,青筋暴绽,瞠目竖眉,大有气冲斗牛之势。老人对面蹲着的一个中年人,双手抱头,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鲁班好生奇怪,一询问才知道事情的究竟。
那位老人是当地有名的富翁,为积善行德,准备修建一座宝塔,流传千古。
这项工程由那位工匠承接。运木起造,精心筹划,经过近三年的辛苦劳动,宝塔终于建成。可是不知怎么搞的,宝塔虽然建成,可不管横着看,还是竖着看,总是倾斜的。经过测量,宝塔的确倾斜近十度。人们对此摇头相视,指点议论。富翁认为造塔反招非议,很是生气,也有损他的功德圆满,因此,亲自找工匠算帐:要么推倒重建,要么把宝塔扶正,否则,要送官府严办。
这可难住了工匠,如果要推倒重建,自己就是卖儿卖女,倾家荡产也无法承受经济压力;如果把塔扶正,这也办不到,因为宝塔尽管是木质的,可依然有约百万斤,只能望塔兴叹!
鲁班绕着宝塔仔细瞧了瞧,又看了看一筹莫展的工匠,走过去安慰道:“你不要着急,只要你给我找点木料来,我一个人用不着一个月就可以把它扶正!”
工匠一听,半信半疑,可也没有别的办法。于是他扛来木料,带着一丝希望等待着。而鲁班呢,他也不让人插手帮忙,将扛来的木料砍成许多斜面小木楔,一块一块地从塔顶倾斜的一面往里敲,使倾斜的一方慢慢抬高。这样乒乒乓乓,起早摸黑干了一个月,宝塔果然直立起来了。
工匠感激地问鲁班:“恩公,你这样补救为啥能使宝塔直立?”
鲁班答道:“由于斜塔是木质的,属穿斗结构,各部件之间的拉扯比较结实,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可以用打木楔的办法加以扶正。而木楔又是斜面的,既比较容易往里打,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打进去后又可抬高塔的倾斜面的高度,使塔不再倾斜。”
2、民间故事2
每年二月初八,是彝族的插花节,又叫马缨花节。它是怎么来的呢?
很久以前,整个世界洪水连天,淹没了土地,世界上只剩下了两兄妹,他们躲在一个大葫芦里,葫芦口用蜡封住。这个葫芦在洪水中漂流了许多天,也不知漂到什么地方。有一天,洪水开始退了,露出了山头,树梢。这个葫芦落到一棵大树丫搭世杈上。老鹰在山头飞翔,它听到葫芦里的声音,那是人种在里面啊!老鹰把葫芦抓了起来,把它放在山顶上。现在葫芦细着腰,那是当年老鹰抓成的。耗子从地下钻出来,他听到葫芦里的声音,这是人种在里面。耗子啃着蜡,把蜡啃通了,葫芦里出现一股光芒。兄妹俩顺着光爬了出来。在荒凉的世界上,只剩下他们了。
金龟老人来到兄妹面前说:“为了传人种,只有你们结为夫妻了。”兄妹俩回答说:“一个父母生的,怎么能够成亲?”金龟老人吩咐说:“人种只有你们两人,你们一定要成亲。”兄妹二人很为难,哥哥想了一个注意,说:“我们俩各在一方烧一炷香,问问天公地神,如果香烟升起来绕在一起,我们才能成亲。”结果,香烟升起来,真的绕在了一起,但是妹妹坚持不肯成亲,哥哥又说:“我们两人各在山头滚磨,如果两盘磨拢在一起合起来,我们才能成亲。”他们又按照这样办了,结果两盘磨不偏不倚合拢在一起。那是,妹妹仍旧不肯成亲。妹妹说:“我们在滚一次簸箕,如果两个簸箕不偏不歪,面对面合在一起,才能成亲。”结果两个簸箕果然合在一起了。金龟老人说:“你们还有什么可说,就成亲吧。”妹妹再试也没有用,又说道:“没有父母之命,没有媒 为证,怎么能够成亲。”金龟老人回答说:“这阵人烟已经灭绝,那里找人?你看那棵松树就是你的父亲,那棵万年青就是你知族肢的母亲,那边那棵梅树就是你们的媒人。你们就成亲吧。”兄妹俩再也坚持不住,为了传下人种,他们终于结成了夫妻。
过了十二个月,妹妹有了身孕,生了一胎,可惜不成人形,是个肉团。怎么办?妹妹埋怨哥哥,哥哥埋怨金龟老人。这时金龟老人又出现了,他笑嘻嘻地前来向兄妹俩贺喜:“你们已经产下人种了。”说罢,抽出宝剑,一剑劈开肉团,出现五十个童男,五十个童女。那一张包着人种的肉皮还流着血呢,金龟老人用剑一挑,甩在旁边的一棵小树上,从此这棵树就开出了红彤彤的马缨花。这天正是农历二月初八。
五十个童男童女出生以后,妹妹一个人怎么哺育这些孩子呢?这时,飞禽走兽都来帮忙,它们把孩子一个个都领走了。我们彝族就是野马奶喂大的,所以我们彝族现在不吃马肉。五十个童男童女长大后相互婚配,就是今天彝族、汉族、苗族、回族、藏族、白族、傣族等几十个民族。各个民族都是同一个父母的后代。
五十个童男童女长大后,找不到自己的爹娘,就一齐出发寻找。
他们遇到的第一件东西是土蜂,他们问道:“土蜂弟弟,你看见我们的爹娘了吗?”土蜂嗡嗡地飞来飞去,不理睬人,有一个人用树枝把它打下来,腰也断了。另一个人又把它拾起来,用马尾系好让它飞去。从此,土蜂成了细腰杆,见人就叮。
第二次遇到的是松树,他们问道:“松树爷爷,我们的爹娘那里去了?”松树不耐烦地回答:“我没有看见,什么爹娘,我肩膀倒下来就把他们压死了。”人们说:“好,等人丁兴旺起来,你长一棵就砍一棵。”所以,今天造房子都用松树。
第三次遇到的是棕树。人们问道:“棕树哥哥,你看见我们的爹娘了吗?”棕树回答:“没看见,要是看见,就剥了他们的皮。”人们说:“哼,有一天人多起来,肯定要剥你的皮。”所以,现在每年都要剥一层棕树的皮。
人们又继续向前走,遇到一棵罗汉杉,人们问道:“罗汉杉大哥,可见我们的爹娘?”罗汉杉回答说:“刚才还在这里乘凉呢!”人们高兴起来,爹娘找到了,人们感谢罗汉杉说:“谢谢你,将来你断了枝,被砍倒了,根还会再发起来。”因此,现在即使罗汉杉只剩下一点仍旧会再发芽。
人们又继续向前走,遇到一个小蜜蜂,人们问道:“小蜜蜂,你可看见我们的爹娘?”蜜蜂说:“刚从那个丫口过去。”人们高兴地说:“好心的蜜蜂,今后人们繁衍起来,你就同人们一起住吧。”蜜蜂回答说:“那太好了,如果我能和人一起居住,我每年还要给人上一点粮呢。”所以,现在每年人们要割一次蜂蜜。
人们追到水塘边,遇到一棵杨柳,问道:“杨柳姐姐,可见到我们的爹娘?”杨柳回答:“看见了,刚才还吃水。”人们兴奋地说:“好心的杨柳,你一定会有好结果,处处生根发芽。”从此,杨柳树十分好栽,怎么插都能活。
人们又不停脚的往前赶,可惜始终没有遇见他们的爹娘,只是在山坡上看见了遍山红彤彤的马缨花,他们就在开满马缨花的地方定居下来。
每逢农历二月初八,是我们彝族的节日。这一天,男女老幼一齐跳舞,唱山歌,还要杀鸡煮肉庆贺,把,马缨花插到各处,这就是马缨花节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