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汽为什么这么偏僻 二汽关闭
二汽关闭
二汽本就是在十堰建设起来的,但是总部已经搬离十堰。
十堰和攀枝花都是因三线建设而崛起的城市,十堰过去只是一个人口不过百户的镇,被郧阳代管,到了1969年二汽入驻十堰,近二十万人在这里大搞建设,很快就建起了一座举世瞩目的汽车城,这真是“敢教日月换青天”的气魄啊,其中的奋斗历程,很多十堰人都能说出一二来。
但是一些十堰人对于改革开放以后,二汽逐渐开辟了襄阳、武汉和广州基地,和十堰一起成为了东风汽车集团的四大基地,有人认为二汽一直留在十堰不行吗?为何一定要开辟新的基地呢?
首先得说说二汽为何要留在十堰的原因。从1964-1980年是三线建设时期, 那时我国的国防压力很大,三线建设的选址地是为备战考虑的,也促进的沿海工业向中西部的转移,改善了我国的工业布局。
十堰山多,而且比起隔壁的陕西旬阳,又有一个铁路交通的优势,当时二汽选址十堰,就和正在建设的襄渝铁路大有关系,二汽的设备特别多,交通如果很不方便也是不行的,而且制造完成的汽车成品也需要运出去。
1980年后,三线建设结束了,很多三线工厂从山沟沟搬到了大城市,或者被彻底关闭了,比如我国布局在四川的大量三线工厂很多都搬到了成都,十堰的情况也是一样,竖衫十堰的交通不算特别便利,而且后续供二汽建设的工业化大厂已经不多了,二汽走到了发展的岔路口,二汽必须走出十堰成了当时二汽人的共识。
1980年首先选址二汽铸造三厂,当时耐肆考虑过镇江、九江等地,最后选址到了襄樊(2010年后改名襄阳),因为铸造三厂当时形成的共识是要么建在十堰,要么建在十堰临近的地市,但是建在十堰存在交通运输、防洪等问题,所以只能离开十堰向外寻找,最后找到了襄樊的油坊岗,同时把襄樊确定为二汽的第二基地,如今汽车产业已经是襄阳最大的经济支柱产业。
到1986年二汽决定发展乘用车,并预测未来小轿车会进入千家万户中,轿车市场将远大于中、重型商用余亩腔车的市场,当时这种预测很多人是拿不准的,因为80年代普通人哪有机会开小轿车,但是今天我们看到了,小轿车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农村都几乎家家户户有小轿车了。
轻型车和乘用车生产线并没有放在十堰,而是放在了襄阳、武汉和广州,采取的是先合资,后面逐步自研的方式,如今襄阳、武汉和广州都是东风汽车的乘用车生产基地,而十堰是商用车的生产基地。
为何说二汽走出十堰是双赢呢?一方面壮大了二汽的实力,另一方面二汽也加大了对十堰的支持。如果二汽没有走出十堰,很难想象今天的东风汽车集团会是什么样,会有今天的辉煌吗?至少来说,如果二汽没有走出十堰,就不会有今天这么丰富的产品线,没有这么大的规模。
说到二汽走出十堰后,对于十堰的帮助,举一个简单例子来说,以2005年为例,卡车市场下滑,轿车开始发力,因为十堰是产卡车的基地,所以当年效益不好,但是因为东风汽车走出去了,在广州花都的乘用车机场发展得特别好,所以每年从花都那里调几十亿元现金流来支撑十堰的发展。
所以说,先有二汽在十堰建设,后有总部搬离十堰。
十堰二汽厂为什么那么难进,对大学生来说要求高吗,有没有发展前途 谢谢
去车间做普工?
你要是学汽车相关专业的就进去 努力慢慢往上爬 还有点儿前途 但那可能是多少年以后的事儿了
若不是相关专业的 建议你不要进去 就为了一个月两三千的工资 那以后呢 打算一直带那儿神手掘吗 刚毕业要为以后发展做好规划 找工作宁缺勿乱
、
不好意思 有点儿偏游核 只是建议 切入正题 如果是普工的话要求薯亩不是很高 况且你还是大学生 要是管理岗位考核可能要严格一点儿 祝你好运哦
二汽为什么选址在十堰?
中国一汽在长春建成之后,二汽樱老马上被提上议程。一开始也不是准备选在十堰,一开始准备建在武汉,但是苏联人提醒要防止战争,一旦战争开打,打长江大桥那二汽也会没有了,所以放弃选址武汉,后来就选湖南,但是三年经济困难来临,计划又取消,之后和苏联又闹翻了,为了防止打仗,选址要求进山,进洞,所以选择十堰这个位置,备战成为最主要的目的。
但是方面中国那么多大山,为什么选十堰的山呢,因为十堰的亏颂厅地理条件好,在三省交界的位置,进可去关中,退可去四川销隐,还可以顺江而下,一旦打仗非常有利于物资和人员的运输,送材料到二汽也比较方便。
最后就是为了援建中西部,毕竟当时这块地方真的是一穷二白,正是因为二汽,才有了今天的十堰,才有了现代化的十堰。我有很多同学就是十堰的,说起二汽也是满满的自豪,那可是和一起齐名的汽车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