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三脚架怎么选 单反相机的三脚架怎么选啊??
单反相机的三脚架怎么选啊??
挑选单反相机的三脚架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拍摄需求
大部分摄影爱好者是属于户外摄影类型,室内一般吵衡为影棚和人像拍摄为主。还有些比较特殊的摄影类型,例如体育新闻拍摄。
男性用户一般比女性体力要大,所以男性用户可以选带重一点的脚架,毕竟重量跟三脚架的稳定性还是有一定相关性的。女性摄影爱好者则需要偏轻点的脚架,使用起来不会太费劲。如果怕不够稳,可以在中轴下的挂钩挂重物增加其稳定性,请注意挂钩和脚架的承重,切忌过重。
2、身高
三脚架的高度需求最好是跟用户的高度相匹配,握碰迹如果是长时间拍摄的话,这样就不用长时间弯腰取景。
3、器材
一般情况下是根据相机的价格来选三脚架,如果是很昂贵的设备,最好是配更可靠稳定的脚架,三脚架的预算一般占器材总额的比例段并在15-20%左右。
选择脚架,需要考虑对照相设备的最大使用需求,如果有买长焦镜头的打算,一般情况下就需要根据相机和镜头的总重量配备大管径脚架。
扩展资料:
选择三脚架,要清楚里面的内在逻辑,很多时候两样优点是不能兼得的,只能两方面找平衡,要看用户更需要哪方面。例如需要便携的,那么自然稳定性就不那么强。可参照以下关于脚架的内在逻辑关系:
1、三脚架的管径越大,承重力也越大,越稳定。
2、球形云台的球径越大,承重力也越大,越稳定。
3、脚架的节数越多,收纳长度就越短,越便携,但稳定性也会随之下降。
4、每根脚管的两节管径之间是递减3~4mm,递减得越少,证明空隙就越小,就越稳定。
5、一体式无中轴脚架会更稳定。
三脚架怎么选购,三脚架选购技巧
三脚架怎么选购?买三脚架就是为了稳定,稳定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不是为了稳定,单纯只是学那些专业摄影人士也整个三脚架来赶时髦,只讲究外观却不懂稳定,那就是失去花钱买三脚架的意义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三脚架选购技巧有哪些。第一点是价格。买任何东西首先当然是考虑到价格,三脚架也不例外,先把预算计算一下大概知道自己准备能花多少钱,但是在你规划预算前一定先把三脚架的功课做好,那就是大家常常谈的为什么要使用三脚架等等的常识先了解清楚了,然后在来考虑你要卖什么样的三脚架、什么牌子的、什么材料等等,这样你计算出来的预算才会精准,不要因为不了解三脚架随便评估的预算就开始去挑三脚架,买回来不合适到最后还不是要浪费粗轮了。一般的预算范围是估计大概都是在¥300¥¥500¥800¥1000¥1300¥1500¥2000¥3000¥¥400以上这几个级别了。拟定了价格区间,基本在来就是谈论买什么品牌了。一般来说,¥1000以下的最好只考虑国产品牌,因为进口品牌质量好的都要在几千元衫凳则才能买到;¥1000以下也不要考虑买碳纤的,买不到什么好的碳纤脚架,即使买到了也先别高兴,很多碳纤里都是加了玻璃纤维,脚架三插座用的是铝合金,价格是便宜了当时,其实你买到的碳纤维三脚架和铝合金的重量也差不多了,那干脆直接买铝合金的还便宜很多。有个公式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就是到底要花多钱来买三脚架才是正确的:三脚架+云台的投入应该占到你的相机+镜头总投入的10%-15%,意思是如果1万元的相机+镜头,那你至少应该花¥1000到1500元来买三脚架和云台;3万元的高档装备,至少应该花¥3000在三脚架上。第二点是稳定性。买三脚架就是为了稳定,稳定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不是为了稳定,单纯只是学那些专业摄影人士也整个三脚架来赶时髦,只讲究外观却不懂稳定,那就是失去花钱买三脚架的意义了。一般来说,各个品牌的三脚架都分为大中小,说细点他的意思也就是管径大小不同,管径越粗工作高度也越高价格也越贵,所以你要是买个小相机就不要去买那么粗的三脚架来用了。正常情况下,号儿越大,管径就越大,高度也越高,稳定性也越强。结合实际使用体会,22管径的三脚架适合于较轻便的单反(如D40X套机)、旁轴相机等;25管径三脚架适用于普通单反相机,200mm以下,总重不大于2KG的情况;28管径三脚架适用于135专业单反相机,300mm以下;轻型120相机;总重不大于3.5KG;30管径三脚架适用专业单反相机,300/2.8镜头;或者较重型的120相机;双轨45相机;总重5KG以下;;31管径三脚架适用于400/2.8、500/4大炮;810相机;总重7KG以下;35管径三脚架适用于600/4大炮;重型技术相机以及超大画幅相机;总重10KG以下。还有几个需要注意参考的:1、节数:一般的三脚架分为3节和4节5节;节数越多收合起来越短针对户外旅游特别强调便携性整出5节。请记住!节数越多,稳定性越差;如果你不是经常要带出去拍照就不要选择节数多的三脚架2、最细管径:就是脚架靠近地面的那根脚架;末节越细,稳定性越差;3、脚管外径和内径厚度:一般的厚度是1.5mm、1.2mm、1.0mm。同样材质情况下,管越厚,稳定性越强;4、锁扣形式的区别:目前锁紧系统分为旋紧式和或棚板扣式两种,旋紧式可以按实际需要来自行控制锁紧度,板扣式也很方便上下调整松紧,现在板扣很多品牌已经设计可以用牛角扳手来调整锁紧度,非常方便了。不过一般来说旋紧式的锁紧力更大,稳定性更好,耐久性也更好。套管越长,稳定性也越强;5、材质:一般的材质采用碳纤维、镁合金、铝合金,捷信有部分产品开始采用了火山石。碳纤维和铝合金还是比较稳定比较多厂家使用;火山石的由于材料和结构原因目前使用较不普遍。第三点要谈的因素是三脚架的工作高度如何选择。三脚架有三个高度指标,不升中轴将脚架全部节数展开后最大高度、在升中轴的最大高度和全部脚架节数收缩后三插座调节到最低的工作角度,趴下去的最低高度,用来做低拍。1、我们要明白不升中轴的最大高度,这也是我们常用的工作高度。绝大多数人都是眼平取景,按眼睛的工作高度,那就是要扣掉你的身高-10cm(云台的高度)在减10cm(像机底部到取景器的距离)在减-15cm(眼睛到头顶的距离),在减5cm(双腿不可能并拢笔直站立,一般是与肩膀同宽的站立姿势)所以一个适合的三脚架不升中轴的最大高度应该=身高-35-40cm之间为宜。要关注的是:不升中轴会比升中轴稳定几倍,除非极端需要增加工作高度否则能不升中轴就尽量避免。第四点个因素是便携性。这个因素跟价格和稳定性是息息相关了!越短越轻就越贵,不稳的还不如不用;太大太重背出去非常辛苦,那么就要权衡一下使用的功能携带的方便性了。影响便携性的指标主要有两点,收合起来的长度和重量。1、收合长度关系到携带的方便性,稍比重量更要紧一些,如果三脚架那么长会很难携带,放在摄影包内或外挂也不好携带,也容易东磕西碰的,坐车上飞机会经常需要托运。一般的三脚架的收合长度在50-60cm之间,如果再加上云台的高度,携带长度就达到了60-70cm;3节的要比4节的长。前面也说了,节数越少越稳定,但是就是长度会长一些,所以这是很多人在选择3节还是4节比较矛盾原因。现在市面已经有反折设计的旅游型三脚架,收缩后能把云台收缩在三根脚架内侧,缩短了近10-15到cm,增加了节数(达到5节),又可以简短10cm左右,大大降低三脚架的收合长度,从而可以把整体(含云台)收合长度控制在40cm以内。当然跟传统三脚架相比,稳定性略色些,但是便携性提高很多。2010年百诺和彩视达分别推出了一款平板式三脚架,将收合的厚度在减薄将近10cm这也将是今后的一个热点。2、重量越轻越好携带,碳纤维加镁合金部件会比铝合金的轻30%左右,但是价格要贵一倍多;过轻的脚架自重这对稳定性也会有影响,可以考虑在中轴底部的挂钩加固挂些重物增加重量。最后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功能。三脚架的功能必须达到以下几点:1、中轴横置或偏转(一般中轴有横置偏转功能就差不多可以当临时云台使用了,这个都要另外花钱购买)。这个功能对于拍摄微距或翻拍比较有用类似拍昆虫蚂蚁之类。2、中轴倒装的功能云台可以倒下来使用。3、中轴有升降功能。4、两用式脚钉:有固定硅胶脚垫;不同地形比如泥沙地面可更换型不锈钢脚钉。5、部分三脚架可以拆出一条腿来当独脚架,当你开车出去拍照不想携带三脚架,你可以将三脚架留在车内只将其中一支脚管拆出当独脚架使用,这个功能很实用。详情
如何选购三脚架如何选购高品质三脚架
1、首先,是预算。不同价位下的三脚架材质不同、功能性不同,实用性和稳定性也有很大的差异。三脚架价格便宜的可能几十元到一百元,价格昂贵的可能要5000元,另外专业级的摄影三脚架和普通民用三脚架的售价差距也很大。所以,与买相机一样,预算很重要,根据自己可以承受的价格区间选择合适的产品,才是第一位的。2、其次,三脚架的使用场景。三脚架使用场景也有很大区别,例如一些风光摄影师会随身背着三脚架,去寻找拍摄的景色,而庆咐一些影棚内誉掘纯的三脚架,都是固定位置使用,主要用于商业或者静物拍摄使用。不同的场景决定了三脚架的选择。例如风光摄影师在选择三脚架时,首先考虑的是轻巧、便携的三脚架;而影棚内商业摄影师选择三脚架不会考虑便携性,会选择稳定性最强的三脚架产品。3、再次,可否带上飞机。很多风光摄散孝影师,需要经常坐飞机或者火车到外地拍摄,选择三脚架时会考虑三脚架收纳后的长度。因为航空公司对行李的长度有严格的限制(40-55CM之间),这些也是选择三脚架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毕竟三脚架虽然很坚固,但一些碰撞也会造成三脚架的损坏,随身携带是外出旅行最佳的方式。4、最后,三脚架要与设备匹配。选择三脚架也要根据自己常用的摄影器材去考虑。如果你日常使用的是微单相机、便捷相机或者手机这类体积和重量都很轻的器材,那么选择一款小型便携三脚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