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公司买写字楼的利弊

在高级写字楼里办公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有何利弊

优点有如下几种:
首先,光线佳,视野好。建筑高度一直是高端写字楼不断冲击、超越的目标之一。大幅玻璃幕墙也越来越受到青睐。于是就有了绝佳的光照和视野。在工作闲暇时,欣赏一下城市的风光也是一种放松的方式。
其次首源,商业配套丰富,工作娱乐两不误。高端写字楼通常坐落于繁华地段,商业设施丰富,上至领导请客吃饭,下至员工下班后逛街看电影,写字楼周边都能满足。
第三,坐落商圈,大公司云集。高端写字楼一般在知名商圈内,主要客户在金融、高端制造和贸易、高级服务业、医药健康、律师、会计师、广告时尚、高科技等行业。出了有比较出名的同行领袖外,还有一些高级客户在会在附近,比较适合拓展商业人脉。

缺点也比较明显,晌纯就是人者谨态多。特别是在等电梯和吃饭的时候,以及上下班的地铁公交,都相对比较拥挤。

购买写字楼的弊端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的迅速增长,办公楼市场放量惊人,写字楼的市场也是层出不穷。传统写字楼在投入使用之后,弊端和矛盾都会暴露出来。那么,购买写字楼的弊端有哪些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购买写字楼的弊端


1、 如果购买写字楼的话,那么电梯和空调的维护,还有物业水平以及车位的租金和出售,都是我们没有办法控制的。



2、 写字楼不是刚需也不是民衫做生,没有政策红利,比如契税和增值税等优惠。关于民生的住宅一直以来都有优惠和照顾等,但是写字楼从来没有这种待遇。而且房地产都已经调控二十年了,可是从来都没有写字楼的事情。住宅涨价以及限价,而写字楼的价格从十万或芦衡掉到两万都没人过问。



3、 还有就业环境和后期物业,金融周期以及规划变动等等,都会影响租金和升值,使人无法控制。在经济危机的时候写字楼是首先被市场所抛弃的,在信贷收紧的时候,写字楼的按揭和贷款又是首先被抛弃的。而且政府的规划变动,对于已经购买的写字楼也有很大的影响。



4、 目前中国的写字楼都是分割销售的,海外成熟优质的写字楼都是基金或者是公司所持有。写字楼的税费太高了,没有办法转让也没哗桥有办法套现,所以注定将成为长持物业,所以最好还是不要碰。未来企业将很少有愿意去写字楼办公的,写字楼也不会成为优秀的商业中心。写字楼在未来将会被边缘化,逐步被市场所抛弃。



编辑总结:关于购买写字楼的弊端有哪些呢?相信大家看完文章都有所了解了吧。希望上面的内容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和建议,如需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我们哦。

10秒获装修报价限时

装修要花多少钱

立即报价官方电话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公司购房有什么特殊性,借公司名义买房又有哪些弊端

商住限购全面实施之后,很多有购房需求的人都无法买房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借公司买房成为风潮,那么借公司名义买房有什么弊端呢,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费用呢。接下来我为你一一解答。
      公司买房有什么特殊性
      1、公司分为注册在境内的公司以及注册在境外的公司,者首注册在境内的公司购买房屋类型和套数不受限制,注册在境外的公司不能在沪购买住宅,如果在沪有办事处,可以办事处的名义购买一套非住宅;
      2、公司购买不能商业贷款,只能待产证出具后办理持证抵押,年限与利率都有别于商业贷款;
      3、公司买房缴税的大额税种就是3%的契税,其余手续费等都不高,但是有一点区别于个人购买的是:房产税,按照买入价格*1.2%*0.8*年限(每年要缴纳,如果不缴纳,则卖出时会被要求一次性缴纳);
      4、公司产权的房屋可以通过股权转让方式进行转让,不需要经过交易中心,但是这种只是变更股权及实际控制人,最适合做这种交易的是公司名下无其他不动产以及资产,否则不现实;
      5、公司产权的房屋要想变更为个人名下必须要通过买卖,从交易中心进行产权变更登记;
      6、以公司名义购置的房地产作为公司资产,为所有公司股东共同共用,在处置资产时需要经过所有股东同意及授权或取得董事会决议方可处理。
      公司名义购房要交什么税?
      1、契税。不管你是最老的房子,很便宜的房子,或者是豪宅,一律按3%的契税征收。印花税是登记价的千分之0.5,交易费是3块钱,除了契税按3%征收,其他跟个人的购入房产没有太大的区别。
      2、持有税。公司持有房产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出租盈利的话按照租赁所的一些税费,租赁费和管理费的每个月租金的10.22,每个月都要交纳。空置的房产目前要交一个房产税的,你的登记价是100×7%×1.2%÷12个月,一般来说一年的房产税是登记价的0.84%,目前空置税好像比个人的房产要交得多,但是如果未来政府开征对个人持有房产的房产税的话,网上盛传3%,公司目前交纳的只是0.84%,就有可能低于个人持有房产的房产税项。但是有一个备注,公司购入一手源塌房三年内免交空置房产的房产税。
      3、土地增值税。转让(公司名下的房产卖出)房产就要交比个人持有房产多一个土地增值税,比如说我100万买来的房子卖到200万,他要交差价的30—60%的土地增值税,其他的其实跟个人差不多。
      有人会觉得公司持有房产会交的土地增值税太多,有一点要提,房产持有的过程中每年可以登记价的5%为折旧,就是100万每年可以有5万块钱的折旧,另外装修物业等费用保留他的装修*,可以在土地增值税上作为可扣除项目进行抵扣,但是一般情况下装修费不可以超过登记价的10%—20%,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企业所得税,你公司整体盈利的25%得向国家交纳。这一个公司的操作可能上升到一些会计的知识,具体的怎么做就需要一些专业的会计的人员协助你去做这个公司持有房产的情况。
      公司名下房产办证税费:
      (一)契税4%;
      (二)住房维修基金交存标准为:
      砖混结构住宅——49元/平方米
      无电梯框架结构住宅——55元首裂数/平方米
      有电梯14层以下(含14层)框架结构住宅61元/平方米
      有电梯15层以上(含15层)框架结构住宅73元/平方米
      (三)交易手续费。收取标准如下:住宅3元/平方米;非住宅11元/平方米。
      (四)房屋登记费。收取标准如下:住宅80元/套;非住宅550元/件。
      (五)证照印花税。收取标准如下:5元/本。
      (六)工本费。收取标准如下:10元/本。
      公司名下房产过户税费:
      公司房产过户给个人需要缴纳的税费:
      1、过户登记费:普通二手房住宅类为80元/套
      2、交易手续服务费:住宅6元/平方米(房改房、经济适用房、安居房减半收取:3元/平方米);非住宅10元/平方米。
      3、二手房过户核档费:50元/宗
      4、契税均为4%;
      5、个税一般是由出让方承担,如果出让方是单位,那么单位出售二手房时就没有个税;
      6、除了免个税外,在交易过户时,营业税以来按照差额5.7%来征收,不区分是否满两年;
      7、虽然个税和营业税上有减免,但是却增加了一个土地增值税,武汉市现行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为5%。
      8、二手房过户土地收益金(代收):房改房、经济适用房、安居工程房买卖过户时收取,按房屋正常成交价的2%计征。卖方承担。
      用公司名义买房的好处
      1、个人购入房产不足5年转让的,要交5.6%的营业税和附加,但是公司持有房产在没有差价的情况下,你就算是今天买过来一套200万的房子,我明天200万卖出去你是不用交这个营业税的,今天买明天卖都可以。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因为他没有盈利没有赚钱也不需要交,这个需要财务的一些知识做了。所以在公司选择购入房产的时候尽量选择成交价过户,就是你买过来的时候你可以跟对方说我要成交价过户,你要交什么税我帮你给多一点。房子再次转让的时候产生高额的差价和产生高额的税费。
      2、虽然公司在购入房产的时候,暂时来说有一些刚成立的公司是没有办法获得银行贷款的,但是对于红本转让的一些房子可以找一些担保公司支付全额,全部买过来以后再向银行抵押房产取得一些经营性的贷款,一般可以贷到房产价值的7成,实业公司或者是去年10年、11年的时候实业公司是可以贷到房产的100%的,200万的房子我可以贷出200万给你。在国家对中小企业,不单是中小企业还有微小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非常大,如果是一些经营信用良好的公司贷款,在未来的3—5年之内比个人贷款更容易取得。如果万一以后又出现贷款收紧限贷了,银行不放款的情况下,可能公司的房产去做一些抵押贷款,比你个人的房产做一些抵押更容易取得银行的贷款。
      3、公司名下如果只有一个房产而没有其他业务进行的话,打个比方如果我的公司买了一个100万房子,我过了十年这个房子涨到1000万了,中间有很大的差价我又要买这个房子怎么办呢?我可以通过转让这个公司的股权,股权的买卖只需要交一点点股权转让的税费,就避开了转让这个物业转让高额差价的一些税费了,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那些都可以免掉非常的多。
      个人和公司购买写字楼的区别
      首先,个人或公司购买写字楼,在相关税费上基本没有区别,公司出售写字楼可以通过自行开*的方式减少税费的缴纳(利用公司退税政策),境外、境内个人或公司在是否公证上有区别,境外公司或个人要多花一笔公证费。
      其次,个人或公司在购买或出售写字楼时,所须提供的材料不同,个人仅需身份证件;公司需提供的材料有:董事会决议、公司章程、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件、授权委托书等。
      最后,公司购买写字楼不容易办理贷款,银行一般不审批公司的贷款购房,但公司在购房并办出产证后,可办理房屋抵押手续筹集资金。

相关专题: 利弊 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