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E1线的种类 新干线的列车种类

新干线的列车种类

新干线列车皆采动力分散驱动方式,可防止高速行驶时的蛇行运动,减轻路线的维护保养费用。行车时的摇晃极小,为世界上运转品质最佳的高速铁路。
0系:1964年登场的0系列车是新干线诸多车型的开朝元老,在服务超过30多年后,此车系于1999年全数退出东海道新干线的载客服务,之后以回声号(こだま,Kodama,汉字“木灵”)的身份行驶于山阳新干线上,进行各站停车服务。其中一台0系机车头于2001年由西日本旅客铁道捐赠予位于约克郡的英国国家铁路博物馆。0系的营运时速为220公里/小时,并曾在高速测试中创下256公里/小时的纪录。2008年11月30日全面退出营运服务。2008年12月14日,0系列车正式退役。
100系:1985年投入服务,行走东海道、山阳新干线,设计最高时速为275公里/小时,营运时速为230公里/小时,100系是首款拥有双层车厢的新干线列车。于2003年全数退出东海道新干线的载客服务。后来行驶于山阳新干线上,作为回声号进行各站停车服务。于2012年3月16日正式退役。
200系:1982年东北新干线及上越新干线通车时开始使用。2004年时,一列200系列车由于新潟县中越地震而出轨,但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200系的标准营运时速为240公里/小时,但依照编组的不同,E编成仅有210公里/小时的营运速度,但F编成却有275公里/小时。2013年3月26日,200系新干线全部退役。
300系:东海道-山阳新干线上等级最高的希望号(のぞみ,Nozomi)首次登场时所使用的车种,最初以270km/h的最高车速投入营运,而今已经退出第一前线,主要是作为光号(ひかり,Hikari)与回声号(こだま,Kodama)列车使用。于2012年3月16日与100系一同退役。
400系:行驶于山形新干线的迷你新干线列车。设计最高时速为345公里/小时,东京启谈至福岛新干线路段营运最高时速为240公里/小时,而行走在来线福岛至新庄区间时,由于存在较多的平交道和与在来线列车混跑的问题,故在这一区间内营运最高时速限制为130公里/小时。羽翼号(つばさ,Tsubasa)列车使用。于2010年4月18日,最终列车「つばさ18号」运行完毕后,彻底退出营运服务。为第二款退役的新干线列车。
500系:最高营运时速达300公里(山阳新干线路段)、当时世界上营运时速最快的高速悄晌碰铁路列车(1997年),并曾在测试中达到320公里/小时的速度。500系于2008年年中行走“回声”号(こだま)班次,并对列车进行改造,分拆成8节车厢形式的列车(V编成),于2008年12月1日起取代退役的0系担任站站停车的回声号(こだま)班次之营运。2010年2月28日后,已全部退出“希望号”(のぞみ)班次。
600系:原本在开发阶段预计命名为新干线600系的东日本旅客铁道新型列车,随着日本国铁私营化后,由JR东日本铁路公司(JR East Japan)接管该项目,所以在实际量产后改用新的命名规则,以代表“East”字首的英文字母“E”作为之后所有新车型的名称,而改名为E1。2012年9月退役并报废。
700系:于1999年年投入运营、是最大营运速度虽只有285公里,但平均营运时速较500系高的车型,前方车头长9米,因造型独特被日本人昵称为“鸭嘴兽”。除了作为光号与700系希望号使用外,西日本旅客铁道也使用700系推出不一样的新车型(700系7000番台),命名为铁道之星(ひかりレールスター,Hikari Railstar),在编组车辆数、车辆涂装、车内座椅数与配备上,都与原有的700系不同。
N700系:由700系改良而来的新型列车,东海旅客铁道与西日本旅客铁道共同开发、首度导入摆式列车技术的第五代新干线车辆,这种技术可以允许列车在通过弯道时不需要大幅度降低速度,故提高了平均旅行速度。N700系列车已于2007年7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最高营运时速也达到300km/h。该型号列车投入运行后,东京到大阪之间只需要2小时25分。
N700系编成:由JR西日本与JR九州联合购置的新型车辆,爱称瑞穗号(みずほ,Mizuho)和樱号(さくら,Sakura),用于2011年3月18日正式开通的谨罩九州/山阳干线新大阪~鹿儿岛中央间的直通运转,与原有N700系外观上最大的不同为其采用青瓷色涂装非传统的乳白色+蓝条涂装。2011年3月18日,九州/山阳直通正式开始运转,みずほ作为九州/山阳最快的班次,运行于鹿儿岛~熊本~新大阪之间。
N700A:由JR东海开发的N700系新干线的改良型,配备定速系统,2013年开始运行。
800系:由九州旅客铁道开发,行驶于九州新干线路段,作为燕子号(つばめ,Tsubame)列车的使用车辆。虽然极速只有260公里/小时,但因800系是配合九州地区多山特性所设计的摆式列车,因此反而拥有新干线里最高的过弯车速。九州新干线全线开通后,服务于每站必停的慢车班次。
E1系:第一款全列车双层配置的新干线列车,行走于上越新干线路段。最高营运速度为240公里/小时。主要是作为朱鹮号(とき,Toki)与谷川号(たにがわ,Tanigawa)列车使用。2012年9月,最后一组E1系以朝日号(ありがとうMaxあさひ号)运行完毕后,正式退役并报废。
E2系:行驶于东北新干线及长野新干线。营运时速为275公里/小时。作为疾风号(はやて,Hayate)、浅间号(あさま,Asama)、山神号(やまびこ,Yamabiko)列车的使用车辆。因北陆新干线轻井泽以西路段采用与东北新干线的50Hz交流电不同的供电制式(25KV,60Hz),故E2系为新干线系列里唯一的双电源制式车辆
E3系:行驶于山形、秋田新干线的迷你新干线列车,东京至盛冈/福岛区间275km/h,盛冈至秋田、福岛至新庄区间130km/h。小町号(こまち,Komachi)、翼号列车使用。2014年3月,E3系已经完全退出秋田新干线小町号(こまち,Komachi)的运营
E4系:世界载客量最大的双层高速铁路列车,达1634人(两列E4重联情况下),行驶于东北、上越、长野新干线上。最高营运时速240公里/小时。爱称Max朱鹮号和谷川号(Maxとき、たにがわ)
E5系:JR东日本于2011年3月9日正式投入东北新干线使用的最新型新干线,执行东京~新青森间班次,为FASTECH 360S的简化量产版,爱称はやぶさ/Hayabusa(隼号)。运行速度为宇都宫以南275km/h、宇都宫~盛冈间320km/h、盛冈以北260km/h。
E6系:于2013年3月16日正式运行,将和E5系连接运行,最高时速可达320km/h。爱称是“超级小町号”(ス一パ一こまち,Super Komachi)
E7系(W7系):是JR东日本与JR西日本共同拥有的新干线列车。JR东日本为E7系,JR西日本为W7系。设计时速为275km/h,运营时速为260km/h,2014年3月15日开始作为浅间号(あさま,Asama)在长野新干线上运行。2015年3月15日,W7系开始于北陆新干线上运行,执行北陆新干线延长段(长野-金泽段)的运行。
H5系:基于现有的E5系打造,将于2016年在即将开通的北海道新干线上运行的新型列车。目前已组装完毕,正在测试中。
L0系:前身为MLX-01型试验车。为磁悬浮新干线,最高设计时速可达590km/h,为5节编组。2015年4月22日,L0系在山梨实验轨道上创造了603Km/h(载人运行)的新世界纪录。远景计划2027年在中央新干线上以500km/h的时速运营。 700T型:700T型列车是由新干线700系改良而成,是外销台湾作为台湾高速铁路用车的特殊衍生版,但由于是导入500系列车的动力输出系统,因此时速较原本的700系还高,可达300公里。700T系针对台湾夏季更湿热的气候,加强空调系统及车厢设计,整体车厢涂装及设计与原本的700系不同。
CRH2型:外销中国的E2-1000型列车。这款车型是以日本新干线的E2-1000型电动车组为基础,是继台湾高铁的700T型列车后,第二款出口国外的新干线列车。供中国使用的CRH2型虽使用与E2-1000相同的电动机,由于其编组方式是4节动车配4节拖车,动力比日本的6M2T(6节动车配2节拖车)编组的E2系小,因此在营运速度方面会比日本本土的E2系有所降低,最高营运时速为200公里。
英铁800/801型: 由日立公司设计制造,计划在2015年开始组装,2017年开始运营的英铁800型,设计运营时速为150英里/时(241公里/时)将在英国大西部铁路和东海岸干线上运营。
高速实验用电车
1000形:东海道新干线0系列车实际量产之前的试作原型车辆,于1962年(昭和37)创下263km/h的纪录。
951系:1972年3月山阳新干线冈山站开业时、日该国有铁道在当时的营业运转的最高速度210km/h以上,也就是250km/h运转的新型车辆为开发目的,于1968年3月制作2两编成的试验车辆。
952系953系(STAR21):东日本旅客铁道所有,于平成7年(1995年)创下425km/h的纪录,是E1~E4系制造前的始祖。米原站展示中
961系:日该国有铁道于1973年(昭和48年)制作。
962系:日该国有铁道东北・上越新干线营业车两(后200系)的先行试作车1979年(昭和54年)制作。
WIN350:西日本旅客铁道所有,是500系登场前的高速实验电车。在米原站展示
955系(300X):东海旅客铁道所有,于平成9年(1997年)创下全世界最快纪录443km/h,2002年除役。在JR东海铁道博物馆展出。
FASTECH 360S(E954型):由东日本旅客铁道开发,正在实验的下一代高速铁路列车,是E5、E6的原型。可到360km/h。已解体
FASTECH 360Z(E955型):由东日本旅客铁道开发提供新干线与在来线之间作直通快车使用。已解体
电气轨道综合实验车
911系:日该国有铁道于1964年东海道新干线开业时,当作新干线电车救援用而制造的柴油机车。日本车辆承制,共有3辆,其中1号机与3号机在国铁时代报废,1987年的国铁分割化中,2号机转由东海旅客铁道(JR东海)承接并继续使用。
912系:DD13形的标准轨化改造车两。开业前暂定的以2000形为型号
922系:
JR东海0番台(T1) 922形0番台是早期的新干线综合检测车,负责检查铁路质量,电缆,通信系统和其他信号机器,确保新干线系统的安全。已解体。
10番台(T2) 由于922形0番台已经落后,加上新干线博多站快将开通的关系,国铁于1974年研究新型的新干线综合检测车-922形10番台,编成记号为T2。922形10番台以6卡922形检测车(922-11-922-16)和一卡921形轨道检测车组成,两侧的车窗已经采用当时0系16次车的设计。已解体。
JR西日本20番台(T3) 922形20番台是922形10番台(T2编成)的增备车,于1979年制造,编成记号为T3。922形20番台的车窗已经采用了0系1000番台的小窗型设计,而连结器的盖则改用黄色,除此之外,大致上和922形10番台相似。而今在JR东海铁道博物馆展出。
923系:
JR东海0番台(T4) 作为取代922形10番台(T2编成),及提高新干线检测车的速度,以统一东海道新干线标准速度270km/h,JR东海于2000年开发923形0番台,该车以700系为基础,编成记号为T4。在车头和车尾的车灯下,有一台红外线监测摄影机,放置在车头中间位置,而在车尾,除了监测摄影机外,车尾车灯的数目又车头的每边2盏增至每边3盏,而且全车车灯都是更明亮的HID灯,另外相对922形而言,923形0番台车身采用更鲜明的黄色。
JR西日本3000番台(T5) 由于新干线品川站开通的关系,东海道新干线的时刻表进行了一次调整,整体行车车速提高至270km/h,在分配只有210km/h的922形20番台(T3编成)进行检测的时间出现问题,加上该车已运用超过20年,JR西日本决定制造新型检测车-923形3000番台,923形3000番台于2005年投入服务,编成记号为T5。 除了外型有些差异外,923形3000番台和JR东海的923形0番台大致相同,都是在700系的基础上建造
921系:0番台
925系:
日本国有铁道0番台 925形0番台是东北首款新干线综合检测车,于1975年制造,和922形一样,车体以黄色为底色,但922形的蓝带在925形则改用后来200系的绿带,设计上也和后来的200系相似,925形0番台以6卡925形(925-01-925-06)电气检测车和一卡921形(921-31)轨道检测车组成,编成记号为T3。925形0番台除了进行和922形一样的日常检测工作外,也在东北.上越新干线通车前,进行全面性综合监测,及雪灾对策试验。已解体。
10番台 1978年制造的200系原型车─6辆编成的962形试验车,于1983年改造成925形10番台综合检测车,轨道检测车为921-41,编成记号为S2。已解体。
East i系(E926 i):JR东日本综合检测车。以E3为原型。

请问光端机里的E1 口是什么意思?

光端机,就是将多个E1(一种中继线路的数据传输标准,通常速率为2.048Mbps,此标准为中国和欧洲采用)信号变成光信号并传漏猜输的设备。光端机根据传输E1口数量的多少,价格也不同。一般最小的光端机可以传输4个E1,目前最大的光端机可以传输4032个E1。 光端机的种类 光端机分3类:PDH,SPDH,SDH。 PDH(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准同步数字系列)光端机是小容量光端机,一般是成对应用,也叫点到点应用,容量一般为4E1,8E1,16E1。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系列)光端机容量较大,一般是16E1到袜键4032E1。 SPDH(Synchronous 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光端机,介于PDH和SDH之间。SPDH是带有SDH(返好型同步数字系列)特点的PDH传输体制(基于PDH的码速调整原理,同时又尽可能采用SDH中一部分组网技术)。

xdsl技术是什么

三、原 理
1. 其他传输技术
传统电话系统在用户环路上利用0~3KHz的频率传送语音,电话交换机将模拟语音信号转成64Kbps(零次群)的数字信号,通过多路复用技术,将多路语音信号合并为T1/E1或更高,通过光纤或铜缆传输到其他交换机。因此,由于电话系统的限制,利用电话连接进行数字传输的速率不是很高(33.6/56Kbps)。
ISDN 基本速率综合数字业务网可向用户提供2B+D的传输速率,用户利用数字终端可分别或组合利用这个带宽。ISDN利用线路的80~100KHz频率传输信号。
通过用户环路的T1/E1基带专线技术,传统的T1/E1专线技术利用非常简单的基带调制方法AMI(T1)或HDB3(E1)传输信号,由于调制技术的限制,传输距离很短,需要在线路中安装放大器,信号功率大,干扰大。
2. DSL技术
DSL技术是利用在电话系统中没有被利用的高频信号传输数据。DSL利用了更加先进的调制技术:
· 2B1Q--由AMI技术发展出来的基带调制技术,能够利用AMI的一半频带达到AMI一样的传输速率,由于降低了频带要求,提高了传输距离,主要应用于H/SDSL技术中。
· QAM--传统的拨号Modem所用的技术,MVL将其扩展到高频段,并纯帆综合了复用技术,以支持多Modem共享同一线路。
· CAP--载波频率可变,在一个频率周期或波特内传输2到9位二进制数据,因此在相同的传输速率下,占用更少的带宽,传输距离更远,主要应用于H/SDSL,RADSL中。
· DMT--将高频段划分为多个频率窗口,每个频率窗口分别调制一路信道,由于频段间的干扰,传输距离相对短,应用于ADSL中。DMT已成为ANSI制订的ADSL应用的调制标准--T1.413。
四、分类
xDSL中,"x"代表着不同种类的数字用户线路技术。各种数字用户线路技术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信号的传输速率和距离,还有对称和非对称的区别上。
DSL技术主要分为对称和非对称两大类。

1、 对纯销称DSL技术
对称DSL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 HDSL--High-bit-rate DSL(高比特率DSL)
HDSL是xDSL技术中最成熟的一种,已经得做裤雹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这种技术可以通过现有的铜双绞线以全双工T1或E1方式传输。(一个将要出现的称之为HDSL2的版本将可以使用单根双绞线完成同样的任务)。其特点是:
· 利用两对双绞线传输;
· 支持N×64kbps各种速率,最高可达E1速率;
· HDSL是T1/E1的一种替代技术,主要用于数字交换机的连接、高带宽视频会议、远程教学、蜂窝电话基站连接、专用网络建立等。
与传统的T1/E1技术相比,HDSL具有以下优点:
· 价格便宜;
· 容易安装,T1/E1要求每隔0.9~1.8公里就安装一个放大器,而HDSL可在3.6公里的距离上传输而不用放大器。  
2) SDSL--Single-line DSL,这是HDSL的单线版本,它可以提供双向高速可变比特率连接,速率范围从160Kbps到2.084Mbps。
· 利用单对双绞线;
· 支持多种速率到T1/E1;
· 用户可根据数据流量,选择最经济合适的速率,最高可达E1速率,比用HDSL节省一对铜线;
· 在0.4mm双绞线上的最大传输距离为3公里以上。
3) MVL--Multiple Virtual Line(多虚拟数字用户线)
MVL是Paradyne公司开发的低成本DSL传输技术。
· 利用一对双绞线;
· 安装简便,价格低廉;
· 功耗低,可以进行高密度安装;
· 利用与ISDN技术相同的频率段,对同一电缆中的其他信号干扰非常小;
· 支持语音传输,在用户端无需语音分离器;
· 支持同一条线路上同时连接多至8个MVL用户设备,动态分配带宽;
· 上/下行共享速率可达768Kbps;
· 传输距离可达7公里。
4) IDSL(ISDN数字用户线)
通过在用户端使用ISDN终端适配器和在双绞线的另一端使用与ISDN兼容的接口卡,这种技术可以提供128Kbps的服务。
2、 非对称DSL技术
非对称DSL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 ADSL--Asymmetric DSL(非对称DSL),ADSL为网络提供速率从32Kbps到8.192Mbps的上行流量和从32Kbps到1.088Mbps的下行流量,同时在同一根线上可以仿真提供语音电话服务。
· 利用一对双绞线传输;
· 上/下行速率从1.5Mbps/64Kbps到6Mbps/640Kbps;
· 支持同时传输数据和语音。
2) RADSL--Rate Adaptive DSL(速率自适应DSL),这种技术允许服务提供者调整xDSL连接的带宽以适应实际需要并且解决线长和质量问题。
· 利用一对双绞线传输;
· 支持同步和非同步传输方式;
· 速率自适应,下行速率从640Kbps到12Mbps,上行速率从128Kbps到1Mbps;
· 支持同时传输数据和语音。
3) VDSL--Very High Data Rate DSL(甚高速数字用户线) 在用户回路长度小于5000英尺的情况下,可以提供的速率高达13Mbps甚至还可能更高,这种技术可作为光纤到路边网络结构的一部分。此技术可在较短的距离上提供极高的传输速率,但应用还不是很多。
五、xDSL技术的应用范围
1. 对称DSL技术 对称DSL技术主要用于替代传统的T1/E1接入技术。与传统的T1/E1接入相比,DSL技术具有对线路质量要求低、安装调试简单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通信、校园网互连等领域,通过复用技术,可以同时传送多路语音、视频和数据。
2. 非对称DSL技术 非对称DSL技术非常适用于对双向带宽要求不一样的应用,如Web浏览、多媒体点播、信息发布等,因此适用于Internet接入、VOD系统等。

相关专题: 种类 新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