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密度的定义和物理意义 密度的定义

密度定义

密度的定义是物质单位春乱握体积的质量,指在规定温度下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数即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密度的物理意义,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陪察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只随物态温度、压强变化而变化。

某种物质的质量和其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密度。

举例:

1、水的密度在4℃时为10³千克/米³或1克/立方厘米1.0×10³kg/m³。物理意义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00千克密度通常用“ρ”表示读“ròu”。

2、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18千克/立方米。

3、标准状况下,干燥空气的平均密度为0.001293×10³千克/立方米。

密度是一个物理量,用来描述物质在单位体积下的质量。密度也可以引申为一个量与一个范围的比值作为这种情况下的简称,例如人口密度、磁通密度又称磁感应强度等。

例题:用同一支密度计测定不同液体的密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扒庆(答案:B)

A.密度计漂浮的越高,所受的浮力越大

B.密度计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所受的浮力都相等

C.密度计排液体积越大,液体密度越大

D.密度计漂浮的越高,液体密度越小

密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单位体积的物体的质量称为密度 。密度的定义是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比如通常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00kg/m3,就是说一立方米体积的水的质量为1000千克。

人体的密度仅有1.02 g/cm³,只比水的密度多出一些。汽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在路上看到的油渍,都会浮在水面上。海水的密度大于水,所以人体在海水中比较容易浮起来。(死海海水密度谈敬仔达到1.3g/cm³,大于人体密度,所以人可以在死海中漂浮起含汪来。)

扩展资料:

一、相关应用

1、鉴别组成物体的材料稿悔。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其办法是是测定待测物质的密度,把测得的密度和密度表中各种物质的密度进行比较,就可以鉴别物体是什么物质做成的。

2、计算物体中所含各种物质的成分。

3、计算很难称量的物体的质量或形状比较复杂的物体的体积。

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m=Vρ或 V=m/ρ,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特别是一些质量和体积不便直接测量的问题,如计算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纪念碑的质量等。

二、密度与浮力

1、物体在水中

ρ物体ρ水,物体沉底(下沉)

2、对于任何液体

ρ物体ρ液,物体沉底(或下沉)

3、当ρ物体≤ρ液时(物体漂浮或悬浮)

物体在水中的体积:物体的体积=ρ物体:ρ液

当ρ物体= ρ水(物体)悬浮时,物体在水中的体积:物体的体积=1:1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密度

密度是什么意思?

密度是对特定体积内的质量的度量。密度的定义是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

计算公式:ρ=m/V 

单位:g/cm³或kg/m³ 

符号:ρ

扩展资料:

密度与生活:

人体的密度仅有1.02 g/cm³,只比水孙拆大的密度多出一些。

汽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在则竖路上看到的油渍,都会浮在水面上。

海水的密度大于水,所以人体在海水中比较容易浮起来。

(死海海水密度达到1.3g/cm³,大于人体密度,所以人可以在死海中漂浮起来。)御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密度

相关专题: 密度 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