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拜占庭帝国的兴衰时间轴 拜占庭帝国建立和灭亡的时间

拜占庭帝国建立和灭亡的时间

拜占庭帝国通伍肢常被认为开始自公元395年直至1453年(实际始于八世纪)。在其上千年的存悔橘掘在期内它一般被人简单地称为“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Byzantine Empire)或东罗马帝国(Eastern Roman Empire)是在西罗马帝国崩溃后依然存在的罗马帝国东半部。

拜占庭帝国通常被认为开始自公元395年直至1453年(实际始于八世纪)。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内它一般被人简单地称为“罗马帝国”。

拜占庭的文化和语言大多数是希腊的,军事上已经与古罗马大相径庭了,在罗马分裂东西之后,西罗马继承了古罗马的步兵方阵的战斗方式,而东罗马则开始尝试着以重骑兵代替步兵作为战斗主力。但拜占庭人将自己视为罗马人,对东罗马的罗马人来说,这并不自相矛盾。他们的语言是希腊语,他们的文化在许多世碧核纪中是希腊文化,但到7世纪为止他们的官方语言是拉丁语。他们周围的国家(东方的波斯帝国和阿拉伯帝国,西方的欧洲国家,北方的俄罗斯)都将他们称为罗马人。假如有人将他们称为“希腊人”,那么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侮辱,因为“希腊人”表示“原始人”。一直到17世纪这个帝国不被称为拜占庭帝国。从17世纪开始,西方的历史学家为了区分(实际上相当不同的)古代的罗马帝国与中世纪的罗马帝国引入了拜占庭帝国这个称法。这个称呼来源于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前身:古希腊的殖民地拜占庭城。拜占庭帝国在将经典知识传递给伊斯兰世界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最重要的印象却是他的教会。早期拜占庭的传教士将东正教传给了许多斯拉夫人。到今天为止,大多数斯拉夫人以及希腊人信奉东正教。东罗马帝国的建立年代和灭亡年代,395年和1453年,被定义为中世纪的开始和结束。

拜占庭帝国是怎么灭亡的帝国灭亡的时间是什么时候-趣历史网

拜占庭帝国是怎么灭亡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故称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是古希腊移民城市拜占庭的旧址,因此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最后一个皇帝退位,西罗马帝国从此消亡。而东罗马,即拜占庭帝国尽管不断遭到外来的袭击和削弱,却仍然继续存在了1000年。

  公元527年,查士丁尼开始统治拜占庭帝国,他以复兴罗马帝桐郑国为终生的奋斗目标,对内加强统治,对外进行武力征服。他先是出兵击溃波斯,随后又出征非洲击溃了汪达尔人。

  公元534年,汪达尔王国灭亡,领土被纳人拜占庭的版图。非洲广袤的畜牧地区最终落入拜占庭帝国的囊中。接下来连续数十年战事不断,原罗马帝国的地盘大多已并入拜占庭,拜占庭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

  但是到了公元571年,据悉查士丁尼二世上台后,拜占庭和波斯再次发生冲突,双方连续不断地战战和和,最终导致两败俱伤。长期的战争使两个庞大帝国日渐衰落,而此时中东的阿拉伯人崛起了,开始对波斯和拜占庭进行全面战争。

  公元12世纪,拜占庭帝国进人封建社会。大贵族独裤昌立性增强,导致封建分裂倾向加剧。12世纪末,帝国日趋衰弱,外族不断入侵,危机四伏。拜占庭皇帝不得已向罗马教皇及欧洲各国求助,于是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十字军东征。

  公元1261年,拜占庭帝国虽然重新收回了包括君士坦丁堡在内的部分领土,但大势已去。局纯颂随着工商业的衰落,封建剥削日益沉重,城市人民不断发动起义,进行反抗。在帝国岌岌可危时,奥斯曼土耳其人开始发动了对帝国的进攻。

  公元1300年,奥斯曼宣布成立独立的回教国家埃米尔国。公元1326年,奥斯曼夺取拜占庭在小亚细亚的重镇布尔萨,控制了马尔马拉海峡,开始称为奥斯曼帝国。

  公元1359年,奥斯曼帝国占领了整个色雷斯东部,随后又攻陷亚得里亚堡,切断了君士坦丁堡与巴尔干半岛其他地区的联系。公元1453年4月,土耳其人攻下君士坦丁堡,并在此建都,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强大的拜占庭帝国和君士坦丁堡终于成为过去。到公元1461年,拜占庭帝国的领土全部沦丧,帝国彻底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拜占延帝国的兴衰

公元1453年5月29日礼拜四,成前上万裹着头巾,挥舞着弯刀的奥斯曼土耳其战士们冲进了君士坦丁堡。这座屹立于欧亚两洲达1130年的古城沦陷了,拜占庭帝国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拜占庭帝国灭亡了。

  君士坦丁堡的由来
  君士坦丁堡的前身是古希腊商业殖民城市拜占庭。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殖民者在连接黑海和地中海,划分欧亚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亚洲一侧兴建了卡儿西顿城。几年后,他们又在对面修建了另一座城市,并以他们的首领柏扎斯(BYZAS)的名字命名了这座城市:拜占庭(BYZANTIUM)。由于它的特殊地理位置,拜占庭在随后的数百年里在政治,经济,军事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诸如古希腊历史之父HRODTODUS,历史学家TACITUS ,地理学者TACITUS等诸多名人都对拜占庭做过详细描述。但是在御洞古罗马时代,拜占庭的发展却受到极大限制。公元194年,罗马皇帝SEPTIMIUS SEVERUS为报复该城居民支持他的死敌PESENNIUS,将它夷为平地,直到4世纪初,拜占庭仍然没有恢复过来。
  可这时,罗马帝国刚刚经历了3世纪奴隶大起义,经济几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特别是帝国西部,人口锐减,农业停滞,商业凋敝。各路军阀混战,帝国权力名存实亡。

  而帝国东部却相对稳定,它的多种经济成分受到的冲击镇源枯较小。隶农经济和农村公社经济发展起来。并且由于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发展起来的东西方贸易更趋活跃,形成了以亚力山大和安条柯城为中心的国际商业贸易区。而原拜占庭的所在地由于控制了东南西北交通的汇聚点就具有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经济的优势提高了东部的政治地位,晚期的罗马皇帝越来越喜欢在帝国东部居住,DIOCKLETIAN就一直住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亚洲一侧的尼科米地亚城。

  作为罗马帝国的杰出政治家皇帝CONSTANTINE THE GREAT充分意识到了帝国东部的重要性,并力排众议,在诸多城市中选中了拜占庭的原城址作为修建新都城的城址。公元324年CONSTANTINE THE GREAT发布了修建新罗马的命令。公元330年,新都初具规模。为了颂扬CONSTANTINE THE GREAT的功绩,新首都被命名为CONSTANTINOPLE。

  作为都城的它坐落在山丘上,南临马尔马拉海,北靠黄金角海湾,东扼博斯普鲁斯海峡,西边俯瞰色雷斯平原,易守难攻,并且这里还是重要军事大道埃格南地亚和小亚细亚军事公路的汇合点,有着得天独厚的经济和战略优势。

  君士坦丁的功绩
  公元324年,君士坦丁一世发布了修建新罗马的命令。他对此非常重视,任命重臣进行工程准备工作,他自己亲自负责勘测和圈定新城界标的工作。他圈定的新城面积超过了拜占庭旧城的十几倍。在他圈定城址时,他的随从官员都对他圈定的巨大面积表示极大的惊讶,不解的问他:“我的陛下,您还要继续向前走多远?”君士坦丁回答:“我要继续走下去,直到在我面前引路的神停下为止。”在新罗马的修建过程中,他调集全国的建筑大师和能工巧匠,按照罗马的规模和建筑格局进行设计。大量的精良物料从全国各地运来,无数的古代建筑物,艺术杰作和文物被强行从罗马,雅典,亚历山大,以弗所和啊提卡半岛运往拜占庭城。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他专门调动了40000名哥特雇佣兵投入工程中。

  新拜占庭的格局和主要建筑都是依照罗马的式样建成的。城墙被修建成皇城模样。城中的赛裂改车竞技场和罗马竞技场完全一样,里面的赛车道可同时容10辆赛车并排急驰。竞技场向西,是圆形的君士坦丁广场。广场的周围是以帝国议会和元老院为主的公共建筑群。稍后建成的塞奥多西乌斯广场则是多条军事大道的汇合点。而贯穿其中向西南伸展的麦西大道全部由大理石建成柱廊形式。

  此后,君士坦丁还促使帝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和政策以提高君士坦丁堡的地位,使之迅速成为地中海世界的第一大城市。他亲自批准罗马贵族免费迁入新都的贵族住宅。君士坦丁堡元老院也获得了与罗马元老院同等的法律地位。这一系列措施使得新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长,现代历史学家根据该城粮食进口的记载粗略估计,当时其人口已达到50-100万人。而甚至到了13,14世纪,欧洲最富有的威尼斯也仅有20万人。
  君士坦丁堡的政治中心地位也就决定了其在帝国历史上的巨大作用,也就使其成为了宗教和文化中心。当时,帝国境内已经形成了五大教区:罗马,亚历山大,耶路撒冷,安条柯和拜占庭。他们代表了基督教最强大的势力。而紧接着拜占庭的宗教地位急剧上升,从最后到第一,在皇帝们的支持下,获得了与罗马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在许多方面超过罗马,君士坦丁堡大教长成为了首领。由于皇帝严密控制教会事务,帝国内所有的主教,包括罗马主教都得随时听候召唤。

  君士坦丁堡的文化环境也有了相应的发展,这里安全舒适的环境和繁荣昌盛的城市生活吸引了全国的知识分子,原先聚集在罗马的文人学者纷纷涌入新都,开办了各类学校。而在此基础上欧洲最早的大学君士坦丁堡大学于5世纪建立。接着这里成为了地中海世界和欧洲各国王公贵族及其子弟向往的求学之地。

  这里的经济生活的活跃是其他各种优势条件的形成基础。它的天然地理优势在新都建成之后更充分的发挥出来。各地的商贾,船只和货物统统聚集到了这里。拜占庭的金币也成为了国际硬通货。

  新罗马君士坦丁堡的建成和启用,标志着拜占庭帝国历史的开端。君士坦丁一世的功绩也将随着君士坦丁堡的存在而彪炳史册。

  昙花一现的光荣:贝力撒留的武功
  公元4世纪后,罗马帝国逐渐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但拜占庭帝国的历代皇帝都以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人自居,不仅自称罗马皇帝,而且保留罗马帝国的称号,甚至到了4,5世纪野蛮人--各日耳曼人部落大举进攻西罗马时,他们仍然认为自己拥有对西罗马的宗主权。他们都承认西哥特人和东哥特人入侵西罗马是合法的,是受他们----罗马帝国居住在拜占庭的合法皇帝亲自委派的。可是现实毕竟是现实,拜占庭帝国已经丧失了对西部地区的控制权。所以收复失地,重新统一罗马帝国,重振昔日的辉煌就成为早期拜占庭帝国统治政策的核心,也成为每个皇帝的最大心愿。

  这个心愿在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527-565)时得到了实现,而在查士丁尼光复大业中贝力撒留以其杰出的军事天赋,建立了名留青史的丰功伟业。

  贝力撒留(BEILISARIOS,505-565)是色雷斯和伊里利亚交界处的日耳麦亚人。据当时最伟大的作家普罗柯比(PROCOPIUS,500-565)记载他仪表堂堂,力大无比,善于骑射,性格果敢坚毅,这使得他从众多的军官中脱颖而出。查士丁尼对他极为赏识和信任,先任命他为自己的卫队长,接着提升他做美索不达米亚总督。又在他24岁时晋升他为东部战区总司令。而他也并未辜负查士丁尼对他的信任,取得了一系列对拜占庭帝国当时的主要敌人波斯帝国的辉煌战绩。

  公元531年,贝力撒留率领帝国东部边防军在边境巡逻,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达拉斯城与波斯军队相遇。这只波斯国王侯斯罗埃斯(CHOSROES,531-579)的远征军人数多达40000,而贝力撒留只有25000人。当时大多数军官提议后撤。而贝力撒留却站在战略高度,力排众议,下令迎击。他明智的看出我军后撤必将牵动整条东部战线,助长敌军气焰。而同时敌军人数虽多,却是疲惫之师,我军以逸待劳,且有坚城可守。在与波斯军队作战之时,他一改传统的三军阵势,改为五军,以四队骑兵居前,另一队步兵为预备队。波斯右军先攻,贝力撒留命令与之相对的左军后撤,诱敌深入,使之腹背受敌,同时迅速分兵敌后,三面攻击,重创敌军。波斯军队不得不改由左军出击,贝力撒留故技重施,并下令中间两队骑兵强行撕破波斯左军。各个击破,全歼敌军。随后他下令东部战线全线出击,获得大捷。从此,他更得信任,向着他军事生涯的顶峰迈进。

  贝力撒留对拜占庭军事技术和战争艺术的贡献不只是他的优异的战绩和指挥艺术。他创建了拜占庭军队的第一只装甲骑兵部队。他首先引进了许多阿瓦尔人和波斯人的武器和骑兵装备:马镫,铠甲,长矛和弓箭。在此之前拜占庭骑兵数量少,不装备铠甲,使用短兵器。而经贝力撒留组建的骑兵部队装备了日尔曼长矛和波斯弓箭,并完善了骑兵作战手段。而更重要的是他的军事才能为实现查士丁尼重建罗马大帝国的政治抱负作出了极大贡献。

  当时,拜占庭帝国的领土包括多瑙河以南的巴尔干半岛,克里米亚半岛到黑海东岸,自高加索经两河流域上游到亚呵巴湾以西的小亚细亚和地中海东部地区,以及今阿斯旺以北的埃及和今苏尔特湾以东的北非地区。公元533年,查士丁尼一世为了发动了对西地中海世界的征服战争。

  拜占庭帝国
  公元400年罗马帝国被一分为二. 西罗马帝国被好战民族攻击并与476年灭亡. 东罗马帝国却继续走了一千年. 东罗马帝国就是拜占庭帝国, 首都君士坦丁堡.

  在六世纪时拜占庭皇帝尤斯提连(Justinian)将拜占庭推向了鼎盛时代. 尤斯提连的梦想是建立一个巨大的基督帝国. 在他的妻子特沃多拉(Theodora)的帮助下, 尤斯提连制度了新的法律并开始四处修建教堂. 教士, 艺术家和商人都是尤斯提连皇宫里的坐上客.

  拜占庭艺术是以其精美的刺绣和象牙雕刻而闻名于世的, 同时拜占庭艺术家们也制作了许多巨大的马赛克图案和体现基督教世界的肖像画.

  当时拜占庭的基督徒们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教堂建筑风格, 并且他们在祷告时使用希腊的拉丁语. 教会最高权力掌握在君士坦丁堡的大主教手中. 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在与罗马教皇长年的争执后于1054年脱离了西方教会. 后来被称为东正教.

  拜占庭帝国不断受到伊斯兰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的侵扰. 尽管西方十字军应该站在拜占庭一边, 可拜占庭还是感到它们的威胁无时无刻不在. 1204年时十字军占领了拜占庭, 在后来的1261年时十字军被拜占庭人又赶了出去.

相关专题: 拜占庭 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