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居民住宅的抗震等级 房屋抗震等级一般是几级
房屋抗震等级一般是几级
一般楼房的抗震等级6至7级,砖混结构大概是7级,是像现在的高档小区或者是高层建筑都是8级抗震。说的抗震等级一般指的是地震的等级,房屋测量时,指的是抗震的烈度。像烈度在6至9度区间,代表的就是6.5级至8.9级的地震。房屋抗震措施要求①甲类、乙类建筑: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地区的局喊高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设防更高的要求。建筑场地为Ⅰ类应允仍按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用抗震构造措施。②丙类建筑:应符合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建筑场地为I类,除6度外,应渗孝按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用抗震构造措施。③抗震设桐尺计时,多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构件应按照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房屋抗震等级
4.0-4.7级左右、五级以上、六级以上。
地震烈度唯团是国家主管部门根据地理、地质和历史资料,经科学勘查和验证,对中国主要城市和地区进行的抗震设防与地震分组的经验数值,是地域概念。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甲、乙、丙、丁类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8度。
断烈度的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家具及物品振动的情况、房屋及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以及地面出现的破坏现象等。影响烈度的拦誉大小有指衡橘下列因素:地震等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土壤和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性能、震源机制、地貌和地下水等。例如,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震级越高,烈度也越大。
民用建筑抗震等级标准
抗震等级的标准是根据楼房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以及房屋高度这四个因素决定的。通常情况下,住宅的抗震标准都在七级以上,设防烈度都在6-9度之间。一、抗震等级是怎么样确定的?1、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2、地震烈度:是国家主管部门根据地理、地质和历史资料,经科学勘查和验证,对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进行的抗震设防与地震分组的经验数值,是地域概念。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甲、乙、丁类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8度。3、震级是表示地震强度所划分的等级,中国把地震划分为六级:小地震3级,有感地震3-4.5级,中强地震4.5-6级,强烈地震6-7级,大地震7-8级,大于8级的为巨大地震。二、建筑结构抗震等级的一般规定(1)多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措施是根据抗震等级确定的,抗震等级的确定与建筑物的类别相关,不同的建筑物类别在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的抗震烈度与建筑场地类别有关,也就是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烈度与抗震计算时的设防烈度不一定相同。(2)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划分见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规定,也可见《建筑抗震设计手册》高层建筑没有丁类抗震设防。各巧做抗震设防类别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抗震措施应符台下列要求:1)甲类、乙类建筑:当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当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2)而类建筑: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当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按建筑类别及场地调整后用于确定抗震等级烈度,按调整后的抗震等级烈度。(3)抗震设计时,多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A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11确定。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A级高度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本节第9条规定的特一级采用,甲类建筑应采取更有效的抗震措施。法律依据孝旦衡:《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第二条:在抗震设防区从事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有关活动,实施对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第三条: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第迟闷四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