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为什么不好 保障性住房的优缺点
保障性住房的优缺点
保障性住房的优点:1、安居保障。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产业带动。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对相关产业具有很强的带动效应。3、刺激消费。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还为今后扩大消费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大力推进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和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都是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和条件的有效举措,都将有利于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扩大消费。保障性住房的缺点:1、设计滞后。地方保障性住房规划布局有待改善,交通等外部配套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少数地方保障性住房项目选在离城市中心较远的地方,配套设施没能同步建设,建成后迟迟不能入卜烂住,或是入型数漏住了但生活不方便。有的保障性住房内部空间结构不合理,影响了使用功能。2、质量隐患。有的地方一些保障性住房设计、施工、监理、验收质量把关不严,个别工程还使用了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存在质量安全隐患。3、管理漏洞毕塌。家庭和个人住房、收入以及金融资产等情况基础信息不足,核定有一定难度。一些地方在保障性住房分配中存在申请弄虚作假、申报不实以及工作人员协助弄虚作假,不按规定程序和条件审批。4、资金短板。建设资金筹措和征地拆迁压力比较大。5、政策不周。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总体上带有探索性质,包括政策、机制、保障范围、保障方式等,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6、法制不全。现行住房保障政策都是以规范性文件形式发布的,虽有一定效力,但未形成法律制度约束。在立法上健全保障性住房的动态管理机制,是住房保障工作得以正常运转、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得以体现的根本性措施。
张丽珍律师
擅长:离婚/财产
点击咨询吴国公律师
擅长:劳动纠纷
点击咨询胡梦蝶律师
擅长:婚姻/继承
点击咨询都燕果律师
擅长:刑事辩护
点击咨询林峰律师
擅长:工伤赔偿
点击咨询郝科名律师
擅长:房产纠纷
点击咨询王勇律师
擅长:合同纠纷
点击咨询晏华明律师
擅长:公司/债务
点击咨询查
看
更
多
官方电话在线客服官方服务官方网站在线问律师离婚咨询刑事咨询信用卡咨询工伤咨询买保障房好不好
好,因为保障房最大的优点就是价格便宜,它是政府投资兴建或收购的,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具有保障性质和特定用途的住房,主要是满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因此买保障房要比购买其他类别的房子花更少的钱,但是又可以满足居住的需求。保障房有哪些种类1、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住房是政府以划拨方式提供土地,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以政府指导价出售给有一定支付能力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这类低收入家庭有一定的支付能力或者有预期的支付能力,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2、廉租房:廉租房是政府或机构拥有,用政府核定的低租金租赁给低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对廉租住房没有产权,是非产权的保障性住房。3、定向安置房:安置房是政府进行城市道路建设和桐搏绝其他公共设施建设项目时,对被拆迁住户进行安置所建的房屋。安置的对象是城市居民被拆迁户,也包括征地拆迁房屋的农户。4、两限商品房:即限套型、限房价的商品住房。为降低房价,解决城市居民自住需求,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土地供应,经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在限制套型比例、限定销售价格的基础上,以竞地价、竞房价的方式,招标确定住宅项目开发建设单位,由中标单位按照约定标准建设,按照约定价位面向符合条件的居民销售的中银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两限房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保障性住房。5、安居商品房:指实施国家安居(或康居)工程而建设的住房(属于经济适用房的一类)。是党和国家安排贷款和地方自知自筹资金建设的面向广大中低收家庭,特别是对4平方米以下特困户提供的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由政府补贴的局姿非盈利性住房。
评论:“保障房不保障”问题出在哪?
[ 导读 ]保障房建设不能以房为本,而必须以人为本。更重要的是应当把实际解决了多少户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作为主要指标,这样才能让民皮改唤生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近日,有媒体梳理了一些地方的“保障房不保障”的现状。比如,陕西省制定了建设21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计划,但在目前已竣工的91万套中,空置总数达到10万套。河南省审计厅数据则显示,由于生活服务设施配套不完善等原因,河南已建成保障性住房中有2.66万套空置超过一年,套保障性住房被管理部门或保障对象挪用于商业经营、办公、拆迁周转燃凯、职工宿舍等其他用途。
其实,保障房建设与申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并非不可解决的顽症。保障房建设是中央政府考核地方政府官员政绩的一项硬性任务,开工数量和竣工数量都有明确而具体的指标要求。在这样的硬性指标面前,一些地方官员把保障房这一民生工程当成了政绩工程,在保障房建设中只追求开工数量和竣工数量,并以此作为政绩上报。至于竣工之后的保障房分配,以及保障房的设计、规划、基础设施配套等问题,则因为并没有被列入保障房建设任务的相关指标,而被排除在政绩之外。这正是保障房大量空置,出现“房等人”现象的重要原因。
因此,地方政府必须有勇气直面这一问题,在选址、配套设施建设、财务、申请保障房家庭等方面歼腊实行公开,接受民众监督,让民众在保障房建设中享有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保障房建设不能以房为本,而必须以人为本。政府官员的政绩单子上,开工量、竣工量的指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当把实际解决了多少户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作为主要指标,这样才能让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