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接地极的要求 接地极标准要求
接地极标准要求
埋入大信雀地以便与大地连接的导体或几个导体的组合称为接地极。接地极就是与大地充分接触,实现与大地连接的电极,在电气工程中接地极是用多条2.5M长,45X45mm镀锌角钢,钉于800mm深的沟底,再用引出线引出。
当接地极用于强、弱电时,电阻必须小于1,使用的材料必须是耐腐蚀的钢板。强弱接衡坦枝地极电线不能从同一个地方引出,两者必须相距3m以上。如果设备有抗干扰的要求,如计算机、消防控制室接地干线等,应采用两根绝缘铜导线,其截面积不小于25平方毫米。
地级即咐敏地球自转轴同地面相交的两点。故又称“地球两极”和“南北极”。它们是地理坐标系的极点和地面上正南、正北的标志。南极位于南极大陆,北极位于北冰洋。它们是地球上南方和北方的终极。在南极四面皆北;在北极四面皆南。由于地轴在地球内的位置有微小变化,故地极在地面的位置也有微小变化,称为“极移”。
接地极标准多少米
打入地下的深度1.2米到3米,间距为接地极蠢滚长度的1.5倍。设备接地的基本原则就是在人为制造的环境中能够成为危险状态时的安全措施。接地标准是要根据工程要求确定的,正常情况下接地极最少要打入地下1.2m,但是渣滚不能超过3m,并且两根接地极之间的间距要为接地极长度的1.5被,防止接地极之间相互影响。土壤中的电流密度趋向均匀如档余,所以要严格控制及间距以及接地深度,才不会受到影响。
局部接地极的要求标准
法律分析:1、每个低压配电点或装有3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装设一个局部接地极。
2、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工作面的机巷、回风巷、集中运输巷(胶带运输巷)以及由变电所单独供电的掘进工作面,至少要分别装设一个局部接地极。
3、局部接地最好设于巷道水沟内,无水沟时应埋设在潮湿的地方。
4、每台设备均必须用独立的连接导线与接地网直接相连,禁止将几台设备串联接地,也禁止将几个接地部分串联。
5、连接导线、接地导线应采用断面不小于25㎜2的祼铜线,断面不小于50㎜2镀锌铁丝或厚度不小于4㎜、断面不小于50㎜2镀锌扁钢,额定电压低于或等于127V的电气设备的接地导线、连接导线,可采用断面不小于6㎜2祼铜线。
6、严禁采用铝导体作为接地极、接地母线、辅助接地母线、连接导线和接地导线。
7、局部接地装置所测得的总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不得超过2Ω。
8、局部接地极可采用镀锌铁管。铁管直径不得小于35㎜,长度不得小于1.5m,管子上至少要钻20个直径不小于5㎜的透眼,铁管垂直于地面(偏差不大于150),并必须埋设在潮湿的地方。如果埋设有困难时,可用两根长度不得小于0.75m、直径不得小于22㎜的镀锌铁管,每根管子上至少要钻10个直径不小于5㎜的透眼,两根管子均垂直于地面(偏差大于150),并必须埋设于潮湿的地方。如系干燥的接地坑,铁管周围应用砂子、木碳和食盐混合物或长效降阻剂埋满,砂子和食盐的比例按体积比约6:1。
9、煤电钻综保和信号照明综保必须安装局部接地极和辅助接地极。局部接地极的安装技术规格及标准同上;辅助接地极连接导线、接地导线采用162祼铜线,接地极技术规格及标准同上;局部接地极和辅助接地极必须大于5m。
10、接地线的连接和加固:
接地母线与主接地极的连接要用焊接。接地导线和接地母线(或辅助接地母线)的连接最好也用焊接,无条件时,可用直径不小于10㎜的镀锌螺栓加防松装置(弹簧垫、螺帽)拧紧连接。连接处用镀锡或镀锌。用裸铜线绑扎时,沿接地母线轴向绑扎的长度不得小于100㎜。
11、移动电气设备的接地方法:
移动电气设备的接地,是利用橡套电缆的接地芯线实现的。接地芯线的一端和移动电气设备进线装置内的接地端子相连,另一端和起动器出线装置中的接地端子相连。接地芯线和接地端子相连时,务必使接地芯线比主芯线长一些,以免使接地芯线承受机械拉力。启动器外壳应与总接地网或局部接地极相连。
移动变电站的接地,应先将高、低压侧橡套电缆的接地芯线分别接到进线装置的内接地端子上,用连接导线高压侧电缆引入装置上的外接地端子与高压开关箱的外接地端子连接牢固;再将高、低压侧开关箱和干式变压器上的外接地螺钉分别用独立的连接导线接到接地母线(或辅助接地母线)。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第十四条 电力建设项目应当符合电力发展规划,符合国家电力产业政策。电力建设项目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电力设备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