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拜占庭的重要历史事件 阿拉伯—拜占庭战争中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阿拉伯—拜占庭战争中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632~634年哈利发的执政者阿布•贝克雷侵占地中海东岸是阿拜战争的序曲。633年,阿拉局轿伯人在死海以南的瓦迪—阿拉巴一带首次大败拜占庭军队。

7世纪下半叶,拜占庭屡战屡败,丧失了在叙利亚、巴勒斯坦、伊拉克、埃及、南高加索和北非的领地。646年,哈利发军队最后占领了亚历山大城。648年和654年又先后占领了塞浦路斯群岛和罗得岛。自668年起,战争主要在小亚细亚进行。668~669年,673~678年,716~717年间,阿拉伯军队在海军的支援下多次远征君士坦丁堡,但屡攻未克。

717年最后一次远征,哈利发的陆海军均告败北,阿拉伯丧失了在安纳托利亚的领地。在这以后的20年中,双方在这个地区作战互有胜负。739年,拜占庭军队在阿克罗因附近击溃阿军。

于是,阿拉伯军队撤出了小亚细亚西部。至9世纪初,拜占庭军队占领了从叙利亚到亚美尼亚的大片土地,在帝国东部边境建立了防线。阿拉伯人也面对这条防线构筑了许举御多工事。其中最重要的工事是塔尔斯要塞。战事几乎连年不断,主要在要塞防线一带进行桐答肆。

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拜占庭帝国是怎么兴起与灭亡的?

拜占庭帝国始于罗马分裂,被奥斯曼帝国灭亡。

3世纪后期,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引入了四头制的制度来更有效地管理庞大的罗马帝国。他将整个帝国分为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就是日后的拜占庭帝国。

6世纪时东罗马的主要敌人是它的传统的老敌人:波斯人、斯拉夫人和保加尔人。神学的争论,比如对基督一性说的争论也是帝国的重要话题。

但东部帝国并没有忘记它在西部的脊基根。在查士丁尼一世和他的杰出的将军贝利萨留的领导下东帝国甚至夺回了它在西部丧失的部分省份:意大利的大部地区、北非和西班牙。

拜占廷帝国在9、10和11世纪初达到了它的顶峰。在这段被称为“黄金时期”的几个世纪里,拜占廷帝国抵抗了罗马教廷撤销佛迪奥斯为教主的要求,获得亚得里亚海的制海权,占领了意大利的一部分和保加利亚的大部分。

11世纪和12世纪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的德意志人和来自西西里岛和意大利的诺曼人不断攻击拜占廷帝国,并对拜占廷帝国的省份进行掠夺。

当奥斯曼帝国建立后除一些港口城市外拜占廷帝国几乎所有的其他地方都被奥斯曼帝国占领了。

年5月29日,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入君士坦丁堡(今为伊斯坦布尔戚洞),拜占廷帝国正式灭亡。

扩展资料:

灭亡之战:

君士坦丁堡战役是发生在公元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拜占庭帝国的攻城战,此战是典型的要塞攻防战,也是世界历史上一次令人震撼的战役。

年穆罕默德二世即位土耳其苏丹,年君士坦丁堡周边地区纷纷被土军攻陷,君士坦丁堡实际已成孤城。君士坦丁堡战役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拜占庭帝国的攻城战。

15世纪初,衰落的拜占庭帝国领土,只剩下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其附近若干城市,以及被土耳其军队切断了联系的伯罗奔尼撒地区,君士坦丁堡实际上已是一座孤城。

年初,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亲率军8万,辅兵2万,战舰320艘,从海陆两面包围并企图占领君士坦丁堡,彻底灭亡拜占庭帝国。

君士坦丁堡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的一个海岬上,整个城市呈三角形,北面是金角湾,南面是马尔马拉海,沿海地区筑有防御工事,金角湾有两层城墙。城外是一条深100英尺的壕沟。城内驻军仅人左右,海上有一支由20多艘大帆船组成的舰队。

4月6日,土耳其军队从西面发动对君士坦丁堡的强攻,他们用火炮、攻城锤和投石器猛烈破击城墙,并填平壕沟,架设云梯,还在城墙下挖掘坑道。

君士坦丁堡军民在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帕莱奥古斯率领下顽强抵抗,粉碎了土军从西面的进攻。拜占庭帝国的海上援军也冲破了土耳其高野枯军在海峡上的封锁。

穆罕默德二世改变进攻谋略,他买通热那亚商人,假道热那亚人所控制的加拉太地区,潜入金角湾内,以便水陆夹击。他调动军队5万,并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金角湾之间铺设一条长1.5公里的圆木滑行道。

然后在一夜之间将80艘轻便帆船拖上海峡岸边,用人、畜和滑车拉过山头,再从斜坡上滑进金角湾。又在金角湾最窄处架设浮桥,在桥上配置了火炮。

5月29日,土军从海陆两面对君士坦丁堡发起总攻,一面在金角湾用火炮破坏防御工事和轰击防守船只;在西面,穆罕默德二世指挥数万军队从多处突入城堡。

君士坦丁堡军民浴血奋战,誓死保卫城堡,但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城堡最后被陷。延续了上千年的拜占庭帝国至此灭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拜占庭帝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君士坦丁堡战役

拜占庭历史上的毁坏圣像运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毁坏圣像运动发生在公元8至9世纪,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场运动在历史上影响极大。这既是一场圣像崇拜支持者与反对者的斗争,也是拜占庭帝国的世俗统治集团与拜占庭教会的一场政治博弈。它直接遏制了基督教会日益膨胀的权势,拜占庭帝国也始终没槐握有出现类似罗马教会教权凌驾于世俗统治集团的情况。

然而,随着雕塑、绘画、镶嵌等工艺的显著进步,迅速发展的基督教已经偏离了最初的轨道。他们热衷于通过壁画和雕像来表达人物的光辉形象。有些人甚至将对圣像的崇拜扩展到对制作圣像的材料的崇拜,如象牙、丝绸、宝石和木材。这引起了拜占庭统治者的不满,他们认为这场偶像崇拜运动是对教义的公然背叛,违背了上帝的意志。偶像崇拜运动的支持者似乎也找到了一个合理的理由,因为在当时的拜占庭并不是所有人都识字,因此他们觉得逼真的雕塑和精美的绘画能让那些胸无点墨的粗人了解到基督教的普世价值观。

由于利奥三世没有通过合法继承获得王位,但在阿拉伯人的支持下,他在717年发动了军事政变,入侵君士坦丁堡,推翻了狄奥多西三世的政权,许多人认为他是篡位者。为了巩固伊苏利亚王朝朝的统治,他只能发动毁坏圣像运动来展示自己的对宗教的虔诚,通过净化信徒对基督教教义的信仰来加强对民众思想的控制,还可以借此机会铲除反对派势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圣像破坏在拜占庭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相当大的支铅悔庆持,尤其是在士兵中,但对于绝大前羡多数拜占庭人来说,圣像几乎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亲密物品。耶稣、圣母和圣徒的形象被视为与圣灵沟通的方式,并为上帝的祝福和庇护所提供了直接渠道。这些支持者将这一形象宣传为上帝的象征,但批评者认为,这是这些支持者的自我主张,认为这一形象被视为神圣的对象。帝国到处都是圣像,许多因具有神奇的力量而出名:有些圣像据说还会哭泣和流血。

相关专题: 拜占庭 是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