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皇玉怎么介绍 什么叫做“金镶玉”以及它的由来?
什么叫做“金镶玉”以及它的由来?
“金镶玉”源自和氏璧传说
据琢玉高级技师霍学正介绍,“金镶玉”在琢玉工艺上的学名叫做“金银错嵌宝石玉器”,它的历史与和氏璧颇有渊源。传说王莽篡位后,胁迫皇太后交出玉玺,皇太后一怒之下将玉玺摔在地上,崩掉一角。后来,王莽命能工巧匠进行整修,用黄金镶上了缺角,被称为“金镶玉玺”,“金镶玉”便由此得名。
“金镶玉”的工艺就在一个“镶”字上,要靠连续不断的敲击,把金丝或金片镶嵌到图案中。这种在玉器上镶嵌的手法最初见于清代乾隆年间,新疆地区每年进贡的玉器大多嵌有金银丝。乾隆皇帝于是要求工匠仿制,还写了很多诗赞美其精致的做工。但这种工艺精细复杂,制作一件成品要耗费很长时间,因此自清道光以后就逐渐失传,严格意义上的“金镶玉”工艺几乎找不到了。
此次北京奥运奖牌使用的“金镶玉”技术,在近年来的玉器首饰加工中比较常见,只是细节上略有不同。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金镶玉”产品中的金多为18K黄金或铂金,而“玉”则多为翡翠。金玉相嵌,寓意“金玉满堂”,象征着财富和才学。由于技术原因,现在市场上主要的“金镶玉”产品是以玉为主,价格决定因素在于翡翠本身的质地。随着奥运奖牌“金镶玉”的带动,相信高端“金镶玉”产品会越来越火。
目前,不少商家都表示将在“金镶玉”产品上多引进货源,一些琢玉技师也摩拳擦掌,要在“金镶玉”工艺上一较高低。
黄玉,到底是什么?
黄玉的化学成分为Al2SiO4(F,OH)2,可含有Li Be、Ga等微量元素,粉红色托帕石可含Cr。斜方晶系,二轴晶,正光性。常见晶形柱状,柱面有纵纹。
常见无色、淡蓝、蓝、黄、粉、粉红、褐红、绿色等颜色。玻璃光泽,透明。一组完全解理;摩氏硬度8;密度3.53g/cm3左右,折射率1.619~1.627。多色性弱至中,随颜色变化而变化。长波紫外荧光一般无至中,呈橙黄、黄、绿色,短波较弱。
无特征吸收光谱。晶体内常见二相、三相包体,两种或两种以上不混溶液态包体,矿物包体,负晶等。主要产于花岗伟晶岩、云英岩。产地分布于全世界,有巴西、缅甸、美国、斯里兰卡等。
扩展资料:
黄玉的名字由来
黄玉的英文名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来源于红海扎巴贾德岛(Zebergad),该岛旧称“托帕焦斯(Topazios)”,意为“难寻找”,因该岛常被大雾笼罩不意发现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由梵文TOPUS衍生而来,有“火”的意思。
中国古籍中用“黄精”、“黄雅姑”、“黄雅虎”、“木难”等称呼黄宝石,但这些词泛指所有黄色宝石,包括黄色蓝宝石、黄色绿柱石等。
据说,佛经中记载的黄宝石是现今的橄榄石。它有着田黄一般的色彩、翡翠的硬度,与和田玉等软玉相比,硬度更好、透度更高、色彩更鲜艳丰富。由于其产在龙陵,又以黄色为主色,故最终得名为黄玉,也有人称为皇玉。
黄玉在作为玉石开发之前,只作为观赏石被人藏和买卖,被人称做"黄蜡石"。因其石质细润,色泽金黄,块型硕大,变化丰富,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已到几千乃至上万元每千克。其涨价速度之快,创下了玉石史上的奇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玉
黄龙玉是什么来历?
黄龙玉是公元年在云南被发现,被云南省观赏石协会名为"黄龙玉"。
自年2月黄龙玉被国家正式录入《国家珠宝玉石名录》,成为与翡翠、和田玉同等位置的天然玉石后,相继在云南昆明世博园设立了朗玉黄龙玉博览馆、广东潮州设立了新发黄龙玉博物馆、北京设立了红九美黄龙玉珍藏馆,免费向玉石爱好者开放,展示众多高端精品黄龙玉。
黄龙玉在作为玉石开发之前,只作为观赏石被人收藏和买卖,被人称做"云南黄蜡石"。
在公元年,广西石商在云南龙陵龙新与象达交界的苏帕河中发现了"云南黄蜡石",因其石质细润、色泽金黄、块型硕大、变化丰富,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遂悄悄采挖后贩卖至广西作为观赏石交易.芒市人开始大量收购,先是山料,后是籽料。
扩展资料:
鉴赏相关
1、第一是“色”:黄龙玉的色彩分淡黄、金黄、橙红、橘红、鸽血红、淡红、金橙红等,这些色调都是暖色调中最活跃、最兴旺、最尊贵而且最具生命力和感染力的吉祥之色,这是黄龙玉备受青睐、价值不菲的第一要素。
2、第二是“透”:黄龙玉一般是呈匀净的半透明状,对光观察时,玉料的边缘或较薄的部分有橙黄色透光现象,用电筒照射时光晕较宽,贴切边缘照射时常可透亮到3-6厘米,加工好的成品质地纯净清透。
3、第三是“润”:黄龙玉质地细密、纯净清透,无杂质,所以抛光后效果极好,细腻柔润且清亮灵动。
4、第四是“硬”:我们知道黄龙玉的硬度为6.5-7度,当铝、铁硅酸盐成分多时,硬度将会稍有降低。加工的过程中很“吃”工具,比雕翡翠费工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