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怎么治疗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怎么治疗?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怎么治疗?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怎么治疗?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随着血总容量和血粘滞度的增加,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西医治疗本病主要以祥皮前静脉放血、化疗、放射治疗为主,在此基础上加用一些改善微循环的药物,近年来,又有人应用干扰素治疗本病,临床取得较好效果。中医方面,在根据病因病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已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病早期或不愿用西药者,可选择单用中医药治疗。中期可配合化疗增效减毒。晚期化疗药疗效不好,全身情况差,中药可选以扶正、增强免疫、改善机体一般状况,以求延长生存期或提高生存质量。由于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为瘀血内停,故宜以活血化瘀为基本治则,且应贯穿于疾病的始终。若兼见肝胆火盛者,谨清应配合清肝泻火之法;兼气滞者宜配合行气止痛;兼热入营血者,宜配合清热凉血之法;兼肝脾肿握明大、坚硬着,则直配合软坚散结之法;若出现中风、胸痹等又应按各自主症进行辩治;晚期患者属正虚邪实之证者,则应采用攻补兼施之法。不知病人现在病情症状具体怎样?外周血象细胞数量多少?做没做过染色体、JAK2基因等方面的检查?建议根据病情采取规范化的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预祝身体早日恢复健康!
骨髓增生性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静脉放血
每隔2~3天放血200~400ml,直至红细胞数在6.0×1012/L以下,血细胞比容在0.50以下。较年轻的患者可仅采用放血治疗。应注意:①放血后红细胞及血小板可能会反跳性增高;②反复放血可加重缺铁;③老年及有心血管病者,放血后有诱发血栓形成的可能。使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大量红细胞时,应以同样速率补充与单采红细胞等容积的同型血浆或代血浆,以保持血容量并降低血黏滞度,避免放血后血栓形成的危险。放血治疗后需用药物才能维持红细胞在接近正常的水平。
(二)化学治疗
羟基脲是一种核糖核酸还原酶抑制剂,每日剂量为10~20mg/kg,维持白细胞(3.5~5)×109/L,可长期间歇应用,以保持红细胞在正常水平。
环磷酰胺、白消安、美法仑及苯丁酸氮芥等不宜长期使用。
(三)α-干扰素
抑制细胞增殖,300万U/m2,每周3次,皮下注射。
放射性核素磷(32P)会引起继发性白血病,现基本不用。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一)血小板单采术(plateletpheresis)
可迅速减少血小板量,常用于妊娠、手术前橘拦做准备以及骨髓抑制药不能奏效时。每次循环血量约为患者的1.5倍血容量,连续3天,每天一次。
(二)骨髓抑制药
年轻无血栓及出血者,不一定需用骨髓抑制药。血小板大于1000×109/L,有反复血栓及出血的老年患者应积极治疗。羟基脲每日15mg/kg,可长期间歇用药。白消安、32P效果佳,但有引起继发性白血病的危险,现已少用。
(三)α-干扰素
抑制细胞增殖,300万U/m2,每周3次,皮下注射。
放射性核素磷(32P)会引起继发性白血病,现基本不用。
(四)抗凝治疗
阿司匹林等有对抗血小板自发凝集的作用。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
1.小剂量反应停和激素治疗反应停50mg/d,泼尼松30mg/d,连用3个月,约60%的患者有脾缩小,血小板增加,白细胞减少的疗效。
2.纠正贫血严重贫血可输红细胞。司坦唑醇等可加速幼红细胞的成熟及释放,红细胞生圆衡成素也有一定疗效。
3.羟基脲和活性维生素D3(骨化三醇,calcitriol)当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增多、有显著脾大而骨髓造血障碍不很明显时,可用小剂量羟基脲口服。活性维生素D3,(骨化三醇,calcitriol)被认为有抑制巨核细胞增殖、诱导髓细胞向单核巨噬细胞转化的作用。每日0.5~1.0μg口服,个别病例有效。
4.脾切除指征:①脾大引起压迫和(或)脾梗死疼痛难以忍受;②无法控制的溶血;③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但是,脾切除后可使肝迅速增衡伏大,肝功能衰竭或血小板增多,有形成血栓的可能,因而应慎重考虑。
5.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根治本病,但相关失败率高。
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纤维化)。
您好,骨髓纤维化初起之时多由正气素虚于内,骤感外衫缺邪而发病,正虚是发病的基础,外邪是发病的原因。治则宜从填精益髓,培本生血,化淤散结等入手。“活血化瘀疗法”对于治疗骨髓纤维化的效果核轮很或氏辩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