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裸眼3d电视为什么没有普及 现在的电视为什么都不带3D功能了?

现在的电视为什么都不带3D功能了?

2010年前后,3D立体功能一度是中高端电视的标配,很多厂商都在大力宣传,尤其是3D电影持续流行,仿佛电视没3D就落后时代了。

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15年,之后就冷淡了下来,如今3D电视已经基本被淡忘,不但厂商不出,三星、索尼、LG等的3D电视面板都逐步停产了。

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核心的就是3D内容匮乏。

任何硬件想要发展,配套的软件生态必须跟上,就像Windows手机就死于系统不行、应用不足,3D电视也是如此。

其实有一段时间,3D内容看起来还是很多的,电影、视频、动画、 游戏 什么的都有,但真正用好3D效果的少之又少,因为成本太贵。 很多3D电影都是2D转制的,往往为了3D而3D,观看效果自然很一般。

结果就是用户花更多钱买了3D电视回家,却发现没什么片子可看,谁愿意再花这个冤枉钱。

另外,现在裸眼3D不成熟,有几家推出了一些这类产品但体验都很差,因此 必须佩戴3D眼镜,这又是一笔支出,而且戴着沉重的3D眼镜看电视,非常不舒服,尤其是对于近视用户来说。

在电影院偶尔戴眼镜看个3D大片还是很爽的,但谁会经常在家里戴这么个东西?尤其电视是家庭分享的,每个人都戴个眼镜的话……

除了3D,AR、VR、4K这些东西在电视上也是噱头成分居多,尤其是AR、VR。

4K还好一些,虽然现在资源也不多,但从 历史 看,1080p、2K的普及都是类似的路子,需要的只是时间。

电视厂商的特点是对流行趋势非常敏感,即使大家都不知道这项技术能不能成为主流,电视厂商也是会拼命追逐新技术,许多年以前3D电影刚刚借助《阿凡达》流行起来时,众多的电视厂商就纷纷跟进推出自家的3D电视,概念虽好,但是受限于稀少的片源和较差的用户体验,几年下来3D功能逐渐被冷落,当然也是被其它到来的新技术给掩盖了。

当年3D电视最火的时候,几乎是一台新电视都支持3D功能,但是目前实现3D功能还是需要佩戴3D眼镜,在电视开机率不断下降的今天,恐怕没有多少人还愿意额外佩戴眼镜来看3D影片,无论是偏振3D还是色差3D都会对画面产生负面影响,都不是非常完美的3D技术,何况到现在为止3D片源仍然很稀少,消费者都明白这纯属一项华而不实的技术,或许未来3D电视会普及,但是绝对不是今天。

到目前仍然有厂商在推出3D电视,但是比起当年来说数量少了太多,除了市场不认可3D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新的电视卖点层出不穷,比如4K分辨率,OLED显示技术,HDR电视等等仿备都非常流行,这些技术的特点是专注于提升现有电视的画面效果,4K分辨率比1080P清晰了数倍,配合HDR效果让人震撼,OLED随着成本的降低也大大提升了显示屏的色彩表现,同时也降低了延迟和功耗,消费者对于这些技术的接受度明显高于3D技术,所以电视厂商们也就逐渐放弃了3D这个卖点。

在电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每台电视带来的利润并不高,厂商必须把有限的成本空间用在刀刃上,当3D技术不再受追捧的时候,就必须果断放弃从而把成本用在更好的面板和显示技术上来,所以这几年的新电视很多都不带3D功能了,但是3D技术也未必会彻底消失,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电视自带裸眼3D功手芦能的时代或许也不会太远。

我觉得首先是,现在大家连电视本身都看得比较少了,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电视机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并不那么成为刚需,而且我身边的很多人买电视,主要是考虑其智能性,3D等相对来说算是附加值的性能,反而不是重点的考虑因素。

其次是,中国目前的裸眼3D技术发展还在比较早期的阶段,大多还都是2d转3d,可以选择的内容也比较少,感觉更多的时候是噱头和商家讲故事。如果真的要做高质量的3d电视,毫无疑问成本是很高的,但是上面提到了这只是作为智能电视的一个附加值,并非核心要素,所以花很多钱做这块的技术,也不太符合生产商想要通过低成本的3d制作快速盈利的初衷。

中国国内的3D电视,基本都还是需要辅助工具来完成比较高质量的3D观影体验。至少我本人会弱弱地觉得,裸眼3d其实让人看的挺难受的,时间长了之后头晕恶心,而且也严重影响视力,看时间长了之后眼睛会有重影。看电视本来就是为了休息,这样反而显得本末倒置。

但是,一旦涉及到辅助器材备薯毁,一方面是这些辅助器材需要成本,且成本并不低,其次,不停地做加法,反而对用户体验来说,也未必是好事,显得鸡肋。

其实普通人对电视的需求挺简单的,硬件做的安全可靠、画质清晰、可选择内容多、售后及时就可以了,想要更多的要求,其实去电影院的体验会更好一些。

确实可惜,好在当年买了小米电视4k+3d+音响,至今爽的不要不要

买了个3d电影网vip,下载了大把以前没看过的3d电影,给我感觉,3d效果出画效果没有电影院厉害,但是入画效果很强,就是电视机看起来有很深的深度,很立体,入画效果,出画效果,都明显的很~~我个人是这种感觉~~

然后,还带着这眼镜去电影院看过,通用的,而且,自己带的干净,没有划痕没有油光~~不过也就测试一次而已,以后再去电影院也不会记得自己带眼镜。

小米从那以后就再也没出过带3d的电视,好尴尬…绝唱,导致我家电视机停留在49寸,没有升级动力

电视上面要想看3d电影,其实要他的片源支持他的硬件设备支持,这样的话才可以看得到,要不然的话你单单推出三d功能,没有看的设备也是不行的。

所以现在很多网站上的片子并不支持3d。而且我们是需要带眼镜的,是那种去电影院带的那种蓝白蓝黑眼镜。

再一个就是电视屏幕比较小,看起来的效果没有去电影院看的震撼。

所以说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一个片源的问题,如果你很多的电影电视都支持3d这个的话,那么自己买副眼镜,其实就可以看得到这个3d的立体效果了,所以说并不是电视不出这种功能,而是你的这种电影资源太少了。

在以前电视是有一种3D电视的,这种电视应该是希望获得3D电影般的体验效果。但其实在当时的环境之下,别说3D电视了,3D电影要想拍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说当时的3D电视之所以没有成功其实还是存在很多的原因的。

1.片源少。就拿我们现在来说,不管你是看什么分辨率的视频都是需要有片源的。而当时的3D应用范围有电影视频动画 游戏 等,但因为成本太贵,导致效果不是很明显,3D的片源更是少之又少。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一台3D电视最后发现能看3D视频的很少,体验也就更不好了。

2.裸眼3D技术不成熟。直到现在,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还是需要佩戴3D眼镜,不戴眼镜的话是很难看到3D效果。而对于3D电视来说需要达到的是裸眼3D技术,就是能够摆脱眼镜的束缚来实现3D效果。但是要做到欺骗人眼的技术就是实现视觉位移,因为每个人的眼球并不一样,所以要想做到这种视觉位移的效果还是非常困难的。

3.容易造成眼疲劳。我们去电影院戴上眼睛看3D电影有时候都会觉得头很晕,3D电视更是这样了,3D电视虽然模拟了人眼的成像原理,但并没有考虑到人眼对注视物模糊程度差异的调节,导致电视的3D画面不分远近呈现出的都是清晰的,从而刺激眼睛容易产生视疲劳。所以总的来说,3D电视在我们生活中还并不是很实用,要想在家里看到真正电影的那种3D技术可能还真的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时间。

戴眼镜那种3D 就是假3D,它利用的是视觉误差,那根本不能算是3D,颜色都不正,现在都是的VR眼镜那种裸眼3D,之前都是炒热门儿而已,都是过度产品,就算是现在热门的VR 都只能说是过度产品。

现在的电视威慑呢都不带3D功能了?

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

第一个,实在是不方便,这是家庭电视3D普及的最大账号,3D眼镜有偏光和快门眼镜,快门眼镜需要充电,而且价格较贵,一般家庭如果每人配一个是非常浪费的;另一种是偏光眼镜,这个便宜,但是效果差。关键的是观看3D眼镜需要一个黑的环境,正常家里看电视,根本没有那么多机会家里全黑!

第二个,技术的迟滞不前,因为眼镜导致3D家庭推广出现障碍,但是如果技术革新,达到裸眼3D标准的话,家庭3D还是大有前景,可裸眼3D发展迟滞不前,成本昂贵,在电视在家庭中地位日渐下降的情况下,基本没有厂商原因因为3D功能提高电视售价,提高售价,只会让该品牌的市场得不偿失!

第三个,电视在家庭生活的地位日渐低落。电视成为了一个吃饭或者一块聊天的北京,单独时间看电视的情况越来越少,社交,也大批量转向了电影院,毕竟效果好,氛围好。

综上所述,家庭3D的发展受限于技术和电视本身,发展意义微弱,所以市场上的强调3D功能的电视越来越少!

很明显,3D会增加电视的成本,而3D功能所带来的盈利无法填补成本的缺失。

3D不再火热的其他原有有片源的缺失,维护成本的高昂,其次是3D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先不说电视,我来吐槽下影院3D,那叫什么玩意,画面很暗,字幕看不清!欧美国家一般很少放3d,国内经常放3d,都是2d转治的,票价还高!看长了眼睛累!

电视上的3d资源很少,买了三年只看过一部!

3d电视机为什么淘汰(终于揭开真相了)

好的技术并不意味着能够决胜江湖。纵观电视显示设备的发展历史,屏幕越来越大,分辨率逐步提升,人们对画质以及核心显示技术的追求永无止境。目前液晶依然处于电视行业霸主的地位,而量子点、OLED以及microLED等新晋显示技术也正在逐渐受到人们追捧,仿佛新一轮的显示大战已经打响。但是,这一切没有让我感到多么兴奋,反而更多的却是担心与恐惧。

一定有人会问,这话从何而来?其实笔者开篇第一句就已经提到,一些大家认为更好的技术并不意味着能够统治江湖。在电视行业也是如此。在电视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中,拿液晶电视为例,从本质上来说,液晶有着诸多硬伤,比如说响应时间以及背光源对画质表现的损害。可以说液晶一直都不是电视显示技术的最佳闹盯选择,斗陪但它却称霸市场十年之久,至今依然活力十足。

有些显示技术虽然带来了更好的效果,但由于种种原因被市场所淘汰

电视产业是依靠成本的产业,很多技术在转化为实际产品时,受到技术以及成本上的限制,即使产品做出来,也会存空弯蠢在许多问题,或者价格太高而遭到市场的抛弃。其实有许多在现在看来都非常牛的技术,本来可以为我们在画质上带来质的飞跃,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如今已经深陷泥潭,甚至有的已经死亡。

如同“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从万众瞩目到逐渐被其他技术取代再到从市场中消失,这里面包括已经消亡的等离子,不温不火的蓝光以及前途迷茫的裸眼3D。在这个显示技术大爆发的时代,我们不妨回顾过去,并详细分析一下这些技术为何在技术领先的情况下被市场抛弃,会不会有逆袭未来的可能?

1、等离子

如今在市场中已经难以寻觅到等离子电视的身影,刚刚关注电视市场的朋友甚至都不知道它的存在,毕竟它已经被液晶电视全面击溃。可是在十多年前,它却是众多人梦寐以求的显示产品。在当时来看,等离子电视可以说能够秒杀一切显示产品,在当时等离子技术受到了很多业内人士和消费者的关注,在色彩表现以及响应速度上都拥有绝对的优势。甚至现在还有人存在等离子信仰,认为“等离子比液晶明亮,可视性更优越”。

“外行看液晶,内行看等离子”,这是当年业内广泛流传的一句话,当年的等离子电视确实如信仰一般。等离子如同现在OLED,也是自发光的显示技术,基于这一特性,等离子拥有色彩还原度高、动态清晰度高(响应速度快)、可视角度广、视觉舒适度以及对比度高等特性。凭借这些优势,在当时以松下为首的等离子联盟非常自信的认为,他们可以在短时间里战胜液晶,但殊不知正是他们自己断送了等离子的前途。

当时以松下为首的等离子阵营实行技术垄断策略

当时的松下、日立、先锋,手中掌握着等离子电视的核心技术,但是在战略上做出了致命的选择。他们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牢牢垄断了等离子技术以及上游面板资源,即便是同属日系品牌的索尼等成员甚至也并没有获得更好的面板资源,更不用说韩系、大陆以及台系厂商。想封闭技术一家独大,战略上的失误让许多厂商索性转投液晶阵营与等离子对抗。

同时拥有众多优势的等离子技术在当时也存在着高功耗、烧屏等问题。然而松下等等厂商仍让没有醒悟,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搞研究,殊不知在此时三星、夏普、索尼等液晶厂商开放技术,不断加速产业发展,让液晶技术在画质等方面获得了大力发展,同时庞大的市场需求拉动了产量的增加,液晶电视的价格更加亲民,最终等离子阵营分崩离析,最终被液晶所取代。

2、裸眼3D

裸眼3D技术让人们对未来显示产品充满了希望,让所有人开始憧憬具有无限沉浸感的视觉体验。相比于色彩表现,可能人们更倾向于显示产品的临场感与沉浸感,虽然曲面电视能够带来一定的临场感,但是相比裸眼3D来说根本不值一提。裸眼3D技术甚至不用通过佩戴任何设备,通过屏幕直接就能够观看到3D立体影像。

曾几何时,3D电视在市场中叱咤风云,成为不少品牌电视的宣传卖点所在,像不闪式3D、主动快门式3D这些专业术语也是经常在宣传海报和广告中看到。然而可能是过分的宣传徐吹嘘,当人们真正使用这些设备时却并不尽如人意,失望高过期望。

3D视频节目的制作成本很高,相对于普通的电视节目,3D电视节目则需要进行大量的后期制作处理,总体投入的成本相比普通节目要高出几倍。拍摄3D节目和拍摄传统的2D节目不同,需要使用专业级的3D摄像机。拍摄完毕之后,还有大量的后期制作过程。其中包括素材采集、3D编辑、特效处理以及音频、字幕叠加等多种步骤。因此就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这些都导致了3D视频成本的高昂。

任何视角/距离的变动可能都会导致画面的模糊不清晰

除了成本过高之外,裸眼3D以及由于技术限制,在视觉体验上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在一个裸眼3D设备面前,因为对焦角度的不同,裸眼3D效果也会不同。这就导致了人们在观看时只能坐在一个固定的点,任何的视角以及距离的位移都会导致画面模糊不清晰的现象发生。同时长时间的观看还会令观看者头晕目眩。

甚至3D电视从来没有消费市场所接受,2016年,三星宣布旗下电视新品都不在支持3D技术,随后,随着LG、索尼宣布停止在以后的电视产品中加入3D技术,或许3D电视已经走向了生命的尽头。而随着VR、AR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裸眼3D技术被人遗忘。

3、蓝光DVD

2008年2月19日,东芝宣布将不再支持HD DVD格式,并停止生产HD DVD格式的播放设备,使得索尼的蓝光DVD成为DVD播放的唯一标准。而后大批蓝光拥护者开始感叹蓝光时代即将来临。然而事情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目前在市场上,无论是蓝光播放机,还是蓝光光盘,都难见其宗。而其高昂的价格也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

蓝光播放器的发展远没有跟上显示产品分辨率的普及速度,就在蓝光刚刚战胜HD DVD格式不久,4K超高清分辨率的电视产品已经开始在市场中崭露头角,目前大尺寸4K电视产品几乎已经在市场中得到普及,而蓝光分辨率却一直停留在1080P,虽然2015年年底4K蓝光标准的公布让人们看到希望,新格式采用了3840×2160的分辨率,扩展了对色域、高动态范围(HDR)、以及高帧率内容(60fps),但是这个时机真的是非常糟糕。顺便说一句,YouTube在2010年就已经宣布将支持4K视频播放。

虽然蓝光在画质,音效上对比普通的视频片源来讲确实拥有这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作为普通用户中的一员,我们为何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金钱去消费它呢?我们知道一张蓝光光碟价格不菲,而蓝光播放器普通消费者更是承受不起。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网络视频开始迅速发展起来,一般用户通过网络就可以看到自己喜欢的影片,大量免费的片源充斥着网络,让蓝光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可以说蓝光是故步自封,没有考虑到市场的消费能力而深陷泥潭。

写在最后:

可能很多技术从生下来就注定是一个悲剧。当我们回顾这些显示技术的兴衰史时,我们发现,其实它们并不是由于技术本身的缺陷而失败。任何先进的技术,如果不与时俱进,是很难获消费者的认同,不及时地看清形势而孤芳自赏,也必将成为一段历史供我们回味。

家电维修

专业家电师傅上门维修

¥30元起

水电维修

专业水电师傅上门服务

¥30元起

管道疏通

专业管道疏通上门服务

¥30元起

防水补漏

师傅免费上门出方案

¥0元上门

官方电话在线客服官方服务官方网站官方小程序在线咨询快速预约

想问一下现在裸眼3D到了什么阶段了?家用的是不是还要些时日才能普及呢?

现在阶段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呵呵。纤判。。
家用的普及需要以下条件满足方可:
1.解决片源问题,因为裸眼3D电视机需要使用的片源内容是多视点的(可理解成多个摄像机拍摄内同),然而我们广电的信号多数都是单镜头(3D频道内容为双镜头)
2.观看舒适度问题,目前的裸眼3D显示看起来都会有视角的限制,让竖碧如果能把限制解决会大大促进进入民用市场。
3.成本问题,目前的裸眼3D广告机的成本非常高,仅仅一个3D显示器件比一台电视机都贵,你说怎么进入家庭呢?
最后,裸眼3D电视普及是一个必然结果,但是该历程任重而道坦举远。也许是3年、5年或许更长

相关专题: 的是 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