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建材行业的发展趋势 未来材料的发展趋势
未来材料的发展趋势
①复合材料是结构材料发展的重点。其中主要包括树脂基高强度、高模嫩纤维复合材料,金属鳍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及碳碳基复合材料等表面涂层或改性是另一类复合材料,其量大面广、经济实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②功能材料与器件相结合,并趋于小型化与多功能化特别是外延技术与超晶格理论的发展,使材料与器件的制备可以控制在原子尺度上,这将成为发展的重点。
③开发低维材料。低维材料具有体材料不具备的性质例如,零维的纳米级金属颗粒是电的绝缘体及吸光的黑体,以纳米微粒制成的陶瓷具有较高的韧性和超塑性;纳米级金属铝的硬度为块休铝的8倍;作为一维材料的高强度有机纤维、光导纤维,作为一维材料的金刚石薄膜、超导薄膜等都已显小出广阔的商用前景。
④信息功能材料增加品种、提高性能。这里主要指半导体、激光、红外、光电子、液品、敏感及磁性材料等,它们是发展信息产业的基砒。高温超导材料继续得到重视。
⑤生物材料将得到更多的应用和发展。一是生物医学材料,可用以代替或修复人的各种器官、血液及组织等;二是生物模拟材料,即模拟生物的机能,如反渗透膜等。
⑥传统材料仍占有重要位置。金属材料在性能价格比、工艺及现有装备上都具有明显优势,而且新品种不断涌现有很强的生命力。高分了材料大大发展,性能更优异,特别是高分子功能材料。工程陶瓷在性能提高、成本降低的条件下得到发展。功能陶瓷已在功能材料中占主要地位,还将不断发展。
⑦碳60的出现为发展新材料开辟了条崭新的途径。利用原子簇技术可发展出更多的新材料。
建筑保温材料发展趋势是什么
(一)落后工艺、装备和产品逐步淘汰,优质保温建材及配套技术日益发展
鼓励、支持和引导保温建材企业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的优质新型保温建材产品,逐步提高新型保温建材在建材行业中的比重。支持和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进行改造。例:益生宜居产业联盟从外加剂企业→砂浆产业联盟;从抹灰作业→机喷工艺;从建材生产→建筑保温施工,通过十年的不断创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二)支持大型保温材料制造企业的发展,实现工业化、规模化经营
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选择有实力、有潜力的新型保温建材企业作为支持的重点。带动一批新型保温建材企业的发展,引导那些已不具市场竞争能力的保温建材企业转向优质保温建材,加大对新型保温建材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推进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技术改造项目,同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改善和提高经济效益,使新型保温建材的优势真正得到全面体现。
(三)保温产品、设计、施工、验收标准及规范将逐步完善
标准引领行业进步,创新决定企业未来。首先是标准的重要性和先进性,没有标准就没有方圆,没有方圆就没有方向,我们不但要关注国家标准、本行业标准和其它行业标准,还必须跟进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制定与更新,在标准与规范的引领下创新发展企业。最近几年,国家及行业修订或制定了近百部新标准,行业标准逐步完善,尤其是不燃型保温材料、无机保温系统和最新防火规范的出台,引领了我国新型保温建材产品转型和市场流通,各省市也制定了相关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励新型保温建材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保证期制度,优胜劣汰,为优质新型保温建材产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四)产品保温、安全、舒适、环保、耐久等性能将不断提升
一些保温材料除具有更低的导热系数、更高的保温材料燃烧性能外,还必须舒适、环保、耐久,且建筑节能级别、部件耐火极限、材料烟密度、氧指数、毒理性、滴落物(其中还包括使用年限)等相关指标将更加严格,以适应建筑节能新形势对我国外墙保温材料的新要求。
试析我国钢结构建筑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钢结构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钢结构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鸿路钢构(002541)、精工钢构(600496)、富煌钢构(002743)、东南网架(002135)、杭萧钢构(600477)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钢结构产值、中国钢结构产量、中国钢结构需求量、钢结构项目
产业概况
1、定义:钢结构是钢材连接而成的结构形式
钢结构是由钢板、型钢、钢管、钢索等钢材,用焊、铆、螺栓等连接而成的重载、高耸、大跨、轻型的结构形式,相比于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环境污染少和可塑性强等优点。
按照产品用途和应用领域的不同,钢结构可以分为轻型钢结构和重型钢结构,重型钢结构包括高层重钢结构、桥梁钢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设备钢结构。
2、产业链剖析:主要应用于建筑领域
钢结构产业链包括上游钢材生产和制造、中游钢结构制造与施工工程以及下游应用。上游钢材包括板材、卷材、型材、钢带等;中游包括钢结构制造和钢结构施工工程;下游应用包括公告建筑、住宅、厂房、桥梁等。上游钢材产品价格波动直接影响钢结构行业的采购成本;下游行业对钢结构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牵引和驱动作用,它们的需求变化直接决定了行业未来的发展状况。
目前,钢结构上游参与者包括宝钢股份、华菱钢铁、河钢股份、鞍钢股份、山东钢铁、马钢股份、首钢股份等钢材生产厂商。钢结构产业链中游是钢结构制造商,包括鸿路钢构、精工钢构、东南网架、富煌钢构、杭萧钢构、海波重科等。下游参与者包括建筑企业,如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中冶、中国电建等。
产业发展历程: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设为行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钢结构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50-60年代,在原苏联的援助下,采用碳素结构钢,建设了冶金、造船、飞机重工业钢结构厂房等重点工程,为中国钢结构行业的起步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后,建筑钢结构行业恢复发展并一直处于上升趋势。2013年至今,随着装配式建筑的推进,钢结构迎来发展新契机。
上游供给情况:中国钢材产销量波动上升,2016年以来钢材价格上涨
2013-2020年,中国钢材产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20年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13亿吨,达到13.25亿吨,同比增长10%。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钢铁需求明显萎缩;但随着二季度国家复工复产、经济刺激政策的逐步发力,经济稳定复苏,下游需求逐步恢复,带动钢铁企业生产积极性高涨,钢铁产量同比进一步上升。2021年一季度,中国钢材产量累计达到3.29亿吨,同比大幅增加22.5%。
2016-2020年,中国主要钢铁企业钢材销售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走势。2020年中国主要钢铁企业钢材销售量为7.19亿吨,同比增长14.13%。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2011-2021年10月,我国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呈现下降后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2011-2015年我国钢材综合价格指数连续下降;2016年,我国钢材价格持续上升;2017年,受钢铁去产能工作深入推进、“地条钢”全面取缔、采暖季错峰生产和市场需求回升等因素影响,钢材价格大幅上涨;2018-2020年7月,钢材价格稍有回落。这主要是由于下游市场需求下降,导致钢材价格下行。2021年5月,钢材综合价格指数达到近十年来峰值,为174.81,此后有所回落。
下游发展情况:中国建筑业产值不断增长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企业生产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业总产值持续增长,2010-2020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由9.52万亿元增长至26.39万亿元。2020年,中国建筑业产值达到263947.04亿元,比2019年增长6.24%。
2020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49.47亿平方米,比2019年同比增长3.68%,增速比2019年提高了1.36个百分点;竣工面积38.48亿平方米,连续四年下降,比2019年下降4.37%。
产业发展现状
1、产量:全国钢结构产量逐年上升
根据中国钢结构协会披露的数据,2015-2020年,全国钢结构产量逐年上升,由5100万吨增加至8900万吨。近年来钢结构鼓励政策陆续出台,在2017年3月住建部出台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等文件中,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培育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龙头企业,积极发展钢结构等建筑结构体系。受益于政策的大力支持,全国钢结构产量不断增加。
2、产值:2020年全国钢结构产值达到8100亿元
据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15-2020年期间,我国钢结构行业产值总体增长,尤其是2016年之后,钢结构产值增势明显,主要是由于2016年国家发布了多项政策文件化解钢产能过剩问题和促进建筑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钢结构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达到3.07%。
3、需求:2020年全国钢结构需求接近1亿吨
根据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数据,全国钢结构需求量也逐年增长。此外,根据工信部2016年10月印发的《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钢结构领域涉及建筑、桥梁、能源等,力争钢结构用钢量由2015年的5000万吨增加到1亿吨以上。2020年,全国钢结构需求接近1亿吨。
4、项目:“十三五”时期,多个大型项目建设均采用钢结构
2021年9月,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杂志社等联合发布“新时代十大钢结构经典工程”名单,包括北京新机场航站楼、国家速滑馆等10项钢结构工程。其中,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是代表当今世界钢结构领先技术的城市超高层,总用钢量约10万吨。
产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分布相对集中,山东、安徽、江苏的钢结构生产企业相对较多
在企查猫平台以“钢结构”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数据显示,我国钢结构行业生产企业数量较多,但企业规模较小。通过对企业所在地进行汇总可知,我国山东省、安徽省、江苏省钢结构生产企业相对较多。整体来看,我国钢结构生产企业区域分布相对集中。
从代表性企业区域分布看,钢结构行业内领先企业鸿路钢构、精工钢构和富煌钢构均位于安徽省内;浙江省主要代表企业有东南网架、杭萧钢构;北京市主要代表企业有森特股份;湖北省主要代表企业有海波重科;新疆省主要代表企业有光正眼科。
2、企业竞争:行业集中度较低,鸿路钢构为龙头企业
从钢结构营业收入的市场份额来看,2020年,鸿路钢构的钢结构市场份额约为1.55%,为我国钢结构主要龙头企业,精工钢构的钢结构市场份额为1.09%;从钢结构产量的市场份额来看,2020年,鸿路钢构的钢结构市场份额约为3.08%,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精工钢构的钢结构市场份额为0.94%。
从市场集中度看,我国钢结构产量的市场集中度要高于钢结构营业收入的市场集中度。2020年,我国钢结构营业收入CR5达4.67%;我国钢结构产量CR5达5.77%。整体来看,我国钢结构企业数量较多,但规模大、有影响力的企业较少,具有行业整合能力、节能低耗的大型钢结构制造企业较少,我国钢结构行业市场集中度低,呈现“大行业、小企业”的特征。
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钢结构受益于建筑产业转型升级,行业集中度也将逐步提高
当前我国建筑业正进入深入转型阶段,技术上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模式上推动工程总承包转型。钢结构具有绿色环保、可回收、施工周期短、结构安全稳定等特点,符合国家绿色建筑与高质量发展趋势,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
根据国家经济发展、产业调整政策及行业趋严监管,一些缺乏创新、实力较为薄弱、缺少资质、管理不健全的中小钢结构企业在竞争中将被逐步淘汰,而拥有技术、规模和品牌优势,综合实力更为雄厚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进一步开拓市场、逐步做强做大,起到促进行业整合的作用。
2、到2035年我国钢结构用量达到每年2亿吨以上,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逐步达到40%
2021年10月,中国钢结构协会发布了《钢结构行业“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钢结构行业“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到2025年底,全国钢结构用量达到1.4亿吨左右,占全国粗钢产量比例15%以上,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以上。到2035年,我国钢结构建筑应用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钢结构用量达到每年2.0亿吨以上,占粗钢产量25%以上,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逐步达到40%,基本实现钢结构智能建造。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钢结构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