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例子
怎么样才可以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
思考复杂问题时,可以考虑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如上午八点到凌晨四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一步一步来中告仔思考。
首先我友老们都知道,上午八点到上午九点是一个小时,上午八点到上午十点是两个小时。那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个问题被我们转化成了最基本的小学数学题——两位数以内的加减法,即9-8=1、10-8=2。
那么我们现在知道了,计算这个问题只需要用后面的数字减前面的数字就可以了。
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上午八点卖汪到下午四点是几个小时呢?我们不可以用4-8,因为它们一个在上午一个在下午。
计算这个有两种方法,掌握其中一种即可。
①我们可以把它们划到同一个范围内,即把下午四点写成16点,那么我们就能得到结果,上午八点到下午四点是16-8=8个小时。
②我们可以先计算早上八点到中午十二点是12-8=4个小时,再计算中午十二点到下午四点是4-0=4个小时,所以一共是4+4=8个小时。
那么接下来,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早上八点到第二天的凌晨四点是几个小时呢?
其实到这里,按照之前的方法完全可以解决了。同样用上述两种方法:
①第二天的凌晨四点可以看做第一天的24+4=28点,所以早上八点到第二天的凌晨四点是28-8=20个小时。
②从早上八点到凌晨十二点是24-8=16个小时,凌晨十二点到凌晨四点是4-0=4个小时,所以一共是16+4=20个小时。
那么上午9点到几点是20个小时你也应该会算了。同样用两种方法:
①9+20=29,29-24=5,所以到第二天凌晨五点是20个小时。
②上午9点到凌晨12点是24-9=15个小时,距离20个小时还剩20-15=5个小时,所以0+5=5,即第二天的凌晨五点。
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都有哪些例子?
“简单”与“复杂”是人们在剖析客观事物时所归纳出的两个极端属性,也是描述客观事物被人了解及掌握难易程度的感观印象。因此“简单”与“复杂”既有客观的一面,也有主观的一面,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只要人类现代文明进程不被中止,“简单”与“复杂”将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争论也将永无休止。总体而言,简单是对事物的一种高度概括,只有真正抓住了事物的本质,越是简单平淡的表述,就越具有摄人心魄、令人永世难忘的魅力。“大道至简”,唯有得道者方能到达至简的境地,说出至简的大道,没有一番复杂的修炼和经历何尝能悟出事物的本质!古今中外,堪称得大道者又有几人?前几个月,朋友圈被张小龙的演讲给刷屏了,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张小龙是谁,简单来说就是“发明了微信的人”,把微信打造成国民社交软件的人,而他的每一次演讲似乎都能在朋友圈刷屏。这样的大佬的演讲一定很高深吧?其实他能一次次刷屏靠的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知识和理论,而是两个字——简单。
真正的高手,都善于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工作如此,生活亦是如此。人间有味是清欢,简单才是最不简单的境界。
前几个月朋友圈最热的文章,
就是“张小龙的微信公开课”了。
有人可能还不知道张小龙是谁?
那我用一句话告诉你:
“他就是发明微信的那个人。”
张小龙的每次演讲都是业界经典,这一次也是。
每次演讲都是业界经典,
那内容应该很高深吧?
不,很简单,都是大白话。
“采铜”细心梳理了张小龙的这次演讲,
发现这两年非常流行的一些词语和概念,
张小龙一个也没有提及。
有关于名人做事简单化的实例以及简单处理事情的好处
1.哥伦布竖鸡蛋故事哥伦布竖鸡蛋故事哥伦布竖鸡蛋故事哥伦布竖鸡蛋故事 很早以前看过一则故事,说的是鸡蛋竖立的事,故事的主人翁很多,最有名的就是哥伦布及拿破伦,说有一天,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尘枯布(约1451—1506年)在一个西班牙人家里吃晚饭。有几个客人妒忌他的荣誉派则洞,千方百计贬低他的功绩。他们说:“发现美洲不是件十分困难的事,只要动动脑筋就可以办到。” 哥伦布没有回答,拿起一个鸡蛋,便对西班牙人说:“你们中间谁能够使鸡蛋直立起来?” 他们每个人都试了试,但是谁也没有成功。这时,哥伦布拿起鸡蛋在盘子里轻轻地敲了几下,鸡蛋盯悉的一敲碎了,于是鸡蛋稳稳地直立在桌子上。 “这太容易啦!”大家叫了起来。 哥伦布笑着对大家说:“完全正确,只要动动脑筋就可以办到。”
2.鸿门宴中,项羽因刘邦为年长老者而犯了妇人之仁没能痛下下黑手暗算刘邦的决心,所以后来丢掉了天下,最终自己也被刘邦杀死。本来项羽可以简单处理事情--杀掉刘邦,而刘邦有机会取天下的时候,就不会给项羽手下留情了。
3.宋襄公,不肯趁人之危--利用楚国军队渡河的有利时机攻击楚军,而复杂地处理事情--一定要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堂堂正正的决一死战。结果,宋襄公错失良机,人少的宋国军队根本就不是人多势众的楚国军队之对手......。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