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和砼的区别 砼与混凝土有啥区别?
砼与混凝土有啥区别?
没有区别,“砼”是混凝土的简称。
“砼”一字的创造者是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教授。创造时间是1953年。当时教学科技落后,没有录音机,也没有复印机,学生上课听讲全靠记笔记。“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词,但笔划太多,写起来费力又费时。于是思维捷的蔡方荫就大胆用“人工石”三字代替“混凝土”。因为“混凝土”三字共有三十笔,而“人工石”三字才十笔,可省下二十笔,大大加快了笔记速度。后来“人工石”合成了“砼”。构形会意为“人工合成的石头,混凝土坚硬如石”。并在大学生中得到推广。1955年7月,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审定颁布的《结构工铅卖携程名词》一书中,明确推荐“配好砼”与“混凝土”一词并用。从此,“砼”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
1985年6月7日,中国文字改革槐伏委员会正式批准了“砼”与“混凝土”同义、并用的法定地位。另外,“砼”的读音正好与法文“BE—TON”,德国“Be—ton”,俄文”BE—TOH“混凝土一词的发音基本相同。这样,在建设领域中更有利于国际学术交流,是个建筑工程专用字。
混泥土与混凝土的区别?
没有区别。
同义词,混泥土一般指混凝土(土木工程材料)。
混凝土,简称为“砼(tóng)”: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骨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骨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制备混凝土时,首先应根据工程对和易性、强度、耐久性等的要求,合理地选择原材料并确定其配合比例,以达到经济适用的目的。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通常按水灰比法则的要求进行。材料用量的计算主要用假定容重法或绝对体积法。
扩展资料:
混凝土的分类:
1、普通混凝土
普通混凝土指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与水、砂、石子,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 混凝土主要划分为两个阶段与状态:凝结硬化前的塑性状态,即新拌混凝土或混凝土拌合物;
硬化之后的坚硬状态,即硬化混凝土或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是以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中国普通混凝土强度等级划分为14级:C15、C20、C25、C30、C35、C40、腊耐烂C45、C50、C55、C60、C65、C70、C75及C80。
2、重混凝土
重混凝土的干表观密度(试件在温度为100度到110度的条件下干燥至恒温后测定)≥2800kg/m3,通常用特别密实和特别轮漏重的骨料制备。常采用重晶石、铁矿石、钢屑等作骨料和锶水泥、钡水泥共同配置防辐射混凝土,它们具有不透x射线和γ射线的性能,主要作为核工程的屏亩友蔽结构材料。
3、轻质混凝土
又名泡沫混凝土,是通过发泡机的发泡系统将发泡剂用机械方式充分发泡,并将泡沫与水泥浆均匀混合,然后经过发泡机的泵送系统进行现浇施工或模具成型,经自然养护所形成的一种含有大量封闭气孔的新型轻质保温材料。
它属于气泡状绝热材料,突出特点是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封闭的泡沫孔,使混凝土轻质化和保温隔热化;同时也是加气混凝土中的一个特殊品种,它的孔结构和材料性能都接近于加气混凝土,他们二者的差别,只是在气孔形状和加气手段之间的差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混凝土
水泥混凝土和混凝土的区别是什么啊
1、定义不同
水泥混凝土:是指由水泥、砂、石等用水混合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加或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混凝土: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塌链(也称为骨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
2、用途不同
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问世以来一直是建筑工程最重要的结构材料,得到广泛的应用。可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交通、园林、水利等土建工程,乃至雕塑工艺制品等;
混凝土:结构混凝土、保温混凝土、装饰混凝土、防水混凝土、耐火混凝土、水工混凝土、海工混凝土、道路混凝土、防辐射混凝土等。
3、特点不同
水泥混凝土:新拌混凝土的可塑性好,用不同形状的模具就可塑造出不同形状的混凝土制品,要圆就圆,要方就方,形状千姿百态;
凝结硬化后的混凝土表面可加工性好,可劈、可凿(琢)、可磨、可剁,表面可加工出不同的质感,特别是仿天然装饰石材的质感,是造就自然景观的理想材料。
混凝土: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备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泥混凝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混凝仿衫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