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建公厕的法律条文 农村公厕如何审批
农村公厕如何审批
法律分析:村里建公共厕所要经村委会和村民代表讨论通过,上报乡镇城管所和土地管理所,经审批后可以施工败配孙建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第三十八条 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的,应说明察链理由,并卖液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新农村公厕建设标准
法律主观:
1、农村公厕应建在农村地区的村落居住区、仓储、广场、集贸市场等人口较集中区域。 2、新建农村公厕应选择地势相对较高,不易积存雨水,无地质危险地段,方便使用者到达,便于维护管理、出粪、清渣的位置。新建附属式公共厕所应设置于建筑的首层,并方便人员进出。 3、独立式农村公厕与食品生产场所和集中式给水点的距离不应小于30m。 4、农村公厕应根搏芦州据服务人口及服务半径设置,服务人口宜按每600人设置1座,服务半基蔽径不宜大于500m。 5、附属式公厕面积宜为20m2~70m2,独立式公厕面积宜为25m2~90m2。 6、农村公厕的厕位服务人数宜按照男性90(人/厕位);女性60(人/厕位)的要求设置。 7、农村公厕男女厕位分别不应少于3个。
法律客观:《城乡规划法》第二十九条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应当优先安排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妥善处理新区开发与旧区改建的关系,统筹兼顾进城务工人员生活和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村民生产与生活的需要。镇的建设和发展,应当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哗宴构调整,优先安排供水、排水、供电、供气、道路、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院、文化站、幼儿园、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乡、村庄的建设和发展,应当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引导村民合理进行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公厕与住宅的法律规定
公厕与住宅的法律规定是,公厕应设置在人流较多的道路沿线、大型公共建筑及公共活动场所附近,独立式的公共厕所外墙与相邻建筑物距离通常不应小于5米,周围应设置不小于3米的绿化带。公厕管理制度:1、公厕应有专人管理、有保洁制度;2、公厕每天保洁次数应不少于2次;3、公厕内采光、照明和通风应良好,无明显臭味4、公厕内墙面、天花板、门窗和隔离板无积灰、污迹、蛛网、无乱涂乱画,墙面应光洁,公厕外墙面应整洁;5、公厕内地面光洁,无积纤并水;6、座便器、蹲位整洁,大便槽两侧应无粪便污物;7、小便槽斗无水锈、尿垢、垃圾,管道保持畅通;8、公厕内照明灯具、洗手器具、冲水设备等完好,无积灰、污物;9、公厕设有醒目标志牌,方便群众入厕;10、蝇蚊孳生季节,应定时喷洒灭蚊蝇药物,有效控制蝇蛆孳生。公共厕所管理制度 篇2为了建立礼貌工地和国家卫生城慎梁市,搞好厕所卫生。综上所述,公共厕所盖的离住宅太近影响正常生活,可以向村委要求将厕所移走也可以向乡镇政府部门投诉,或者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解决。每个城市规定不同,比如上海市规定农村公共厕所距离居民住房应为5米左右。【法律依据】《城市公厕管理办法》第六条城市公厕应当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改建并重、卫生适用、方便群众、水厕为主、有利排运”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第七条城市公厕规划是城市环境卫生规划的组成部分,应当由城市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城市公共厕所毁孝迹规划和设计标准》及公共建筑设计规范进行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