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坚持顶层设计是什么意思 顶层设计是什么意思

顶层设计是什么意思

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

同时也是工程学术语——“顶层设计”,正成为中国新的政治名词。其在工程学中的本义是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顶层设计”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首次出现。这一新名词进入国家新五年规划,预示着中国改革事业进入了新的征程。

扩展资料:

顶层设计原则:

1、顶层设计应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经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点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现在的问题是,在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一些突出矛盾摆在我们面前,严重影响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因此,今天讲改革顶层设计不是进行一般的理论讨论,而是要解决导致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体制机制矛盾,解决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全球需求减弱、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后有可能暴露的风险问题,解决收入差距拉大及其导致的经济社会问题。顶层设计应从这些重大问题切入,列出若干个关键问题,拿出对策和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2、顶层设计应抓住重大问题。现实经济社会发展中,包括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确实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但既然是顶层设计,就必须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影响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重大问题出发,抓住现象背胡橘后的体制机制原因,不回避、敢碰硬、求突破。只有做到这一点,才具有“顶层”的意义。

有些问题属于日常的改革工作,属于短期问题,不具有全局意义上的“关键性”毁备,对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就怎么解决,不必列入顶层设计的内容。顶层设计主要是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抓长期以来导致各种经济社会矛盾的核心问题,抓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唯有如此,才能纲举目张,为解决其他问题铺平道路。

3、顶层设计不应设思想框框。在改革开放30多年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需要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不能就经济谈经济。特别是搞纤做毁顶层设计,就应从国家稳定发展的顶层和最高利益出发,实事求是,不设思想框框,碰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4、顶层设计应有全球视野。中国现在是世界经济大国,中国的问题也是全球性问题。顶层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是密切关系世界经济发展的具有全球意义的重大问题,是会影响世界投资、消费与贸易的问题。

同样,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与策略,也须考虑国际利益、国际博弈以及国际环境的可能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顶层设计

国家安全的战略性顶层设计是什么?

ABCD,中国国家安全的战略性顶层设计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

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关于中国国家安全的三个顶层设计新思路:一是“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二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战略”,三是“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

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对原来提出的“完善国家安全体制”的具体落实,“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是对原来提出的“完善国家安全战略”的具体要求,那么“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则是关于中国国家安全的全新战略思考,是中共中央文件中的全新内容。

国家安全的战略性顶层设计逻辑关系:

从理论与逻辑关系上看,中共中央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既是落实“完善国家安全体制”的需要,更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安全体制”,是今后继续“完善国家安全体制”的重要保障。

因此,“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完善国家安哪局全体制”进程中非常重要卖缓核的一步,未来设立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也将是“国家安全体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面向未来,“国家安全委员会”并不是“国家安全体制”的全部内容,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中掘设立也不是“完善国家安全体制”的结束,而是进一步“完善国家安全体制”的开始,今后还有更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的任务需要通过“国家安全委员会”这个平台设计和完成。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国家安全顶层设计新思路

怎样理解“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一、“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的基本内涵
  摸着石头过河,是边干边总结,通过试错摸索规律、寻找路径的改革方法,这一方法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必然选择。当时,我国的改革开放刚起步,既没有现成经验借鉴,对改革的认识也不够清晰,在这种情况下,改革只能大胆闯、大胆试,一点点摸索,出现问题及时应对,发现问题马上纠正,在实践中逐步明晰改革的方向和路径。应当说,摸着石头过河是改革开乱闹放初期的理性选择,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顶层设计最初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概念,要求用全局观对系统各层次、各要素构成进行统筹协调,在最高层次上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求在实践中避免混乱无序。二战后,顶层设计被应用于军事和社会管理领域,后来逐步引入政府战略制定和决策过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提并论,共同作为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的保障措施,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这进一步丰富、完善了我们改革的方法论。
  二、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是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
  由于摸着石头过河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随着改革的深化,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一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发展是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30多年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很重要的是我们注重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我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否则损失将是无可挽回、无法弥补的。因此,改革既要注重顶层设计,尽可能少走弯路;又要摸着石头过河,对于看不清楚、拿不准的改革,要先行探索,积累经验,然后再在面上推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改革的平稳进行,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二是深化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决定的。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进行的改革大多数属于增益型改革,参与改革者几乎都是受益者,而且参与改革者的利益增进并不损害其他群体的利益,因此容易得到参与改革者的认同,达成社会共识。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改革涉及的利益越来越复杂,面临的阻力越来越大。各种深层次的矛盾纷纷显现,各种经济、社会、政治问题相互交织,使得任何一项改革都可能牵涉其他改革,任何一项改革都很难通过制定一两条政策来解决,单纯摸着石头过河已经不能适应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顶层设计,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规划。
  三是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的需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各有优势。顶层设计是一种目标思维,有利于从总体把握改革方向,防止出现全局性错误;能够有效衔接各项改革措施,克服改革的片面性;能够降低改革的成本,避免在实施过程中相互扯皮、拖延不决。摸着石头过河针对的是一种问题思维,有利于避免改革的盲目性,防止因情况不明、举措不当引枣陪腔起社会动荡,是推进改革健康有序发展的一种重要改革方法。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顶层设计科学合理,能够为具体领域的改革指明方向和路径,减少“摸石头”的成本;摸着石头过河摸得好,有利于顶层设计的进一步完善,能够加快顶层设计目标的实现。凳衫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注重顶层设计,也要注重摸着石头过河,这样才能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
  三、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实践要求
  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摸着石头过河,都必须着眼改革系统实际,牢固树立“三种思维”,妥善处理“三种关系”。
  一要树立系统思维,妥善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在各种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诉求多元化的情况下,许多改革措施不可避免地会触动某些群体的既得利益,容易受到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和行业利益的干扰。如果缺乏系统思维,就可能导致改革全局混乱,单项改革相互掣肘,不能形成有效决策机制。树立系统思维,要求在改革目标的确定上,统筹考虑改革、发展、稳定关系,防止畸轻畸重、顾此失彼;在改革内容的设计上,要注意各项改革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将任何一项改革放在全局中考量,防止各自为政、相互扯皮;在改革的步骤上,要坚持试点先行,对认识还不深入、看得还不准,特别是涉及深层次的制度因素和复杂的利益关系的改革,要先局部地区试点,为全面推进改革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二要树立法治思维,妥善处理“破”与“立”的关系。建设法治中国,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的各项改革必须树立法治思维,各项制度的“破”与“立”都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一方面,要加强重大改革的立法,运用法律手段来强化和推进改革。特别是当改革涉及既得利益群体,甚至政府本身也成为改革对象时,就要将改革措施通过法律制度的形式确认下来,为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合法性、权威性保障。另一方面,对经实践证明成熟的改革措施,要通过立法及时提升到制度层面,通过新制度的确立,保证改革方向的正确性、推进的持续性。需要强调的是,制度的“破”与“立”都要符合法定程序,新制度的设立不能超出法律规定的范畴,突破法律规定的,要先行修改法律或者获得法律制定机关的授权。

相关专题: 设计 摸着石头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