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犹如一面上未打磨的镜子 古诗望洞庭的诗意

古诗望洞庭的诗意

1、译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2、原文
  望洞庭
 或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注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让首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坦团数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4、《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望洞庭》载于《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湖面平静改为比喻句,湖面平静得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铜镜

.湖面上一丝风也没有,没有一点儿波纹,平静得像是一面无瑕的镜子。
.没有风,湖面格外平静,仿佛一面镜子。
.湖面很平静,好似一面晶莹剔透的镜颂燃缓子,将水中的鱼儿全都倒映了出来。
.湖水十分平静,静得好像一根针掉地上也能听见。
.湖面平静得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铜镜。
.湖水平静的像一面镜子表示平静,如果不说有人以为只是没有波纹,要是说到话,人们会以为想固体一样。
.湖面平静的像一面大平面镜,没有一丝波澜。
.湖面平静得如同一面被磨拭过的镜子。
.碧绿的湖水悄无声息如镜子一般。
.湖面平静得像一面洁净的明镜一样。
.湖面平静得就像一面镜子一样,能清楚的看见岸边的倒影。
.没有风的时候,湖面就像一段卜面大镜子。
.湖面真平静,犹如一面硕大野模的银镜。
.一排碧绿的杨柳倒影在镜子般的湖面上。
.湖面平静的像一面镜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这两句诗选自_____.两相和的意思_____。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

这两句诗选自《望洞庭》。两相和的意思: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这两句诗的意思: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原诗:

望洞庭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释义: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恰似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田螺。

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出自:唐 刘禹锡《望洞庭》

扩展资料

《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销漏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世盯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亏返烂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相关专题: 湖面 两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