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崇文门是什么意思 北京城内九门中去俗称的“哈德门”指的是?

北京城内九门中去俗称的“哈德门”指的是?

北京城内九门中去俗称的“哈德门”指的是?

1.崇文门

2.西直门

正确答案:崇乎消耐文门

哈德门即崇文门,又称海岱门,始建于1267年,历经元、明、清三朝,近740年历史。因是向皇城内运酒的专用通道,被称为“酒门”,又称“酒道”,因之闻名于世桥族。谐音又称为“哈达门岁春”,官方称呼为“文明门”“崇文门”。因为才子赶考必经之门,被称为“幸运之门”,又因明清时期在此设立税务司,又被称为“财富之门”,是京都九门之中颇具声名的名门之一。

“崇文门”为何俗称“哈德门”?“哈德”是什么意思?

崇文门早在元代的时候叫做哈德门,俗称文明门、海岱门,现在的崇文门是明清朝时改的名字(左文、右武,右边是宣武门),一般老北京都会称其为哈(音三声)德门 。

资料:

1.

哈德门又称文明门、海岱门,始建于1268年,历经元明清三朝近800年历史,因是向皇城内运酒的专用通道,被称为“酒门”,又称“酒道”,因之闻名于世。“酒道”是中国酒文化中终极之大成。谐音又称为“哈达门”,官方称呼为“崇文门”。因为才子赶考必经之门,被称为“幸运之门”,又因明清时期在此设立税务司,又被称为“财富之门”,是京都九门之中颇具声名的名门之一。
2.

哈德门这一名称在元朝时因为元朝哈达帆粗轮王府在门内得名。

元朝的文明门凳扰,在当时又叫哈达门。《日下旧闻考》引晰津志》说:"哈达大王府在门内,因名之。"哈达大王为何许人,已不可考。"哈达"又讹传谐音为"哈大"、"哈德",直到解放前还有哈德门牌香烟。在元朝,哈达门这种称呼,已超过了文明门。一些知识分子在写作时,认为"哈达"、"哈大"不够文雅,一方面利用它的谐音,一方面利用文明门在南城东端的地理位置,写成"海岱门"。明朝人蒋一葵写的《长安客话》说:"泰山、渤海俱都城东尽境,元时以"海岱"名门取此。"海,即渤海、东海;岱,即岱宗,岱宗即泰山。唐大诗人杜甫《望岳》就有"伤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诗句。这两个地方都在东方,解释的较有道理。到了清乾隆时,杨从清著的《北京形势大略》又说:(崇文门)"又曰海岱,言山陬海皆梯航纳贡,税课司在焉。"这只是从明朝人史玄《旧京遗事》上"京师九门,皆有课税,而统于崇文一司"一语而来。由于祟文门有个总课税司,就把"海岱"解释为"山陬海耀",这是极为牵强的。但不管对"海岱"二字的解释如何,明清的文人雅士,甚至最高统治者都往往不用"文明"、"崇文、而用"海岱"。如明人卓明卿《登崇文楼》诗:"城头初夜净氛埃,海岱分明望眼开,紫气半空时入座,秋声万里此登台。"登上海岱门,秋高气爽,紫气东来,眼开万里,何等雄壮!清人著的《白华堂诗录》:"海岱瞻门高,风尘苦身贱。"以自己的"身贱"衬托、歌颂海伤门的高耸。因而从元到清不断有达官名士,居住在崇文门一带。如《宸垣识略》载:元朝御史王俨在文明门外东南里许,筑有别墅,"园地构筑,甲诸邸第",更有一座"水木清华亭",尤为出众。当时人许有壬记云:登上此亭"北瞻闉阇(城门),五云杳霭;西望舳舻(指通惠河上船只),泛泛于烟波浩渺、云树参差之间"。可见当时文明门附近的盛况。死后被赐溢为"文正"的雍正进士、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的刘统勋(按清朝的溢法,"文正"最难、最少),雍正赐他御制诗是"海岱高门第",意思说刘是住在海岱门的一户高贵人家。《水曹清暇录》又记有名书法家张照(字得天)也住在崇文门外,"展宇宏深,有楠木厅",极为讲究。不过,清朝时代的崇文门,已不是元大都的南城城址和明朝初期的都城最南端,而是变成较为热闹的内城了。

经过是这样的:明燕王朱橡原来封在北京,在夺取了他的侄儿建文帝的皇位以后,年号永乐,决定把首都由南京迁到北京。于是从1406年(永乐四年)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改建北京城。1420年(永乐十八年)建成。改态信建后的北京城,第一,把元大都的南城城址,向南移了0.8公里。原来大都南城城址,约在今天天安门广场北段,南移后成为现在的样子。同时把北城拆去,东西城也拆了一部分,另建了北城。现在的安定门外和蓟门桥附近,还有元大都土城的遗迹。第二,把土城改为砖城。元大都的土城虽然披上"蓑衣",但苇帘子终不能抵挡雨水,所以在元朝一代,部分"城崩"的事经常发生,只在忽必烈时代的至元二十年到三十年之内,就"城崩"八次。每次修理,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所费不货。明朝改建的砖城也略呈梯形,下宽上窄,每行砖与每行砖之间,往上稍有凹进,以利雨水下流。第三,把元大都的十一门改为九门,南城三个门照旧,只把城门的名称改了,如文明门改为崇文门,直到今天。

北京内城的九个城门是什么?

北京内城的九个城门是:

1、正阳门:

正阳门,俗称前门,原名丽正门,原由瓮城墙连为一体,后因修路分割成了两个部分。但一般人们也把大栅栏那个地方叫做前门,所以说严格意义上来说,前门的概念是一个区域,范围是正阳门和它前面的珠宝市、大栅栏等区域,而正阳门是指正阳门城楼和箭楼的统称。

2、崇文门:

崇文门,元称文明门,俗称“哈德门”,“海岱门”。崇文门以瓮城左首镇海寺内镇海铁龟著名。此外崇文门税关之苛也使外埠客商望门生畏。

3、宣武门:

宣武门建于明代,初称顺城门,正统四年改称宣武。为内城南门之一。宣武门的命名上遵循了古代“左文右武”的礼制,两门一文一武对应,取“文治武安,江山永固”之意。

4、东直门:

东直门城楼形制败桥同朝阳门,但规制略小,面阔并链五间通宽1.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5.3米;楼连台通高34米;瓮同西直门,四角皆为直角;东西为62米,南北为68米;南侧瓮墙辟券门,门上建闸楼。

5、西直门:

西直门是北京内城的九大古城门之一,自元朝开始就是京畿的重要通行关口.西直门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古今闻名的地方。元代为大都城和义门所在地,明清时为京师内城九门之一,是除正阳门外规模最大的一个城门。

6、朝阳门:

朝阳门, 元称齐化门,门察蔽猛内九仓之粮皆从此门运至,故瓮城门洞内刻有谷穗一束,逢京都填仓之节日,往来粮车“朝阳 谷穗“为南粮北运的第一位喜迎神。朝阳门形制与崇文门略同,面阔五间,通宽31.3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9.2米。

7、阜成门:

阜成门位于西城区中部。元代为大都城平则门所在地,明、清为京师内城九门之一。元至元四年元世祖忽必烈在金中都城东北修筑新城,至元二十二年完工,共设11座城门,西、东、南城垣各3座,城北垣2座,西城垣中间1座为平则门。

8、安定门:

安定门,元称安贞门。始建于明洪武元年,正统四年修建城楼。清咸丰十年,通州八里桥失守后,英法联军首先攻打安定门,并于10月13日攻陷进而控制北京城。瓮城及闸楼于1915年修环城铁路时拆除。1956年拆除箭楼。1969年拆除城楼。

9、德胜门:

北京德胜门,始建于明正统二年,明清北京城内城九门之一,是由城楼、箭楼、闸楼和瓮城等组成的群体军事防御建筑。元为健德门,为出兵征战之门,寄语于“德胜”二字。

相关专题: 崇文门 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