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师证怎么考取需要什么条件 考工程造价证需要什么条件?
考工程造价证需要什么条件?
工程造价师是由中国建设部颁发的专业技术职称,具有工程造价领域的专业技能和能力。想要考取工程造价师证书,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具备一定的学历背景,本科及以上学历(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同等学力)。
具有工程造价领域的工作经验,对于全日制本科学历,要求至少有3年与工程造价相关的工作经验;对于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要求至少有2年与工程造价相关的工作经验;对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同等学力,要求至少有4年与工程造价相关的工作经验。
通过国内工程造价师考试,考试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工程造价管理、颂散成本控制、造价分析、工程合同、建设工程估算、投标与招标、工程结算等内容,考试难度较大,需要考生有一定的准备和复习野裤氏。
符合其他相关条件,如年龄、身体健康等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国内工程造价师考试每年只有一次,考试难度较大,需要考生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复习。同时,考取国内工程造价纯悄师证书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考造价工程师证需要什么条件
考造价工程师证需要满足工程造价专业大专毕业,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5年;工程或工程经济类大专毕业,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6年;工程造价专业本科毕业,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4年;工程或工程经济类本科毕业,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5年;获上述专业博士学位,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2年等条件之一。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申请参加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
(1)工程造价专业大专毕业,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5年;工程或工程经济类旅闭大专毕业,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6年。
(2)工程造价专业本科毕业,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4年;工程或工程经济类本科毕业,从事工程造价拆判裂业务工作满5年冲尘。
(3)获上述专业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和获硕士学位,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3年。
(4)获上述专业博士学位,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2年。
2022造价师证怎么考取需要什么条件
造价师分为一级和二级,不同级别造价师的报名条件是不一样的。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相关信息,供参考。
2022年考一级造价师的条件
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道德品行,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请参加一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
(一)具有工程造价专业大学专科(或高等职业教育)学历,从事工程造价、工程管理业务工作满4年;
取得土木建筑、水利、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财经商贸大类大学专科(或高等职业教育)学历,从事工程造价、工程管理业务工作满5年。
(二)具有工程造价、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评估(认证)的工程管理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从事工程造价、工程管理业务工作满3年;具有工学类、管理学类、经济学门类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从事工程造价、工程管理业务工作满4年。
(三)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门类硕士学位或者第二学士学位,从事工程造价、工程管理业务工作满2年。
(四)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门类博士学位。
(五)具有其他专业相应学历或者学位的人员,从事工程造价、工程管理业务工作年限相应增加1年。
2022年二级造价师报考要求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道德品行,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请参加二级造价备纳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
1、具有工程造价专业大学专科(或高等职业教育)学历,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2年;具有土木建筑、水利、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财经商贸大类大学专科(或高等职业教育)学历,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3年。
2、具有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1年;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门类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2年。
3、具有其他专业相应学历或学位的人员,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年限相应增加1年。
造价师一级和二级的区别1、考试组织单位不同
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二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全国统一大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主命题并组织实施。
2、考试科目不同
一级造价工程师:《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计价》《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其中枝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计价》为基础科目,《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为专业科目。
二级造价工程仿搭没师:《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其中,《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为基础科目,《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为专业科目。
3、考试成绩有效期不同
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成绩实行4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二级造价工程师考试成绩实行2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
4、证书效用不同
一级造价工程师:在全国范围内有效。二级造价工程师:原则上在所在行政区域内有效,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跨区域认可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