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体抗炎药的天花板效应
最近去痛片吃上瘾了,刚开始一天两三板,现在一天十七八板,不吃饭也得吃两板,不吃浑身难受,怎么能戒了
您好,止痛药物不建议过量使用的,常见的止疼药物分为三级
一级止痛药物
阿司匹林、去痛片及芬必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疼痛初期时可使用一级药物镇痛治疗。但一级药物有天花板效应,即有日限量,再增加剂量不会增加疗效反而增加副反应,如果疼痛继续加重,需要换用或加用阿片类药物。同时长期应用一级药物需注意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胃肠道副作用及对乙酰氨基酚的肝脏毒性。
二级止痛药物
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氨酚羟考酮及曲马多。可待因现作为典型的中枢镇咳药用于临床。部分二级止痛药物(如氨酚羟考酮)为弱阿片类NSAID药物的复合剂,同样有天花板效应。曲马多镇痛强度是吗啡的1/10,每日最大剂量为400mg,75岁以上的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当减量使用,降低发生癫痫的风险。目前临床镇痛治疗中已经逐渐弱化二级药物的使用。
三级止痛药物
即阿片类药物。硫酸吗啡缓释片及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为缓释型药物,作用可长达12小时,其中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为含有即释药物成分的缓释类阿片制剂,可在长效镇痛的同时快速起效,常用于临床。
盐酸吗啡片为即释片,可短期内控亏脊制疼痛,常作为处理爆发痛的手段,不推荐作为控制疼痛的常规定时口服药物。芬太尼透皮贴为二线用药,不推荐用于需要频繁调整剂量的不稳定疼痛患者;在使用前,应当先进行短效阿片类药物的滴定直至疼痛良好控制。
其他疼痛控制药物
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疼痛需求,可在使用三级药物同时联合一级药物或辅助疼痛药物治疗,如镇静类药物(阿普唑仑)、神经疼痛性药物(普瑞巴林、加巴喷丁、卡马西平等)。
长期吃止痛片会上瘾吗
一级止痛药物副作用很大,因此要慎用。对于慢性疼痛也就是超过一个月的疼痛,不建议使用。二级止痛药物去痛的效果差,毒性更大。所以,专家强调,一级、二级止痛药不能长期吃!
那么,对于癌痛患者,目前一般使用的是三级止痛药物。长期用阿片类镇疼药治疗的癌痛患者,尤其是口服按时给药的患者,发生精神依赖性(即成瘾)的危险性极低,国外报告显示:用阿片类药发生成瘾的危险低于4/万。临床上,癌痛患者需长期使用阿片类镇痛药,或需要增加用药剂量的主要原因是癌痛治疗的需要,属于躯体依赖性,绝不等同于精销迅渗神依赖性,不影响继续安全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在慢性癌痛治疗中,采用的阿片类药物控、缓释制剂,口服或透皮给药按时用药的方法,可避免出现过高的峰值血药浓度,并使血液中的活性药物成分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恒定。这种规范化的用药方法,可以保证理想的镇痛治疗的同时,显著降低发生成瘾的风险。
阿片类药物昌皮并没有统一的固定的口服剂量标准,患者疼痛情况的不同,具体用药剂量也不同。不同于一二级止痛药物,阿片类药物并没有封顶剂量。在疼痛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常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进展,患者服用止痛药物的剂量增大,这只是身体依赖性的表达,并不代表患者已经对药物产生耐药。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要想根本上解决癌痛,在积极正确的使用止痛药物之外,更应注重原发病的治疗,从根本上解决癌痛。
布洛芬多长时间起效
通常情况下,布洛芬吃下去15-30min之内肯定见效,其具有解热、止痛的功效。解释布洛芬是非甾体抗炎药,有解热和止痛作用。解热止痛药物都要求迅速起效,一般其服用之后15-30min就可以解热止痛起效,药吃下去以后会出汗较多,所议建议患者多喝水。布洛芬是缓释的芬必得,药物要完整吞服,尽量不要打开胶囊。服用药物时会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所以尽可能在餐后服用。一般布洛芬解热不能超过3天,芹顷兆镇痛不能超过5天。对本品及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或严重心力衰竭者禁用,正在服用其他含有布洛芬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如特异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药物的患者禁用。超过5天疗效不好,请找医生换成其他药物。不良反应1.16%长期用药者,可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包括消化不良、胃烧灼感、胃痛、恶心、和呕吐,一般不必停药,继续服用可嫌租耐受。出现胃溃疡和消化道出血者不足1%。2.1%~3%的患者可出现头痛、嗜睡、眩晕和耳鸣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3.少见的不良反应有下肢水肿、肾功能不全、皮疹、支气管哮喘、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等。药物相互作用1.与肝素及口服抗凝药同用时,有增加出血的危险。2.与呋塞米同用时,后者的降压作用减弱。3.与维拉帕米、硝苯地平、丙磺舒同用时,布洛芬的血药浓度增高。4.使氨甲蝶呤、地高辛、降糖药的作用增强或毒乎袜性增加。上述内容仅作为介绍,药物使用必须经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药物化学——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是一类具有抗炎作用和解热、镇痛作用药物。临床上用于治疗胶原组织疾病,例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此类药物的化学结历桐慧构与皮质激素类抗炎药物不同,因此被称为非甾体抗炎药。抗炎作用机制与其在体内抑制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es, PGs)的生物合成有关。
已经证明前列腺素是一类致热物质,其中前列腺素E2(PGE2)致热作用。前列腺素本身致痛作用较弱,但能增强其他致痛物质例如缓激肽、5-羟色胺等的致痛作用,使疼痛加重。另外,前列腺素也是一类炎症介质。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肢答Cyclo-oxygenase,COX)阻断前列轮渣腺素的生物合成发挥消炎、解热镇痛作用。近年来发现环氧合酶有COX1和COX2两种亚型,COX2是导致炎症反应的酶,因此寻找高选择性的COX2抑制剂可得到更安全的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按化学结构类型分为:水杨酸类、乙酰苯胺类、吡唑酮类、3,5-吡唑烷二酮类、芳基烷酸类、邻氨基苯甲酸类、1,2-苯并噻嗪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