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的创业之路300字 曹德旺成功背后的辛酸
曹德旺成功背后的辛酸
曹德旺创业经历
9岁才上蚂咐茄学、14岁就被迫辍学的曹德旺,在街头卖过烟丝、贩过水果、拉过板车、修过自行车,经年累月一日两餐食不果腹,在歧视者的白眼下艰难谋生,尝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那是精神和肉体蒙受的双重苦难,但他并未逆来顺受,而是不断地与命运抗争。
1976年,曹德旺开始在福州 福清市 高山镇 异形玻璃厂当采购员,他的工闷察作是为这家乡镇企业推销人称“大陆货”的水表玻璃。
1983年,曹德旺承包了这家年年亏损的乡镇小厂。
1985年,将主业迅速转向汽车玻璃,彻底改变了中国汽车玻璃市场100%依赖进口的历史。
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有限公司。
1993年,福耀玻璃登陆国内A股。是中国第一家引入独立董事的公司。是 中国股市 一家现金分红是募集资金高达22倍的上市公司。
2001年至2005年,曹德旺带领福耀团队艰苦奋战,历时数年,花费一亿多元,相继打赢了加拿大、美国两个反倾销案,震惊世界。福耀玻璃也成为中国第一家状告 美国商务部 并赢得胜利的中国企业。2006年 美国商务部 部长访问中国时,点名约见曹德旺。
福耀公司生产的汽车玻璃占中国汽车玻璃70% 市场份额的同时,还成功挺进国际汽车玻璃配套市场,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宾利、奔驰、宝马、路虎、奥迪等豪华品牌重要的全球配套供应商,同步研发设计,是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厂商。在美国、德国、俄罗斯设有工厂。在俄新工厂建成投产时,俄罗斯总理 梅德韦杰夫 发来贺信。
“中国只有两个企业家,一个叫任正非,一个叫曹德旺。其他的都是商人,包括李嘉诚。”
听过好些人说过这句话,在中国,曹德旺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人。
01年
曹德旺捐款近120亿
疫情期间,曹德旺又捐钱了。
这次抗议,他先是捐款1亿元现金;而后捐赠医用物资242万件,价值超过1000万元;
听闻小微企业生存艰难,他再次捐赠4000万元,扶持小微企业渡难关。
曹德旺捐钱不算什么新闻,因为在国家大灾大难面前,曹德旺慷慨捐款早已不是第一次了。
2008年汶川地震,捐款2000万元;
2009年西南特大旱灾,捐赠2亿元;
2010年玉树地震,曹氏父子捐1亿元;
他这些年捐过的钱已近120亿,是中国慈善捐款最多的人,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首善”。
但他在中国富豪排行榜上,连前100都进不了。
“企业家若没有责任感,充其量是简让富豪。”这是曹德旺曾经说过的话。
02
一个被严重低估的人
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曹德旺。曹德旺其实很牛。有多牛?
他是中国玻璃大王,一个把汽车玻璃做到世界第一的人。他的福耀集团是世界第一玻璃供应商。
通用,路虎等知名汽车公司,都是他的忠诚客户。
2009年,曹德旺获得全球企业界的奥斯卡——“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成为首位获奖的华人。
颁奖词这样写道:曹德旺的成就远远超过汽车玻璃领域。福耀集团真正推动了,中国汽车工业在海外的发展。2009年5月,曹德旺获得“安永全球企业家2009大奖”,成为该奖设立以来首个华人得主。
曹德旺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人,所以今天我想讲讲他的故事。
03
把全部财产转到妻子名下
让全家退掉美国绿卡
还有两件事,让我对曹德旺印象尤其深刻。
第一件:把全部财产转到妻子名下。
别的夫妻发达了争财产,曹德旺赚钱了,直接把百亿财产全部让给妻子。连控股公司法人身份也让渡给了妻子。
第二件:让全家退掉美国绿卡。
曹德旺自己,包括三个子女都拿到了美国绿卡,但他不允许移民。
他对子女们说:“我们是不能移民的,如果我们曹家移民,中国人就没有玻璃了。”
三个孩子有点不愿意,曹德旺就扔出一句话:“谁要是不退美国绿卡,谁就不能继承我的财产。”
其他一些企业家发了,巴不得全家移民海外,曹德旺倒好,竟让移民美国的子女回来,扎根中国。
04
9岁前,他连名字都没有
小学没毕业就辍了学
企业家曹德旺是如何把企业做到世界品牌的?
1946年,曹德旺出生于上海。
他的家族本是名门望族,曹德旺祖籍福清,曾祖父曹公旺曾是福清首富。
只是到了他祖父这一辈,整个家族彻底衰败了。父亲白手成家的永安百货,由于战乱也没落了。
回归贫穷的父亲,深知财富易散,但经商理念传承下去,就能再生出财富来。
于是曹德旺从小就听父亲讲怎么做生意:
“穷要穷得清,富要富得明”;
“要摆脱贫穷,只有靠努力和拼搏”;
“最重要的是取得他人的信任”……
父亲曾经问德旺:“你将来打算做什么?”
德旺还没想好怎么回答,父亲就自顾自地说起来:“有多少心就能办多少事。你数一数,有多少个心啊?”
曹德旺便扳着指头数了起来:“决心,专心,善心,恒心……”
父亲摸摸德旺的头,说:“这些心,是祖上发家的秘诀。你把这些心记好了,将来就能做大事。”
曹德旺心里一震。他的“心”时代,就这样开启了。
05
小学都没毕业的曹德旺
学习能力极强
企业家曹德旺是如何把企业做到世界品牌的?
第一个心,是修心。所谓修心,其实就是“学习”。
不能上学,可仍想读书。
德旺用割马草的攒的钱,买了两本书。一本《新华字典》,一部《辞海》。
然后他借助这两本工具书,开始疯狂自学。
曹德旺对学习有多热爱?我随便举两个例子。
80年代,他认识的一个会计师说:“懂点财会知识,对管理企业很有用。”
他就花了几年去把财会搞精通了。精通到什么程度?精通到教导厅官如何评估企业。
后来又弄来全套MBA教材,花几年时间学习精通工商管理。精通到什么程度?
“全球五个并列的汽车玻璃公司,利润总和加起来也不如他创建的福耀集团。”
曹德旺小学没毕业,但他的实际文凭比很多硕士博士都要强很多。从他身上,我想起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句话: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06
十七岁的曹德旺天天干重活
但从没抱怨过
第二个心,是恒心。
15岁时,曹德旺开始跟随父亲做生意。
每天凌晨2点起床,然后骑4小时自行车,从村里赶到福清城里,因为要想收购到好水果,就必须在6点之前赶到。
中午收好水果后,草草吃几口饭,他就拉着300多斤水果往回赶,必须在下午5点前赶回来,然后把水果批发给商贩。
发完水果回到家,已经是晚上8点过了,他立刻开始吃饭,吃完饭就睡觉,因为第二天凌晨2点又要起来。
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天天干这样的重活,但他从来没向父母抱怨过。
有一次,进货途中,他生病了,又拉肚子又发烧,完全蹬不动自行车了,但他咬着牙拼命地扛,硬扛着把货拉回来了。一卸货,他就昏倒在地上。
07
因为善良,他常得善报
第三个心,是善心。
1973年,曹德旺到莆田大洋农场做了果苗技术员。
这一年的夏天,一个烈日下赶路的中年人,跑到工棚来向曹德旺借吊桶:“太渴了,想用吊桶打点水喝。”
曹德旺看着浑身湿透的他,“你这么累,猛喝生水容易生病,你等下,我屋里有泡好的凉茶。”
喝完凉茶后,这人得寸进尺,竟然想吃饭,于是曹德旺就下了半斤米,这人竟然嫌米少,让曹德旺下了1斤。
那时候米挺金贵的,曹德旺一天三顿才吃8两。但曹德旺也不生气:“1斤就1斤吧!”
谁知道这人更加得寸进尺,竟然问曹德旺有没有酒喝,曹德旺还是没有生气,跟他弄来了一瓶酒。
结果吃饭这顿饭,曹德旺才知道,“这人叫王以昂,是山兜农场的场长。”
王以昂回去之后,就把曹德旺调到了自己的农场,让他负责销售工作,曹德旺的生命之河从此开始转弯。
因为善良,他常得善报。
他在山兜农场做销售,干了三年就赚了6万块。70年代中期,能赚6万,那真的是了不得了。
后来他经营玻璃之所以风生水起,一大原因就是他广播善缘。
比如1997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印尼ASAHI公司的玻璃滞销,其总经理找到曹德旺,希望曹公司购买他们的玻璃。
这时候本可以落井下石,出一个超低的价格,但曹德旺并没有这么做,还是以平时价格买了4000吨,帮助ASAHI渡过了难关。
危机之后,玻璃价格疯涨,几乎翻了一倍。但ASAHI出于感恩,给曹的玻璃没涨一分钱。
08
做事讲良心
企业家曹德旺是如何把企业做到世界品牌的?
第四个心,是良心。
1975年的冬天,曹德旺和农场几个干部子女一起,负责将树苗送到明溪县。当时
才到明溪,就下起了倾盆大雨,当地百姓纷纷传言:“大地震要来了。”
几个干部子女怕死,丢下树苗就逃走了。只有曹德旺留了下来,他也怕死,但他没有跑。他一个人留下来照看树苗,30万树苗没有丢失一株。
“做人要讲良心,王以昂对我好,我不能对不起他。"
回到山兜农场,曹德旺汇报了明溪之行的情况,希望领导处理几个逃跑者,
但领导们不愿意。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不久曹德旺就向王以昂辞了职,曹德旺觉得:“一个没有组织纪律的企业不会发展,一个不会发展的企业不是久留之地。”
曹德旺离开没几年,王以昂就落了难,得了癌症,临死前,他将儿子托付给曹德旺。
曹德旺已经离开了山兜农场,按理说可以完全不顾王以昂,但他并没有,他接下托付,帮王以昂儿子娶了媳妇。
曹德旺后来为什么这么得人缘,就是因为他做事讲良心。
09
“我要为中国做一片自己的汽车玻璃”
第五个心,是雄心。
而立之年,曹德旺终于攒下了第一笔50,000块钱的巨款。
这笔钱倘若放在今天,相当于1亿2千万。
这笔钱足以支撑他过上任何想要的生活,然而,曹德旺并不知足。
而是去一家濒临倒闭的水表玻璃厂,当采购员。
企业家曹德旺是如何把企业做到世界品牌的?
这家工厂叫高山县玻璃厂,也就是后来的福耀玻璃。
到了1983年,政策放开,企业允许外包。曹德旺第一时间盘下玻璃厂,从此开始了他的传奇创业之路。
接手烂摊子的第一年,水表玻璃厂的利润就翻了好几番。
后来,曹德旺去武夷山游玩。上车时,不小心碰了下车玻璃,司机师傅脸色马上就变了:“小心点,这一块好几千呢,你赔得起么?”
曹德旺当时心里就犯嘀咕:这块玻璃好几千?我就是做玻璃的,你骗谁啊?
但凭借敏锐的商机触角,他立马去了汽车修理厂。
原来当时的汽车玻璃被日本和欧美垄断,当真要大几千。为了争一口气,曹德旺立马决定转型做汽车玻璃:
“中国人应该有一块自己的汽车玻璃,应该有一片从自己的玻璃看出去的天空。”
企业家曹德旺是如何把企业做到世界品牌的?
一句转型,哪有那么容易。不服输的曹德旺,迎难而上。
缺技术,他就连夜跑去上海,买回来一张旧的汽车玻璃设计图纸反复试验;缺设备,他不惜血本,贷款100万,从芬兰买回一套最先进的设备……
到1986年,他的汽车玻璃厂大举成功,福耀迅速成长为国内汽车玻璃的龙头供应商。
但中国第一还不够,曹德旺还要走向世界。为了进军美国市场,他跟美国商务部打官司。
2002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超过6000亿美元,中国制造业和外贸增长成为世界之最。
美国人以倾销之名,毫无证据地把很多中国企业告上法庭,加收关税。其中就有福耀玻璃。
不少企业忍气吞声,但曹德旺可不好惹。一纸诉状,就把美国商务部告上法庭。
企业家曹德旺是如何把企业做到世界品牌的?
1年后,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做出裁决:要求商务部重审。又1年后,商务部公布重审结果,美国人输了。
最终,曹德旺用美国人的法律,战胜了美国商务部。
福耀成为了中国加入加入WTO以后,第一个打赢美国商务部反倾销案的中国企业。
胜诉的背后,是福耀耗时3年,花费近1亿,不计代价的人力物力的投入。
福耀胜诉之后,千千万万个中国企业站了起来。曹德旺,则在几年后,在美国选址开了工厂,站稳了脚跟。
10
“我没有收过一盒月饼也没有送过一盒月饼”
第六个心,是正心。所谓正心,就是不贪不义之财。
汽车玻璃一投产,钞票雪片般飞来,于是一些镇干部眼红了,向县里告状:“曹德旺贪污。”
曹德旺负责玻璃销售,搞销售,就得搞接待,接待就要请客送礼。搞完接待后,曹德旺拿发票去公司报账,会计说:“请客送礼的发票报不了。”
(合资企业,会计是政府安排的)
曹德旺生气了:“镇领导经常请客送礼,为什么他们能报?”
会计说:“不是说不能报,只要不开成请客送礼的就可以,比如开生产材料、办公用品。”
于是曹德旺找了一个工程队,把这部分发票换成了生产资料。发票虽然换了名目,但曹德旺多长了一点心,把4万多原始发票都保存了下来。
一些镇干部见曹德旺发财了,分外眼红,就向县里举报:“曹德旺请客送礼花了4万多,账上查不到,发票被他毁了,应视为毁灭凭证,贪污公款。”
这些人万万没想到,在跟县委书记当场对质中,曹德旺拿出了全部原始发票。
在做汽车玻璃35年中,有人向市里举报过他贪污,有人向省里举报过他贪污,有人向中央举报过他贪污,但市里、省里、中央都派人来调查了,没有查到曹德旺一分贪赃。
曹德旺有一句名言:“我没有收过一盒月饼,也没有送过一盒月饼。”
就因为正心,他才没有翻船。
11
“我们的目标:
只做好一块汽车玻璃”
企业家曹德旺是如何把企业做到世界品牌的?
第七个心,是专心。
1993年6月10日,曹德旺的福耀玻璃在A股上市了,他募集到了2亿资金。拿到这笔钱后,曹德旺投资了多个行业,IT、贸易、装饰、加油站……
这一年,曹德旺去美国谈业务,没想到被人放了鸽子,他心里很不爽,就去游览了福特博物馆。
在博物馆,曹德旺有一个发现:“1881年,美国就有了PPG玻璃,现在100多年过去了,PPG玻璃还是做得很好。美国的福特汽车也一样。这说明了什么?产品不在于多,而在于专。”
回国之后,曹德旺便做了一个重大决定,“我们的目标就是只做好一块汽车玻璃。”
他把其他业务全砍掉了,只留下了“汽车玻璃”。后来福耀能做到世界第一,全靠曹德旺的这个英明决定,就跟任正非只做通讯产品一样,“一招鲜,吃遍天。”
12
金融危机爆发,因为未雨绸缪
曹德旺顺利度过一劫
第八个心,是决心。
2007年,曹德旺观察到:“大量中小出口制造企业的成本,远大于税后利润4%-5%。”
于是,曹德旺预判,“经济萧条将在1-3年内到来,我估计A股会跌破2000点。”
于是他召开会议,想关闭4条落后的玻璃生产线,促进现金回流,并停止投资。
一起开会的人几乎全都反对:“曹总你太悲观了,现在A股6000点,怎么可能跌破2000呢?”
其实曹德旺也不想关闭生产线,关掉4条生产线,他个人财产将损失22亿。但是如果不关闭,企业将面临灭顶之灾。所以尽管大家都反对,但曹德旺还是决定:
“必须得关了这4条生产线。”
一年后,金融危机果然爆发,A股果然跌到了2000以下,福耀因为未雨绸缪,顺利度过了这一劫。
13
“中国一个企业家叫曹德旺”
第九个心,是红心。
有记者问曹德旺:“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企业家?”
曹德旺说了这样一句话:“企业家必须要有这样的境界和情怀,国家会因为有你而强大,社会会因为有你而进步,人民会因为有你而富足。”
为什么说曹德旺有一颗红心,其实就是想说他有一颗中国心。为了祖国能因自己而强大,他决不移民,“如果我们曹家移民,中国就没有汽车玻璃了。”
为了社会能因自己而进步,他每年都捐款,至今已捐出了近120亿财物。
为了人民能因自己而富足,他坚持给股东们分红,他从A股募集了6.96亿资金,但股息却发放了129.16亿,是募集资金的18.56倍,真正实现了分红大于募集,是A股唯一一家现金分红超过募集资金15倍的上市公司。
所以,有人才会说:“中国只有两个企业家,一个叫任正非,一个叫曹德旺,其他的都是商人。
福耀玻璃现在10000多名员工,连续三届获评为“中国最佳企业公民”,还获得“2007CCTV年度最佳雇主”的荣誉。
毫无疑问,员工是非常认可、喜欢曹德旺这样的老板,非常深明大义,对待员工也是不苛刻,但是对于曹老捐款的事,员工心里也会问“你捐出去八十亿,怎么不给我涨工资?”
玻璃大王曹德旺:宁愿捐80亿做慈善,也不给员工涨工资!
对于这样的质疑,曹德旺倒是很霸气且又非常正义的表示:
“员工有这样的要求可以理解,因为这是人之常情,那如果我给你加工资,还要考虑到其他企业能不能承受,因为其它企业不能承受,就我一家企业这样做,就会打破企业的行业规则。”
一是表示赞同的:
二是有保留意见的:
三是提出建设性意见的:
玻璃大王曹德旺:宁愿捐80亿做慈善,也不给员工涨工资!
如何建立更加行之有效的分配机制?
比如:
有一位学员在2015年,公司多赚了1000多万元,他拿出了其中的300多万元给员工加了工资,员工人均工资增长了30%多,但是2016年、2017年公司业绩大幅下降,
2017年企业还陷入亏损。从这个事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玻璃大王曹德旺:宁愿捐80亿做慈善,也不给员工涨工资!
但是加薪不是无条件的,这样会助长员工贪婪,一定要让员工做出好的结果,拿出高的绩效来交换,有人效,有结果,给员工多少钱都不过分。
以奋斗者为本是华为的文化,一系列的奖励制度,也保证了让奋斗者不吃亏,让奋斗者去创造华为的奇迹。
好的平台,就像华为这样,员工通过奋斗能够实现自己的财务自由。
虽然累一点苦一点,没有时间逛街、泡剧、聚会,却也过得充实,无论是给职业发展还是未来规划,都打下了一个基础。
如果员工只会做形式,做过程,而不对结果负责,这个企业很快就会死掉。
所以,一切企业必须形成结果导向文化,构建结果导向的绩效文化。
玻璃大王曹德旺:宁愿捐80亿做慈善,也不给员工涨工资!
KSF一般会给管理者开拓6-8个绩效激励渠道,并在每一个渠道上找到平衡点,超出平衡点即做出奖励,未达到就少发。
KSF分配的不是企业既有的利润,而是一种超价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结果、效果与企业进行价值交易,企业赢得的是高绩效、管理者员工赢得的是高收入。
玻璃大王曹德旺:宁愿捐80亿做慈善,也不给员工涨工资!
玻璃大王曹德旺:宁愿捐80亿做慈善,也不给员工涨工资!
玻璃大王曹德旺:宁愿捐80亿做慈善,也不给员工涨工资!
玻璃大王曹德旺:宁愿捐80亿做慈善,也不给员工涨工资!
在KSF薪酬模式下,一个生产经理,该如何制定薪酬?在过去,他可能是拿固定工资,公司赚不赚钱,和他没有太大关系。
在KSF模式下,他的收入会直接和企业经营结果挂钩!
玻璃大王曹德旺:宁愿捐80亿做慈善,也不给员工涨工资!
个人号(18816834602)
本文所讲的:激励性KSF、PPV、积分式管理模式实操内容及案例,来自《绩效核能》一书,上万名老板、导师推荐,内含数十行业案例。想深入学习的,建议添加孙老师!赠送独家视频学习资料。
他白手起家,40年创业,捐款过百亿,所有财产记在妻子名下
这是一位传奇的企业家,马路上跑着的每5辆 汽车 ,其中4辆 汽车 玻璃都是出自他的工厂。
40年,他为做一片属于中国人自己的 汽车 玻璃的梦想而努力。
他就是福耀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他敢担当、讲实话、不迎合,诚信做人做事。
福耀集团1987年创立,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玻璃企业。
他秉承诚信做人,透明经营,刚正不阿,以人格做事,从不在企业经营中掺杂私利,无论是官员还是客户,连一盒月饼都没送过。
他是行善的佛教徒,从1983年至2020年,累计个人捐款达110亿元,成为中国首善。
2009年5月,登顶具有企业界奥斯卡之称的“安有全球企业家大奖”,是首位华人获得者。
他曾经说过,“做人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完整,最需要的是取得他人的信任。”
冯玉祥曾经说过,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回首曹德旺一生的成功,讲究诚信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他看来,信任别人,信任自己,不贪便宜,说到做到,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
如今,他的成就已经远远超过 汽车 玻璃领域。并且推动了中国 汽车 工业在海外的发展。
1
曹德旺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县高山镇。小的时候家庭贫困,经常忍饥挨饿,时常一天吃两顿饭。就是这两顿饭也只是些汤汤水水。
因为家贫直到9岁才开始上小学,一边上学,一边还要帮助家里捡树枝,扒树叶或者茅草。因为顽皮,五年级辍学回家,以后的知识都是靠自学。
回家后,他每天捡柴,挑水,去队里放牛挣工分。
后来他跟着父亲学做生意,贩卖水果,香烟,从福州进货,运到高山,从中赚取价差。
福州到高山山高路远,一来一回三天,山路崎岖而窄小,一不小心就可能连人带车翻到山涧下。17岁的少年,尝遍了生活的艰辛。
经过几年的磨练,他不满足于小打小闹,想出去闯一闯,见一见更广阔的天地。
这时,从拆戚小随父亲销售烟丝和水果积攒下的经验派上了用场,他发现福建当地白木耳便宜,江西白木耳比福建的白木耳贵了2/3。
发现这个商机后,他在当地收购村民种植的白木耳,再卖到江西。赚的最好的一次,有3000多元钱。
最后一次,他又进了3000多元的白木耳,那时的村民愿意赊账让他帮着代卖。
可是,在江西火车站被民兵发现,扣下并强行收购了所有的货,没有公社出的证明不给他钱。
曹德旺赶回家乡,恳求公社帮忙,结果却惨遭拒绝。
为了赔偿收购木耳时欠村民的货款,他跟着其他农民,去修水库,挣工资。
没想到祸不单行,才干了几天活,工地上突发火灾,烧成一地灰烬,两百号民工围着指挥部的营长和教导员吵吵闹闹,乱成一团。
混乱中,曹德旺提出自己会修车,可以帮工地修理板车,板车修好了,民工就能干活,不影响工期。
于是,营长给他找了一套修车工具,曹德旺就在路边搭了个简易修车棚,摸索着整整修了28天的车。
这期间,他不知道救济物资早已送达,赔r偿金也都发下来了。直到营长和教导员盘点物资,才想起就剩曹德旺一人没有领物资和赔偿金了,赶紧把他找来。
曹德旺出现在营房时,看上去简直激闷像个乞丐,近一个月来他都在修板车,没有洗过脸,头发乱蓬蓬,衣服脏兮兮。
教导员心生恻隐,了解到他家里的情况,不但给他发了工资和超额的赔偿款,还帮忙找到公社干部,给他开了一张证明。
拿着那份证明,曹德旺去江西要回了被民兵扣下的木耳钱,还清了借款。
这两个小例子说明,自发的利他行为,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回报!
曹德旺说: “任何事,有因就有果,看到了因就知道了果。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看到那些隐藏在各种果中的因。认真地观察,因,总是有蛛丝马迹可寻的。
2,
男人有钱就变坏,虽然俗话这么说,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男人,有钱不仅没让他变坏,还让他更加珍惜眼前人。
他的结发妻子陈凤英,没有读过书,人很好,通情达理,心地善良。几十年来,操持家务,照顾老人和孩子。家里后方稳定,曹德旺才能一心扑在事业上,取得今天的成绩。
曹德旺感恩妻子的明御弯奉献精神,把这个家所有财产都记在她的名下,控股公司也是她在当董事长。
3
他的妈妈曾经教育他,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
曹德旺发达之后,给村里的老人每年拿50万开支,花4000万盖戏院、盖大王庙。花2.2亿捐建学校,花4亿捐建图书馆。
有人称他为中国“首善”,他说我不喜欢这个称呼,真正的首善是袁隆平,还有那些“两弹一星”的学者专家。他们做的事情没法用价值来衡量,我才捐了100多个亿。
他说我是个农村孩子,吃过很多苦,吃过用花生壳磨粉做的馒头,吞不下去,用水兑一下咽下去,吃过之后,胃痛在地上打滚。所以在他有能力以后,积极的回报 社会
在做客《开讲了》撒贝宁提问他:“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要做到什么?”
他用他自己的人生阅历告诉年轻人,做生意要培养自己的自信能力。
第一,要有文化自信,要有渊博的知识来支持你的工作。
第二,企业家工作要遵纪守法,遵章纳税,尊重大自然。
第三,就是不要言过其实,诚信做人。
第四,德要配位,小成靠智,大成靠德。
他说我今年七十多岁了,从商60多年,没有欠过人家一分钱,没有做过对不起人家的事情。很自豪的说也没有被人家骗过。
慈善是小善,是我在修行,在修炼,慈悲慈悲,先悲后慈,首先要去修悲悯之心,同情心,仁爱之心。
他曾经说过,财富只是我在马路边捡到的,只是拿出来与大家共享一下。
他也是如此践行的,如花费百万元为实习生治病,为至交的儿子成家,雪中送炭。他的慈悲胸怀和无私境界令人肃然起敬。
他其实是一个谁也算不过的人精,从83年做慈善到今天,总共捐了110多亿,他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福耀这个平台,
曹德旺这样评价自己:我是一个俗人,既爱贪杯,也爱生气骂娘,既有善心、耐心,也愿贪恋红尘。谁说我都行,但是外国人不行,因为在外国我代表的是中国。
这就是曹德旺,一个眷恋红尘的佛系老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一个坦坦荡荡的中国人。
创业至今,他的身家却越来越少,因为他赚了钱,转身就做慈善。他已经捐助了110多亿,这次河南水灾他又捐出一个亿。
他说,我很自豪的说,公司成立30多年了,我没有用公司的钱捐过一分,
他的成功之路,既是一个农村孩子大半生吃苦耐劳,勇攀高峰的传奇故事,又是新中国老一代企业家挺直脊梁,为国争光的典型代表。
周国平曾经说过:我的人生观若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真性情。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生。
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
这句话也是曹德旺一生真实的写照。
身家150亿捐出110亿,创业40年不碰房地产,良心企业家
每个民族企业家都是商人,但却并不是每个商人,都有资格被称为民族企业家。民族企业家应该具有 社会 责任感,有家国观念,而商人却只追逐利益,没有担当。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企业家,他发家于最苦难的年代,却因此拥有了穷而不谄,富而不骄的品质。他朴素而又耿直,公然呛声李嘉诚,说李嘉诚只顾商人逐利,对中国缺乏自信心;他具有强烈的民族气节,要求自己的儿女放弃美国绿卡回到中国,否则就无法继承遗产;他坚守本心四十年如一日,从一而终,只做 汽车 玻璃。他就是“ 玻璃大王”—曹德旺。
在胡润富豪榜上,曹德旺的排名并不靠前,但他却广受人们称赞,因为他不仅是“玻璃大王”,还是“中国首善”。如今,曹德旺身家150亿,而多年来,他已经累计为国家捐款110亿,相当于大半个自己的身价都拿去做了慈善。
正是因为他的一颗赤子之心,才让他享誉全国。接下来,蒋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这位传奇的民族企业家的创业之路。
曹德旺1946年5月出生在福建省福州,他的父亲曾是上海著名的百货公司的股东之一,却因为一场事故,所有家当都随着运输船沉没,家中因此变得一贫如洗。
在他的记忆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家里一天只能吃一餐。而且这一餐也都是些不饱肚子的汤水,因此曹德旺小时候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饥饿中度过的。
曹德旺直到9岁前,都没有正式的名字。直到9岁那年,哪怕家中贫穷至此,曹德旺的父母依然决定要让孩子去读书。这个时候,才找到县里的先生取了“曹德旺”这个名字,寓意德行端正,兴旺发达。
但这个名字在当时,显然并未为这个贫穷的家庭带来好运。仅仅读了5年书,曹德旺就因为家境太过艰难,只能辍学回家放牛。但他并未失去对学习的热爱,甚至花了1年的时间攒够8毛钱,去买一本字典。
辍学后的曹德旺跟着父亲做生意,他倒过烟丝、卖过水果、种过木耳、当过水库工地炊事员,修理员……这些经历让他尝遍了人情冷暖,但也让他锻炼出了强大的意志力。他的努力也让他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一笔财富—到1975年的时候,他已经靠这些天南地北的小生意拥有了5万元的资产。
1976年,曹德旺开始在福清高山异形玻璃厂担任采购员。到1983年,这家工厂逐渐亏损,曹德旺思虑良久,拿着自己攒下的钱承包了这家工厂,短短一年内,就让这家乡镇工厂获得了盈利,也成为了玻璃厂的厂长。
1984年,曹德旺陪着母亲去往武夷山。因为要登山,所以曹德旺给母亲买了一根拐杖。结果同行的司机却提醒曹德旺:“可小心点!别让拐杖把车门玻璃碰破了,这玻璃要好几千块钱呢!”
曹德旺自己就是水表玻璃厂的厂仿燃长,他对玻璃的造价很清楚,因此觉得很奇怪,和禅怎么 汽车 玻璃这么贵?
其实,当时 汽车 玻璃是属于被日本垄断的行业,日本公司也因此强行把 汽车 玻璃的定价提到了两三千美金一片。曹德旺敏锐的商业嗅觉告诉他:这就是商机。他当即立下志愿: 要为中国人做一片属于自己的 汽车 玻璃。
从武夷山回去之后,他立即开始在玻璃厂试水生产 汽车 玻璃。当时,曹德旺虽然已经可以称作是国内的“水表玻璃大王”,但想要生产 汽车 玻璃,设备和技术都远远不够。
但曹德旺没有放弃,他甚至来到车间,亲自俯身探进热度尚高的炉体中调试温度。为了突破日本公司垄断的技术壁垒,曹德旺省吃俭用,从芬兰引进先进设备,又在全国网罗人才,只为制造出一块属于中国人的玻璃。
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曹德旺终于研制出了 汽车 专用玻璃。1985年,曹德旺的 汽车 玻璃投产,顿时供不应求,为他赚到了70万元;1987年,曹德旺联合股东集资成立了公司,产出了上万种备棚虚规格的产品,彻底结束了中国 汽车 玻璃依赖进口的 历史 。
40年风雨无阻,曹德旺从一无所有到行业顶端,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曹德旺同一时代的许多企业家,都将产业布局到了许多其他的领域,尤其是房地产行业,几乎每个商业大佬都想从这个暴利的行业中分一杯羹。
而曹德旺却是最痛恨房地产的企业家,因为他觉得,房地产的高利润让许多企业家不务正业跑去炒房,严重影响了制造业的发展。
曹德旺还说:“房价越高越有人炒,最后房地产商赚了钱,银行也赚了钱,只剩下老百姓买不起房。”因此,他的玻璃企业绝不涉及房地产行业,40年如一日,只做玻璃。
对于企业家的原则,曹德旺认为, 企业家在发展的同时,必须要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有些企业家做慈善,是为了给企业形象锦上添花,而曹德旺做慈善,是真的跟他自己所说的那样: “如果企业家没有责任感,那充其量只是个富豪。”
如今,曹德旺身家150亿元,在中国百富榜上排名将近300名, 而他多年来捐出去的钱,竟然有足足110亿元。 足以见得曹德旺作为一名商界领袖的同时,也在积极的回报 社会 ,造福人民, 是真正的做到以家国为重的良心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