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上古少昊氏后裔 出自少昊及其后裔的姓氏(存读)

出自少昊及其后裔的姓氏(存读)

已——出自姬姓。黄帝之子十二姓之一,帝少昊姓己,为己姓始祖。另有一支己姓,出自帝颛顼之后。

  谭——春秋时嬴姓谭国(山东历城东南),子孙以国名为谭姓。

  桑一支出于已姓。少昊居穷桑(山东曲阜市),子孙以地名为桑姓。一支出自嬴姓。秦国公族大帆袭悄夫孙枝,字子桑,子孙以祖字为桑姓。两支桑姓,皆为少昊之后。(《三皇五帝》 )

  玄——出于已姓。帝少昊名玄嚣,子孙以祖名为玄姓。

  金——少昊金天氏之后,以祖上氏号为金姓。

  尹——出于已姓。少臭之子受封于尹城(山西隰县东北),子孙以地名为尹姓。

  蓐——出于己姓。少昊之孙台骀,为汾水水官,其子孙在汾水建立蓐国,以国名为蓐姓。汾水,在山西省北部。

  台——出于己姓。台骀之后,以祖名为台姓。

  鄀——出于已姓。少昊之孙允格,受封于鄀国(河南内乡县与陕西商县间),子孙以国名为鄀姓。

  修——出于己姓。《英贤传》云:修氏出于少昊氏之子修,为帝喾玄冥师(水正),掌水官,其后以祖名为修姓。

  弓——出于已姓。少昊第五子名挥,任弓正,子孙以祖上官名为弓姓。另有一支弓姓,出自帝喾之后。

  张——出于己姓。《元和姓纂》云:黄帝子青阳(少昊)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箭,主祀张星,因姓张氏,为张姓之始。另有一支张姓,出自帝喾之后。

  鸟——出于己姓。《世本》:“鸟氏,黄帝之后,少昊氏以鸟(名)命官,以世功命氏。”

  兹——出于己姓。《姓氏考略》:“周武王封少昊之子重之后兹于期于莒(山东莒县),其后为兹氏。”另有一支兹姓,出自帝喾之后。

  莒——出于己姓。少昊之裔兹于期受封于莒国,子孙以国名为莒姓。

  计——出于己姓。兹于期建立莒国,定都计斤(山东胶县西南),其后以地名为计姓。

  偃——出于己姓。《帝王世纪》:“皋陶生于曲阜,曲阜偃地,故帝因之而赐姓曰偃。”皋陶,少昊曾孙,为偃姓始祖。

  皋——出自偃姓。皋陶之后,以祖名为皋姓。

  鬲——出自偃姓。《路史》云:皋陶之后建立鬲国(山东德州市西北),子孙以国名为鬲姓。

  理——出自偃姓。皋陶为帝舜时理官,掌管司法监狱,子孙以祖上官名为理姓。

  李——出自理姓。皋陶后人,多担任理官,为理姓。殷末,纣王无道,理征屡次进谏,执法不阿,为纣王所杀。理征之妻契和氏,带幼子理利贞出逃,在李树下吃李子,保住了生命。武王灭殷后,利贞改理姓为李,奉皋陶为始祖。李唐王朝,追尊始祖皋陶为“明德皇帝”。

  利——出自李姓。春秋时的老子李耳,为李利贞11世孙,其后以祖名为利姓。另有一支利姓,出自帝颛项之后。

  聃——出自李姓。春秋时,老子李耳,谥号聃,子孙以祖上谥号为聃姓。

  段干——出自李姓。战国初,李耳之子李宗,为魏将,受封于段干,以地名为段干姓。

  蓼——出自偃姓。皋陶之后建立蓼国(河南固始县东北),子孙以国名为蓼姓。

  阮——出自偃姓。皋陶之后建立阮国(甘肃泾州县),子孙以国名为阮姓。

  舒——出自偃姓。皋陶之后建立舒国(安徽庐江县),子孙以国名为舒姓。

  巢——出自偃姓。在夏、商、周三代,皋陶之后建立巢国(安徽巢县),子孙以国名为巢姓。

  嬴——出自偃姓。少昊玄孙、皋陶之子伯益,一作柏翳,又名大费,为帝舜之臣。《史记·秦本纪》:大费“佐舜调训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伯益为嬴姓始祖。

  伯——出自嬴姓。伯益之后,以祖名为伯姓。

  益——出自嬴姓。伯益之后,以祖名为益姓。

  詹葛——夏代有嬴姓詹葛国(江西乐安县),后来迁于葛国,子孙以原来国名为詹葛姓。

  葛——出自嬴姓。詹葛北迁葛国(河南宁陵县北)。夏末,商汤王灭葛,子孙以国名为葛姓。

  诸葛——禅春出自葛姓。葛姓居于诸县(山东诸城西南),后来迁居阳都(山东沂水县南),原住的葛姓称迁居者曰诸葛,遂有诸葛姓。

  徐——出自嬴姓。夏代态渣,伯益次子若木,受封于徐,其后建立徐国(建都于江苏泗洪县南),子孙以国名为徐姓。

  柏——《中国历史大辞典》:“柏,西周封国,春秋时为楚所灭。在今河南西平县西。”嬴姓国,子孙以国名为柏姓。

  取——出自嬴姓。周代徐偃王之子食采于取虑(江苏睢宁县西南),子孙以地名为取姓。

  费——《百家姓考略》:“费,系出嬴姓。伯益(助禹)治水,封于大赞(河南偃师市缑氏镇),裔孙昌仕商,以国为氏。”称费昌。另有两支费姓,一支出自帝喾之后,一支出自夏禹之后。

  廉——出自嬴姓。伯益长子大廉之后,以祖名为廉姓。

  裘——出于嬴姓。《世本·氏姓篇》:“菟裘,嬴姓,伯益后。菟裘氏,分封以国为氏。”简化为裘姓。

  骆——出自嬴姓。《百家姓考略》:“非子父大骆,大骆长子成,世居太丘(陕西兴平县),厉王时灭于西戎,余子以国为氏。”另有一支骆姓,出自炎帝之后。

  非——出自嬴姓。西周时,大骆之子名非子,其后以祖名为非姓。

  秦——出自嬴姓。西周时,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功,受封于秦亭(甘肃清水县秦亭乡),其后以地名为秦姓。后来,非子裔孙建立泰国与秦朝,子孙以国名为秦姓。

  谷——出自嬴姓。西周时,非子居秦谷(甘肃清水县秦亭乡),其后分为两支,一支为秦氏,一支为谷氏。

  梁——出自嬴姓。西周宣王时,秦国君主秦仲,伐西戎战死。东周平王封秦仲之子少康于梁国(陕西韩城市南),子孙以国名为梁姓。

  裴——出于嬴姓。《唐书·世系表》载:伯益之后非子之孙封于裴乡(山西闻喜县东),其后以地名为裴姓。另有一支裴姓,出自颛项之后。

  白——出自嬴姓。春秋时,桨文公之子名白,其后以祖名为白姓。另有一支白姓,出自帝颛项之后。

  宁——出自嬴姓。春秋时,秦宁公之后,以祖上谥号为宁姓。

  缪——出自嬴姓。春秋时,秦缪公之后,以祖上谥号为缪姓。古代缪与穆同音,秦缪公,亦作秦穆公。

  衙——出自嬴姓。春秋时,秦穆公之子食采于衙(陕西白水县东北),子孙以地名为衙姓。

  孝——出自嬴姓。战国时,秦孝公之后,以祖上谥号为孝姓。另有一支孝姓,出自炎帝之后。

  仰——出自嬴姓。战国时,秦惠王之子公子仰后代,以祖字为卬姓。卬为古仰字,增人为仰。

  蓝——出自嬴姓。秦子向命封于蓝(陕西蓝田县),为蓝君,其后以地名为蓝姓。

  车——出自嬴姓。秦国公族子车氏,简化为车姓。

  蹇——出自嬴姓。粱国公族大夫蹇叔之后,以祖名为蹇姓。

  榖——周代嬴姓榖国(湖北谷城县西北),其后以国名为榖姓。

  黄——周代嬴姓黄国(河南潢川县西北),子孙以国名为黄姓。

  江——周代嬴姓江国(河南正阳县西地)之后,以国名为江姓。

  池——出自嬴姓。秦国司马公子池之后,以祖名为池姓。

  逯——出自嬴姓。秦国公族大夫封于逯,其后以地名为逯姓。

  赵——出自嬴姓。西周时,伯益裔孙造父为周穆王驾车有功,封于赵城(山西洪洞县),子孙以地名为赵姓。春秋末,赵姓建立赵国(建都河北邯郸),子孙以国名为赵姓。

  马——出自赵姓。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受封于马服(邯郸西北),称号马服君。子孙以祖上称号为马姓。

  主父——出自赵姓。战国时,赵武灵王赵雍,号主父,子孙以祖上称号为主父姓。

  奄——商、周时嬴姓奄国(山东曲阜市),周公灭之,子孙以国名为奄姓。

  钟离——春秋时,有嬴姓小国钟离(安徽风阳县东),子孙以国名为钟离姓。

伯益是颛顼的后裔还是少昊的后裔

伯益是颛顼和少昊的后裔。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 “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育帝颛顼哗滑昌于此,弃其琴瑟” 的内容,可以理解为颛顼氏族在壮大前曾经长期依附于少昊氏,双方关系甚密。伯益的先祖大业的母系来自颛顼氏,父系未特别指出,应该属于少昊氏。后让陵来颛顼氏强大后,影响远超少昊氏,伯益及其后人更认同属于颛顼氏系后裔也很正常,所以这两种说法都可以成立。乱扒

少昊的家族世系

(1)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配附宝)—黄帝(姬轩辕,配嫘祖)—昌意(黄帝次子)—颛顼—鲧曾—鲧祖—鲧父—鲧—禹(大禹/夏禹,本名姒文命,夏朝开国君主)—姒启(夏启)—姒太康、谨行肆姒元康、姒伯康、姒仲康、姒武观
(2)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本名姬己挚,又名玄嚣,黄帝长子)—蟜极—帝喾(名姬夋,又名姬夒或姬夔)—契(约前2096年-前?年在位)—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前?年-前1875年在位)—王亥(又名振,前1875年-前1775年在位)—上甲微(前1770年-约前1720年在位)—报乙—报丙—报丁—主壬(也作示壬)—主癸(也作示癸,前?年-前1675年在位)—商太祖成汤(商朝开国君主)—太丁、外丙、仲壬
(3)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蟜极—帝喾—契(约前2096年-前?年在位)—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前?年-前1875年在位)—王恒(商部族首领,前1775年-前1770年在位)
(4)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蟜极—帝喾—弃(史称后稷,本名姬弃)—不窋(kū)—鞠—公刘(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姬隃)—公非(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姬类)—周太王(又称古公亶父,本名姬亶)—周王季(也称季历,本名姬历)—周文王姬昌—祥轿周武王姬发(周朝开国君主)
(5)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蟜极—帝喾—台玺—叔均(也被周朝奉为先祖)
(6)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蟜极—帝喾—尧(又称帝尧或唐尧)—丹朱
(7)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蟜极—帝喾—挚(即帝挚)
(8)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蟜极—业父—大业—伯益—大廉—衍曾—衍祖—衍父—中衍—轩祖—轩父—戎胥轩—中潏—蜚廉—恶来—女防—旁皋—太己—大骆—秦非子(秦国首任国君)—秦侯—公伯—秦仲—秦庄公—……—秦始皇(嬴政,中国首位皇帝)
(9)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蟜极—业父—大业—伯益—大廉—衍曾—衍祖—衍父—中衍—轩祖—轩父—戎胥轩—中潏—蜚廉—季胜—孟增—衡父—造父—渠父—安父—梁父—莒父—奄父—叔带(赵国始祖)—明祖—明父—公明—赵成子(赵衰)、赵夙
(10)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蟜极—业父—大业—伯益—若木(伯益次子)—昌曾—昌祖—昌父—费昌(费国始祖,费姓始祖)
(11)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蟜极—帝喾—陶父—皋陶(李唐皇帝的始祖,也是李氏家族的得姓始祖,其子孙被封于英、六,此后世系不明)
(12)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蟜极—挥公(张姓始祖)
(13)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昧祖—昧父—昧—台骀
(14)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重(句芒)、该(蓐收)、穷奇、般、倍伐、穷申、瞽目
(15)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昌意(黄帝次子)—颛顼—古蜀王、魍魉、梼杌
(16)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又称帝舜或虞舜)—商均—……—遏父(或称虞阏父,是商均的三十二世孙)—陈胡公(陈国开国君主)
(17)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昌意—颛顼—称—老童(又名卷章)—吴回—陆终—昆吾、参胡、彭祖、会人、曹姓(宴安)、季连(季姓、熊姓、芈姓、屈姓、景姓、昭带搜姓始祖、楚国始祖):
①季连—附沮—穴熊—熊完—熊服—熊元—熊机—熊杼—熊怀—熊胤—熊靡—熊祖—熊潜—熊仅—熊绅—熊克—熊成—熊单—熊辅—熊佐—熊文—熊浩—熊杰—熊启—熊苞—熊越—熊儃—熊俊—鬻熊(本名熊蚤)—熊丽(鬻熊长子)—熊狂—熊绎(熊狂长子)—熊艾
②季连—附沮—穴熊—熊完—熊服—熊元—熊机—熊杼—熊怀—熊胤—熊靡—熊祖—熊潜—熊仅—熊绅—熊克—熊成—熊单—熊辅—熊佐—熊文—熊浩—熊杰—熊启—熊苞—熊越—熊儃—熊俊—鬻熊(本名熊蚤)—熊丽(鬻熊长子)—熊狂—屈紃(熊狂次子)
③季连—附沮—穴熊—熊完—熊服—熊元—熊机—熊杼—熊怀—熊胤—熊靡—熊祖—熊潜—熊仅—熊绅—熊克—熊成—熊单—熊辅—熊佐—熊文—熊浩—熊杰—熊启—熊苞—熊越—熊儃—熊俊—鬻熊(本名熊蚤)—端木侸(鬻熊次子,史称侸叔)—端木典(端木姓得姓始祖)
(18)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昌意—颛顼—称—老童—重黎(晋朝皇帝的始祖)

相关专题: 后裔 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