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高迪最后的建筑 米拉之家是哪位设计师的作品?

米拉之家是哪位设计师的作品?

米拉之家是安东尼奥·高迪的作品。

安东尼奥衡丛·高迪,西班牙建筑师,塑形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属于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建筑风格。高迪一生设计过很多作品,主要有古埃尔公园、米拉公寓、巴特罗公寓、圣家族大教堂等。

米拉之家建于1906年至1912年间,坐落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市区里的Eixample扩建区、格拉西亚大道上。米拉之家的拱顶,呈现抛物线或悬链线的形状。

米拉之家是安东尼奥·高迪设计的最后一个私人住宅,占地1323平方米,有33个阳台,150扇窗户,3个采光中庭(2个大中庭,1个小天井),6层住宅,1层顶楼(阁楼),1个地下停车场,共有3个门面,两个正门入口。

设计特点

米拉之家设计的特点是它本身建筑物的重量完全由柱子来承受,不论是内墙外墙都没有承受建筑本身的重量,建筑物本身没有主墙,所以内部的住宅可以随意隔间改建,建筑物不会塌下来,而且,可以设计出更宽大的窗户,保证每个公寓的采光。

当时米拉夫妇出钱建这房子,一楼是出租的店铺,二楼叫“主楼”,是米拉夫妇住的,三、四、五、六楼是出租的住宅,森笑因为高迪设计的力学结构很特别,建筑物的重量完全由柱子来承受。

所以出租的每一层楼的隔间布局都不一样此拦含,三楼隔出三户住家,四楼隔出四户住家,五楼隔出四户住家,六楼隔出三户住家,每户住家占地也不一样,最大600平方米,最小290平方米。顶楼是用来调节温度,晒衣服用的。

安东尼·高迪的大教堂

建造这座教堂的想法是由巴塞罗那书商朱塞佩-玛丽亚·博卡贝里亚提出的。他是圣徒约瑟夫崇敬会的创始人,该会的会员纷纷为此慷慨解囊,还聘请了建筑师弗朗西斯科·德比里亚设计并主持建造。但开工不久建筑师与崇敬会吵翻了,撂了挑子,古埃尔便建议请高迪接手主持其事。高迪自1883年开始主持该工程,直至1926年去世。在生前的最后12年,他完全谢绝了其他工程,专心致志于这一教堂的建筑。这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作品、最伟大的建筑,也可以说是他心血的结晶、荣誉的象征。世人对巴比伦塔总有一种奇怪的偏爱,高迪也未能例外。他为教堂圣殿设计了三个宏伟的正门,每个门的上方安置4座返团帆尖塔,42座塔代表耶稣12个门徒。还有4座塔共同簇拥着一个中心尖塔,象征4位福音传教士和基督本身。三座门仅竣工一座。在设计教堂内部装饰时,他想方设法把《圣经》故事人物描绘得真实可信。为此,他煞费苦心地去寻找合适的真人做模特。譬如,他找到一个教堂守门人来描绘犹大,又好不容易找了一个有6个指头的彪形大汉来描绘屠杀儿童的百夫长。此外,或派为了在一座门的正面表现被残暴无道的犹太国王希律下令屠杀的数以百计婴儿的形象,他还特地去找死婴,制成石膏模型,挂在工作间的天花板下面,工人见了都感到毛骨悚然。170米的高塔、五颜六色的马赛克装饰、螺旋形的楼梯、宛如从墙上生长出来的栩栩如生的雕像……,庞大的建筑显得十分轻巧,有如孩子们在海滩上造起来的沙雕城堡。不过教堂显得有些令人恐怖,难怪有的民众称之为“石头构筑的梦魇”。但当罗马教皇利奥十三世宣布支持建筑这一教堂时,巴塞罗那人马上便喜欢上这座教堂,也爱上它的建筑师漏雹高迪了。1926年6月10日,巴塞罗那举行有轨电车通车典礼,全城喜气洋洋。装饰着彩旗、鲜花的电车在欢快的乐曲声和雷鸣般的掌声中开动了……突然,电车把一位老人撞倒了! 起初,没有人知道他就是高迪。他穿着寒酸,形容枯槁,人们以为这个糟老头子只是个乞丐罢了。他被送到医院后不久就断了气。像所有横尸街头的流浪汉一样,过几天就该送到公共坟场草草埋葬了。没想到有一位老太太竟然认出这个老头就是安东尼奥·高迪。天哪,他可是巴塞罗那最伟大的建筑师和最杰出的公民,整个西班牙的骄傲啊!出殡那天,巴塞罗那万人空巷,全城的人都出来为他送葬、致哀!高迪被安葬在圣家族大教堂的地下墓室。这座大教堂至今尚未完全竣工。建设者已经是第五代了。由于资金匮乏,工程进展缓慢。工程平均每年耗资300万美元。即使在资金供应很稳定的情况下,恐怕至少也还得建65年。实际上,谁也说不准究竟还得建多少年。高迪知道,这项工程开工时没有他,完工时(如果能完工的话)也不会有他。也许,使这座教堂成为一个永恒的建筑工程,成为像大自然一样永恒的过程,正是天才高迪留给世人的礼物,正是高迪的初衷呢!

西班牙建了一百多年没建好的教堂叫什么名字

圣家族大教堂

教堂始建于1882年,距今已经一百三十四年了,到现在仍旧在建筑中,尽管敬喊是扒枯一座未完工的建筑物,但丝毫无损于它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春稿洞。

相关专题: 安东尼 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