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甘肃临夏彩陶博物馆的作文 甘肃省博物馆观后感3000字

甘肃省博物馆观后感3000字

甘肃省博物馆观后感
也许有些外国人不知道甘肃,但他一定知道会宁;也许有些外国人不知道会宁,我坚信他一定知道在某个地方有个路叫“丝绸之路”。甘博内形象化的丝绸之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集光电、动画、声等于一体。启动开关,蜿蜒曲折的绵延数千里的丝绸之路就跳动了起来:阵阵驼铃、狂风肆虐、人声潮起潮落,想一想,我们的古人就往来于此间沟通着东西的文化、科技、军事。谱写着一道又一道的丝绸文明、华夏文明。  博者,广博、博深也!辉宏、举世瞩目的丝绸文明告一段落,映入眼帘的彩陶文明。说到陶文明我们大多会想到景德镇的“唐三彩”,而忽略了发源于我们甘肃的马家窑彩陶——彩陶艺术的巅峰。马家窑彩陶的花纹是似椭圆而非椭圆的尖形纹,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半山彩陶(发现于甘肃),它的花纹是水波纹。馆内还再现了我们古人做陶的工艺流程,栩栩如生。看看我们的彩陶、看看工艺流程,你就不得不佩服我们的古人:应运低下的生产力,却造出了如此精湛、辉宏的工艺,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悠悠华夏文明绵延数千里,而这一阶段的文明就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听狂风在呼啸,浩瀚的大漠绵延数千里无边无际,我们走进了古代军事。在这里没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却有当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残骸。(想象,甘博内可能不是这个。)大漠上呼啸的狂风把我们女色不入儿郎。这就是历史、这就是文明

周二去逛博物馆(四):陶魂彩韵:甘肃彩陶展

Yi情持续的时间超过了好多人爱情的长度,周二继续在线上去逛博物馆。当今的事好多看不懂,其实过去的事咱们看懂的也不多,比如彩陶。我对彩陶感兴趣主要是个人觉得它是唯一结合了金木水火土全部要素的物件,这是我的重大发现,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按惯例介绍一下布展主线:前言→文明的曙光:大地湾遗址(距今约8000千年)→锦绣初展:仰韵文化(距今约5000年~7000年)→彩陶之冠:马家窖文化(历经半山期、马厂期、齐家文化、辛店文化、最后一个是距今约2500年的沙井文化)→余晖流艳:青铜时代诸文化(包括陶塑奇葩中的面具和乐器,彩陶随着青铜的繁盛而衰落)→结束语。彩陶文化是史前文化的一部分,人们试图通过那些画着符号和图案的瓶瓶罐罐去推测先民的生活。

如果你是兰州人,在彩陶展上你会发现发现特别让你感到亲切的文物,比如5000年前华林坪的瓶瓶和沙井驿的罐罐,兰州本身就是彩陶的故乡。抱着只管大胆提问绝不小心求证的业余水平,这次参观试图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甘肃省博物馆设有专门的彩陶馆?

根据史前专家朗树德研究员的讲座资料,甘肃目前发现的彩陶最早距今8000年,在甘肃延续性了5000多年,直到2500年春秋战国时才结束。目前发现最早的彩陶在江浙一代,距今约9000多年。但彩陶文化只有在甘肃有较为完整的发展系列,而且现存数量巨大,官方博物馆大概有10000多件,加上民间至少有十几万件。也就是说,彩陶文化不仅在我们这里出现早而且持续时间长、现存数量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甘肃彩陶是彩陶文化的集大成者。

第二个问题:彩陶上面的图案是怎么画上去的?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考古发掘没有见到相关的绘制工具实物,考古人员推测当初应该是用软笔和硬笔。为什么有软笔呢?在很多的彩陶上见到了线条的分杈,线条的末端都跟我们用的毛笔似的有笔锋,所以推测当时是用软笔,比如动物毛发制成的软笔。但同时古人制作彩陶也可能用了硬笔,因为也发现了一些彩陶上面有很细密的网格,这只能是硬笔绘制的,但这些都只是推测。考古学又是讲究实物证据的,没有实物就不说完全肯定的话。所以朋友们,如果你发现了制作彩陶的笔或刷子,你将填补历史的空白。

第三个问题:那些被称为彩陶的瓶瓶罐罐上画的是什么鬼东东?

水里游的,有鱼。最早期彩陶上的鱼纹是象形的,中间阶段就逐渐图案化,到了后面就抽象化了,最后它就剩一个原点两条弧线了。在甘肃东部地区的仰韶文化的每一个遗址的发掘里,都有大量的鱼纹片、陶片,后来有了一条规律:凡是有仰韶文化的,必然就有这种鱼纹。

天上飞的,有鸟。在仰韶文化的中期出现了鸟纹,目前在甘肃还没有看见写实的鸟纹,但我们发现了鸟纹的简化的图案,从这种简化的图案进而发展到马家窑文化的那种弧线像爪形纹。这个纹饰演变,从仰韶文化演变到马家窑文化,显示马家窑文化是继承仰韶文化发展而来的,它是一部分坦滑仰韶先民走到了洮河中游创立了马家窑文化,他们特别盛行的爪形纹,一条线分出三条弧线的爪形纹可能就是鸟纹的一种演变。

水陆两栖的,有蛙。它从仰韶文化早期开始一直到马家窑文化,甚至到我老家山丹发现的四坝文化大概都有蛙纹的表现,蛙纹在彩陶中的时间长达两千年。

除此之外彩陶纹饰有很多动物的纹饰,比如有羊、猪、狗、鹿等,这说明史前先民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我觉得制作彩陶的先民当时应该让一些小孩子也画上一些,我觉得孩子们超凡的想象力会让彩陶上的图案更加毁信键丰富,而且据哲学家说孩子们有一种人类最初的朦胧的深刻,长大了就消失了。

第四个问题:为什么彩陶上画的多是鱼鸟蛙,而不是松竹梅或者其他

有的人说鱼纹是最早的图腾。图腾崇拜一般是对很神圣纤巧的动物,但仰韶文化的早期先民是吃鱼的,因为在遗址里发现了很多骨质鱼钩。闻一多在《多鱼》中说鱼在中国语言中具有生殖繁盛的祝福含义,《山海经》中说“蛇乃化为鱼”,仰韶的鱼与人面含鱼及后来的人首蛇身有联系吗?

至于蛙纹持续这么长时间好理解,古人对于人口的繁殖是很看重的,而蛙是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并且适应力很强,且多子,生很多蝌蚪,因此史前先民对这种动物有独特的感受。

那鸟纹呢?严文明在《甘肃彩陶的源流》中说: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关于鸟和蛙的故事,其中许多可能和图腾崇拜有关。后来,鸟的形象逐渐演变为代表大阳的金乌,蛙的形象则逐渐演变为代表月亮的蟾蜍………。这就是说,从半坡期、庙底沟期到马家窑期的鸟纹和蛙纹,以及从半山期、马厂期到齐家文化和四坝文化的拟蛙纹,半山期和马厂期的拟日纹,可能都是太阳神和月亮神的崇拜在彩陶花纹上的体现。

我寻思:如果这样的话,彩陶文化就是先人集日月同辉和五行合璧的复合体。

第五个问题:除了纹饰,中国特有的陶器造型是什么?

一是陶猪。猪的驯化饲养是中国运古民族的一大特征,它标志着定居和农业的精耕细作,仰韶晚期已用猪头随葬。二是三足器。它并不是写实而是来源于实用,三足稳定且比四足简洁,发展为后世祭祀的礼器--鼎。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的陶器纹饰早期生态盎然、稚气可掬、流畅自如,转化到青铜上器上就变成了神秘怪异、威严恐怖、僵硬封闭。进化的人类如同长大了的娃,成年人的世界没有谁是容易的,愿这yi情尽快成为历史。new  hat,快走吧,你若永不来见,未来的人们会为你建座博物馆的。

附记:

有幸认识一位彩陶制作的非遗传承人阎师傅,去年重阳节从工地返回时有幸参观了他的工作室,买个两个彩陶工艺品给朋友,人家送了个卡通模样的陶俑给我,我用黄河石钻孔给陶俑做了个项链,我想那应该是远古时间娃们的标配。回来的时候在车上写了一首关于彩陶的打油诗:

重阳节.彩陶

兰州彩陶马家窑,

非遗妙手在临洮。

泥水成器匠人笑,

流火定型彩陶俏。

蛙纹缕缕猎走兽,

水波盈盈捕飞鸟。

五千年前火光色,

摇摇曳曳映今朝。

参观博物馆写作文所思所得所想

1. 博物馆的所见、所闻、所思作文50字

好久没有去博物馆了,听说有新的东西,也不妨去看一看,星期天,刚好也是个大晴天,就去博物馆吧!

千峰翠色——中国越窑青瓷特展。

刚进博物馆大门,就看见了千峰翠色的大招牌,进去看看吧!刚开始展现在眼前的,是先秦时代的瓷器,做工粗糙,只是单纯的碗等物,没有什么花纹,也没有别的形态,很枣唤呆板,不过当时的祖先能够发明陶瓷,也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毕竟,这只是陶瓷的起源呀!接下来是汉朝,汉朝的瓷器就很讲究美观了,比如说“越窑青瓷堆贴绳索纹罐,罐子也就是普通的罐子,只是瓶身纵横交错的绳索,使罐子别有一番韵味。

在陶瓷发展的悠远历史之中,唐朝,可谓是瓷器界的一颗明珠。就拿“荷叶带托茶盏”来说吧,托茶的底呈荷叶状,四边有卷越,中间的茶盏呈荷花状,5个花瓣清晰,分明,更重要的是,瓷器光滑细腻,更加显出了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

木秀江南——明清江南建筑木雕展;

木头,本来是平常之物,但是经过精雕细琢,便成为了一件艺术品了,各种人物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真的难以想象,它们居然是木头做的。我最喜欢“牛腿凤凰牡丹”,丛生的牡丹中,两只凤凰互相取乐,看着木雕,自己也仿佛融入了进去,可以说,古代中国的建筑,木雕是它们的灵魂!

这次去博物馆,颇有收获,历史的长河,人类从贫苦走向繁华

2. 关於参观巜博物馆》的作文

走过大庆博物馆 假期来临,难得的轻松,趁空闲去参观大庆博物馆。

以前来过好几次博物馆了,每次都是走马观花,但是今天跟着讲解员的引导才算真正的领略到其中的魅力。 走进博物馆宽敞明亮的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型的漆画《鹤鸣凳春凯九天》,一群美丽的丹顶鹤迎着初升的朝阳引吭高歌,象征着大庆的蓬勃未来。

大厅左右两边摆放着两尊巨大的孪生宝鼎,足有四、五米高。黑色的宝鼎上写着苍劲有力的金色字体——《大庆赋》《铁人铭》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变迁与伟大的大庆精神。

沿着楼梯走上二楼,首先来到的是自然生态展厅,这里按草原、湿地和森林三种地块布展。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生活着许多动物:展翅高飞的大鵟、虎视眈眈的秃鹫、威风凛凛的座山雕,无不透着杀气,似乎准备着随时去捕捉可爱的白稚鸡。

水草繁茂的湿地里,高贵的丹顶鹤、洁白的天鹅与七十多种可爱的生灵自由地嬉戏游玩。枝叶繁茂的大森林里,遍布着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

小野猪棕色的身体上规则的生长着一道道条纹,可是成年的野猪就没那么可爱了,它们的毛色杂乱无章,长长的獠牙在嘴外撅着,一看就令人心生恐惧。兽中之王——老虎隐藏在树林后边,也许正在琢磨猎取野猪的办法呢!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老虎没有想到的是在更远处,一只凶猛的黑熊站立着,一双敏锐的眼睛不时地观察周围的情况。

这里还生活着给圣诞老人驾驶雪橇的驯鹿、可爱的小刺猬、乖巧的梅花鹿和豹猫。一阵轰隆隆的雷声响过,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动物们四散逃窜。

不一会儿,雨过天晴,一道亮丽的彩虹高挂天边,鸟儿飞起来了,野兽也开始逡巡着,似乎在寻找美味的午餐。 从自然生态展厅出来,进入恐龙展区。

迎面看到的是一条慈母龙,它张开爪子爱抚着面前的孩子。“呜——”,一阵巨响从耳畔传来,抬头一看,我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身长15米,高6米的庞然大物呈现在眼前,好大的霸王龙。

只见它张开的大嘴里叼着一只可怜的小恐龙,血淋淋的残忍极了。赶紧离开这凶猛的家伙,不远的树上,一只无齿翼龙张开宽大的翅膀在天上飞翔,不停地发出声响。

与恐怖的食肉霸王龙相比,它可是温柔多了。恐龙展区还有马王犀龙、腕龙和满洲龙等许多恐龙模型和化石骨架,还有一些恐龙蛋化石呢! 离开恐龙展厅,来到了世界珍稀昆虫展厅。

“啊,好漂亮呀!”走进这里的人,无不被各种各样、色彩斑斓的蝴蝶所吸引,立刻眼花缭乱起来。美洲的猫头森桐鹰蝴蝶,翅膀上像长了一对猫头鹰的眼睛;非洲的闪蝶有最一对发光的翅膀,在阳光的映照下绚丽夺目;亚洲的达摩凤蝶珍稀少有,品种独特;中国的国蝶自有独特的风姿。

各种昆虫及其近亲一应俱全,善于伪装的竹节虫、羽毛状触角的蛾,让我领略了昆虫世界的多姿多彩。 最后参观的是东北哺乳动物展厅,最令我自豪的是这里陈列的披毛犀化石竟然出土于大庆本土。

寒冷地带生活的猛犸象化石,是大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取自于远古时代同一只猛犸象身上的80%骨骼化石,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猛犸象化石,庞大的提醒让我叹为观止。 短暂的参观时间结束了,可是博物馆里那些栩栩如生的动物依旧在我的眼前浮现。

参观博物馆上个星期,我们学校组织了去博物馆参观的活动,听到这个消息,我们振奋极了。

我换上了最酷的装备 ,准备出发。烈日当头照,来到博物馆门口,我就有些受不了了!一条干燥的舌头总盼望着下雨似的。

终于可以进去了,我似乎忘记了刚才那难受般的感觉,活蹦乱跳的,开心极了!我动瞅瞅,西望望,一.二楼无为就是一些民族风俗和历史文化等,没有勾起我太大的关注。直到我上到三楼参观时,我才真正被吸引注,而流连忘返了!你们想知道我看到了什么吗?那就跟我一起去看吧!进到大厅,首先我眼帘的是那橱窗内的东西。

里面是战士们的一些遗物。下面我就为你们一一描绘。

绵袄大衣-这是一件青黄色的绵袄大衣,它一经“老”了,在它的身上透露着那淡黄的绵花,我扒在橱窗前,还可以隐约看到着上面许多的补丁。水壶-着是一个年久上修的铁水壶,在战争中,它曾经伴随战士们,一起上战场,一起过生活。

可惜,它现在是一个没有用的水壶,它只能激起人们回想过去,留在人们心中。柜子-这是一个破烂的用竹子编成的一个小衣柜,着里面曾经装过战士们那褴褛的衣服,可惜,战士们现在已经不能再看到这伴随他们一生的小衣柜了,因为它已经成为战士们的遗物。

奖彰-这是一个用血汗所得来的功劳,它身上虽然有些漆已经脱落,那金黄里泛着暗灰,但它已经不遭受到人的排斥,而是人们现在最好的老师,因为在它身上暗喻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明天再增辉煌!战士们的遗像-在最后一个橱窗前,是战士们那伟大的肖像,我站在它前面,好象有些自悲感,战士们为了祖国美丽的明天宁可牺牲自己的性命,而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我们都不好好学习,这有些对不起他们。这些都是我在博物馆中所看到的,它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负。

它让我想起了战争时的那一幕,今天,战士们的一切将成为永远的丰碑,它会激励人们好好学习,努力建设祖。

3. 参观博物馆的作文500字左右

对于博物馆的印象,最初是从上海自然博物馆里的那巨大的恐龙骨骼开始。那时,应该是我还很小的时候,爸爸利用某个周末带我去的。第一次看见这么大的恐龙,被这庞然大物震撼了,惊讶于她的巨大、不可思议,也有点被其有些可怕的面部吓住了。于是对于那时自然博物馆的印象,也只停留在了这恐龙上了,其他的就什么不记得了。

如今,上海的博物馆每年都有新的出炉,造型各异,主题不同,种类越来越细化,总之是各式各样,层出不穷。

从外型上来说,如今的博物馆早已不再停留在只是一幢四四方方的房子了。上海博物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青铜器、天圆地方的造型不仅成为都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与博物馆的主旨十分合拍,充分显示了设计者的巧思和用心良苦。

在内部设施上,随着各方面条件的快速发展,展馆的已愈发先进和人性化。宽阔明亮的展厅,玻璃的展品放置处,柔和、明亮而不刺眼的灯光,感应灯,室内良好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这一切都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展品,同时也给我们参观者以很大程度上的享受。

除了这些硬件,博物馆里的软件也日益提高着。如今,很多博物馆都有电脑查询系统和介绍,你可以通过小小的显示屏就先概括而完整地了解整个博物馆的情况。当然,也可以通过登陆各博物馆的网站来了解。另外,每个博物馆都配有专业的导游,能较详尽地为游客作介绍,力求让人们看懂、理解些什么,才能物有所值。如果你不想请导游的话,也可以租借讲解器,可以更自由地按个人喜好随时放讲解录音,同样能很快地了解、获得知识

博物馆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反映着上海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也是上海文化生活质量的一种提高。可喜可贺。

人们都说,上海的明天会更美好。而我坚信,上海那么多的博物馆的明天一样会更好!

4. 参观博物馆的作文

期中考试后的一天,我们参观了位于七里河区的甘肃省博物馆。

刚一下车,一阵清风便拂过脸庞,映入眼帘的就是甘肃省博物馆那雄伟壮观的建筑。淡褐色的大理石墙壁,让人体会到一股浓厚的人文气息。定睛一看,镌刻着“甘肃省博物馆”六个大字的大理石碑熠熠闪光。

在楼前留了影,我们就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步入大厅。

大厅宽敞而视野开阔,又不觉得单调,给人一种简单素雅的感觉。上了二楼,进入的第一个展厅,展出的都是有关丝绸之路的展品。在这里,又分了两个展区,那就是军事和文化。

展出的弩机、造箭依然是“英姿不减当年”。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睢阳造箭了,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它出土于内蒙古额济纳旗渠候宫。

接着我们又步入了介绍丝绸之路文化与历史的一隅。我最感兴趣的是古代乐器。古代乐器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古琴和竖箜篌。古琴又名绿绮、丝桐、瑶琴,音色纯正,多用于配乐,可是现在对于古琴特殊而复杂的弹奏指法,能够流畅地演奏古琴的乐手已经愈来愈少;而竖箜篌不是我国的传统乐器,是通过丝绸之路从遥远的美索不达米亚流传到境内的,由此可以看出,丝绸之路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影响之大。

当我的心思还留在神秘的丝路花语之中,不知不觉又步入了古生物化石展厅,在这里,我了解到了古生物化石一共有着5个重要的阶段性飞跃,那就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在这里,我目睹了恐龙的英姿,和一些很久很久以前化石讲述给我们的故事。最令我惊叹的还是出土于甘肃庆阳的黄河古象化石,它虽已是遗骸,但那迟到了46亿年的咆哮在此刻我似乎也听得清清楚楚。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有关彩陶和海洋生物化石的展厅,各式各样的化石、瓦罐,真让我目不暇接。

临近中午,我们离开了博物馆。这次省博物馆之行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也让我更加热爱我瑰丽多姿的祖国!

5. 关于参观博物馆的作文怎么写

一天学校组织我们去上海博物馆参观。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藏有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和绘画最为出色。

上海博物馆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高29.5米,有十一个专馆,三个展览厅。在所有的展品中我喜爱的是“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和一幅名为“桃花双绶图轴”的画。虽然我很早就听说过景德镇的瓷器非常有名,但没有想到在公元一千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能用手工制作出那么精美的瓷器。这件瓷器是在高温中烧成的釉下彩瓷器,它的口小而中间鼓出,在罐子的正中央画着一朵朵牡丹,幽雅可爱,徐徐如生,我好像透过玻璃橱窗已经闻到了朵朵花香,让我如痴如醉,仿佛我就在一片牡丹丛中嬉戏。我不禁在它的面前站立了好久,不想离开,唉!假如我家也有一个那该多好啊…….当我还沉浸在瓷器馆里那交相辉映的瓷器精品中时,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那就是中国厅代绘画馆中的清代“桃花双绶图轴”画。这幅长132厘米宽50厘米赋有中国传统和独特民族风格的画,是以毛笔、墨和绢纸为主要工具由人工绘制而成的。画中一对小鸟一上一下站立在桃花枝上,互相唱着悦耳的歌谣,它的嘴显橘黄色,头的正上方有一戳羽毛微微向上翘起,显天蓝色,肚子是白色的,背部的羽毛呈淡淡的咖啡色,最与众不同的是它还有两根长长的类似孔雀的羽毛长在尾部,可想而知那鸟儿飞起时它的羽毛在后面飘动的样子一定很美。你再看那画中的桃花白中显现出淡淡的粉红色,仿佛在微风中偏偏起舞,怪不得两只鸟也忍不住要停留在桃花枝上呢……

参观的时间虽然有限,但古人留给我们的这些财富,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是无限的。参观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我国古代的珍贵文物,而且还教给了我们许多知识,这真让我为自己的祖国而感到自豪,也更激起我要为我们的祖国而努力学习。

欢迎你们也前往上海博物馆参观,我这可不是在做广告啊。

6. 参观博物馆作文850字

[参观博物馆作文850字] 上个星期,我们学校组织了去博物馆参

观的活动,听到这个消息,我们振奋极了,参观博物馆作文850字。我

换上了最酷的装备,准备出发。

烈日当头照,来到博物馆门口,我就有

些受不了了!一条干燥的舌头总盼望着下雨似

的。

终于可以进去了,我似乎忘记了刚才那

难受般的感觉,活蹦乱跳的,开心极了!我动

瞅瞅,西望望,一.二楼无为就是一些民族风俗

和历史文化等,没有勾起我太大的关注。直到

我上到三楼参观时,我才真正被吸引注,而流

连忘返了!你们想知道我看到了什么吗?那就

跟我一起去看吧!

进到大厅,首先我眼帘的是那橱窗内的

东西。里面是战士们的一些遗物。下面我就为

你们一一描绘。

绵袄大衣-这是一件青黄色的绵袄大衣,

它一经“老”了,在它的身上透露着那淡黄的

绵花,我扒在橱窗前,还可以隐约看到着上面

许多的补丁。

水壶-着是一个年久上修的铁水壶,在战

争中,它曾经伴随战士们,一起上战场,一起

过生活,小学六年级作文《参观博物馆作文850字》。可惜,它现在是一个没有用的水壶,

它只能激起人们回想过去,留在人们心中。

柜子-这是一个破烂的用竹子编成的一个

小衣柜,着里面曾经装过战士们那褴褛的衣服

可惜,战士们现在已经不能再看到这伴随他

们一生的小衣柜了,因为它已经成为战士们的

遗物。

奖彰-这是一个用血汗所得来的功劳,它

身上虽然有些漆已经脱落,那金黄里泛着暗灰

但它已经不遭受到人的排斥,而是人们现在

最好的老师,因为在它身上暗喻着-我们今天

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努力学习,为祖国的

明天再增辉煌!

战士们的遗像-在最后一个橱窗前,是战

士们那伟大的肖像,我站在它前面,好象有些

自悲感,战士们为了祖国美丽的明天宁可牺牲

自己的性命,而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学习环

境我们都不好好学习,这有些对不起他们。

这些都是我在博物馆中所看到的,它使

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负。它让我想起了战争时

的那一幕,今天,战士们的一切将成为永远的

丰碑,它会激励人们好好学习,努力建设祖国

为祖国添上一片光芒。

今天去博物馆,它给我上了一节很好的

思想教育课!它让我重新振作,为自己的学习

下苦功。放心吧!战士们,祖国的新一代不会

让你们失望,我们一定会比你们干得更好!

战士-我为你自豪!

7. 参观博物馆作文怎么写

双休日,爸爸带我去参观博物馆。

博物馆大门两边各有四座仿古代辟邪用的是狮子。博物馆分四层。

第一层是中国古代青铜馆和中国古代雕塑馆。第二层是中国古代陶瓷馆。

第三层是中国历史玺印馆,中国历代绘画馆和中国历代书法馆。第四层是中国玉器馆。

第四层是中国玉器馆和中国清明家具。我特地看了中国古代陶瓷馆。

它给我们展现了烧制陶瓷的过程,烧制一件陶瓷制品要经过采矿.粉碎.制坯.烧制等无数道程序的劳动才能完成。参观结束,当我走出博物馆时,再回头仰望那高大的建筑物时,我深深地体会到:中国的历史是一段伟大而不平凡的历史,中国的明天更是一个辉煌而灿烂的明天。

8. 关于参观博物馆的作文怎么写

关于博物馆的作文:

今天我们去了位于长宁区的上海消防博物馆,我们一到那“上海消防博物馆”这七个大字就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们面怀着笑容进入了这个神圣、庄严的地方。

我们刚进去就看见了一辆老式消防车模,我们还看见了许多的水枪,卫老师还让我和其他几位同学在水龙头边拍了照,紧接着解说员姐姐让我们去了二楼科技体验区,那里有动感4D影院、虚拟逃生体验空间、互动虚拟火灾实验室等一些好玩的东西。我们去看了4D电影,电影里是一对夫妻在商场遭遇火灾如何正确逃生。我们接着去了虚拟火灾逃生体验火刚开始燃烧有的同学就趴在地上,不过我们还是逃生成功了!解说员姐姐向我们介绍“什么是火”,告诉我们燃烧的本质,介绍燃烧三要素。

解说员姐姐还告诉我们有一种防火的材质是怎么烧也烧不烂的。接着我们去了三楼博物馆,解说员姐姐告诉我们上海消防博物馆现在有珍藏品21000多件,包括众多的近代上海消防文物,如早期的个人消防装备、消防车和自动化消防装置等,有一个地方可以听老式的报警声,大家都蜂拥而上。

这次参观让我受益匪浅。消防时时刻刻都在我们的身边。随着楼房的“长高”,消防设施也在不断改善,但还是赶不上楼房“长高”的速度。这让我联想到了最近的“8·12”天津特大爆炸火灾。所以,独自在家时,我们不能玩火、玩电,以免发生火灾;即使有大人在,也必须小心谨慎。大家还要提高自身的消防意识,定期参加应急逃生演练,掌握火灾逃生的基本方法。

最后,我要呼吁大家:“关注消防,珍爱生命,从我做起!”

9. 参观山东省博物馆作文

山东省博物馆是山东省内最大的博物馆。

今天,我来游玩。 进了博物馆,上了二楼,来到九号厅——猿人区,在这里让我仿佛走进了猿人时期。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排一米多高,形态不一的猿人木雕。有的手托下巴,目视前方,嘴里还叼着一片树叶,仿佛在思考着什么;还有的左手拿着泥巴,右手拿着一根骨头,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准备把骨头插入泥巴内,他的身旁站着一个比他高一点的猿人,正在往他头上戴花环,这一举动让我们不由自主想起,一位科学家正在专心的研制着什么,这个花环一定是一种奖品,一种荣誉!还有的双手抱住脑袋,嘴角往下咧,蹲下来,好像在回忆什么痛苦的事情。

还的…… 参观完猿人区,就来到孔子区。让我一眼就看到了,一个两米多高的孔子木雕站在大厅中间。

据讲说员告诉我,这个孔子像是楷木雕的,楷木也叫孔木,也叫黄连木,是孔林内一种特有的名贵树木,该雕像是选择孔林内的一株巨大的楷树,有山东工艺美术大师,颜景新先生,运用圆雕技法雕刻而成的,这尊孔子像看上去慈祥 ,宽鼻、阔嘴、浓眉、长髯、国字脸 ,眼神比传统的画像温和,是一个具有山东人相貌特征的忠厚长者。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着名的文化名人之一,让我肃然起敬。

在孔子像周围,有一个孔子洞,这是孔子以前住过的地方。在洞的旁边一口大锅被两条铁链左右吊在玻璃柜里,是孔子以前做饭用的大锅。

最后我来到了一号大厅,是古代秦汉---明清区。那里摆放着许多美丽的丝绸布锦和名画、乐器……让我说也说不尽,讲也讲不完。

山东博物馆内的一切一切,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人的聪明与智慧的结晶。

相关专题: 博物馆 彩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