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核细胞增多
什么是巨核细胞 如果血液中巨核细胞含量偏高说明什么问题?
生成血小板的一种细胞
巨核细胞虽然在骨髓的造血细胞中为数最少,仅占骨髓有核细胞总数的0.05%,但其产生的血小板却对机体的止血功能极为重要.每个巨核细胞均可产生1000-6000个血小板.
生成血小板的巨核细胞也是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展来的.造血干细胞首先分化生成巨核系祖细胞,也称巨核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megakaryocyte,CFU-Meg).祖细胞阶段的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一般是2-3倍体.当祖细胞是2倍体或4倍体时,细胞具有增殖能力,因此这是巨核细胞系增加细胞数量的阶段.当巨核系祖细胞进一步分化为8-32倍体的巨核细胞时,胞质开始分化,内膜系统逐渐完备.最后有一种膜性物质把巨核细胞的胞质分隔成许多小区.当每个小区被完全隔开时即成为血小板,一个个血小板通过静脉窦窦壁内皮间的空隙从巨核细胞脱落,进入血流.
巨核细胞增殖、分化的调节机制类似于红细胞系生成的调节,至少受两种调节因子分别对两个分化阶段进行调节.这两种调节因子是:巨核系集落刺激因子(Meg-CSF)和促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
巨核系集落刺激因子是主要作用于祖细胞阶段的调节因子,它的作用是调节巨核系祖细胞的增殖.骨髓中巨核细胞总数减少时促使该调节因子的生成增加,Meg-CSF是一种低分子糖蛋白,分子量约为46000,它与促血小板生成素具有完全不同的免疫学性质.
促血小板生成素也是一种糖蛋白,当血流中血小板减少时,促血小板生成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即增加.该调节因子的作用包括:①增强祖细胞的DNA合成和增加细胞多倍体的倍数;② 刺激巨核细胞合成蛋白质;③增加巨核细胞的总数,结果增毕歼加了血小板的生成.根据去肾大鼠出现血小板减少时血液中促血小板生成素的浓度不增加的事实,推测肾是产生促血小板生成素的部位.
巨核细胞病态造血:①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呈类圆形,直径5-8μm,几乎不见胞浆;核圆形且多凹陷,似淋巴细胞,其与淋巴细胞的区别在于其胞浆常有毛状或泡状突起似撕纸状,强嗜碱性呈云雾状,少有颗粒;核多偏一侧,染色质浓集,结构不清,通常无核仁.②单圆核小巨核细胞呈椭圆莆形,直径10-20μm,胞浆量比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增多,有突起及伪足,浆内有紫红色尘土样颗粒,周边常有血小板附着.③多圆核巨核细胞直径约手铅冲10-40μm,胞浆与单圆核小巨核细胞类似;细胞核多至10余个.④大单圆核巨核细胞直径20-40μm,胞浆内充满尘土样颗粒.核圆激迅形或椭圆形,常偏位.⑤多分叶巨核细胞直径大于40μm,除核分叶过多外与一般成熟巨核相同.⑥类正常巨核特点为胞浆中颗粒减少,核不规则,可分叶过多或多圆核.
外周血血小板口爿显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增多。见于
【答案】:A
1.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首先从外周血可见血小和告板明显减少,其次骨髓象代偿性增生,可见巨核细胞数量轻度增加或正常、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缺铁性贫血外周血唤贺明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骨髓增生活跃,幼红细胞数量增多。溶血性贫血外周血表现为红细胞减少,骨髓增生活跃,以红系增拍拿生为主。急性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过高或过低,骨髓象可见原始细胞异常增多。
巨核细胞量增多,全片共见巨核细胞145只是什么意思
巨核细胞量增多,全片共见巨核细胞145只是什么意思
粒红比值是指在显微镜下计数骨髓涂片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的比值。粒红比例正常值:(3~4):1。你因该是粒细胞减少!
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因很多,根据各种原因作用部位的不同,可归纳为如下3个方面:
1.作用于骨髓(1)骨髓损伤:①药物:包括细胞毒和非细胞毒药物;②放射线;③化学物质:如苯、DDT、二硝基苯酚、砷酸、铋、一氧化氮等;④某些先天性和遗传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如Kostmann综合征、伴先天性白细胞缺乏的网状发育不全穗姿返、伴粒细胞生成异常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等;⑤免疫性疾患: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⑥感染:细菌性感染,如伤寒册含、副伤寒、布鲁菌病、粟粒性结核;病毒感染,如肝炎、艾滋病等;⑦血液病:如骨髓转移瘤、骨髓纤维化、淋巴瘤、白细胞减少的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等猜饥。
(2)成熟障碍:①获得性:如叶酸缺乏、维生素B12缺乏、恶性贫血、严重的缺铁性贫血等;②恶性和其他克隆性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2.作用于外周血(1)中性粒细胞外循环池转换至边缘池(即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①遗传性良性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②获得性:如严重的细菌感染,恶性营养不良病,疟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