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最高熔制温度和均化澄清时间确定的原则是什么 玻璃熔化 澄清温度 均化温度 哪个高
玻璃熔化 澄清温度 均化温度 哪个高
平板玻璃软化温度650~700°C,熔化温度要在700°C以上。
平板玻璃也称白片玻璃或净片玻璃。 其化学成分一般属于钠钙硅酸盐玻璃,组成范围是:SiO270~73%(重量,下同);Al2O30~3%;CaO6~12%;MgO0~4%;Na2O+K2O12~16%。它具有透光、透明、保温、隔声,耐磨、耐气候变化等性能。平板玻璃主要物理性能指标:折射率约1.52;透光度85%以上(厚2毫米的玻璃,有色和带涂层者除外);软化温度650~700°C;热导率0.81~0.93瓦/(米·开);膨胀系数9~10×10-6/开;比重约2.5;抗弯强度16~60兆帕。
传统成型方法:平板玻璃的主要成型方法有手工成型和机械成型两种。
1、手工成型
主要有吹泡法、冕法、吹筒法等。这些方法由于生产效率低,玻璃表面质量差,已逐步被淘汰,只有在生产艺术玻璃时采用。
2、机械成型
主要有压延、有槽垂直引上、对辊(也称旭法)、无槽垂直引上、平拉和浮法等。
压延法是将熔窑中的玻璃液经压延辊辊压成型、退火而制成,主要用于制造夹丝(网)玻璃和压花玻璃。
有槽垂直引上法、对辊法、无槽垂直引上法等工艺基本相似,是使玻璃液分别通过槽子砖或辊子、或采用引砖固定板根,靠引上机的石棉辊子将玻璃带向上拉引,经退火、冷却、连续地生产平板玻璃。平拉法是将玻璃垂直引上后,借助转向辊使玻璃带转为水平方向。这些方法在70年代以前是通用的平板玻璃生产工艺。
熔制制度的控制是什么?
《玻璃熔化操作与控制》从介绍玻璃的熔制工艺原理入手,重点介绍了平板玻璃熔化操作和质量控制,以及玻璃熔窑的结构和窑用耐火材料,还对熔窑的日常维护、砌筑烤窑、器皿玻璃熔窑和电熔窑进行了简要介绍。《玻璃熔化操作与控制》在编写上,以理论上够用、实际中实用为原则,内容上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编写过程中插入了大量的图片,引入了新技术和新工艺。 《玻璃熔化操作与控制》可作为高职高专和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材料类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玻璃行业企业的培训教材,同时也是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参考用书。
玻璃熔制过程各个阶段有哪些物理化学变化
玻璃熔制过程各个阶段有哪些物理化学变化
(1)硅酸盐的形成:这一阶段配合料各组份在加热过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主要发生固相反应大部分气态产物从配合料中逸出最终配合料变成由硅酸盐和二氧化硅组成的不透明烧结物。
(2)玻璃瓶的形成:此阶段烧结物开始熔化同时硅酸盐和剩余的二氧化硅互熔最终烧结物变成了透明体玻璃液中还有大量的气泡且化学组成和性质不均匀。
(3)澄清:玻璃液继续被加热黏度降低放出大量气态杂物即消除可见气泡。
(4)均化:玻璃液长时间处于高温下由于扩散的作用使玻璃中条纹结实消除到允许限度变成均一体。均化可在低于澄清温度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