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等级分为几个等级 防火等级划分标准
防火等级划分标准
法律分析:根据2017年3月1号颁布实施的《建筑材料及其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06)规定,防火等级标准分为7个等级,它们分别是A1等级、A2等级、B等级、C等级、D等级、E等级和F等级。防火等级主要是说建筑保温材料,分为A级不燃型,B1级难燃型,B2级可燃型,也称阻燃型,B3级易燃型;为新旧标准顺利对接,公安部耐李判[2007]182号文对新老规范燃烧性能标准分级作出说明:新标准A1、A2级对应于旧标准的A级,新标准B、C级对应于旧标准的B1级,新扰伏标准D、E级对应于旧标准B2级;防火等级分为A1、A2、B、C、D、E、F或A1fl、A2fl、Bfl、Cfl、Dfl、Efl、Ffl七个级别;对材料燃烧性能级别的划分由A级(匀质材料)、A级(复合夹芯材料)、B1、B2和B3五个级别改为A1、A2、B、C、D、E、F或A1fl、A2fl、Bfl、Cfl、Dfl、Efl、Ffl七个级别。建筑构件达到耐火极限有三个条件,即:01:失去支持能力;02:失去完整性;03:失去隔火作用;只要三个条件中达到任一个条件,就确定其达到其耐火极限了。所谓建筑构件是指建筑物的墙体、基础、梁、柱、楼板、楼梯、吊顶等一系列基本组成构件;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取决于组成该建筑物的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一级最高,耐火能力最强;四级最低,耐火昌改能力最弱;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第十五条 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应分为一、二、三、四级。除本规范另有规定者外,不同耐火等级建筑物相应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5.1.1的规定。
防火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我国建筑防火等级取决于组成该蚂渗中建筑物的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1、一级耐火等级建筑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砖墙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组成的混合结构;
2、二级耐火等级建筑是钢结构屋架、钢筋混凝土柱或砖墙组成的混合结构;
3、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物是木屋顶和砖墙组成的砖木结构;
4、四级耐火等级是木屋顶、难燃烧体墙壁组成的可燃结构
扩展资料:
建筑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得低于相应建筑耐火等级的要求,具体要求:
(1)、一级耐火等级建筑:主要构件都是不燃烧体。(一类高层、埋深大于10m、加油加气站、地市级以上机关、科研学校、住院部、手术室、区域性指挥调度中心、市电)。
(2)、二级耐火等级建筑:闷山主要构件除吊顶为难燃烧体外,其余构件都是不燃烧体。
(3)、三级耐火等级建筑:主要构件除吊顶和隔墙体为难燃烧体外,民用建筑的屋顶承重构件还可以采用可燃烧体。
(4)、四级耐火等级建筑:主要构件除防火墙体外,其余构件可采用难燃烧体或可燃烧体。以木柱承重且以不燃喊纤烧材料作为墙体的建筑;其耐火等级按四级确定。
建筑防火的等级有哪些?
建筑防火一、二、三、四级耐火等级划分如下:
1、一级耐火等级建筑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消森山砖墙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组成的混合结构;
2、二级耐火等级建筑是钢结构屋架、钢筋混凝土柱或砖墙组成的混合结构;
3、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物是木屋顶和砖墙组成的砖木结构;
4、四级耐火等级是木屋顶、难燃烧体墙壁组成的可燃结构。
扩展资料:
1、建筑耐火等级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必须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使之具有一定的耐火性,即使发生了火灾也不至于造成太大的损失而设定。
2、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必须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使之具有一定的耐火性,即使发生了火灾也不至于造成太大的损失,通常用耐火等级来表示建筑物所具有的耐火性。
3、一般建筑起火后约10~15分钟开始蔓延,可通过电话等人工报警和拿中使用消火栓灭火。在大型公共建筑、高层建筑、地下建筑以及起火危险性大的厂房、库房内,还应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
4、建筑物火灾时产生大量浓烟,不仅妨碍疏散还会使人中毒甚至死亡。楼梯井、电梯井和管道井具有“烟囱效应”,起排烟作用,地下建筑的烟则很难排出。因此,高层或地下建筑的走道、楼梯间及消防电梯前室等,应按情况安排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设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建筑耐火等级春租 百度百科_建筑防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