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本振频率与信号频率的关系

输入信号、本振信号、中频信号的频率之间有什么关系?

输入信伏衡谨号是一个数字中频信号,一般中心频率较高,而带宽窄(例如chirp信号),在数字中频技术中,输入信号由高频的模拟信号经模拟下变频后采样得到。
本振信号是NCO产生的正余缺基弦信号,频率一般和输入信号一致,以便后续相乘拦行(混频)

本振频率与信号频率的关系

各种卫星的本振频率?

当本振频率高于信号频率时(本振频率比信号频率高一个中频),称为高本振,而当本振频率低于信号频率时(本振频率比信号频率低一个中频)就称为低本振。由于本振频率不容易作得很高,因此 Ku波段高频头多采用低本振 ,而 C波段的高频头多采用高本振 。高本振和低本振 比较而言 ,高本振抗干扰能力较强,也加之 C波段和通信频段共用更易受到干扰,而Ku波段属于卫星广播电视专用的频段相对而言干扰少一些。由于 C波段和Ku波段高频头输出的频率都在卫星接收机第一中频范围之内,所以才使 C波段和Ku波段卫星接收机兼容成为可能 。 接收 C波段时,由于 C波段的下行频率在 3700~ 4200MHz,高频头本振频率都相同为 5150MHz,所以接收 C波段时都使用本振相同的高频头。现在 C波段的下行频陆世毕率 已从原返芹来3700MHz扩展 为 3400MHz相 应 的 频 带 也 由 原 来 的 500MHz带 宽 扩 展 到800MHz。因此在 C波段 内接收时,也存在选择高频头接收频率范围的问题 ,应选择所接收频道的下行频率在高频头接收范围之内。C波段高频头从单一本振 5150MHz的高频头进展到双本振高频头,这种双本振高频头具有两个本振 ,一个本振是5150MHz,另一个本振是5750MHz,这两个本振对水平 、垂直极化信号分别处理 。在 37oo~42ooMHz范围内的两个极化信号就被分另U差 出 950~1450MHz(515o一4200=950;5150—3700=1450)和 1550~2050MHz (5750-4200=1550;5750—3700=2050)互不重叠的中频频率 ,而可以在同一根电缆中传送给卫星接收机,配合宽带 950~2050MHz卫星接收机 ,就可以同时接收。这里需要提醒用户一点是在输入其中一个极化节 目参数时 ,本振频率要较常规值 (5150MHz)多加 600MHz(5150+600=5750MHz)即5750MHz。在工程上接收同一颗卫星的两种极化信号无须同时使用二个单极化高频头(双极化馈源上安装两个单极化高频头),只用这一个高频头便可把两种极化信号同时接收下来,再配以适当的功分器和卫星接收机 ,便可有不 同极化的信号同时输出,给工程的安装调试 ,给用户收视都带来极大的方便。 接收 Ku波段时 ,由于 Ku波段频率高 ,下行频率范围在 10.7~12.75GHz之 间 ,带宽达 2.05GHz这 比 C波段带宽宽 4倍 ,制造如此高的频率和高的带宽的高频头确实复杂 ,特别是本振频率即要频率高又要频率稳 ,还有一些其它指标都使 Ku波段高频头的生产不能和 C波段高早芹频头一样对待。为了制造容易又能保证指标的 Ku高频头选用了低本振,这样就降低了制造难度,又由于 Ku频带宽,选用一个本振频率很难做到Ku波段全都适用 ,而采用缩小频带范围在不 同的频带范围设置不同的本振频率。目前市场上常见到的本振 频 率 有 9.75GHz、10.6GHz、10.75GHz、l1.25GHz,l1.3GHz等。

输入信号、本振信号、中频信号的频率之间有什么关系?

不是越强越好,够用就行,它对接收和发射信号旅森没有放大作用。本拆散亩振越强,屏蔽不好对外辐射越强,就会干扰其它设备工作,对本机同样会产生干扰。掘源

相关专题: 信号 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