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哪年建的 请问:黄鹤楼是哪一年建造的?
请问:黄鹤楼是哪一年建造的?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当时吴主孙权处于军事目的,在形势险要的夏口城即今天的武昌城西南面朝长江处,修筑了历史上最早的黄鹤楼。
黄鹤楼在纳余群雄纷争,战火连绵的三国时期,只是夏口城一角嘹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的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搜茄宽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
往事越千年,黄鹤楼时毁时建、时隐时现,历经战火硝烟,沧海桑田,仅明、清两代黄鹤楼分世亮别七建七毁。公元1884年,清代的最后一座楼阁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百年后,一座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的楼阁横空出世,正可谓千古风云传盛事,三楚江山独此楼。
扩展资料
黄鹤楼雄踞长江之滨,蛇山之首,背倚万户林立的武昌城,面临汹涌浩荡的扬子江,相对古雅清俊晴川阁,刚好位于长江和京广线的交叉处,即东西水路与南北陆路的交汇点上。登上黄鹤楼武汉三镇的旖旎风光历历在目,辽阔神州的锦绣山河也遥遥在望。
由于这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前人流传至今的诗词、文赋、楹联、匾额、摩岩石刻和民间故事,使黄鹤楼成为山川与人文景观相互倚重的文化名楼,素来享有“天下绝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黄鹤楼
黄鹤楼哪年建成
黄鹤楼始建于公元223年,三国时期该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了观赏楼。后来1981年10月对此进行重建,1985年6月建成。新建的黄鹤楼和长江大桥、晴川饭店交相辉映,恢复了原来的特色,但比旧楼更加宏伟。
黄鹤楼基圆位于湖北武汉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它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登楼远眺,武肢配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
登黄鹤楼,不仅仅获得愉快,更能使心灵与宇宙意象互渗互融,从而使心灵净化。这大约就是黄鹤楼美的魅力经风雨而不衰,与日搏饥塌月共长存原因之所在。
黄鹤楼哪一年建成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即公元223年,当时吴主孙权出于军事目的,在形势险要的夏口城即今天的武竖迅昌城西南面朝长江处,修筑了历史上最早的黄鹤楼。而后兵火频繁,黄鹤楼毁于卖派公元1884年。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
三国时期黄鹤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
唐永泰元年(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仅在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最后一座建于余配此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遗址上只剩下清代黄鹤楼毁灭后唯一遗留下来的一个黄鹤楼铜铸楼顶。
现存的黄鹤楼是1985年建成的。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1981年重建黄鹤楼时,选址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1981年10月,重建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