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镜子怎么制作方法 怎样用玻璃自制镜子?
怎样用玻璃自制镜子?
【原理】
平面镜是由化学镀银的方法,在平板玻璃表面沉积一层银膜而制成的。它的化学原理是银离子在有机物的还原性基团作用下以金属银结晶析出。
普通镜子的镜面呈银白色。制作镜子时,在镜面上析出少量银(呈半透明状),然后在银膜上复涂一层彩色涂料,就得到彩色镜子。选用透明的有色平面玻璃进行通常的银镜反应,能得到另一种彩色镜子。
【准备】
(1)银氨溶液的配制 在5%硝酸银溶液中逐滴加入浓氨水,直到产生的沉淀消失为止。再滴加10%的氢氧化钠溶液(每毫升硝酸银加一滴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加入浓氨水,到沉淀再次消失为止。再用硝酸银溶液回滴到溶液略显浑浊为止。最后加入2倍体积的蒸馏水稀释。如改用桃胶的稀溶液稀释,做成的彩色镜质量更好。
(2)彩色透明聚氨酯的配制 取二甲苯和环己酮以1∶4体积比混合作为溶剂。称取溶剂质量1/20的透明颜料加入溶剂中,不断搅拌,直到完全溶解为止。把制得的透明颜料液慢慢加入到聚氨酯(商品名:清水685,是一种清漆)中,边加边搅拌,一直加到色度符合要求为止。
【操作】
方法一:可以用市场上买的蓝色或茶色、红色的玻璃片加工成彩色镜子。
(1)用软棉布蘸取洗洁精反复擦洗玻璃板,再用水冲洗干净。用软棉布或干净的黑板擦蘸取一些铁红粉(氧化铁粉末)在玻璃板上反复擦洗,完全除去表面的污垢和油腻,最后用水反复冲洗,直到没有红色的铁红粉残存,玻面上水膜均匀,不挂水珠。
(2)用氯化亚锡稀溶液冲洗2~3次,使玻璃板要镀银的地方都浸润到,使它的表面敏化。然后用蒸馏水淋洗2~3次,除去氯离子。把清洗好的平板玻璃放在桌面或其他支架上,使玻璃保持水平,吸掉挂在边缘上的水滴,但不能再触及洗干净的平面。
(3)把银氨溶液和4%的酒石酸钠钾以1∶1的体积比混合,立即小心倾倒在玻璃上(没有酒石酸钠钾,可以用0.2mol/L葡萄糖溶液替代)。混合液的量可以根据制镜面积计算,一般每平方分米需要混合液约30mL。混合液要布满玻璃表面并积存到一定厚度。
(4)静置约10分钟(时间跟室温有关,室温越高,时间越短)后,倾去玻璃上残留的试液,再用小流量的水仔细冲洗附有银粒的表面。然后按操作(3)的方法,重复操作1~2次。
(5)拿起玻璃片,朝有光线的地方看,如果玻璃板已不呈透明状即可。
(6)用小流量的水小心淋去玻璃表面的残余液。再使镜面干燥(一定要完全干燥),最后用软毛笔蘸取二甲苯稀释的聚氨酯胶液小心涂在银面上,待它干燥后,还可以镀一层红丹漆,作为银镜的保护层。
方法二:用普通无色玻璃制作彩色镜子
(1)~(4)的操作与上述方法一相同。
(5)拿起玻璃朝有光线的地方看,如果银面涂得均匀、完整,并且使玻璃呈半透明状即可。再用上述方法小心清洗、干燥。
(6)用软毛笔把前面配好的彩色透明聚氨酯均匀涂在银面上,干燥后即成。
【说明】
(1)决定制镜质量的因素除混合液的配比外,最重要的是玻璃的清洗,只要玻璃平整洁净,就一定能制成光亮、均一的银镜。
(2)洗干净的玻璃表面不能用手指去碰,手指接触过的地方不易涂上银面。
(3)玻璃放置要保持水平,这样可以保证镀银液分布均匀。
(4)如果室温过低(冬天),可用电吹风微微加热。
(5)在涂聚氨酯或有色透明聚氨酯前,银面一定要干燥,否则银面易脱落。
(6)银氨溶液不能久存,以防转变成雷酸银(AgONC)或叠氮化银(AgN3)引起爆炸。反应后的混合溶液要及时处理,不能存放。
(7)银氨溶液和酒石酸钠钾溶液混合后,银即开始析出,所以操作时应计算混合液的用量,用多少就配制多少,以免造成浪费。
镜子的制作方法?
一块玻璃
一点银粉或者可以用铝粉取代银粉
将银粉或铝粉稀释涂满玻璃单面,烘干即可做成最简单的镜子,工艺很粗糙。
正常的工艺流程:
玻璃-人工检验-装片-辊道输送-抛光-刷洗-冲洗-敏化-一次镀银-二次镀银-镀铜-清洗-干燥-预热-一次涂漆-中间烘干-二次涂漆-冷却-清洗镜面-双面清洗-干燥-输送-卸片-检验-其他处理。
试管,酒精灯,烧杯,石棉网,三角架,葡萄糖溶液,氨水,硝酸银溶液。
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mL2%的硝酸银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然后一边振荡试管,可以看到白色沉淀。再一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这时得到的溶液叫银氨溶液). 乙醛的银镜反应: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不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在此过程中,不要晃动试管,否则只会看到黑色沉淀而无银镜。) 葡萄糖的银镜反应:滴入一滴管的葡萄糖溶液,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不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反应本质 这个反应里,硝酸银与氨水生成的银氨溶液中含有氢氧化二氨合银,这是一种弱氧化剂,它能把乙醛氧化成乙酸(即-H被氧化成-OH),乙酸又与生成的氨气反应生成乙酸铵,而银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银。从葡萄糖的角度来说,葡萄糖中有醛基,具有还原性,把硝酸银里的银离子还原成金属银
镜子是怎么做出来的?
一、镜子是怎么做出来的:
1、最早的人不会用复杂的工具,于是他们把石头磨光,光滑的石头会反色成像,这就有了最初的镜子。
2、古人们制造镜子是把稀薄贴在玻璃上面,之后在上面浇灌水银,等到水银溶解凝固了后就会牢牢贴在上面成了最初的镜子。
3、到了工业发展的时候人们在做彩色玻璃的时候,发现加入二氧化锰能让玻璃变得十分清澈能够映射人物,这样就有了玻璃镜的出现。
4、最后在科学实验,使铝在真空中蒸发,接着把铝的气体附着在玻璃上进行制冷,就有了铝镜,这种镜非常便宜而且很耐用,是最流行的镜子。
二、镜子的由来及发明者:
古代用黑曜石、金、银、水晶、铜、青铜,经过研磨抛光来制成镜子 ;公元前年,埃及已有用于化妆的古铜镜;公元 1世纪,开始有能照出人全身的大型镜;
中世纪盛行与梳子同放在象牙或贵金属小盒中的便携小镜;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出现以银片或铁片为背面的玻璃镜;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为制镜中心,所产镜子因质量高而负有盛名。
16世纪发明了圆筒法制造板玻璃,同时发明了用汞在玻璃上贴附锡箔的锡汞齐法,金属镜逐渐减少。17世纪下半叶,法国发明用浇注法制平板玻璃,制出了高质量的大玻璃镜。
镜子及其边框日益成为室内装饰。18世纪末制出大穿衣镜并且用于家具上。锡汞齐法虽然对人体有害,但一直延续应用到19世纪。年,德国化学家J.von莱比格发明化学镀银法,使玻璃镜的应用更加普及。
中国在公元前年已有铜镜。但古代多以水照影,称盛水的铜器为鉴。汉代始改称鉴为镜。汉魏时期铜镜逐渐流行,并有全身镜。
最初铜镜较薄,圆形带凸缘,背面有饰纹或铭文,背中央有半圆形钮,用以安放镜子,无柄,形成中国镜独特的风格。明代传入玻璃镜。清代乾隆(~)以后玻璃镜逐渐普及。日本及朝鲜最初由中国传入铜镜。日本在明治维新时玻璃镜开始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