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为什么稳定 为什么玻璃的化学性质这么稳定
为什么玻璃的化学性质这么稳定
为什么玻璃的化学性质这么稳定
: 玻璃的主要成分是SiO2,很稳定,
几乎不和酸碱反应可以和氢氟酸反应~
玻璃为什么光滑
不知道你说的光滑是什么,如果是指粗糙度为零,也就是没有摩擦的话是不可能的,如果是指说表面形状平滑,那要看你怎么加工,不光滑的玻璃也是有的
表面粗糙度(surface roughness)
在机械零件切削的过程中,刀具或砂轮遗留的刀痕,切屑分离时的塑性变形和机床振动等因素,会使零件的表面形成微小的峰谷.这些微小峰谷的高低程度和间距状况就叫做表面粗糙度,也称为微观不平度,它是一种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轮廓的支承长度率Rmr(c) —— material ratio of the profile
Rmr(c)
轮廓的支承长度率Rmr(c)是指在给定水平
位置c上轮廓的实体材料长度Ml(c)与评定长度
的比率.
评定参数的选用
幅度参数Ra,Rz是基本参数.
RSm ,Rmr(c) 是辅助参数
有粗糙度要求的表面必须选择一个幅度参数.
0.025~6.3μ推荐选用Ra,其余选用Rz
不能单独选用,只能作为幅度参数的附加参数,表面有特殊功能要求时选用.
4.3.2 参数值的选用
类比法.考虑因素:
同一个零件上,工作表面比非工作表面的 Ra
或Rz值小.
摩擦表面比非摩擦表面,滚动摩擦表面比滑
动摩擦表面的Ra或Rz值小.
运动速度高,单位面积压力大,受交变载荷
作用的零件表面,以及最易产生应力集中的
沟槽,圆角部位应选用较小的粗糙度数值.
要求配合稳定,可靠时,粗糙度参数值应小
些.如,小间隙配合表面,受重载作用的过
盈配合表面,都应选用较小的粗糙度数值.
协调好表面粗糙度参数值与尺寸及形位公
差的关系.通常,尺寸,形位公差值小,
表面粗糙度Ra或Rz值也要小;尺寸公差等
级相同时,轴比孔的粗糙度数值要小.
防腐蚀性,密封性要求高,或外形要求美
观的表面应选用较小的粗糙度数值.
凡有关标准已对表面粗糙度作出规定的标
准件或常用典型零件(例如,与滚动轴承
配合的轴颈和基座孔,与键配合的轴槽,
轮毂槽的工作面等),应按相应的标准确
定其表面粗糙度参数值
玻璃有什么特性?有哪些优缺点?
玻璃特性
(1)各向同性:玻璃的原子排列是无规则的,其原子在空间中具有统计上的均匀性。在理想状态下,均质玻璃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折射率、硬度、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导热率、电导率等)在各方向都是相同的。
(2)无固定熔点:玻璃由固体转变为液体是一定温度区域(即软化温度范围)内进行的,它与结晶物质不同,没有固定的熔点。软化温度范围Tg~T1,Tg为转变温度,T1为液相线温度,对应的黏度分别为10dPa·s、10 dPa·s。
(3)介稳性:玻璃态物质一般是由熔融体快速冷却而得到,从熔融态向玻璃态转变时,冷却过程中黏度急剧增大,质点来不及做有规则排列而形成晶体,没有释出结晶潜热,因此,玻璃态物质比结晶态物质含有较高的内能,其能量介于熔融态和结晶态之间,属于亚稳状态。从力学观点看,玻璃是一种不稳定的高能状态,比如存在低能量状态转化的趋势,即有析晶倾向,所以,玻璃是一种亚稳态固体材料。
(4)渐变性与可逆性:玻璃态物质从熔融态到固体状态的过程是渐变的,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也是连续的和渐变的。这与熔体的结晶过程明显不同,结晶过程必然出现新相,在结晶温度点附近,许多性质会发生突变。而玻璃态物质从熔融状态到固体状态是在较宽温度范围内完成的,随着温度逐渐降低,玻璃熔体黏度逐渐增大,最后形成固态玻璃,但是过程中没有新相形成。相反玻璃加热变为熔体的过程也是渐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