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玻璃炸了什么原因 钢化玻璃自然爆炸的原因是什么?

钢化玻璃自然爆炸的原因是什么?

1.产品制作质量原因:玻璃质量缺陷的影响如有玻璃内有杂质,或是玻璃表面因加工过程操作不当造成有划痕、炸口、深爆边等缺陷,都会导致钢化玻璃自爆。玻璃在加热或冷却时沿玻璃厚度方向产生的温度梯度不均匀、不对称。使钢化制品有自爆的趋向,有的在激冷时就产生“风爆”。

2.制作工艺和技术原因:钢化玻璃内部的硫化镍膨胀是导致钢化玻璃自爆的主要原因。玻璃经钢化处理后,表面层形成压应力。内部板芯层呈张应力,压应力和张应力共同构成一个平衡体。玻璃本身是一种脆性材料,耐压但不耐拉,所以玻璃的大部分破碎是张应力引发的。

钢化玻璃中硫化镍晶体发生相变时,其体积膨胀,处于玻璃板芯张应力层的硫化镍膨胀使钢化玻璃内部产生更大的张应力,当张应力超过玻璃自身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就会导致钢化玻璃自爆。国外研究证明:玻璃主料石英砂或砂岩带入镍,燃料及辅料带入硫,在℃~℃高温熔窑燃烧熔化形成硫化镍。当温度超过℃时,硫化镍以液滴形式随机分布于熔融玻璃液中。当温度降至797℃时,这些小液滴结晶固化,硫化镍处于高温态的α-NiS晶相(六方晶体)。当温度继续降至379℃时,发生晶相转变成为低温状态的β-NiS(三方晶系),同时伴随着2.38%的体积膨胀。这个转变过程的快慢,既取决于硫化镍颗粒中不同组成物(包括Ni7S6、NiS、Ni.01)的百分比含量,还取决于其周围温度的高低。如果硫化镍相变没有转换完全,则即使在自然存放及正常使用的温度条件下,这一过程仍然继续,只是速度很低而已。

当玻璃钢化加热时,玻璃内部板芯温度约620℃,所有的硫化镍都处于高温态的α-NiS相。随后,玻璃进入风栅急冷,玻璃中的硫化镍在379℃发生相变。与浮法退火窑不同的是,钢化急冷时间很短,来不及转变成低温态β-NiS而以高温态硫化镍α相被“冻结”在玻璃中。快速急冷使玻璃得以钢化,形成外压内张的应力统一平衡体。在已经钢化了的玻璃中硫化镍相变低速持续地进行着,体积不断膨胀扩张,对其周围玻璃的作用力随之增大。钢化玻璃板芯本身就是张应力层,位于张应力层内的硫化镍发生相变时体积膨胀也形成张应力,这两种张应力叠加在一起,足以引发钢化玻璃的破裂即自爆。

简单的说,镍元素在高温状态下非常的小,但在常温状态下,又会变大。钢化玻璃在加热过程中镍元素会变小,但在急速冷却时并没有来及变回到常温状态时的体型,所以钢化玻璃会自爆。国家规定,钢化玻璃的自爆率为3‰。

钢化玻璃为什么会自动爆炸

钢化玻璃内含有一种叫硫化镍的成分,硫化镍膨胀是导致钢化玻璃自爆的主要原因,以目前的技术还无法将硫化镍完全清除。夏天气温高,钢化玻璃内的硫化镍更容易膨胀,再加上家里开空调,内外温差大,发生自爆的情况会多一些。

钢化玻璃有“千分之三的自爆率”,这个是钢化玻璃行业内心照不宣的“秘密”。除产品制作本身质量原因外,与其本身制作工艺中固有的缺陷有关。

扩展资料:

防止钢化玻璃可以贴防爆膜。看过汽车挡风玻璃破碎时的样子,玻璃并没有到处乱飞,而是固定在了一层膜上。这个办法同样可以用到钢化玻璃上。贴上这种防爆膜,就可以防止玻璃碴乱飞,也就从根本上减小了玻璃对人身体的伤害。

但在选用防爆膜时要小心,尽量选择经过国际窗膜协会认证、具备生产安全膜资格的防爆膜。一些主要成分为聚氯乙烯的劣质贴膜,不但在意外发生时起不到任何防护作用,而且还含有有毒物质,长期使用会产生慢性伤害。

参考资料:人民网-淋浴房钢化玻璃爆裂割伤脚跟 事件多发总是难维权

为什么玻璃杯会爆炸?

不知道我们过去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拿玻璃杯倒开水的时候,杯子突然就炸了!这种事故发生在当时发生还是比较频繁的,以至于后来,我们家用的都是不锈钢杯子

但现在我用玻璃杯倒开水,也不炸了,即便有个别人被炸伤过,也是极个别的特例了。那么,为什么过去玻璃杯不禁热水,但现在就好这么多了呢?

一、炸裂原因
炸裂原因大家闭着眼都想得到,就是热胀冷缩嘛。因为玻璃这种材质又硬又脆,我们突然倒入开水的时候,就会产生受热不均,里面这块烫的要死,已经开始膨胀了。但外面还是常温,一点变化没有,这样,内外变化不一致,当产生的张力超过了玻璃锁能够承受到的极限时候,就能听到砰~的一声。


二、为什么以前的玻璃杯很容易炸,但现在的很少


1、玻璃制作方式不同。过去的经济水平还没有这么高,生产的玻璃多是钠钙玻璃,这种玻璃容易炸裂,我们现在耐高温的玻璃是因为出厂的时候被钢化了,现在的玻璃水杯和碗都经过了这一道工序。其实以前也有耐高温的玻璃容器,我们以前上化学课时候,做蒸馏实验时候用的玻璃仪器,就很结实,这种耐高温、能火烧的玻璃就是硼硅酸盐玻璃,成本上比钠钙玻璃贵多了。但现在经济水平得到提高,耐高温性能也大大增加了,现在我们的泡茶的茶具、茶壶就是这种含有氧化硼的玻璃。


2、制作工艺更成熟。不管是做玻璃杯还是做陶瓷,在烧制后都有一道工序,叫“退火”。这是让物体内部结构更加稳定的方式。但过去做玻璃杯时候,工艺比较糙,它给容器降温时候是间歇性的,这样就没完全达到稳定物体内部结构的效果,因此玻璃结构不稳定,导致后期使用过程中会炸裂。但现在都是工作间流水线上的一顿操作,所有环节环环相扣,不太可能出现质量不过关的产品,就算有,也是大批量被淘汰,不会上市。


刚才是说退火,另一方面是玻璃杯现在的做工也比较薄,之前内外温差大的现象减轻了很多,杯底也足够厚,可以端起来。
不过实际上现在的玻璃杯也会炸裂,因为温度差还是有的,但没有过去这么大。不过如果你现在手痒的话,可以试试把玻璃杯用冷水冲洗,或者放冰箱里,然后倒开水,看看它炸不炸。(当然我是开玩笑的)但我好像又找到了一个不上学的“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招~


虽然玻璃经过了处理,改变了热胀系数之后,一般开水不会炸裂,但还是有例外的,之前有听到报道说,某些杂牌的燃气灶,它们表面就是玻璃覆盖的,以美观和好清洁为卖点,收获了很多粉丝,但有些人在煮东西的时候,就发现这些玻璃面板因为质量不过关,导致受热不均炸裂。不管怎么说,还是希望大家买玻璃类产品的时候注意一下。


话说回来,最后还是要提醒一下各位朋友,在买玻璃杯的时候要买那种无铅玻璃哦!你是钠钙玻璃水杯也好、高硼硅玻璃水杯也好、水晶玻璃水杯也好,都无大碍,但一定记得要厚的杯底,更加耐用、也更实用~

相关专题: 爆炸 钢化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