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的门簪有何规定 门簪是什么?传统大门的构件之一
门簪是什么?传统大门的构件之一
我们经常在旅游中会看到古代建筑都会有门簪这个东西,那么,究竟门簪长什么样子,门簪上的花饰多种多样,有各种花卉、花果和吉祥文字等,又会有什么样的寓意呢?跟着我来看看大门风水中是如何解析的吧。
门簪是什么?
门簪是四合院门楼大门上的木制装饰构件,同时起到加固门框的作用,广亮大门上四个门簪,如意门上多为两个门簪,迎面浮雕花卉牡丹、葫芦以示富贵之意。但雕文字的为多数,四个门簪上迎面各雕一字,如“惠我迪吉”其意是引我来至吉祥的地方。
古建筑中的门框窄小,没有门扇装饰的华丽,但是,因为门框和门扇都是一个系统,所以古人对门框的装饰不敢掉以轻心,尤其是对位置显要的门簪的装饰。以至于后来,许多民居大门上门簪的设置只为了美观,并无功用,门簪的意义大大小于了它的装饰意义。
门簪在外形上多种多样,有圆形、四方形、菱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形状,并在上面雕刻饰彩,内容主要是四季花卉或吉祥文字,增添它的装饰效果。
门簪上的花饰多种多样,有各种花卉、花果和吉祥文字等。只两枚门簪时常雕吉祥字样,四枚时则分别雕以春兰夏荷秋菊冬梅,图案间还常见吉祥如意、福禄寿德、天下太平等吉词颂语。当然,个别时候也有把整个门簪雕刻成一种瑞兽的。相比较而言,动物形门簪没有花卉、文字门簪圆润和温暖。
随着古建筑在时光中的湮没,门簪也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但是这小小门簪不仅是那个时代人们审美的表现,更蕴含着时代的文化色彩。
门簪的历史
汉代已出现门簪。古建筑学家刘敦桢《河南省北部古建筑调查记》:门簪的数目,在中国营造学社已经调查的辽、宋遗物中,均为二具。唯此寺(指少林寺)金正隆二年西堂老师培,与元泰定三年聚公塔,增为四具,足证金代的门簪数目已与明、清同。唯其时位于两侧者,虽正方形,可中央两具,或作菱形,或作圆形,未能划一,也许是一种过渡时代的作风。门簪数量的变化,反映了其由实用性向装饰性的过渡。作为具有结构功能的构件,一洞门上只需两个门簪便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了。初时置一对门簪,只着眼于固定门扇作里。人们追求美观,将其做得具有装饰趣味,但仍只两枚。后来,人们再重门簪的装饰效果,增加四枚的本身,已将门簪的结构功用降于第二位了。至于那些纯粹为了做样子的门簪,便只计装饰,不较其它了。
古建筑门楼的门框上有几个朝外的圆木叫什么?
门簪
门簪。门簪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大门构件,安在街门的中槛之上,有用两个或四个的,如大木的销钉将连楹结合在门框上,形式有圆形,六分形,但多用六方形,长按中槛厚一份,连楹厚一份半,再加本身径的四分之五即长,径按中槛高的五分之四或按门口宽的九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