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南京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门

为什么南京那么多的地名都有“门”这个字呀?

南京明城墙初建时有十三个门,外郭城有十八个门。
清末以后,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南京城墙上又陆续开辟十几个城门,这使得南京带个“门”字的地名特别多。我们就来说说高楼门、卡子门这两座“门”。
  高楼门
高楼门,很多人都以为是一座激哗城门,但是到现场去找,你无法找到这个城门在哪里。
高楼门位于鼓楼东北方向,北起百子亭,南到大钟亭。这里靠近明城墙,距离其最近的明城墙,其一侧是建于清末的玄武门、明茄行一侧是新中国成立后开辟的解放门。
有人要问了:“是不是历史上这里有过一座城门,就叫做高楼门呢?
其实,“高楼门”看似城门,却和城门风马牛不相及,本来面目应该是“高门楼”。
有一种说法,明代时,这里有一座又高又大的牌坊,民间把牌坊俗称为“门楼”,因此催生了“高门楼”的地名,后来又演变成了“高楼门”。
《南京地名大全》的记载则指出,明代时这里有一座楼房的门基,且地势较高,因此得名“高楼门”,与城门并没有关系。
  卡子门
和高楼门类似的,还有一个卡子门。卡子门的知名度更高,地铁三号线有一站就叫做“卡子门”。卡子门距离南京内城墙和外郭城遗址都不远,这个“门”真的是一座城门吗?
同样,卡子门也不是城门,但它与明代南京的内城墙、外郭城都着密切的联系。
明代,皇家的天坛、山川坛等重要设施都位于都城外的东南方向,为了隔开皇家建筑和平民居住区,对东南区域起防范作用,在建造都城城墙(也就是现在的南京明城墙)时,特地从城墙东南角,大概通济门外的位置开始,向南造了一座土城,这座土城南延与外郭城相连。
有研究者认为,南京民谚中纳旦的“内十三、外十八,一根门闩往里插”所说的“门闩”,就是指这道土墙,有研究者称之为“丁字墙”,民间称为“土城头”,雨花台区地名“丁墙”与这道土城直接相关。
“门闩”上还开了一座城门,这就是距离南京内城很近,距外郭城却很远的双桥门,一般都将双桥门算作南京十八个外郭城门之一。
清代,地方政府在这道土墙上设关卡,向过往行人征收货物税,收税的地方,后来就被人称为“卡子门”。
由此可见,卡子门也不是城门,而是一个关卡。“卡”是一个多音字,严格说来,“卡子门”因关卡得名,“卡”应该读成 qiǎ 而不是 kǎ 。
  麒麟门
麒麟门是南京十八个外郭城门之一,是外郭城朝东的一座门。
这里有南朝刘裕初宁陵的一对石麒麟,从宋代开始就以“麒麟”为地名,宋代叫做麒麟市,元代叫做麒麟铺。明代在这里建外郭城门,就成为“麒麟门”。
提起麒麟门,南京人都会想到东郊的这个地方,鲜为人知的是,南京有两个麒麟门,另一座麒麟门“藏”在总统府里,并不是一座城门,而真正是一座大门。
总统府中轴线上,在大堂后面,本来有一座长方形大红漆面的双扇木门。门前蹲有两只石狮,因为酷似瑞兽麒麟,被称为“麒麟门”。据说,总统府麒麟门平时是紧闭的,只有蒋介石来到办公大楼时才开启,其他人只能从门两侧绕行,以示蒋所谓的“威严”。
总统府麒麟门已经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拆除,目前现场有重建的两扇大门,一左一右各有石鼓,石鼓顶端有小石狮,旁边有说明牌介绍麒麟门的历史。
  玄武门
玄武门是南京的一座内城城门,如今是玄武湖公园大门。
玄武门,年6月,为了南洋劝业会而开辟。此门开辟竣工时,南京最高军政长官是两江总督张人骏,张人骏是河北丰润门,因此定名为“丰润门”。民国时期,单孔的丰润门改为三孔城门,名字则改为玄武门。
其实,南京有过两座玄武门。另一座玄武门历史更久,是明代皇宫内最里面一道宫城(俗称紫禁城、大内)的北门,位于宫城北垣中部稍偏西的地方,又叫做“宫后门”,门内就是后宫。
由于明故宫的宫城早在清代就已经被毁,宫城北门玄武门也早就消失,因此现在提起“玄武门”,人们想到的往往是玄武湖公园的“玄武门”,很少有人还记得明代皇宫的玄武门。
南京明皇宫的宫城图,正北的门是玄武门。
另外,南京还有两座沧波门,一座是南京外郭城门,一座是浦口城的城门。

南京有很多叫“门”的地方,一共有多少个门,都叫什么门?

南京尾数是门的很多象二楼朋友所述
不过那些有大部分不是明朝时期的门
“里十三”指的是13道京城城门,都与市内大街贯连:

城东设朝阳门(今中山门) 城南设正阳门(今光华门)

通济门 聚宝门(今中华门)

城西设三山门(今水西门) 石城门(今汉中门稍南的汉西门)

清凉门(又称清江门) 怀远门(今定淮门)

仪凤门(今薯慎兴中门) 城北设钟阜灶或门

金川门 神策门(今和平门) 太平门

“外十八”指城郭的城门,分别为麒麟门、仙鹤门、姚坊(化)门、观音门、佛宁门、上元门、沧波门、高桥门、上方门、夹岗门、双桥门、栅栏门、凤台门、大小安德门数辩敬、大小驯象门、江东门。 

另后开草场门;丰润门;海陵门;武定门;汉中门、中央门、小北门;新民门;雨花门;解放门;集庆门。

南京共有多少个门(比如玄武门)

有13个,分别是朝阳门、聚宝门、通济门、正阳门、三山门、石城门、清凉门、定淮门、仪凤门、太平门、神策门、金川门、钟阜门。

1、朝阳门

朝阳门为南京明城墙明代十三座内城门之一,此门是瓮城连接城内的宫城和城外的明孝陵的通道,往东可至外郭麒麟门。现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朝阳门原为明代朝阳门瓮城,因城门位于南京城东,最先迎接太阳而得名。朝阳门瓮城现已不存,今三拱券城门系民国时期开辟,现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正阳门

正阳门,南京明城墙内城十三座内城门之一,今称光华门,是南京京城的正门,位于御道街最南端。正阳门是内外均为瓮城的复合型瓮城,对城内城外有双重防御作用。

光华门是南京城墙明代南部三座城门中,最靠东的一座,西面距通济门约米,东北面距朝阳门(今中山门)约米。

年(民国二十年),国民政府为纪念辛亥革命江浙联军由此进入光复南兆知京城,易名光华门,喻光复中华之意。次年4月由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题写“光华门”匾额镶嵌于城门之上。

年(民国二十六年)12月南京保卫战,中日在光华门激战,最终失守南京城破,城门被炮火炸塌。光华门是日军攻打南京时战斗最激烈、伤亡最大的一座手禅城门。

3、通济门

通济门,是南京明城墙十三座明代内城门之一,明初由原集庆路旧东门截城壕增建,扼守于内外秦淮分界,门向东北为皇城,向西南则是商业区,为南京咽喉所在,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瓮城城门,世界城墙史上独一无二的杰作。

通济门为福船型(鱼腹型)内瓮城城门,与三山门(今水西门)相似,临近秦淮河用船形取同舟共济之意。也是南京内城门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城门,与聚宝门(今中华门)和三山门(今水西门)是三座规格最高的内瓮城城门。

4、三山门

三山门,位于南京城西南,坐东向西,历史上为水陆两栖城门,是明南京内城十三城门之一,面临秦淮河,为水陆两栖城门,是旧日从水路进出南京城的主要通道,故而俗称水西门。

三山门其历史可追溯到南唐都城以及宋、元金陵城的龙光门,年(明洪武十九年)重新建造,因南眺三山故才改名为三山门。

三山门为福船型(鱼腹型)内瓮城的主城门。规模仅次于聚宝门(今中华门),与通济门略同,建有内瓮城三座,门垣共四道,每两道城墙间设瓮城,内瓮城呈船形或者鱼腹型族薯消,供作储兵防守之用。

5、清凉门

清凉门是是南京明城墙的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门之一,因坐落在清凉山得名,现由一道城门和一圈椭圆形瓮构成,主城门为单孔拱券结构,城门楼上的城楼已经不存在,城顶上存留一块绞关石,上凿有两个绞孔,瓮城呈半圆形,正对城门,坐东朝西。

城门原由一道瓮城、两道城门组成。明洪武六年()六月,该门设兵马司扼守。洪武十二年三月,改称清江门。据史载,该门建成不久,即被堵塞,600多年没有使用。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明城墙

相关专题: 南京 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