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烟壶怎么用 水烟壶怎么用
水烟壶怎么用
第一步:准备水烟壶一个,将装水的瓶身与壶嘴处分离。
第二步:在瓶身装入清水,水位大约占到瓶身1/2处左右,将管浸没在水中即可。
第三步:在壶嘴处旁边的小洞中插入一根香烟,将香烟点燃。
第四步:用嘴吸住壶嘴的位置处,和正常吸烟方法一样,吞吐吸烟即可。
过去的鼻烟壶怎么用?里面装的是什么啊?
鼻烟壶里面装的是鼻烟。过去的鼻烟壶装着鼻烟,随身携带,需要使用时从里面倒出鼻烟即可。
鼻烟传入中国后,中国人先是利用传统药瓶盛放鼻烟,在此基础上利用了多种材质和制作工艺来完善鼻烟的盛具。他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这种口小腹大的瓶子存放鼻烟更有好处,能够保证鼻烟在长期使用也不变质,并且携带方便。
鼻烟壶始于明朝,盛于清代。内画鼻烟壶出现于嘉庆末年道光初期。它是用特制的微小勾形画笔,在透明的壶内绘制而成的。最初的内画鼻烟壶是内壁没有磨砂的透明玻璃壶,因为内壁光滑不易附着墨和颜色,只能画一些简单的画面和图案。
后来,艺人们用铁砂和金刚砂加水在鼻烟壶的内面来回的摇磨,这样使鼻烟壶的内壁呈乳白色的磨砂玻璃,细腻而不光滑,容易附着墨色,效果就像宣纸一样,内画鼻烟壶后来出现了一些比较精细的作品,再后来发展为诗书画并茂艺术精品。
扩展资料
最早将鼻烟传入中国的是利玛窦。
万历二十九年,利玛窦到北京,进献了一大堆好东西,名单列出来,如同话费清单那么长,大到自鸣钟、铁琴,小到鼻烟壶。在这些鼻烟壶中,以“十三太保”最显眼。
所谓“十三太保”,就是十三种不同的瓶子,整齐地放在锦盒中,瓶子的式样是不同的。当时,鼻烟壶还不叫鼻烟壶,鼻烟也不叫鼻烟。一般来说,对于这种词典中“查无此词”的外来物品,依国际惯例都是将外语发音音译成本土语言。
当时的人选来选去,决定还是叫“士那乎”。到了雍正年间,将“士那乎”更名为“鼻烟”。
到了晚清民国时期,鼻烟壶的制作达到了一个高峰,产生了许多制壶名家和作坊,例如雕瓷烟壶高手王炳荣、著名内画艺人四大名家周乐元、马少宣、丁二仲、叶仲三;著名的“辛家皮”、“袁家皮”等,都是当年鼻烟壶行业中的佼佼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鼻烟壶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收藏鼻烟壶你必须知道的事
鼻烟壶怎么使用
鼻烟壶大小适中,正适合随身携带,平常将鼻烟粉放进鼻烟壶中,在头脑昏沉的时候,打开鼻烟壶放在鼻子下闻一下,就可以达到清醒头脑的目的。
复杂一点,将鼻烟壶中的鼻烟倒在手指、手背或虎口处,轻嗅之,这也是当时流行的使用方法之一。不过后来的鼻烟壶中,其盖上都具备了一个精巧的小勺,使用时用小勺将鼻烟舀出,至于鼻孔下深吸,也慢慢成为一种时尚。
扩展资料
吸鼻烟的习俗,源自烟草发明者印第安人。汉人吸闻鼻烟始于明代。明末鼻烟进口甚少,仅广东一地有人吸闻。康熙开放海禁,西方传教士携带大量的鼻烟和盛装鼻烟的玻璃瓶。
吸鼻烟渐成风尚。乾隆皇帝常以鼻烟赐赏王公大臣,如此上下沿袭,渐渐地吸鼻烟成为社会时尚。中国鼻烟壶集中了中国绘画,书法、雕刻、镶嵌及玉石、瓷器、料器、漆器、珐琅、金属等工艺于一体,博采众长,自显奇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