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烤釉 什么是釉?
什么是釉?
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是用矿物原料(长石、石英、滑石、高岭土等)和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部分原料可先制成熔块)经过研磨制成釉浆,施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煅烧而成。能增加制品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电介强度,还有美化器物、便于拭洗、不被尘土腥秽侵蚀等特点。
现实应用:
我们日常使用的陶瓷器,一般都穿着一身光润、平滑的衣裳,特别是日用陶瓷,对“衣裳”更为讲究,有的洁白如玉,有的五彩缤纷,十分美观。陶瓷的这种衣裳,名叫“釉”。汉字中的釉,其含义是指有油状的光泽,所以用“油”字来表示瓷器表面的光泽,但又因为“油”字代表食物,经后人修改取表示光彩的“采”,加上油字的“由”,合成为“釉”字。
扩展资料
分类:
(1)、生料釉
将不经预先熔融的全部原料直接细磨而成。中国日用瓷生料釉主要有长石釉和石灰釉。长石釉也属于高温釉、透明釉,主要原料是长石、石英、高岭土。长石釉的特点是硬度大、光泽较强、乳白而柔和,但膨胀系数大,易产生裂釉。多用于瓷器和硬质精陶等制品。
(2)、熔块釉
为防止水溶性原料如硝石、硼砂(硼釉主要原料)和某些毒性原料如铅釉中的PbO等在制备釉浆时溶入水中,先将它们与其他无机原料按一定配比混合,经高温熔融成熔块,磨细形成。细磨时与一定量的可塑性粘土混合,制成的釉浆具有较稳定的悬浮性和对坯体的粘着性。多用于软质瓷制品(骨瓷、滑石瓷等)和釉面砖。
(3)、熔盐釉
无须制备釉浆,而是当制品煅烧至高温时,向窑的燃烧室内投放食盐、锌盐等,使产生挥发物。这种挥发物与坯体表面起化学反应而形成光亮的釉层。熔盐釉的特点是釉层较薄、坚实、与坯体结合紧密、耐酸碱、热稳定性好。多用于化工陶瓷制品。
(4)、土釉
又称泥釉。采用天然易熔粘土,经过淘洗制得。按烧成气氛不同,颜色在黄褐色到黑褐色之间变化。其特点是制作工艺简单、成本很低。多用于陶器制品。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釉
百度百科-陶瓷釉
釉料是什么?
釉彩是陶瓷上的装饰颜色,是由色料和助溶剂混合后烧制而成。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广泛碗、盘、盆中有许多都是釉彩。
彩绘
用特制的彩料,在瓷器上绘制图案、纹饰和画面,以增加器物的美感,提高其艺术价值,这一工艺过程,称为“彩绘”。彩绘瓷器的出现,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明清两代,为我国彩绘瓷器的大发展时期。
釉上彩
釉上彩,系在已烧好的瓷器上进行彩绘,再在锦窑中烘烤而成。由于烤烧温度不高,经受得起这种温度的色料很多,因而色彩最为丰富。但由于画面在釉上,经使用摩擦和同酸碱接触之后,便易于褪损变色。釉上彩首创于宋磁州窑,是在低温色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始称“宋红绿彩”。到了明代,釉上单种彩和多种彩的制作,已经很发达。清以后,釉上彩更多创新,有五彩、珐琅彩、粉彩、斗彩等。
釉下彩
所谓“釉下彩”,是指在釉下进行彩绘,亦即在胎体上彩绘之后再罩上一层无色透明的釉,以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与瓷器一次烧成。其特点是色彩光润柔和,清淡雅致,同时,于彩在釉下,不易磨损,不易变色。但由于釉下彩的色料要经高温烧成,而能经受高温的色调并不多,所以它的品种远不及釉上彩那么丰富。釉下彩为唐代长沙窑所首创。它开始是釉下褐彩,纹饰也 比较简单;然后发展为褐、绿两彩。宋元以后,便出现了包括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等在内的许多新品种。
青花
青花是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再施透明釉,在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其特点是:只使用一种颜色,一次高温烧成,工序较为简便,因此在瓷器装饰上应用广泛。青花以明宣德所制为佳。其青料来源于国外的一种含钴矿石,叫作“苏泥勃青”。成化以后,开始使用本国青料如“平等青”、“珠明料”等。
釉彩种类
瓷器釉彩种类繁多,每个种类中又有许多品种,主要有:
釉上彩,其品种有斗彩、五彩、粉彩、素云彩、珐琅彩等。
釉下彩,其品种有青釉褐绿彩、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釉下五彩等。
青釉,主要品种有粉青、梅子青等。
白釉,主要品种有卵白釉、甜白釉、象牙白釉等。
黑釉,主要品种有兔毫釉、油滴等。
红釉,又分铜红釉和铁红釉两类。铜红釉的主要品种有鲜红、朗窑红、宝石红、釉里红等;铁红釉的主要品种有矾红、珊瑚红等。
黄釉,主要品种有娇黄、姜黄、蜜蜡黄、蛋黄等。
低温釉,主要品种有胭脂红、孔雀绿等。
结晶釉,主要品种有鳝鱼黄、茶叶末等。
什么叫上釉.中釉.下釉
估计你记错了,,应该是“釉上”“釉中”“釉下”,
这都是陶瓷彩绘的基本术语,
由于传统意义上的陶瓷,一般都是上釉的,会有一层玻璃质釉层。而陶瓷彩绘,基本使用的是耐高温的化工原料(各种金属化合物)
所谓“釉下”,指的是陶瓷胎体,在施釉高温烧成前,就进行陶瓷彩绘(典型的代表就是“青花瓷”)彩绘之后再上釉烧成,此时的图案是被覆盖于陶瓷釉药之下的,因此被称为“釉下装饰”,简称“釉下”。
那么,釉中,则是一个比较新的叫法,在陶瓷坯体上先施釉,然后,在施完釉药的坯体表面进行彩绘装饰,(I有时在绘制结束后,再罩一遍釉,以防颜料被擦伤)再进行烧成,此时,彩绘颜料是悬浮于釉药之中的,被成为“釉中彩”,简称“釉中”,事实上,釉中和釉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将彩绘的工艺与烧制结合在一起,让色彩熔于胎体,起到绝对的保护,持久恒定,只要陶瓷存在,彩绘就存在。
所谓“釉上”,指的是在陶瓷经过高温煅烧之后,成为陶瓷成品,此时,表面的釉层已经形成,在此基础上以低温颜料绘制图案,再经过800度前后的烤烧,此时的图案,是附于陶瓷釉层表面的,如此的装饰工艺,叫做“釉上彩装饰”,也简称“釉上”。釉上彩绘,由于附在表面,在强烈的物理摩擦下或者数百年长期的风化作用下,可能会受到磨蚀。
以上就是对于这几个词汇的解释。。。应该足够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