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玻璃是怎么来的 玻璃是怎么来的?

玻璃是怎么来的?

玻璃在日常生活中很重要,它是用什么制造出来的呢?现在我们用来造玻璃的原料主要是砂岩、石灰石和长石。其中砂岩是最主要的成分,它的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是石头在自然界经过长期的冲积和风化而形成的。科学家们经过很多次实验,反复添加一些别的材料,其中纯碱不但能降低砂岩的熔点,而且能降低玻璃的黏度,使得玻璃在窑炉内像油一样流动,然后工人用这黏稠的液态玻璃造出各种玻璃制品。现在玻璃家族有:平板、钢化、夹层、磨光、弯型、光学、有色、瓶罐、器皿及照明等玻璃品种,而且近年来又发展了玻璃纺织、玻璃钢材等新品种。真是前景不可限量啊!

玻璃是哪来的

埃及,约公元前年前,中国制造出无色玻璃,广泛使用应该是在工业革命后。

  玻璃最初由火山喷出的酸性岩凝固而得。约公元前年前,古埃及人已制出玻璃装饰品和简单玻璃器皿,当时只有有色玻璃。约公元前年前,中国制造出无色玻璃。公元12世纪,出现了商品玻璃,并开始成为工业材料。18世纪,为适应研制望远镜的需要,制出光学玻璃。年,比利时首先制出平板玻璃。 
  年,美国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机。此后,随着玻璃生产的工业化和规模化,各种用途和各种性能的玻璃相继问世。现代,玻璃已成为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材料。
  多年前,一艘欧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满载着晶体矿物“天然苏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上。由于海水落潮,商船搁浅了。于是船员们纷纷登上沙滩。有的船员还抬来大锅,搬来木柴,并用几块“天然苏打”作为大锅的支架,在沙滩上做起饭来。
  船员们吃完饭,潮水开始上涨了。他们正准备收拾一下登船继续航行时,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来看啊,锅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莹明亮、闪闪发光的东西!”
  船员们把这些闪烁光芒的东西,带到船上仔细研究起来。他们发现,这些亮晶晶的东西上粘有一些石英砂和融化的天然苏打。原来,这些闪光的东西,是他们做饭时用来做锅的支架的天然苏打,在火焰的作用下,与沙滩上的石英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晶体,这就是最早的玻璃。后来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苏打和在一起,然后用一种特制的炉子熔化,制成玻璃球,使腓尼基人发了一笔大财。
  大约在4世纪,罗马人开始把玻璃应用在门窗上。到年,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术已经非常发达。
  “我国的玻璃制造技术决不能泄漏出去,把所有的制造玻璃的工匠都集中在一起生产玻璃!”
  就这样,意大利的玻璃工匠都被送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生产玻璃,他们在一生当中不准离开这座孤岛。
  年,一名叫纳夫的人发明了制作大块玻璃的工艺,从此,玻璃成了普通的物品。
  我们现在使用的玻璃是由石英砂、纯碱、长石及石灰石经高温制成的。熔体在冷却过程中黏度逐渐增大而得的不结晶的固体材料。性脆而透明。有石英玻璃、硅酸盐玻璃、钠钙玻璃、氟化物玻璃等。通常指硅酸盐玻璃,以石英砂、纯碱、长石及石灰石等为原料,经混和、高温熔融、匀化后,加工成形,再经退火而得。广泛用于建筑、日用、医疗、化学、电子、仪表、核工程等领域。

玻璃是什么时候出现在中国的?

看《庆余年》,灵魂穿越的男主范闲建议他爹范建制造玻璃来发家致富,没想到范建立马拿出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玻璃杯,原来范闲的母亲叶轻眉早已经在那个时代制造出了玻璃,这让范闲大吃一惊。然而,庆国虽然已经掌握了玻璃烧制技术,但还是不能在平民之中普及,只能在富贵之家使用。

那么,中国历史上,玻璃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玻璃在中国是怎样发展的?

事实令人遗憾,严格来讲在中国古代,没有建立起来完整的玻璃制造技术。

历史上,我国制造出过和玻璃相似的材料——琉璃。中国古代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我国制造琉璃的历史非常漫长,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琉璃的性质与玻璃相似,但成分不同。中国人烧制的琉璃,是一种有别于西方钠钙玻璃体系的铅钡玻璃体系。但这种琉璃透明度不高、模模糊糊,不如玻璃来得透亮,如果用琉璃杯盛温酒,就会开裂,实用性很低。相反,中国的名片——瓷器,就更好一些,不但外形漂亮,而且耐热性好,实用性高。

这仿佛就是一个岔路口:玻璃和瓷器分别代表着两条道路。中国人掌握了瓷器的烧制技术,精益求精,在瓷器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却把玻璃的制造抛在了脑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人对陶瓷的热衷,制约了玻璃行业的发展。

写到这,可能会有人问,在没有玻璃的古代,食物酒水可以用瓷器盛装,窗户用什么挡风呢?

明瓦。有一种材料叫做明瓦,是用蚌壳打磨成带有四个圆角的方形薄片,半透明的,最早出现于宋代。只有少数富贵人家才能使用。桐油纸。我们看古装剧的时候,时常看见有蒙面人用手指捅破窗户纸,来窥探屋里的情况。大部分普通人家只能纸来糊窗户,抵御寒风。在东北还有一种奇特的现象:“窗户纸糊在外”。要知道东北的冬天非常寒冷,室内外温差大,窗户上总会结霜,如果把窗纸糊在里面,冰霜容易接触到室内高温,就会融化,水就使窗纸受潮破损。将窗户纸糊在外面就能减少这种情况。

这就是古人的智慧,不断求索,令人钦佩。

玻璃制造起源于埃及和希腊,罗马人改进和推广了这一技术。对于中国来说,玻璃是个舶来品。玻璃制品传入中国的时间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在明朝时,郑和下西洋带回了烧玻璃的工匠;又有种说法是玻璃制品在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才由西方传入中国,但都是少量贵族才能拥有的精致摆件、工艺品。

虽然在今天,玻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应用在方方面面,几乎随处可见,但是在明清的时候,玻璃的身价可是可以和贵重的珠宝相媲美的。

《红楼梦》中,贾母身边有一个丫鬟就叫玻璃。贾母身边的丫鬟都以名贵材质命名,如珍珠、琥珀、翡翠、玻璃,袭人从前侍奉贾母时就叫做“珍珠”,后来宝玉为她改名叫的袭人。可以看出,在曹雪芹所在的清朝前期,玻璃非常珍贵,与琥珀、翡翠等物同价,故作为丫鬟名字与琥珀、翡翠珍珠等齐名。

清代时期,宫廷内务府专门设立了玻璃厂,其制造的玻璃非常贵重,只能用作皇家赏玩,或被皇帝作为赏赐品,奖赏给亲信官员。直到年,中国第一家玻璃厂在青岛建成,中国的玻璃制造业便开始蓬勃发展。

相关专题: 玻璃 是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