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区别有哪些
儿童退热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有什么区别?该怎么选?
孩子发烧,目前普遍应用和被推荐的退热药物只有两种: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那么这两种常用退热药又该怎么选呢?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儿童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有哪些区别?用这两种药物时又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对乙酰氨基酚VS布洛芬有哪些不同?
虽然两种药物都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但是仔细对比,有以下不同:
1.抗炎作用不同
布洛芬具有抗炎作用对,乙酰氨基酚不具备抗炎作用。
2.退热效果不同
布洛芬的退热作用相对来说稍微强一些,降温维持时间相对也较长。
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相比)退热作用相对较弱,但是口旦拍枯服后半小时,降温速度比布洛芬更快。
3. 用法不同
对乙酰氨模洞基酚的肠道不良反应较小,不会刺激胃黏膜,可以餐前服用。
布洛芬的肠胃反应较大,建议随餐服用或者餐后服用。
4.不适合人群不同
(1)医学研究显示,布洛芬与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所以明确对阿司匹林过敏者不可使用布洛芬。
(2)有消化性溃疡史、胃肠道出血、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凝血机制或血小板功能障碍(如血友病)的患儿不可使用布洛芬。
(3)有脱水症状或者水分补充不够等低血容量的患儿使用布洛芬退热,会增加肾功能损害的风险。
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主要是对肝肾功能方面的限制,限制人群相对较少。
(1)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不能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2)肝病或者病毒性肝炎、轻至中度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肺疾病的贺稿患儿不可使用,如患儿出现黄疸症状需要立即进行肝功能检查。
如何正确选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
退热用药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 无论用对乙酰氨基酚还是布洛芬都需要注意,给药间隔不小于6小时,24小时内用药不得超过4次,用于退热不超过3天,用于镇痛不超过5天,避免因药物过量导致肝损伤。超过这个时间或者出现症状恶化的情况应及时就医。
2. 在使用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期间,不建议同时使用其他复方感冒药和退热药,以免产生药物使用过量的风险。
3. 不推荐联合使用或者交叉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但是如果使用一种药物退烧不见效果,可以更换另外一种药物。如果出现持续高烧,精神萎靡、反复哭闹甚至惊厥等症状,家长就要带宝宝及时到医院就医。
4. 如果用于预防高热惊厥,那么不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5.对于口服药物导致胃肠不适的宝宝,建议家长选用栓剂。栓剂直肠给药,经肠粘膜吸收,直接通过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
6.在宝宝发烧用药期间,家长要注意给宝宝多喝水,确保孩子机体有足够水分,利于发汗散热。同时,要给宝宝穿轻薄吸汗的衣服,不可捂厚被子。家中要开窗通风,让空气对流,保证空气新鲜。
发烧超过多少度要用退烧药?
根据2016年《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上推荐: 2月龄,肛温 39.0 (口温38.5 ,腋温38.2 ),或因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儿童,可以考虑使用退热药。
2017年版《发热待查诊治专家共识》指出,对于体温 39 的发热,只要孩子精神状态良好,没有不适表现时,也可以先观察下。
所以,家长们不要把宝宝的体温作为衡量要不要吃退烧药的唯一标准,而是要注意结合观察孩子精神状态以及医嘱来判断是否需要用药。
总之,我们在使用药物时务必要小心谨慎,服药前一定要咨询医生,遵守医嘱,做到科学、安全用药,科学退烧才能让宝宝早日康复, 健康 成长。
宝宝发烧选对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是临床常用的退烧及镇痛药物
也是每个有宝宝的家庭常备药,那么很多家长在购买或者用药时,
不知道怎么给宝宝用,也不知道到底这两者都有什么区别
第一回合: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是同一类退烧药吗?
1. 布洛芬
布洛芬属于芳基丙酸类解热镇痛药,具有明显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其强度与阿司匹林相当。布洛芬对血小板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延长出血时间。然而,常规治疗剂量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因此布洛芬被世卫组织和FDA共同推荐,作为儿童退烧药的临床常用销芦药。
2. 对乙酰氨基酚
为苯胺类解热镇痛药,主要作用为解热、镇痛,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但抗炎作用略逊于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毒副作用少,是较为安全的退热药,有很多复方制剂的感冒药里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
简言之:布洛芬多了抗炎作用。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属于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
相对而言,单次剂量的布洛芬退热作用相对较强,降温维持时间相对较长,但对乙酰氨基酚体温下降的速度在口服后半小时比布洛芬更明显。
简而言之,布洛芬药效强、对乙酰氨基酚起效快。
第三回合: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儿童退热药安全吗?
目前来说,临床上没有一种药是绝对安全的,退烧药也不例外,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以及过敏风险。但总体来说,作为儿童用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副作用较轻微。
简言之:在儿童中应用是较为安全的。
第四回合: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禁忌症
1、布洛芬
常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等,其发生率高达30%。
患有基础病的老人,心脏病患者、肾血流量减少者慎用。
凡用量超过12片(2.4克)/周,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肾功能损害。
其过敏纯衡反应不常见,出现皮疹的同时也可伴发消化道反应。
2、对乙酰氨基酚
常用剂量下安全性较好。无论是婴幼儿或者老人均可耐受。
少数胃肠道不良发育可引起恶心、呕吐、出汗、腹痛、皮肤苍白等。
少数病例可发生皮肤过敏,如(红疹、荨麻疹)、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等。
乙醇中毒、肝病或病毒性肝炎患者慎用, 有增加肝脏毒性作用的危险。
肾功能不全者,虽可偶用,但如长期应用,有增加肾脏毒性的危险。在长期治做斗做疗期间应定期检查血象及肝功能。
总结:
1. 婴幼儿、儿童以及60岁以上老年人、有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优先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2. 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关节炎患者,优先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无消炎作用)。
图文素材来自网络,侵删。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宝宝退热怎么选?
作为退热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是目耐数前使用最广泛,也是最适合儿童服用的退热药,但在选择时,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选择,应该考虑什么情况。 那么,在用药时到底要如何选择呢?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属于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能降低发热者的体温,减轻疼痛带来的不适等,但对体温正常者无明显影响。事实上,两者的退热效果相似,差异比较小。
相对来说,单次剂量的布洛芬具有较强的退热作用,能保持较长的降温时间,而口服后半小时对乙酰氨基酚的体温下降速度要快于布洛芬。
如果宝宝年龄在 3-6个月 之间, 肛温 39.0 (相当于口温38.5 ,腋温38.2 ) ,或因发热而出现不适及情绪低落,建议口服 对乙酰氨基酚 。
对于 6个月以上 的宝宝,假如 肛温 39.0 (相当于口温38.5 ,腋温38.2 ) ,或因发热而出现不舒服和情绪低落,用对 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都可以。
不满3个月 的宝宝,未经诊断和治疗,则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都不推荐使用,建议 采用物理降温 。
对于 有基础病变 的宝宝,退热药的选择需要考虑对基础病的影响,例如,肝功能不好的宝宝应避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如果除了退热还需要抗炎效果时,可用口服 布洛芬 。
要特别注意的是,退热药的服行和用剂量,一定要遵档亩盯医嘱或严格遵循药品说明书,只有适当的剂量才能保证退热药的疗效,同时减少药物副作用。
此外,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不能联用或交替使用。 对两种药物都没有禁忌证的儿童,如果服用一种药物到下次服药时间前体温又升上来,可以改用另一种,注意是改用(之后一直用另一种),而不是交替使用(两种药物轮换使用)。
#宝宝发烧怎么退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