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古代男子腰带的种类 古代人,腰间拴的这个叫什么?

古代人,腰间拴的这个叫什么?

古代人腰间拴的东西叫腰带,腰带是用来束腰的带子,古代人一般用它来束裤子或佩剑等其他物品。在古代,腰带还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不同的腰带代表着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身份。例如,官员所用的腰带就叫做“玉带”,不同级别的官员所用的玉带也有不同的规定,如高级官员用玉带,而基码缓低级官员用银带等。此外,古代男子还常用革带模液作为腰带,这搏模种腰带不仅实用,还有装饰的作用。

古代腰带有哪些样式?

iknow-pic.cdn.bcebos/?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新媒体编辑/ 新星

作者/ 楼昊杰(实习生)、新星

野史记载,明朝朱元璋时期的大臣们,能根据腰带的位置,揣测出朱元璋的心情好坏。

当朱元璋裤腰带一提,上仰到胸部,则说明他心情很好,反之,当他的腰带下垂到腹部以下,则表明皇帝要大发雷霆了。

iknow-pic.cdn.bcebos/?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朱元璋画像

我国古代的腰带,分为两类:一类以丝帛制成,称“大带”;一类以皮革制成,称“?[pán]带”或“革带”。

西周时期,由于皮革鞣制、染色等加工水平的局限,革带无拍宏友任何装饰,通过革带两端的绦带系结来固定,方便性和舒适性都不理想。

先秦贵族的高级礼仪服装中,大带用以束衣,革带用以佩物。由于革带结实,被用来悬挂玉佩环等比较重的服饰礼器,在革带外面缠上华丽的丝质“大带”,以遮蔽不好看的革带。

iknow-pic.cdn.bcebos/?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秦始皇着装示意图,革带和大带共同使用。

使用革带者,无论是鳄鱼皮还是小牛皮,在当时都会被认为是社会底层。东汉的《汉书·贾山传》有“布衣革带之士”句,颜师古注释为:“言贫贱之人也”。

iknow-pic.cdn.bcebos/?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同样是两条腰带,如果你将大带内穿,皮带外缚,还是会被古人疯狂diss。

代表华夏礼仪文化的汉服很好地传承了革带和大带的穿戴方式,马背上的游牧民族则发展出了实用性更强的革带。

不过,革带真正开始流行在南北朝。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写到:“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这一时期,也是革带袭槐使用和发展的最高峰。

|你的皮带扣好丑,我拒绝和你聊天|

早在西周末期,革带上就已出现了“带钩”,取代了绦带,实用性大大增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推行少数民族的服饰,其中就包括游牧民族喜用的革带。

iknow-pic.cdn.bcebos/?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革带及带钩示意图

人们逐渐发现,带钩在实用的同时,用来彰显身份也是极好的。革带上配带钩在春秋时期成为了风尚。带钩对还是公子小白的秦桓公有救命之恩。

《史记?6?齐太公世家》中记载,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国君之位,管仲提前埋伏去齐国继承王位的绝凯小白,一箭“射中小白带钩”,机智的公子小白迅速装死,躲过一劫。

虽然实用性远不如今天的皮带扣,但是一条带有精美带钩的革带绝对是当时的装逼利器。

带钩种类繁多,在形状上有棒形、兽形、鸟形、人形、龙形、匙形及琵琶形,装饰纹样有鸟纹、兽纹、龙纹、卷云纹、几何纹、连勾雷纹、涡纹等。无论从造型还是材质,带钩无不反映了当时社会最高的工艺水平和审美意识。

iknow-pic.cdn.bcebos/?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0?2?0?2?0?2?0?2?0?2?0?2

陕西宝鸡出图的水禽形金带钩

iknow-pic.cdn.bcebos/?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战国玉带钩

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说林训》记有:“满堂之坐,视钩各异。”人们已经通过带钩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水平和社会地位。

今时不同往日,男生系一条有着大Logo带扣的腰带,会被人认为俗气并疯狂diss之。

iknow-pic.cdn.bcebos/?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大Logo皮带

|腰不好就别用蹀躞带了|

西晋至隋唐时期,革带的功能、形制都趋于多样性。唐宋文献中常出现的“玉带”、“金带”都属于革带,区别只在于革带上的装饰物材质。

唐《通典》对不同阶级的人应系何种腰带做出了严格的规定:“教文物官三品以上,金玉带,十二?(带?[kuǎ]:腰带上的装饰物,如玉、金、银等);四品,金带,十一???庶人服黄铜铁带,六?。”

当时武官还使用一种"蹀[dié]躞[xiè]带",“蹀躞”原意为小步快走,正符合佩戴者行走的姿态。直到宋辽,武官都流行使用这种腰带。

iknow-pic.cdn.bcebos/?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辽代蹀躞带及带?示意图

蹀躞带装饰物的下端还连着一个铰链,衔接着一个金属铸成的小环,专用于系佩刀、剑、磨刀石等物。《旧唐书·舆服志》中记录:“武官五品以上佩蹀躞七事,七谓佩刀、刀子、砺石、契?真(用于雕凿的楔子)、哕厥(骨头做的解绳结的锥子)、针筒、火石袋等也。”

iknow-pic.cdn.bcebos/?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辽代陈国公主驸马萧绍矩墓出土的金蹀躞带

|古代没有高腰裤|

明洪武年间,官服使用的革带成为了辨等级的工具。为了使佩戴者显得气度大方,明朝官员的革带,是束而不系的,只用细绳系于腋下衣肋之际,没有束腰作用。由于革带束而不系,仅悬于腰际,革带是活动的,为了保持腰带平衡,佩戴者必须用手扶着,呈现出“撩袍端带”的样子。

iknow-pic.cdn.bcebos/?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明代官服示意图,“撩袍端带”为明代官员常使用的姿势。

关于腰带佩戴的位置,《礼记?6?深衣》早有记载:“带,下毋厌髀,上毋厌胁,当无骨者。”腰带下忌压到大腿骨,上忌碰到肋骨处,在肋骨和胯骨之间是为得体。如下穿法对古人来说,是不够尊重的。

iknow-pic.cdn.bcebos/?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现代的高腰裤,俨然成为一种时尚。

到明永乐年间,革带的形制因礼制需要而成为了定法。革带上装饰物的数量和位置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明《正字通》记载:“明制,革带前合口处曰三台,左右排3圆桃。排方左右曰鱼尾(?尾),有辅弼2小方。后7枚,前大小13枚。”

iknow-pic.cdn.bcebos/?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明代标准形制革带示意图

iknow-pic.cdn.bcebos/?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明·玉花树腰带

明代开国功臣汪兴祖墓中出土的玉带,使用了14块和田玉,底部镶以金托,镂空雕出了翔于云间的龙。明初的革带绝大多数为素面玉带,就连万历皇帝使用的也都是素面玉带。朱元璋用精美的玉带陪葬,在当时极其罕见,可见汪兴祖功高盖世。

iknow-pic.cdn.bcebos/?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汪兴祖墓陪葬的镶金托云龙纹玉带板

|自称皇室后裔?掀起衣服看腰带!|

清代满人入关,为了强调皇室的尊贵,制定了一系列优待政策,尤其对于爱新觉罗这一宗族。顺治十八年规定了用腰带颜色区分身份高低,汉族官员只能系蓝色或石青色腰带,严禁越级束用。

《清会典》更详细记载了皇室的腰带颜色:“凡宗室觉罗皆别以带,宗室系金黄带,觉罗系红带。革退宗室者系红带,革退觉罗者系紫带。”

iknow-pic.cdn.bcebos/?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皇太极的正黄色腰带和鳌拜的青色腰带,鳌拜权倾一时,在腰带颜色上也不敢越级。

所以,下次有人给自己加戏,自称爱新觉罗后人,什么民族资产被冻结在XX银行等人来投资,你只需问一句:“您腰带是什么颜色?”,便可以让骗子无所遁形。

iknow-pic.cdn.bcebos/?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iknow-pic.cdn.bcebos/?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iknow-pic.cdn.bcebos/?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而且,刻意彰显自己的“皇室后裔”身份的人,基本是旁支,正统爱新觉罗后人往往低调到隐姓埋名,多改“金”姓。

iknow-pic.cdn.bcebos/?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点击阅读更多|

iknow-pic.cdn.bcebos/?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iknow-pic.cdn.bcebos/?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

以上内容由《世界遗产地理》整理

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

文章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阅读原文”购买《世界遗产地理》纸刊。

清代腰带如何系法?有几种系法?男女如何区分?

清代腰带种类更多,有朝服带、吉服带、常服带、行带等,除朝服带在版饰上及版形的方圆有定制外,其余3种带版饰随所宜而定。带本身皆用丝织,上嵌各种宝石,带有带扣和环,环左右2块,用以系带汗巾、刀、香包等物,带扣都用金、银、铜,较讲究的则用玉、翡翠等。宏旦妇女腰带大多束之于衣内,用丝编鞭而下垂流苏,后又采用阔而长的绸带。男子多以白色或蓝色腰带束腰,带长以在结成束后下垂与袍齐为敏李佳。清代规定,从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算起,他的后代称为“宗室”,是近支子孙,上朝系黄腰带,俗称“黄带子”;而桥绝迟塔克世前辈的子孙称为“觉罗”,上朝时系红腰带,俗称“红带子”。清代封亲王、郡王者,全都是系“黄带子”的“宗室”,系“红带子”的“觉罗”尚无一人。

相关专题: 腰带 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