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黄鹤楼哪一年被烧的 黄鹤楼是什么时间被毁的??

黄鹤楼是什么时间被毁的??

最后一座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223年)。
三国时期黄鹤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物凯睁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
唐代《元和罩岁郡县图志》记载:孙权始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是为了军事目地而建。而据《极恩录》记载说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

唐永泰元年(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仅在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最后一座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遗址上只剩下清代黄鹤楼毁灭后唯一遗留下来的一个黄鹤楼铜铸楼顶。
黄鹤楼从北宋至20世纪50年代,还曾作为道教的名山圣地,是吕洞宾传道、修行、孙宴教化的道场。《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言 :“吕祖以五月二十日登黄鹤楼,午刻升天而去。故留成仙圣迹。”《全真晚坛课功经》中称其黄鹤楼头留圣迹。
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1981年重建黄鹤楼时,选址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
1981年10月,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

黄鹤楼在清朝毁于大火,专家复原后还跟原来一样吗?

李白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让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给人一种烟花三月的烂漫,这座被历代咏颂的绝世名楼,却是命运多舛,屡遭兵火。清朝光绪年间,一场大火后,黄鹤楼仅留下一个铜铸的楼顶。解放后,专家将其复原,却旁乎氏发现与原貌还有很大出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位于湖北武汉市长江南岸的黄鹤楼,自古就享有“天下第一楼”和“天下绝景”的美誉。它始建于三国时代吴国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当时修建该楼具有一定的军事目的,用途有点类似于瞭望塔和烽火台。后来晋朝灭掉东吴,统一了三国。黄鹤楼虽然失去了它的军事价值,但是随着所在城市的发展,它逐步演变成了官商行旅“游必于此”“宴必于此”的观赏楼。古代文人墨客在此写下无数有关黄鹤楼的诗词,使得黄鹤楼更是闻名遐迩。

此后黄鹤楼经过历朝历代的兴修扩建,越来越具规模。然而,由于屡被兵火,屡建屡废。仅在明清两朝,就被毁7次。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的一场大火,更是让黄鹤楼惨遭灭顶。当时的上海《申报》对此次火灾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大火在烧了一个多小时后,楼(黄鹤楼)向南倒,计沿江一带作坊厂、铺面、住宅约共焚去二百家左右……”

惨遭此次火灾的黄鹤楼,仅留存一个铜铸楼顶,其余全都化为灰烬,让人叹婉不已。《续汉口丛谈》有诗对此感慨曰:画楼雕梁一夕尽,广厦金碧相辉映,胜地重为瓦砾场,游人扫尽烟波兴。

那件大火中留存下来的铜铸楼顶,后来一直被遗弃在原地。直到1958年“全民大办钢铁”时期,铜铸楼顶的顶尖又被人拿走,准备入炉炼制金属,虽然被有关部门及时追回,但是铜铸楼顶早已被毁得面目全非。后来,铜顶被运回黄鹤楼的原址,它的上部结构也被人毁损,其真实的模样也渐渐被世人所遗忘。


1985年,武汉机械工艺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将铜铸黄鹤楼顶进行修复。但就是这个被修复的铜铸楼顶,却因为一名游客拍摄的照片,被发现与原件“出入甚大”。

据该名游客回忆:1977年10月,他和6名技校同学在武昌首义路一家单位实习,实习师傅是运散一位摄影发烧友,买了一架海鸥135单镜头相机。一天中午,师傅带他们去蛇山首义公园照相。当时,他们看到抱冰堂西侧的小广场上,立有一座残缺不全的铜宝顶,旁边一块导游牌,讲述了铜宝顶即是光绪年间,惨遭大火后黄鹤楼的仅存物。于是,他和小伙伴分别站在铜宝顶的荷叶座上,手扶铜宝顶,各拍了一张“靓”照。

如今40多年过去了,该游客说,当时自己还年轻,对历史文物的珍贵性认识不足。现在看来,这种合影方式是不文明行为,他为自己当时的行为感到难过。但他发现,这张老照片上的铜宝顶,与复原的铜宝顶有所不同:其上面只有两个铜球,荷叶座与第一节大铜球之间,有一个倒扣脸盆状的金属过渡结构。而现在的铜宝顶,3个铜球叠焊在一起,下面的荷叶座与第一节大铜球之间,并没有金属过渡结构……

该游客的爆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历史是严肃的,想要复原文物,那就要造得和古代文物一模一样,如果要改建,那就要展开想象,努力让黄鹤楼的铜顶变得更雄伟,更现代,更贴近现代人的生活。

1985年,黄鹤楼再次被重建。新落成的黄鹤楼顷如比旧楼更具规模。自古就有“国运昌则楼运盛”的黄鹤楼,如今更是盛况空前,巍峨壮观。如果你有时间去黄鹤楼揽胜,一定去看看那个被复原的铜铸楼顶,它就现陈设在黄鹤楼与千禧钟之间,相信一定会有不一般的感悟。

中国三大名楼是哪几个

中国三大名楼一般指著名的江南三大名楼。即江西南昌市的滕王阁、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和湖北武汉市的黄鹤楼被人们誉为“江南三大名楼”。

1、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永辉四年(公元653年),由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属于中国古代皇家歌舞楼阁,唐高宗永徽四年,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婴任洪州刺使时所建滕王阁的初期,也只是将此阁作为达观贵人们上元观灯、春日赏花、夏日纳凉、九重登高、冬日赏雪、阁中品茶、聚餐饮酒、听琴观画之场所。滕王阁修成22年之后,即唐上元二年(675年),著名青年文学家王勃应洪州都督阎伯屿之邀,登阁赴宴,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滕王阁从此名扬四海。

2、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峰岭之上,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黄鹤楼建在武昌衫誉蛇山,“蛇首”黄鹤矶头上。面临大江,崇楼杰阁,飞檐翘首,宏伟壮丽。今天我们看到的黄鹤楼,是1984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在她最后一次被烧毁(清光绪十年黄鹤楼因附近民房失火殃及而被毁掉)的一百周年之际重新修建的。她是一座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的建筑,高51米,仅次于滕王阁,明面上看为5层,实际上还有五个夹层,共为十层。因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而从原来的黄鹄矶移到了蛇山的高观山上。

3、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的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因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而著称于世。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西岸的岳阳楼,是三国时期(公元215年)东吴将领拆塌闭鲁肃为了对抗驻守荆州的蜀国大将关羽所修建的阅兵台,当时称为阅军楼。

扩展资料:

这三座名楼作为中国古代中华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独特风格和辉煌成就的杰出代表,象征着中华文明五千年积淀的文化、艺术和传统。亦被文人雅士所称颂。这三大名楼的对联为:岳阳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心吾与白鸥盟。

在中国古代,不管是佛、道、儒这些宗教门派,还是皇家贵族,都把楼阁看作是神圣、尊贵和威严的象征。在修建的众多楼阁中用于观景、赏景的楼旅裂阁很多,也分布很广,南方有,北方也有,但是南方居多。这些楼阁一般临水而建,湖光山色,波光粼粼,景色秀美。所以,这些楼阁也是文人雅士们汇聚之所,许多文学名篇也因这些楼阁而诞生,而这些楼阁也因这些文章的流传而声名远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南三大名楼

相关专题: 黄鹤楼 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