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在古时候叫什么 风筝古代叫什么名字
风筝古代叫什么名字
风筝古代叫纸鸢、风鸢、纸鹞、鹞子。风筝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有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其学生鲁班吵喊用竹子改进,从而演变成如今的风筝。
中国的风筝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到游念处可见吉祥寓意和吉祥图案升磨野的影子。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优美的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
风筝是怎么做的
普通风筝的做法一般是采用竹子做骨架,纸做肉,其他复合材料包括丝绢、尼龙布、塑料膜或竹篾、纱纸条、马拉纸等。而风筝的外形主要还是根据大家的喜好来决定,你可以在做好的风筝上涂上你喜欢的色彩,镶上花边,系上丝带等。
古人对风筝的雅称
古人对万物的雅称美到极致---《风筝》
「风筝」的别称
【风筝】:以竹骨糊纸,引线乘风而飞升,南北朝时为传递信息的工具,宋代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初五代汉李业於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於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作声如筝,俗呼风筝。”——明·陈沂《询录》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斗答清·孔尚任《燕九竹枝词》
【鹞[yao] 】:风筝, 古时称鹤, 北方称鸢
【纸】碰销余:即纸鸢。
“弄假如真舞碧空,吹全在一丝风。”——宋·宋伯仁《纸鹏》
【木鹤】:即木鸢
“斫木为鹤,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韩非子·外储说》
【鹤子】:纸鸢,风筝。
“清明前后儿童竞放纸鸢,谓之子。”——清·顾张思《土风录》卷三
【鸢】:风筝,北方称鸢,南方称。
【纸鸢】:风筝的别称,一般以竹骨糊纸,引线乘风而飞升,做为游戏的玩具。常作成鸢形,故称为纸鸢。
“有鸟有鸟晕纸篇,因风假势童子牵。”——唐·元镇《有鸟》诗之七“竹马趴蹒冲淖去,纸荐跋扈挟风鸣。”——宋·陆游《观村童戏溪上》“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村居》
【纸鸦】:纸鸢。
“既而中外断绝,有羊车儿献计,作纸鸦,系以长绳,藏救於中,简文出太极殿前,因北风而放,冀得书达。”——《南史·侯景传》
【风鸢】:风筝。
“临洺将张亿,以纸为风鸢,高百馀丈,为书达马燧营。”——《唐书·田悦传》
【飞鸢】古代的飞行器,也指风筝。
“夫班输之云梯,墨翟之飞鸢,自谓能之极也。”——《列子·汤问》
【木鸢】:风筝的别称。
“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木鹊】:风筝的雏形。“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墨子·鲁问》
【宫商】:唐代的风筝装有弦或笛,飞入天空会有声音,宫商指风筝发出的美妙声音。“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入来风;依稀笑滚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唐·高骈《风筝》
【风槎】:风筝。
“是月也,放纸鹤日风材,夜系灯而纵之,明彻星河。”—《福建省海澄县志·岁时》
【风琴】:风筝上的鸣器。“添筒风琴传逸响,珊珊恰作佩声幽。”——清·赵翼《美人风筝》
【风禽】:潮汕人叫风筝为风禽。
【风吹】:闽南语称风筝为风吹。
中国古代的风筝叫什么
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大多数的人认为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实际上,中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作的。
扩展资料: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有橡吵四个字:扎、糊、绘、放。简称“四艺”。简单地理解这“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但实际上这斗团四字的内涵要广泛得多,几乎包含了全部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内容。如“扎”包括:选、劈、弯、削、接。“糊”包括:选、裁、糊、边、校。“绘”包括:色、底、描、染、修。“放”包括:风、线、放、调、收。而这“空如橘四艺”的综合活用就要达到风筝的设计与创新的水平。
中国风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高超的技艺,这点早已为世人所公认。但要认真研究起来,记述中国风筝的详细资料却不多,而专述中国风筝具体技艺的资料就更少。中国传说曹雪芹所著的“南鹞北鸢考工志”是一个记述中国风筝技艺的专著,但至今不只未见到此书的全文,就连此说是否属实,曹氏是否确有废艺斋集稿这套著作,也还缺少足够的旁证材料,学术界还在争论之中,没有结论。
除此之外,就是一些流传的谱式了。如传说宋徽宗的“宣和风筝谱”是较早的一本,但乃未见到。其他就是各风筝世家或风筝玩家个人收集的谱式了,还能找到一些。中国虽然这些谱式各有局限,但毕竟是可贵的资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30年代金铁庵著的“风筝谱”一书较有价值,不足之处是没有图,这也许是由于当时印刷出版条件和资金的限制有图而未印出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