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寿山石是什么种类 福建寿山石的品种与鉴别有哪些?
福建寿山石的品种与鉴别有哪些?
寿山石品种名目繁多,并随时间的推移不断有新品种被发现。1997年福建省技术监督局公布的《寿山石三坑主要品种表》中有102个品种,经补充,现约为165个品种。寿山石品种由其质地、颜色、形象和所产地点、矿洞、开发者以及其他约定俗成诸因素决定。
1.田坑石类田坑石类亦称田石类,主要品种为田黄石、田黄冻石、金裹银田石、白田石、红田石、灰田石、黑田石、花田石、硬田石、溪管田石、搁溜田石、银裹金田黄石、乌鸦皮田黄石,此外还有煨红田石、牛蛋黄田石、寺坪田石等。有人把所有田坑石都统称为田黄石(图8.8)。
田坑石无根而璞,无脉可寻,乃掘性独石,呈自然形状,无明显棱角,沉积于1~2m深的田地底层,多有外皮。红筋成格,有萝卜纹肌理。质地脂润,温柔可爱,其中以黄色者最为珍贵,称田黄石。田黄石按产地不同,有上坂、中坂、下坂和碓下坂之分。上坂所产田黄石,色淡而质灵;中坂所产田黄石,色浓质嫩,品质最佳;下坂所产田黄石,色如桐油,质地凝腻;碓下坂田中偶有田黄石,多质硬而粗且色暗。
名石历史:田黄石其实,田黄石被发现的“历史”是很短的。在明代早中期还没有为人们所认识。它的被发现纯属偶然,据清人施鸿宝《闽杂记》记载,起因竟然是一位进城卖谷的老农,因为担子一头轻一头重,他就顺手拿了块从田里挖出来的黄石头,放在轻的一头,在路过致仕在家的著名文学家曹学佺门前时,被曹学佺发现买了下来,开始“遂著于时”。但从那时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好像还是没有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人们喜爱寿山石的风气空前高涨,“名流学士,怀瑾握瑜,穷日达旦,讲论辨识”,甚至达到了“心目既荡,嗜好为移”的境地。康熙年间闽侯(今福州)人高兆撰《观石录》对他在十余位朋友家中见到的140余枚寿山石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摹,并将其分为“神品”、“逸品”、“妙品”。但是从文字上看像是田黄的恐怕只有“甘黄无瑕者”、“黄如蒸栗”、“如数百年前琥珀”、“血浸甘黄”、“黄柑巽手”,“秀色通理者”、“新黄如秋葵者”这么几块。
2.水坑石类水坑石类有13个品种,分别为水晶冻石、牛角冻石、鱼脑冻石、黄铅尘差冻石、鳝草冻石、天蓝冻石、环冻石、桃花冻石、玛瑙冻石、冻油石、坑头冻石、坑头石和掘性坑头石,产自寿山村东南约2 km的坑头占山。其山麓溪流的发源地有一矿脉,东西走向,长期受地下水的浸渍,矿石质地特别莹澈通灵,透明度很高。颜色柔和纯粹,浓淡相宜,少有杂质,但一般块度比较小。清代黄任的《寿山石》诗曰:“神骨每凝秋涧水,精华多射暮山虹。”便指水坑石而言。水坑石类中以水晶冻石、牛角冻石和掘性坑头石最为典型(图8.9)。
从矿层分布看,水坑石与山坑石中的高山石同属一个矿脉,因此所生成的冻石都具有质地晶莹、石性纯洁、颜色鲜艳等特点,但由于矿石生成的后天环境不同,又有所区别。一般来说水坑冻石长期得到水的浸润,石质更坚、石性更细、纹理更为隐密、色泽更清澈;而高山的山坑冻石,石质松、石性粗、纹理现、颜色黯淡。水坑的水晶冻石,石性致密且纹理细密;而山坑冻石则石性松软,石体里混杂白色团,纹理粗糙显露。
3.山坑石类山坑石一般指产于寿山山地岩石里的原生矿石,呈脉状结构,夹在岩石的缝隙里。因此采矿必须砸开岩石,凿洞而取。一般矿脉的海拔较高,没有太多的地下水浸灌,其石质稍逊水坑石。此外还有少数散落在山坡旱地的寿山独石,也属山坑类石。山坑类石的产量最大,分布范围也最广。由于各个山头矿脉的内外环境都不相同,因此山坑石的石质也都有所区别。山坑石主要有高山石矿脉、都成坑石矿脉、善伯洞石矿脉兄信、加良山石矿脉、旗降石矿脉和其他石矿脉,加上人为变异石,共计137个品种。其中以仅次于田黄石的加良山芙蓉石最为珍贵,被称为石中皇后。
(1)高山石矿脉:位于寿山村的主轴山,产有30余个品种。其颜色丰富多彩,质地通彻透明,惟质稍松,含水分较多,容易干裂,须用油保养。高山石矿脉的寿山石品种最多,藏量最大,开采最早,石材最巨。质地洁净槐皮的纯黄、纯红、纯白高山石,为其主要品种(图8.10)。
(2)都成坑石矿脉:位于高山之东,产出20余个品种,多夹在坚硬的围岩中,可成难得的大块石材。质地较坚硬,透明度高且富有光泽,肌理常有并列的弯曲条纹,若水波荡漾,并常有灰色的石皮或色斑,称都成屎。都成坑石线较薄,一般不超过20cm,但五色斑斓,温纯柔润。都成坑石中以白、红、黄、黑为著名品种(图8.11)。
(3)善伯洞石矿脉:位于寿山村东南面,与都成坑山隔溪相望,同月尾峰相邻。产出10多个品种,明显特征是质地晶莹脂润,半透明或微透明,蜡性较强,富有光泽,色彩丰富,有黄、红、白、灰、紫、黑等色。善伯洞石以老性、新性为著名的品种。单色或多色交融,色界分明(图8.12)。
(4)加良山石矿脉:旧称月洋山,所产芙蓉石质地极为温润、细腻,其中以白为贵,为石中上品。芙蓉石一大特点是含砂多,还常有粉白色的斑点,俗称老虎屎。此外还有黄、红等色。
(5)旗降石矿脉:旗降山原名奇艮山,位于猴柴潭山的东面,所产品种石质坚细而温润,微透明而富有光泽。雕刻时受刀处,石粉若卷状。色以黄、红、白者最多,偶有紫色。
(6)其他石矿脉:包括虎岗、吊笕、金狮公山、旗山、老岭、柳坪、猴柴潭、黄巢山、山仔濑等9个矿点,其中以老岭青石开发最早,料块最大。宋代的石俑大多由老岭青石雕制而成。
(7)煨乌石:为以煨锻之法改变石性成新石种的统称。明末清初以来,寿山石常选猴柴潭、墩洋、柳坪、高山和旗降石中的粗石,埋于稻谷壳中,用火爆烧,其外表色如黑漆,然后用水砂纸磨光,使之光耀夺目,称为煨乌石。
(8)掘性石:指掘于水坑石或山坑石矿洞附近的松软砂土层或拾于溪水中的块状独石。按其具体产地可划分为掘性坑头石、掘性高山石、掘性都成石、掘性旗降石、寺坪石和溪蛋6类。
官方服务官方网站寿山石哪些种类?
中华瑰宝——寿山石(Shoushan Stone),中国传统“四大印石”之首。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经过1500年的采掘,寿山石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
寿山石种类一:田坑石
田坑石无根而璞,无脉可寻,呈自然块状,无明显棱角,它沉积于1-2米深的田地底,采掘艰难,多为当地农民在农闲时,翻田搜掘,偶然所得,故以稀有而见珍。
田坑石无根而璞,无脉可寻,呈自然块状,无明显棱角,它沉积于1-2米深的田地底,采掘艰难,多为当地农民在农闲时,翻田搜掘,偶然所得,故以稀有而见珍。
田黄石质极温润可爱,微透明或半透明,肌里隐隐可现罗卜状细纹,颜色外浓而向内逐渐变淡,石表有时裹黄色或灰黑色石皮,间有红色格纹,历有"石帝" 、"石中之王"等美称。
田石按产地的不同,有上坂、中坂、下坂和礁下之分。田坑石的品种命名主要按色泽区分品种,辅之以石质产地。
田黄石:田黄石是田坑石中最常见的品种,凡黄色的田石均称"田黄",以中坂田中所产质最佳 。田黄石的表皮多具微透明黄色层,肌里则玲珑透彻,罗卜纹细而密,条理清晰,按质地的颜色可分多种,其中以"黄金黄"、"桔皮黄"最稀罕,"枇杷黄"、" 桂花黄"次之,"桐油地"则色暗而质浊,属田石之下田。
田黄 田黄石 主要产于中坂田中 黄色、半透明、肌里隐现细罗卜纹
田黄冻 田黄石中,质极通灵者
银裹金田石 田黄石中,外裹白色层者
白田、白田石 主要产于上、中坂田中 色白,略带微黄,罗卜纹明显
金裹银田石 白田石中,外裹黄色层者
红派坦田 桔皮红 主要产于上、中坂田中 色红如桔皮,鲜艳通明
煨红田 外泛橙红色,裹层为黄色
黑田 黑皮田 上、中、下、坂均有 田黄石中外表有微透明黑色皮者
纯黑田 主要产于下坂田中 黑赭色,微透明,罗卜纹较粗
灰黑田 上、中、下坂均有 浅灰色,略带微黄,肌里含黑斑
硬田 硬田 寿山村水田中 田坑石中质粗劣者
搁溜田 搁溜田 寿山田埂旁 田坑石出露地面者
溪菅田 溪菅田 寿山溪水中 田坑石经洪水冲荡流入溪中者
寿山石种类二:水坑石
凡坑头各洞出产矿石,统称"水坑石"由于矿体地下水丰富,矿石受其浸蚀,多呈透明状,表面实有光泽,寿山石中各种"晶"、"冻",多出于此。水坑石的品种命名,主要以色象形似而分定。
水晶冻 白水晶 坑头水晶冻 通体白色透明,肌里含棉花纹
黄水晶 色如杏黄,通明纯正
红水晶 色红艳,透明无瑕
鱼脑冻 色白,半透明,含棉花纹,凝腻脂润
黄 冻 色如枇杷,半透明,洁而凝腻
牛角冻 牛角冻 坑头坑 色黑中带赭,通明而有光泽
天兰冻 天兰冻 色蔚兰、质明净,肌里含细点
桃花冻 桃花冻 白色透明体中,含鲜红色
玛瑙冻 玛瑙冻 坑头石 半透明,色红、黄
环冻 环冻 水坑各洞 半透明,色红、黄
坑头冻 坑头石 坑头洞坑头砂土中 质稍坚,微透明,各色俱备
坑头冻 坑头石中,质纯而通灵者
掘性坑头石 半透明,肌里含棉花纹及白晕点
寿山石种类三:山坑石
山坑石分布于寿山、月洋两个山村,石质因脉系及产地不同,各具特色,所以山坑石的名目特别丰富。
高山石 高山石 高山峰各矿洞 质细而松、色泽瑰丽多彩
红高山 高山石中,纯红色者
白高山 高山石中,纯白色者
黄高山 高山石中,纯黄色者
巧色高山 高山石中,含二色以上色泽者
大洞高山 高山大洞 质坚,有白、黄等色
玛脑洞高山 高山玛脑洞 色红或黄、微透明似玛脑
油白洞高山 高山油白洞 质涩色白,似油脂
水洞高山 高山水洞 质透明,含罗卜纹
四股四高山 高山四股洞 质坚微透明似"都成坑"
荔枝树高山 高山荔枝洞 质细通灵,含罗卜纹
高山冻 高山峰各矿洞 高山石中,质特通灵者
高山晶 高山峰各矿洞 高山石中,纯白晶莹者
掘性高山 高山峰砂土中 结腻通灵外表泛淡黄色石皮
小高山 小高山啼嘛洞 质粗松,含裂纹、泪痕
太极头 高山石极头
质晶莹透察羡键澈,有红、黄、白、赭色
都成坑 都成坑 都成坑山各矿洞 质坚通灵,光彩夺目,妩媚温柔
黄都成 都成坑石中,纯黄色者
红都成 都成坑石中,纯红色者
白都成 都成坑石中,白色略带微灰者
五彩都成 都成坑石中,多色交错者
掘性都成 都成坑砂土中 质温润,含石皮,红筋及罗卜纹
鹿目格 都成坑山坳中 质细润,微透明,外裹色皮
善伯洞 都成坑临溪山中 晶莹脂润,半透明,含"金砂地"
月尾石 月尾石 月尾山 质细嫩,微透明,富有光泽
月尾紫 月尾石中,色浓紫者
月尾绿 月尾石中,色翠而通明者
艾叶绿 质凝腻,色如老艾之叶
月尾冻 质地温润凝腻的月尾石
月尾晶 质地晶莹,透明的月尾石
连江黄 连江黄 金山顶 质硬微脆,隐直纹,色纯黄
山仔濑 金山附近 质粗不透明,含砂砾
旗降石 旗降石 旗降败巧山 质坚细而温润,微透明而富有光泽
旗降黄 旗降石中,色纯黄者
旗降红 旗降石中,色纯红者
旗降白 旗降石中,色纯白者
旗降紫 旗降石中,色浓紫或紫白相间者
旗降紫 金裹银旗降 旗降山 旗降石中,黄皮白心者
银裹金旗降 旗降石中,白皮黄心者
掘性旗降 旗降山砂土中 质温嫩,泛色皮
焓红 旗降山 质粗硬,色多苍白或赭黄
老岭石 大山石 柳岭旁 质似老岭石,但多裂纹
大山通 大山石中,质地通灵者
旗山石 三界黄 旗山一带 质粗不透明,多红、黄、白三色交杂
鸡母孵 旗山一带 质粗劣,不透明,多赭黄色
月洋石 芙蓉石 加良山顶 质柔而细腻,微透明
白芙蓉 芙蓉石中,纯白色者
黄芙蓉 芙蓉石中,纯黄色者
红芙蓉 芙蓉石中,米红色者
芙蓉青 芙蓉石中,淡青色者
半山 加良山花羊洞 质细有裂纹,色多不纯
白半山 半山石中,色纯白者
黄半山 半山石中,色黄者
红半山 半山石中,色粉红者
花半山 半山石中,地白色,含红色斑者
半粗 加良山各矿洞 质粗色杂,多裂纹
绿若通 芙蓉洞附近 质微坚而通灵,色青翠
竹头窝 加良山竹蓝洞 质细而脂润,半透明,微带绿意
竹头粗 竹头窝石中,质不纯者
峨嵋石 加良山一带 质坚,细,多裂纹
溪蛋 月洋溪中 质稍坚,形如卵状,外泛黄色
艺术品无疑是当下投资的热土,但是与其他收藏门类相比,以寿山石为代表的资源性艺术品因其稀缺性和天然性,以及不断扩大的收藏群体,具有相对稳健的投资价值。特别是那些富有深厚文化内涵和精湛雕刻技艺的名师佳作,更是成为当下艺术品市场炙手可热的收藏品。
寿山石说的是什么石头?
中华瑰宝——寿山石,是中庆伍首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经过1500年的采掘,寿山石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寿山石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文化交流重要的桥梁之一。
1999年8月 ,中国宝玉石协会在京进行首次“国石”定名活动。推选出福州寿山石、浙江昌化鸡血石、新疆和田玉、浙江青田石、辽宁岫岩玉、内蒙古巴林石等6个石种为候选石。寿山石名列榜首。
2002年10月,寿山石再次亮相京城参加第四届国石评选,并正式被中国宝玉石协会命名为“中国国石”。寿山石在宝石和彩石学中,属彩石大类的岩石亚类,它的种属,石名很复杂,约有一百多个品种。按传统习惯寿山石的总目一般可分为“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类。
环绕着寿山村的是一条涓涓流水,就在这涓涓绕村行的寿山溪两旁的水田橘尘底层,出产着一种“石中之王”寿山石。因为产于田底,又多现黄色,故称为田坑石或田黄。
田石以色泽分类,一般可分为誉数田黄、红田、白田、灰田、黑田和花田等。田黄石是田石中最常见的,也最具代表性的石种。田黄的共同特点是石皮多呈微透明,肌理玲珑剔透,且有细密清晰的萝卜纹,尤其黄金黄、橘皮黄为上佳,枇杷黄、桂花黄稍次,桐油黄是田黄中的下品。田黄石中有称田黄冻者,是一种极为通灵澄澈的灵石,色如碎蛋黄,产于中坂,十分稀罕,历史上列为贡品。白田石是指田石中白色者,质地细腻如凝脂,微透明,其色有的纯白,有的白中带嫩黄或淡青。石皮如羊脂玉一般温润,越往里层,色地越淡,而萝卜纹、红筋、格纹却越加明显,似鲜血储于白绫缎间。石品以通灵、纹细、少格者为佳,质地不逊于优质田黄石。红田石:田石中色红者称为红田石。生为红田有两种原因,一为自然生成一身原红色;一为人工煅烧而成后天红,天生的红田石称为橘皮红,是稀有石种。
水坑石是寿山石中各种径冻石的荟萃,主要品种有水晶冻、黄冻、天蓝冻、鱼脑冻、牛角冻、鳝鱼冻、环冻、坑头冻及掘性坑头等,色泽多黄、白、灰、蓝诸色。山坑石,是寿山石中的大宗,是高中档寿山石印章和石雕艺术品的主要原料来源。
山坑石的代表是高山石。高山石通灵莹丽,唯石品多达百种,石质优劣各异,命名多不规范,以色、以相、以产地、以始掘者命名现象都有。以色分类的有红高山、白高山、黄高山、虾背青、巧色高山。以相分类的有高山冻、高山环冻、高山晶、掘性高山、高山桃花冻、高山牛角冻、高山鱼脑冻、高山鱼鳞冻。以产洞命名的有和尚洞高山、大洞高山、玛瑙洞高山、油白洞高山、大健洞高山等等。芙蓉石被称为中国“印石三宝”(田黄、芙蓉、鸡血)之一。石质极为温润,凝脂,细腻,虽不甚透明,然雍雅尽在其中。旗降石质地细腻脂润,微透明或不透明,富有光泽,年久不变,在寿山石中韧性最强。色泽很丰富,以黄色为基调,有黄、红、白、紫、灰等色,或单色,或二三色相间,色泽深浅变化,或浓或淡,相互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