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易居最新消息新闻

证监会恢复上市房企再融资,允许用来还债!第三支箭射出,影响有多大

11月28日,证监会发布消息称,决定在房地产企业股权融耐铅败资方面调整优化5项措施,并自即日起施行。政策涉及恢复涉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恢复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调整完善房地产企业境外市场上市政策;进一步发挥REITs盘活房企存量资产作用;积极发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用。

澎湃新闻采访了多位房企人士和业内专家,解析政策对房地产整体作用,并逐条解读每条政策影响。

一、恢复涉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允许符昌颤合条件的房地产企业实施重组上市,重组对象须为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允许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购买涉房资产;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时,可以募集配套资金;募集资金用于存量涉房项目和支付交易对价、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等,不能用于拿地拍地、开发新楼盘等。建筑等与房地产紧密相关行业的上市公司,参照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政策执行,支持“同行业、上下游”整合。

中信建投证券房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竺劲称,允许借壳上市与再融资,助力央国企做大做强,同时有助于减轻民营企业的流动性压力。自2016年至今无房企成功激数借壳上市,本次政策恢复涉房房企重组上市,再次打开闸门,有利于在上市公司体系外拥有存量房地产资产的企业,将体外资产注入,做大上市公司净资产和规模,盘活存量资产。同时,恢复房企再融资,募集资金可以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有助于进一步减轻当前房企资金压力,促进其健康发展。此外,通过股权融资募集资金,也有助于“保交楼”政策的落地。

平安证券地产团队称,新政允许符合条件的房地产企业实施重组上市,允许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购买涉房资产并配套融资;一方面利于集团控股母公司拥有土地资源的房企做大做强,盘活集团未上市土储;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优质企业并购积极性,在负债可控的基础上通过再融资收购优质资产,同时补充扩充资本金实现规模快速突破。

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表示,政策表示,允许符合条件的房地产企业实施重组上市,重组对象须为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将加快出险上市房企重组,加快化解房地产风险,加快房地产风险出清。建筑企业也将得到支持,同时将加快房地产企业与上下游建筑企业、装饰等企业整合。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此处明确了对房企重组上市落实了宽松政策,尤其是提及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购买涉房资产。其对于目前暴雷企业和优质房企都有较好的优势。其中爆雷企业可以借此类重组上市工作理顺债务关系,而对于优质房企来说,则有收购或控制此类企业的机会。

二、恢复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允许上市房企非公开方式再融资,引导募集资金用于政策支持的房地产业务,包括与“保交楼、保民生”相关的房地产项目,经济适用房、棚户区改造或旧城改造拆迁安置住房建设,以及符合上市公司再融资政策要求的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等。允许其他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要求再融资募集资金投向主业。

严跃进分析称,再融资属于上市公司IPO后的重要融资方式,后续不排除会导入国企等资金进行持股,增强房企的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植信投资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马泓表示,过去两年时间,几乎难有股权融资案例出现,此次政策调整可能意味着未来一个阶段,作为直接融资工具之一的股权融资重新恢复功能,预计房企资金来源状况将持续向好。

三、调整完善房地产企业境外市场上市政策。与境内A股政策保持一致,恢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H股上市公司再融资;恢复主业非房地产业务的其他涉房H股上市公司再融资。

针对此条,刘水表示,表明监管部门支持H股上市房企再融资,促进房企融资恢复,缓解房企流动性紧张局面,防范房企风险继续扩大。

四、进一步发挥REITs盘活房企存量资产作用。会同有关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常态化发行,努力打造REITs市场的“保租房板块”。鼓励优质房地产企业依托符合条件的仓储物流、产业园区等资产发行基础设施REITs,或作为已上市基础设施REITs的扩募资产。

竺劲表示,强化REITs与私募基金作用,盘活房企存量资产。本次政策着重强调要推动保租房REITs和基础设施REITs的发展,再次强调已上市REITs的扩募。此外,提出要发展不动产私募基金,除了可以投资基础设施之外,还可以投资存量住宅地产、商业地产,该政策有助于为当前住宅与商业地产引入新的资金,盘活房企存量经营性不动产,助力行业的健康发展。

严跃进分析称,未来一些房企的项目盘活,如何借REITs方式来盘活,同时充当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房源,这是各地需要研究的。至少目前部分城市在收购房企存量房屋资产方面,是希望用于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功能。相关REITs金融政策也需要加快导入。

马泓称,此前央行已经明确,住房租赁信贷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考核指标。二十大提出“租购并举”,意味着未来金融机构将加大诸如住房租赁贷款、房地产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等金融工具的使用,更好地发挥创新金融工具对房地产市场的长期支持。

五、积极发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用。开展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设立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引入机构资金,投资存量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基础设施,促进房地产企业盘活经营性不动产并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第三方机构LP智库点评称,从海外PE(PrivateEquity,私募机构)机构的发展路径来看,由单一管理股权投资基金,向多元化的另类资产管理机构转变是重要趋势。不动产私募基金就是另类资产中重要的资产类别。例如黑石管理的万亿美元另类资产中,有四分之一属于不动产私募基金,也是黑石历史业绩回报相对稳健的资产类别。这类不动产私募基金对于存量住宅、商业地产、基础设施、城市更新等发挥积极融资功能和价值发现功能。期待证监会开展不动产私募基金试点,将开启中国本土私募不动产基金的良性有序发展时代。

11月28日,中国证券报从接近监管人士处获悉,证监会正在与基金业协会研究起草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备案细则,将尽快推出,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届时可申请试点。

马泓认为,积极发挥私募股权基金的作用,开展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这可能表明国内部分私募股权基金可能会参照成熟的国内外资产管理公司(AMC)的运作方式,开发掘金存量地产项目,促进房地产企业盘活经营性不动产,夯实相关房企现金流。

“第三支箭已经射出”

有房企财务条线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我理解,这就是第三支箭”。严跃进也表示,此次政策明确了“支持房地产企业股权融资”,本质上就是第三支箭已经射出。

竺劲表示,“第三支箭”落地,金融支持房地产力度加码。继11月21日易会满主席表示支持涉房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支持有一定比例涉房业务的企业开展股权融资之后,今日房地产股权融资正式放开。一个月内“三支箭”相继落地,金融支持房地产力度持续加码,有助于促进行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亿翰智库表示,此次证监会的表态,恢复境内和境外股权融资渠道,正是市场期待已久的“第三支箭”,并且发言人还明确了资金不仅允许用于“保交楼”,还可投向主业,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并购重组等,可以说一直紧绷的民营房企在年底迎来了“喘息期”,尤其是相较上一轮股权融资打开时期,房地产板块的估值已接近“腰斩”,这无疑会提升行业的吸引力,也有助于防止房企爆雷风险的进一步蔓延。但股权融资本就是更为市场化的行为,对于已经爆雷违约的企业,当前市场环境下资本是否认可,这个仍有待观察。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同样表示,面对不确定性不断增多的外部环境,以及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持续存在的环境,房企的“第二支箭”在本月已密集落地,但单靠债权融资对房地产行业来说依然难言可快速渡过难关,因此“第三支箭”的推进将加速,证监会决定在股权融资方面调整优化5项措施,对房企的意义重大,通过股权融资的发力,将有力推动房企解决资金问题,给行业以关键的“喘息”机会,积蓄能量穿越困境。

张波分析称,从具体执行层面来看,允许上市房企的非公开方式融资,这一做法表现得更为灵活,对于融资金融的用途也表述较为广泛,主要涉及项目的开工建设,并可用于债务偿还,这一做法对缓解房企的债务压力也将非常直接。同时对于涉房上市的再融资,则明确要求投向主业,这相对存在一定限制,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对此类上市公司的影响相对较小。

房地产政策接近“历史最宽松时期”,市场有望在2023年初逐渐企稳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调,房地产各种政策已经接近历史最宽松时期,恢复房地产上市企业再融资是重要的政策宽松。

今年1到10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25480亿元,同比下降24.7%。其中,国内贷款14786亿元,下降26.6%;利用外资62亿元,下降13.5%;自筹资金44856亿元,下降14.8%;定金及预收款41041亿元,下降33.8%;个人按揭贷款20150亿元,下降24.5%。

张大伟称,整体看,房地产行业缺血严重,最近房地产各种宽松政策越来越多,相比之前宽松的主要方向是倾斜购房者,降低购房者入市压力,最近很多政策都开始宽松房企,稳定房企的现金流,政策开始救助房企的资金链。

张大伟表示,整体看,房地产市场当下的问题是购房者支付能力、对后市的信心等,最近的政策的确会对市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预计市场见底依然需要一段时间。在11月一系列重磅政策的影响下,市场有望在2023年初逐渐企稳。

亿翰智库则表示,回顾11月,供给端政策接连出台,融资能解短期之急,但资金危机化解、企业恢复信心的根本还是回款,后续需求端的调整将更值得关注。

“限跌令”时隔1年多再现楼市:部分城市高库存难题待解

“限跌令”时隔1年多再现楼市:部分城市高库存难题待解

时隔一年多后,楼市再现“限跌令”。

日前,湖南岳阳出台楼市新规,要求中心城区新房销售的实际拿竖睁成交价不得高于备案价格,也不得低于备案价格85%,否则将无法进行网上签约备案。

无独有偶,由于近段时间以来昆明楼市多盘出现“大跳水”,昆明市房协紧急组织TOP30房企及大型经纪公司召开“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工作要求座谈会,严格控制恶意降价行为,严重者将被停止网签。

“此类降价现象管控,其实质在于去库存压力大,结果导致房企营销出现乱象,纷纷打价格战,结果导致了各类交易秩序的混乱。”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两者皆是为了严打各类价格战现象,但如何积极去库存和确保营销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仍是后期各地需要做的。

昆明有楼盘价格“跳水”

“促销已经结束,没什么优惠了,洋房均价在17000元/平方米左右。”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购房者名义咨询位于昆明滇池边的阳光城·滇池半山项目时,一置业顾问如是告诉记者。

“这个月初,滇池半山确实推出过一批以工程抵款房名义进行优惠促销的房源,优惠下来价格在10000~11000元/平方米,建筑面积98~143平方米的洋房最低价9980元/平方米,当时我消岁们门店中介基本都有带客户去看过。”昆明德祐一门店中介汤明向记者透露,不过这个价格仅限8月1日,而在此之前,滇池半山毛坯洋房均价约16000元/平方米,部分高价房源达到19000元/平方米。

如此大幅度的降价,也引来了前期购房者的维权。据云南房网,8月1日,即阳光城·滇池半山特价活动当天,老业主集体到售楼部向开发商讨说法,甚至要求“集体退房”。

记者注意到,进入今年下半年,昆明多个项目出现了“大跳水”。如位于呈贡斗南片区的绿地海之城,高层住宅正常售价为12000元/平方米,按照目前优惠价,交3万元可享一口价优惠,按揭一口价9162元/平方米起,全款8597元/平方米起,单价足足降了3000~3500元;同样有观滇视野的卓越滇池晴翠项目,高层售价为12000元/平方米,部分可观滇房源价格15000元/平方米,但最近推出的特价房却低至9000多元/平方米。

“受今年滇池环保整治以及金融政策不断收紧影响,昆明今年整体楼市表现不理想,房企资金压力普遍比较大。”一头部房企云南区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受这一系列因素影响,为完成全年业绩,目前昆明很多房企已从第三季度开始冲刺,“预计此后还会有更多项目推出优惠措施”。

昆明锐理认为,目前,昆明楼市的促销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房企自身资金紧张,借年中抢收关键节点,通过各种各样的促销优惠“以价换量”争抢市场,快速回款;另一种是房企自身资金并不紧张,但对后市趋势不看好,从而选择将非优资质的资产先处理掉。

昆明去化周期近14个月

昆明楼市多盘价格“大跳水”现象,也引来昆明市房协的注意。

昆明某房企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8月11日昆明市房协组织TOP30房企及大型经纪公司召开“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工作要求座谈会提出,将加强市场监管及监督,纤纤发现扰乱市场现象,尤其恶意降价行为及时举报。相关部门首先约谈相关楼盘项目,如不整改,情节严重者将停止项目网签。

今年上半年,昆明房地产投资总额下滑10%,出现一定萎缩。进入下半年以来,昆明房地产市场整体形势有持续向下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昆明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跌0.8%,跌幅全国第一;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0.6%,降幅仅次于牡丹江,居全国第二位。7月昆明新房价格继续保持下跌趋势,环比下降0.5%,跌幅全国第三,成为西南4个省会城市中唯一下跌的城市。

此外,克而瑞发布的《昆明房地产市场6月月报》显示,6月主城商品住宅成交均价15581元/平方米,环比降1.38%;成交面积同比大幅下降,主城商品住宅成交61.26万平方米,环比降13.03%,同比降42.30%。

昆明锐理数据显示,7月,昆明商品住宅成交均价14702元/平方米,创过去一年来新低。其中呈贡、官南、滇池跌幅最大,其他片区降幅不明显。库存量持续走高,商品房住宅库存从2017年的约476.22万平方米,增加至约962.01万平方米,库存翻倍,去化周期也由6.87个月增至13.92个月。

“限跌令”再现楼市

日前,岳阳发布《关于房地产市场新建商品住房网签成交价格限制的通知》,要求对岳阳市中心城区新建商品住房销售实施价格备案。备案后商品住房销售的实际成交价格不得高于备案价格,也不得低于备案价格的85%,否则商品房网上签约备案系统提示无法签订商品房网上签约买卖合同。备案后开发企业确需重新调整备案价格,6个月后方可申请调整。

至于为何出台该项政策?据《华夏时报》消息,岳阳市住建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今年5、6月,某开发商为了回笼资金,将旗下三个项目从备案价8000元/平方米左右降至5000元/平方米左右进行销售,造成市场混乱,引起降价前买房市民的心理不平衡。另外,该开发商的降价行为也影响了岳阳市其他楼盘的销售,“住建局还是希望楼市平稳健康地发展,不能只限高,也要限低”。

而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70城房价指数中,7月份岳阳的新房价格环比下跌0.7%,跌幅为全国第一。而在此前的6月份,岳阳的新房价格环比也下降了0.4%,开发企业的销售压力陡增。克而瑞数据则显示,自今年6月开始,岳阳新房价格出现了大幅下跌,从5月的7605元/平方米跌至6月的6558元/平方米,7月继续下滑至6492元/平方米。

事实上,房价“限跌令”早已有之。早在2017年,广东省中山市就明确,实际销售价格高于备案价格或下浮幅度超过15%,无法网上签约;2019年,安徽省马鞍山市规定新房售价不得低于备案价格10%,低于10%的不予办理商品住房买卖合同网上备案;2019年,辽宁省大连市要求,首次申请预售许可证的新项目,实际网签备案价格不得高于申报价格,且价格下浮不得超过5%。

最近一次的“限跌令”由发生在2020年3月,东莞住建局通知要求,在取得商品住房项目的预售许可证或现售备案证书后,应在10日内一次性公开全部准售房源及每套房屋申报价格,严格按照明码标价格式要求对外销售,实际成交价格不得高于申报价格,也不得低于申报价格的90%。

“此类政策使得大家对于全国市场有更为清晰的理解,即不是所有城市房价都在上涨,部分城市反而面临去库存的压力。”严跃进认为,此次岳阳政策管控是为了严打各类价格战现象,说明房地产市场调控后续需要关注一些非热点的三四线城市,如何积极去库存和确保营销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也是后续所需要做的。这和目前很多城市严管房价过快上涨的做法是有差异的,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房价不管是大涨还是大跌,都将面临管控。

河南推动停工烂尾项目复工建设,此举有着怎样的意义?

河南推动停工烂尾项目复工建设,此举的意义如下。

一、大量烂尾楼复工

全国30个省市相继出台了“保交楼”的措施,其中包括“一盘一策”、各级领导的挂联兜底、协调地方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盘活项目、成立纾困基金等。

在这一消息的推动下,房地产市场的完工指数开始回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8月份房屋竣工面积4833万平方米,与上月相比下降2.5%,单月环比上升42.5%。

竣工指标单月有较为明显的好转,单月同比降幅也较6月的-36.0%大幅收窄。

在河南,对烂尾楼进行了最严厉的整治,也有了比较好的消息。河南市政府新闻办公室1新闻发布会,河南已推进694个停工烂尾工程的开工建设,至今已有50个完工的烂尾工程完工交付。

二、烂尾项目复工是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随着越来越多的烂尾楼陆续开工,这些都是为了是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敢于啃“硬骨头”的民生担当,对存在烂尾楼问题的其他城市来说,很有可借鉴之处。

在这凯敏凯些烂尾楼盯唤的后面,是数以百计的家庭,他们的痛苦与无助。这些耸立在城市里的未完工的建筑,就像一道道明显的伤痕。

既对城市的形象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也对投资者的信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当地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安居乐业是广大人民追求更好的生活方式。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主动响应群众的呼声,努力解决“急难愁盼”,着力整治城市建设中的顽症。

用自己的行动来彰显民生的责任,用自拿旅己的工作来赢得群众的信任。

相关专题: 复工 停工